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及其培养料配方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575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及其培养料配方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通过使用稻秸秆为主要基质进行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属草腐菌类食用菌,鲜菇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拮抗人体的病毒、抑制人体中血清胆固醇上升等作用的高档蔬菜类食品,世界双孢蘑菇生产量和消费量居食用菌鲜菇之首。进一步地说,双孢蘑菇的菌肉肥嫩,含有丰富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热量低,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另外,双孢蘑菇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并且双孢蘑菇所含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故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目前我国现实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发展,人们对秸秆的价值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经研究秸秆中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效成分,除了占绝大部分的碳之外,还含有钾、硅、氮、钙、镁、磷等元素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胺基酸等有机质成分。目前,秸秆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例如制做饲料、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制纤维板、造纸、培养食用菌等。特别地,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转化生产双孢蘑菇,其利用后的培养料还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进行再次开发,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最有效、最合理,同时也是高效创造农作物秸秆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国际上利用麦秸秆进行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有着60多年的发展历史。欧美的双孢蘑菇从菌种制作、培养料发酵、覆土、栽培出菇等已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宁夏、海南、天津等地引进了多套双孢蘑菇工厂化设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麦秸秆进行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摸索出了预湿、翻堆、填料、通风、出料、等一整套利用麦秸秆作为主要基质进行工厂化隧道式发酵生产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经验。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利用稻秸秆进行双孢蘑工厂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国内利用稻秸秆进行双孢蘑菇生产,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农民简易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广西、四川、浙江等南方省市,仅有3-4家日产1-2吨的双孢蘑菇工厂,但单产在15kg/m2左右,是利用麦秸秆进行双孢蘑菇工厂化单产的60%左右,严重制约了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制约了消费需要优质和均衡化的要求,制约了稻秸秆的高效利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及其培养料配方,其中于针对稻秸秆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状,形成适于双孢蘑菇工厂化生长所需的培养基质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及其培养料配方,其中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双孢蘑菇工厂周年化生产效率,保证工厂化双孢蘑菇产量不低于25kg/m2,解决部分双孢蘑菇生产地区麦秸秆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并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配方,包含:第一主料,其包含稻秸秆和麦秸秆,其中所述稻秸秆占总秸秆重量比大于60%,或者所述第一主料只包含稻秸杆,所述第一主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70-90%;第二主料,其为粪料,其中所述粪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10-20%;以及辅料,其包含碎木屑、酒糟、石膏,其中碎木屑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酒糟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石膏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5-8%。在一些实施例中,秸秆长度为20-30c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粪料实施为干燥鸡粪或牛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碎木屑实施为1cm-5cm的片状木屑。本发明还提供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包括步骤:由包含秸秆作为第一主料,粪料作为第二主料,以及由碎木屑、酒糟、石膏所组成的辅料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来培养双孢蘑菇;其中所述秸秆包含稻秸秆和麦秸秆,其中所述稻秸秆占总秸秆重量比大于60%,或者所述秸秆只包含稻秸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70-90%,所述粪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10-20%,所述碎木屑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所述酒糟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所述石膏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地包括步骤:(a)原材料预湿和混合;(b)一次发酵技术;(c)二次发酵技术;(d)播种和上料;(e)菇房发菌;(f)覆土;(g)催蕾管理;以及(h)出菇管理与采收;其中所述在上述步骤中,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作为培养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当利用所述稻秸秆和所述麦秸秆作为第一主料时,先将所述麦秸杆进行预湿,然后与所述粪料和所述碎木屑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料,在室外场地建堆,堆置1-2天;然后将所述稻秸秆预湿,并与之前的所述混合料充分混合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当只利用所述稻秸秆作为第一主料时,将所述稻秸秆预湿后直接与所述粪料和所述碎木屑进行充分混合,在室外场地建堆,堆置0-1天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其中将运至一次发酵隧道的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每隔2-3天在室外翻堆或转仓,并在第二次室外翻堆或转仓时加入所述石膏,且在翻堆或转仓3次后,完成一次发酵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其中将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运至二次发酵隧道进行均温、升温、巴氏消毒、降温、维持阶段,所述培养料的氨气浓度低于5ppm时,降温冷却完成二次发酵并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其中当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的料温降至25℃左右后,将所述二次料运至洁净已消毒的菇房中,播撒双孢蘑菇菌种,播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0.5~1.0%,其中采用上料机将已播种的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放于床架上进行发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中,其中在发菌期间通过控制菇房内空气温度使料温维持在25℃左右,发菌10~18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f)中,其中当菇床料面菌丝发满后,将草炭土加水、石膏、石灰、碳酸钙,进行搅拌混匀,然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3~5c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g)中,其中于覆土后,通过控制菇房内的空气温度与回风速率,使料温维持在25℃左右,空气湿度约95%左右。覆土后第7~9天降温并通风降低CO2浓度,进行催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h)中,其中出菇期间空气温度为16~18℃,湿度为85~90%,CO2浓度降至1200ppm以下,进行一潮菇采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潮菇采摘后,将所述床架表面残留的菇脚等清理干净,所床架表面喷水,进入转潮期,4天左右采摘第二潮菇,二潮菇采摘后,清理、喷水,再次进入转潮期,约4天采摘第三潮菇。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用“左右”,“大约”表示的数值范围,误差5%以内。如料温维持在25℃左右,指料温维持在23.75~26.25℃。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麦秸秆表面及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麦秸秆的通气孔隙度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及其培养料配方,其中提供一种以稻秸秆为主要基质的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并进行一系列发酵工艺后,形成适于双孢蘑菇工厂化生长所需的培养料的方法。所述双孢蘑菇的培养料配方包括如下:第一主料、第二主料和辅料。所述第一主料包含稻秸秆和麦秸秆,其总称为秸秆,其中所述秸秆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70-90%,其中稻秸秆占总秸秆重量比大于60%。所述第二主料为粪料,优选粪料为鸡粪或牛粪,粪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10-20%。所述辅料包含碎木屑、酒糟、石膏,其中碎木屑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酒糟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石膏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5-8%。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料的所述秸秆长度优选为20-30cm。因为若所述秸秆太长,即会增加抛料难度并影响混料的均匀性;若秸秆太短,则降低培养料的通透性,进而影响培养料发酵质量并且会在栽培过程中加重培养料板结现象。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料的所述粪肥优选干燥鸡粪或牛粪,即含水量低于50%的粪肥。优选地,所述辅料的所述碎木屑优选可以改善培养料结构,增加培养料的通气性,优选尺寸为1cm-5cm的规则或不规则片状木屑。所述辅料的所述酒糟中含有一定的氮源和丰富的微生物,可以增加培养料的活性。所述辅料的所述石膏用于调节培养料的pH值并改善其结构。另外,经由本发明的研究发现,稻秸秆与麦秸秆与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营养成分、吸水性、持水性、纤维结构等方面。由表1可以看出,稻秸秆的N含量要高于麦秸秆约10%,C含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麦秸秆无显着差异,说明用稻秸秆替代麦秸秆作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主料从营养成分上讲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二者在吸水性和纤维结构上有显着差异。表1稻、麦秸秆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从图1的电镜图片中可以看出,稻草与麦草的秸秆表面及横截面的物理结构均存在明显的不同。麦秸秆表面被致密光滑的蜡质层所覆盖,而稻秸秆的外表面则较为粗糙,存在许多的颗粒状的蜡质及硅颗粒突起。麦秸秆的内外表皮之间均为紧密排列存在特定结构的机械组织,从而使麦秸秆较易保持其秸秆的物理结构,这为在发酵后期麦秸秆仍可维持较好的通气孔隙度奠定了基础。稻秸秆内外表皮间的机械组织与气腔交互排列,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机械组织的支撑强度不够,不易保持其原本的物理结构,从而影响其通气性。如图2所示,稻、麦秸秆不同的物理结构决定了二者的通气孔隙度不同。麦草与稻草的通气孔隙度分别为34.7%与23.1%,麦草的通气孔隙度比稻秸秆高50.2%,表明麦秸秆的通气孔隙度显着优于稻草。另外,分别称取30g干麦草和干稻草,测定麦草和稻草在不同时间内的吸水量。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稻草吸水量显着高于麦草,如表2所示。表2稻、麦秸秆在24小时内的吸水量变化稻、麦秸秆不同的物理结构及特性致使利用二者作为主要基质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在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发酵、培养料发菌、出菇管理等技术工艺有较大区别。本发明根据稻秸秆的理化特性,配制双孢蘑菇培养料,并经一系列发酵处理后,使其形成养分状况及物理结构适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高产栽培基质,对促进我国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稻秸秆资源在我国秸秆资源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利用率尚有待提高。因地制宜使用当地稻秸秆资源发展双孢蘑菇产业,对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发展食用菌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如图3所示,发明提供一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材料预湿和混合;一次发酵技术;二次发酵技术;播种和上料;菇房发菌;覆土;催蕾管理;以及出菇管理与采收。所述原材料为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其中包括第一主料、第二主料和辅料。所述第一主料由秸秆所组成,其中所述秸秆根据实际配方调整其中包含稻秸秆和麦秸秆的成份。所述秸秆干重占所述培养料总干重70-90%,其中稻秸秆占总秸秆重量比大于60%。所述第二主料为粪料,优选粪料为鸡粪或牛粪。所述粪料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10-20%。所述辅料包含碎木屑、酒糟、石膏,其中碎木屑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酒糟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0-10%,石膏干重占培养料总干重5-8%。原材料预湿和混合步骤中,即是先将麦秸杆进行预湿,然后与畜禽粪便如干鸡粪或牛粪、碎木屑,按照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质量百分比进行充分混合,在室外场地建堆,堆置1-2天。再将稻草预湿,与之前的混合料充分混合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值得一提的是,当培养料中所述第一主料为100%稻秸秆时,则是将稻秸秆预湿后直接与畜禽粪便如干鸡粪或牛粪、碎木屑,按照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质量百分比进行充分混合,在室外场地建堆,堆置0-1天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运至一次发酵隧道的培养料每隔2-3天在室外翻堆或转仓,并在第二次室外翻堆或转仓时加入石膏。这样翻堆或转仓3次后,完成一次发酵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当稻秸秆比例较高时,要减少转仓次数或者减少每次转仓后在一次隧道内发酵时间,以免稻秸秆腐熟过度。将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运至二次发酵隧道进行均温、升温、巴氏消毒、降温、维持阶段,培养料的氨气浓度低于5ppm时,降温冷却完成二次发酵并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当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的料温降至25℃左右后,将所述二次料运至洁净已消毒的菇房中,播撒双孢蘑菇菌种,播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0.5~1.0%,采用上料机将已播种的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放于床架上进行发菌。在发菌期间通过控制菇房内空气温度使料温维持在25℃左右,发菌10~18天。当菇床料面菌丝发满后,将草炭土加水、石膏、石灰、碳酸钙,进行搅拌混匀,然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3~5cm。于覆土后,通过控制菇房内的空气温度与回风速率,使料温维持在25℃左右,空气湿度约95%左右。覆土后第7~9天降温并通风降低CO2浓度,进行催蕾。出菇期间空气温度为16~18℃,湿度为85~90%左右,CO2浓度约1200ppm以下,出菇,一潮菇采摘后,将床架表面残留的菇脚等清理干净,床架表面喷水,进入转潮期,4天左右采摘第二潮菇,二潮菇采摘后,清理、喷水,再次进入转潮期,约4天采摘第三潮菇。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栽培:一次发酵室外;二次发酵在菇房里通过蒸汽加热完成二次发酵过程;出菇在菇房进行,菇房为竹架子简易搭配,没有气候控制系统。每年只能出菇一次,11月至次年4月,产量5-9kg/m2,本发明的工厂化栽培:一次发酵室外;二次发酵在密封的发酵隧道完成,有控制系统完成二次发酵过程;出菇在智能化菇房进行,有气候控制系统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产量25kg/m2以上。更具体地,本发明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方案中,智能化菇房配置有一套环境控制设备,采用电脑程序精确控制菇房的温度、湿度和通过通风和空气循环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保证一年四季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和管道安装在走道上方,吊顶式安装。环境控制系统分别有中央水源热泵机组、空调箱、电脑控制箱、管道和通风道组成。一台中央机组通过管道连接到空调箱,空调箱中能量由通风道输送到菇房,整个程序有电脑根据出菇需要精确控制,并配置有变压器以及变压器的相关扩容。保温蘑菇大棚采用热镀锌钢管蔬菜大棚结构,表面覆盖防水膜,内部采用阻燃保温玻璃纤维,厚度约15CM。值得一提的,利用所述稻秸秆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缩短了所述培养料发酵周期,在保证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产量不低于25kg/m2的前提下可大量利用稻秸秆,对促进农业生态循环,促进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实施例中的双孢蘑菇菌种为A15。实施例1、稻草秸秆占稻麦草秸秆重量比6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实施方法与产量。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如下,稻秸秆42%、麦秸秆28%、木屑4%,酒糟3%,干鸡粪15%、石膏8%。先将麦秸杆进行预湿,然后按照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质量百分比与干鸡粪、碎木屑进行充分混合,在室外场地建堆形成培养料,堆置2天。将稻草预湿,与之前的所述培养料充分混合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此后,每隔2天在室外翻堆或转仓,并在第二次室外翻堆或转仓时加入石膏。翻堆或转仓3次后,完成一次发酵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将完成一次发酵的所述培养料的一次料运至二次发酵隧道进行均温、升温、巴氏消毒、降温、维持阶段,所述培养料的氨气浓度低于5ppm时,降温冷却完成二次发酵并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出料后采用上料机进行播种上料,播种量为0.6~1.0%。菇床上的培养料厚度约15~20厘米。上料完成后,使菇房的料温维持在25℃左右进行发菌,发菌16天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约5厘米。待菌丝已在覆土表面长满后,开始降温并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催蕾出菇。使菇房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7℃左右,二氧化碳浓度1200ppm以下。当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直径约4~4.5cm时,进行采收。采用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60%的培养料发酵周期见表3:表3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60%的培养料发酵周期秸秆比例一次发酵(天)二次发酵(天)总发酵周期(天)60%稻秸秆+40%麦秸秆12719与传统全麦秸秆培养料发酵周期相比缩短3-4天,加快了双孢蘑菇工厂周年化循环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6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的结果见表4:表4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6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生物学转化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生物学转化效率(%)=蘑菇子实体鲜重/培养料干重×100实施例2、稻草秸秆占稻麦草秸秆重量比8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实施方法与产量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如下,稻秸秆56%、麦秸秆14%、木屑7%,干鸡粪15%、石膏8%。先将麦秸杆进行预湿,然后按照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质量百分比与干鸡粪、碎木屑进行充分混合,在室外场地建堆形成培养料,堆置2天。将稻草预湿,与之前的所述培养料充分混合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此后,每隔1-2天在室外翻堆或转仓,并在第二次室外翻堆或转仓时加入石膏。翻堆或转仓2次后,完成一次发酵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将完成一次发酵的所述培养料的一次料运至二次发酵隧道进行均温、升温、巴氏消毒、降温、维持阶段,培养料的氨气浓度低于5ppm时,降温冷却完成二次发酵并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出料后采用上料机进行播种上料,播种量为0.6~1.0%。菇床上的培养料厚度约15~20厘米。上料完成后,使菇房的料温维持在25℃左右进行发菌,发菌16天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约5厘米。待菌丝已在覆土表面长满后,开始降温并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催蕾出菇。使菇房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7℃左右,二氧化碳浓度1200ppm以下。当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直径约4~4.5cm时,进行采收。采用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80%的培养料发酵周期见表5:表5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80%的培养料发酵周期秸秆比例一次发酵(天)二次发酵(天)总发酵周期(天)80%稻秸秆+20%麦秸秆11718与传统全麦秸秆培养料发酵周期相比缩短4-5天,加快了双孢蘑菇工厂周年化循环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8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的结果见下表:表6稻秸秆占稻麦秸秆重量比为80%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实施例3、100%稻草秸秆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实施方法与产量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如下,稻秸秆70%、木屑7%,干鸡粪15%、石膏8%。将稻秸秆预湿后直接按照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质量百分比与干鸡粪、碎木屑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培养料,在室外场地建堆,堆置1天后运至一次发酵隧道。此后,每隔1-2天在室外翻堆或转仓,并在第二次室外翻堆或转仓时加入石膏。翻堆或转仓2次后,完成一次发酵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一次料。运至二次发酵隧道进行均温、升温、巴氏消毒、降温、维持阶段,培养料的氨气浓度低于5ppm时,降温冷却完成二次发酵并形成所述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料。出料后采用上料机进行播种上料,播种量为0.6~1.0%。菇床上的培养料厚度约15~20厘米。上料完成后,使菇房的料温维持在25℃左右进行发菌,发菌16天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约5厘米。待菌丝已在覆土表面长满后,开始降温并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催蕾出菇。使菇房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7℃左右,二氧化碳浓度1200ppm以下。当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直径约4~4.5cm时,进行采收。采用全稻秸秆的培养料发酵周期见表7:表7100%稻秸秆培养料发酵周期与传统全麦秸秆培养料发酵周期相比缩短5-7天,加快了双孢蘑菇工厂周年化循环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100%稻秸秆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的结果见下表:表8100%稻秸秆的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由以上各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纯稻秸秆或者以稻秸秆为秸秆主要基质与鸡粪、木屑、酒糟、石膏混合后,经过预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等发酵工艺后,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三潮菇产量达25kg/m2以上,已接近目前一般使用麦秸秆与鸡粪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的三潮菇产量水平。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稻秸秆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的方法,其中以稻秸秆为主要基质进行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解决了一般稻秸秆生产双孢蘑菇产量低的问题并缩短了培养料发酵周期,有利于提高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周年化生产效率,还可改变部分地区麦秸秆原材料短缺的现状,具有良好的实践及社会效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