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荪栽培用培养料。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荪栽培用培养料,能培养得到优质的竹荪。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板栗壳45-50份、棉籽壳15-18份、花生壳15-20份、豆粕3-6份、稻草1-3份、锯末4-6份、麸皮4-6份、膨润土0.1-0.3份、麦芽水提液1-3份;所述麦芽水提液是在麦芽中加入5-6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35-45分钟,煎煮2次得到的。
作为优选,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板栗壳48份、棉籽壳16份、花生壳18份、豆粕5份、稻草2份、锯末5份、麸皮5份、膨润土0.2份、麦芽水提液2份;所述麦芽水提液是在麦芽中加入5.5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40分钟,煎煮2次得到的。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配方量的板栗壳、棉籽壳、花生壳、豆粕、稻草、锯末、麸皮、膨润土粉碎过40-60目筛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麦芽水提液,再加入物料总质量130-150%的水,搅拌均匀后堆成80-120cm的堆,每4-6天翻堆一次,共翻动3-4次,得到培养料。
应用本发明的培养料栽培的竹荪成活率高,长势整齐,生长健壮,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板栗壳48份、棉籽壳16份、花生壳18份、豆粕5份、稻草2份、锯末5份、麸皮5份、膨润土0.2份、麦芽水提液2份;所述麦芽水提液是在麦芽中加入5.5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40分钟,煎煮2次得到的。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配方量的板栗壳、棉籽壳、花生壳、豆粕、稻草、锯末、麸皮、膨润土粉碎过50目筛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麦芽水提液,再加入物料总质量140%的水,搅拌均匀后堆成100cm的堆,每5天翻堆一次,共翻动4次,得到培养料。
实施例2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板栗壳50份、棉籽壳18份、花生壳15份、豆粕3份、稻草3份、锯末4份、麸皮6份、膨润土0.1份、麦芽水提液1份;所述麦芽水提液是在麦芽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45分钟,煎煮2次得到的。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配方量的板栗壳、棉籽壳、花生壳、豆粕、稻草、锯末、麸皮、膨润土粉碎过60目筛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麦芽水提液,再加入物料总质量130%的水,搅拌均匀后堆成120cm的堆,每4天翻堆一次,共翻动3次,得到培养料。
实施例3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板栗壳45份、棉籽壳15份、花生壳20份、豆粕6份、稻草1份、锯末6份、麸皮4份、膨润土0.3份、麦芽水提液3份;所述麦芽水提液是在麦芽中加入5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35分钟,煎煮2次得到的。
本发明的竹荪栽培用培养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配方量的板栗壳、棉籽壳、花生壳、豆粕、稻草、锯末、麸皮、膨润土粉碎过40目筛后混合,加入配方量的麦芽水提液,再加入物料总质量150%的水,搅拌均匀后堆成80cm的堆,每6天翻堆一次,共翻动4次,得到培养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