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牛肝菌培养基发酵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124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白牛肝菌的培养基制作技术,特别涉及发酵及灭菌的制作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类,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

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Ca23 mg,P500 mg,Fe50 mg,核黄素3.68 mg.牛肝菌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

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属于真菌类。

美味白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1千克重,菌盖厚,下面有许多小孔,类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

白牛肝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栎、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至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产于6~10月,温暖地区稍出得早些,温凉、高寒地区出得晚一些。

牛肝菌内含多糖,组成牛肝菌多糖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岩藻糖。牛肝菌内含生物碱,从牛肝菌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有胆碱、腐胺、腺嘌呤等。牛肝菌内含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酸类化合物 分离出的较多,如亚油酸、肉桂酸和尼克酸。此外还发现了可以作为色素类物质的酸类化合物,如牛肝菌素A和B,降褐绒菌素A。牛肝菌内含幻觉诱发物,主要是hallucinogens,能引起"小人国幻视症"。

牛肝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黄、黑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白牛肝菌生长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培养杏鲍菇,主要原料在于木质素和纤维素较这丰富的物质为主,微生物和毒素较为容易滋生的粪便不必使用。

一种白牛肝菌培养基发酵制作方法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原料及制作步骤:一、所用的原料:杂木屑15~17份、米糠20~25份、稻草10~12份、玉米粉15~17份;二、将杂木屑、米糠、稻草干燥后机械粉碎成碎屑,碎屑直径≤0.3cm;三、堆积发酵:将混合碎屑中混入玉米粉,并加入适量清水并混合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积压入隔热缸中,压实,池面压上盖板,发酵时间30~40天,期间每隔7~8天翻料一次,每次翻料后要盖严池面,防止热量散失,达到发酵分解完全;四、分料与灭菌:将发酵分解后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每小袋0.8 kg ~1.0kg,压实,料离袋口8~10 cm,绑扎袋口,堆放入高温灭菌箱中,横竖错放,使袋与袋间能流通热气,保持灭菌温度80℃~100℃,灭菌时间90~120分钟,灭菌完后自然降温,取出,松开袋口绑带,可以接种牛肝菌种。

一种白牛肝菌培养基发酵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白牛肝菌培养基发酵制作方法利用杂木屑、米糠、稻草等纤维素较为发达原料作为原料,同时还利有淀粉和有机质丰富的玉米粉作为能量原料,还将各原料粉碎成碎屑混合,通过调合适的湿度后进行隔热缸内分解发酵,使混合料产生适合牛肝菌吸收生长的营养物质,又通过分袋装后进行高温灭菌,达到消灭杂菌,为牛肝菌的人工栽培的最好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白牛肝菌培养基发酵制作方法是按下面的原料及制作步骤:一、所用的原料:杂木屑15~17份、米糠20~25份、稻草10~12份、玉米粉15~17份;二、将杂木屑、米糠、稻草干燥后机械粉碎成碎屑,碎屑直径≤0.3cm;三、堆积发酵:将混合碎屑中混入玉米粉,并加入适量清水并混合均匀,达到湿度40~50%的混合湿料,将混合湿料积压入隔热缸中,压实,池面压上盖板,发酵时间30~40天,期间每隔7~8天翻料一次,每次翻料后要盖严池面,防止热量散失,达到发酵分解完全;四、分料与灭菌:将发酵分解后的混合料分装入聚乙烯薄膜袋,每小袋0.8 kg ~1.0kg,压实,料离袋口8~10 cm,绑扎袋口,堆放入高温灭菌箱中,横竖错放,使袋与袋间能流通热气,保持灭菌温度80℃~100℃,灭菌时间90~120分钟,灭菌完后自然降温,取出,松开袋口绑带,可以接种牛肝菌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