一种同步防控枣裂果和缩果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575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防控枣裂果和缩果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植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五大优势经济林树种之一和第一大干果树种,已成为2000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枣树生产影响重大的裂果和缩果两大果实病害一直缺乏简便实用高效的防控方法。

裂果(Fruit cracking)是对枣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最难防治的生理性病害。枣裂果后,易腐烂变质,导致枣果品质下降甚至不堪食用,并会引起大量落果。许多枣区一般年份因裂果减产20%左右,严重时超过50 %,甚至绝收,成为枣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枣果发生缩果病(Fruit shrinking disease)后,果肉海绵状坏死、味苦,果皮变色干缩,果个变小,最后果柄产生离层导致枣果发生早期脱落。近年来,枣缩果病在河北、山西、河南、北京、新疆等枣主产区大面积发生,病果率常达30%-50%,有的年份甚至高达90%以上,导致绝产绝收,成为近年来严重影响枣树产业发展的另一重大果实病害。枣缩果病和枣裂果病被公认为枣树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两大果实病害。

人们对于枣缩果病和枣裂果病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关于枣缩果病防治的相关专利有6个,枣裂果病防治相关专利有11个。但从已有相关文献和专利资料分析,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明显缺陷。突出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考虑不够全面,对缩果病和裂果病的防治只是从一个或者两个方面考虑,即单纯的化学防治、施肥、生长调节剂或者是任意两者的结合,从生产应用效果看不够理,尤其是对发病严重的枣树不能显著降低病果率;二是关于枣缩果病和裂果病同步防治方面的研究很少,目前除了报道有‘曙光’等品种可兼抗该两大果实病害外,在感病品种上同步防控该两大果实病害尚未见报道。

本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多点试验表明,通过针对性施肥、化学防治与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方式,可平衡枣树营养元素,使枣树处于适宜的营养状态,树势增强,壮树防病;运用化学防治可以防止病原菌的侵入;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主要是前期促进果实细胞分裂,后期延迟果实的成熟期,控制裂果和缩果病的效果显著。本发明具有持久、廉价、高效的特点,得到枣农的普遍肯定,对实际生产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防控枣裂果和缩果病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多年、多点比较研究健康树和缩果病病树以及不同配方肥施用后病树叶片和果实中12种矿质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钼11种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及硅1种有益元素)含量差异和盈亏平衡关系,发现叶片和果实中的钾、锰、镁含量亏缺与枣缩果病发病密切相关,而补施钾、锰、镁配方肥可以有效减轻枣缩果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一种枣缩果病治疗康复方法(专利号201410099630.9)”。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去除配方肥中的镁元素,防控缩果病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去除钾元素或锰元素,则缩果病防控的效果下降。基于此,在后期的配方肥试验中不再加入镁元素。

目前对枣缩果病的病原有很大争议,公开报道的病原菌就有10 种真菌和3 种细菌,尽管如此,通过应用广谱性杀菌剂可以杀死树体表面的致病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侵入,从而降低缩果病的发病率。关于枣裂果,通常是枣果成熟期遭遇连续降水或暴雨天气容易发生裂果,尤其从着色到脆熟这一段时期,枣果内积累了大量的糖分,枣果水势低,降雨到达果实表面很快被果实吸收,而果实未着色时果实不易吸水胀破。可见,在果皮细胞旺盛分裂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可增加果皮细胞数量,使果皮“弹性”增强,在果实发育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延迟果实成熟期,以避开连续降水或暴雨天气,可以减轻裂果。

基于上述情况,本课题组利用一次性土壤施肥结合多次叶面喷施的方法,实现了土壤的持续供肥和叶面营养的快速补肥,同时结合化学防治和生长调节剂调控,调节树体营养,增强树势,减少枣果表面致病菌,增加果皮弹性并延迟果实成熟,避开阴雨连绵期,实现了对枣裂果和缩果病的同步有效防控。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即通过综合施用配方肥、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同步防控枣裂果和缩果病的具体方法如下:

(1)土壤施肥 在6月中下旬,土施硫酸钾:硫酸锰=15-30 : 2-5(重量比)的配方肥,每株用量为0.8-1.1kg,采用环状沟施,一次性施入冠下根系集中分布层,施后浇水,无灌溉条件时在雨后施用。

(2)叶面喷肥 7月上中旬,叶面喷前期调理剂1次,前期调理剂含有250 -300mg/L氯化钙、80%代森锰锌1000-1200倍液、2‰ 6-BA 1000-1200倍液和0.3%-0.5%硅酸钠;7月下旬到9月初,叶面喷施后期调理剂,后期调理剂含有250-300mg/L氯化钙、80%代森锰锌1000-1200倍液、20% NAA 1000-1200倍液和0.3%-0.5%硅酸钠,喷施间隔10-15d,喷施3-4次。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喷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硫酸钾和硫酸锰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土壤施肥,叶面喷施硅酸钠和氯化钙,能有效补充关键矿质元素和有益元素,调节营养平衡,增强树树,提高果皮抗病菌侵染能力;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前期喷施6-BA刺激果皮细胞分裂,使枣皮“弹性”增强,后期喷施NAA延迟枣果生长膨大,避开9月中上旬阴雨连绵期,达到防裂防缩的目的;叶面喷施代森锰锌,能有效杀灭体表病原菌,并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药膜,抑制病原菌萌发和侵入,此外锰、锌等微量元素,能促进枣果生长,改善果实品质。该方法可显著降低枣裂果和缩果病的发病率,可使总病果率由80%-100%下降到 20%以下。该技术应用于枣裂果和缩果病的同步防控,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防治效率高、效果持久明显,受到枣区群众普遍认可。

具体实施方式

6月22号,分别称取30kg硫酸钾和5kg硫酸锰,混合均匀,配成土施配方肥,采用环状沟施进行土壤施肥,一次性施入树冠下根系集中分布层,施后浇水,用量为1kg/株(20年生枣树)。7月10日,分别称取氯化钙9g、80%代森锰锌30g、2‰的6-BA 30g加入29.931kg水中制成前期调理剂,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进行叶面喷施;7月下旬至9月初,配制后期调理剂,30kg后期调理剂中含有氯化钙9g、80%代森锰锌30g、20%的NAA 30g、硅酸钠150g(需要单独溶解),用水补至30kg。喷施间隔10-15d,喷施3-4次,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喷施量以水雾布满叶面为宜,避免在烈日高照时喷施,喷后遇雨及时补喷。采用此方法,2015年和2016年的防控效果表明,缩果率平均由47.53%下降到9.28%,裂果率由42.78%下降到7.8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