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卷体及夹层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6289发布日期:2018-07-17 23:3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得到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卷体以及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一般即便受到外部冲击发生破损,玻璃碎片的飞散量也较少,安全性优异。因此,所述夹层玻璃被广泛用于汽车、轨道车辆、飞机、船舶以及建筑物等。所述夹层玻璃是通过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来制造。

此外,作为汽车中所使用的所述夹层玻璃,已知的有平视显示器(hud,head-updisplay)。在hud中,可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显示汽车的行驶数据如速度等测量信息等。

在所述hud中,存在显示于挡风玻璃的测量信息重影的问题。

为了抑制重影图像,使用楔形的中间膜。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具有指定楔角的楔形中间膜而成的夹层玻璃。在所述夹层玻璃中,通过调整中间膜的楔角,可以使被一片玻璃板反射的测量信息的显示和被另一片玻璃板反射的测量信息的显示在司机的视野中连成1点。因此,测量信息的显示不易观察到重影,不易妨碍司机的视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4-5025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中间膜一般通过熔融挤出成形得到。在该情况下,改变了楔形的中间膜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的厚度。

在得到夹层玻璃之前,存在将楔形的中间膜在长度方向上卷绕而将中间膜制成卷体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因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而容易产生内周的中间膜部分与外周的中间膜部分的错位。其结果,在卷体中,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容易自内周至外周产生错位或阶差。

近年来,应对于汽车的仪表板形状以及夹层玻璃在汽车中的安装角度的多样化,有时需要具有较大楔角部分的楔形中间膜。在该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卷体中的中间膜的错位或阶差。

另外,有时将楔形中间膜卷绕成的卷状的卷体纵向放置,而使得轴心位于竖直方向上。在纵向放置的状态下,卷体中的中间膜尤其容易产生错位或阶差。

若卷体中的中间膜产生错位或阶差,则在夹层玻璃制造时中间膜的操作性大幅降低。其结果,夹层玻璃的制造效率容易变差,或容易产生夹层玻璃的不良品。

另外,为了抑制中间膜的错位,可以考虑提高中间膜卷取时的张力。然而,若提高张力,则在中间膜的厚度较薄的部位容易产生皱褶。若使用产生了皱褶的中间膜制造夹层玻璃,则容易产生光学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卷体以及夹层玻璃。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广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本说明书中,有时记为中间膜),其具有一端、以及位于所述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且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为3%以上。

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优选5%以上,更加优选7%以上。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优选40%以下。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最小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与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之差的绝对值为2%以上且17%以下。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将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在0.5x~1x的位置内存在所述最大厚度部位。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膜含有具有楔形的截面形状的部分。所述中间膜优选具有1.5mrad以下的楔角。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增塑剂。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膜具备第1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1层的第1表面侧的第2层。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所述第1层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述第2层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且所述第1层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低于所述第2层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

在本发明的中间膜的某特定技术方案中,所述第1层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述第2层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述第1层含有增塑剂,所述第2层含有增塑剂,且所述第1层中的所述增塑剂相对于所述第1层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的含量多于所述第2层中的所述增塑剂相对于所述第2层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00重量份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广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卷体,其具备卷芯、以及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且在所述卷芯的外周卷绕有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根据本发明的广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其具备第1夹层玻璃部件、第2夹层玻璃部件、以及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且在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与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一端、以及位于所述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且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为3%以上,因此可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剖视图。

图3是显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第1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第4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显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第5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使用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卷绕而成的卷体的立体图立体图。

图10(a)以及(b)是用于说明卷绕外观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重影图像的评价中的预压制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在本说明书中,有时记为中间膜)使用于夹层玻璃。

本发明的中间膜具有1层结构或2层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中间膜可具有1层结构,也可具有2层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中间膜可具有2层结构,也可具有3层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中间膜可为单层中间膜,也可为多层中间膜。

本发明的中间膜具有一端、以及位于所述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为中间膜中相对的两侧的端部。本发明的中间膜中,所述另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一端的厚度。中间膜通常通过熔融挤出成形得到。在该情况下,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两端,中间膜具有所述一端以及所述另一端。在得到夹层玻璃之前,存在将中间膜在中间膜的长度方向(md方向)上卷绕而将中间膜制成卷体的情况。

本发明的中间膜中,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为3%以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具备所述结构,故而可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在得到夹层玻璃之前将中间膜卷绕而将中间膜制成卷体的情况下,不易发生内周的中间膜部分与外周的中间膜部分的错位或阶差(卷绕偏移)。其结果,在卷体中,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自内周至外周不易发生错位或阶差。近年来,应对于汽车的仪表板形状以及夹层玻璃在汽车上的安装角度的多样化,存在要求具有楔角较大的部分的楔形中间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有效抑制卷体中中间膜的错位或阶差。另外,即便楔角较小,也可有效抑制卷体中的中间膜的错位。

另外,有时将中间膜卷绕成卷状的卷体纵向放置,而使得其轴心位于竖直方向上,存在竖直放置的情况。即使在卷体被竖直放置的状态下,也难以产生卷体中的中间膜的错位或阶差。

因此,自卷体抽出中间膜时不易产生皱褶。在本发明中,可提高夹层玻璃的制造效率,可抑制夹层玻璃的不良品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抑制中间膜的错位,即便不提高中间膜卷绕时的张力,也不易产生卷体中的中间膜的错位。因此,可降低中间膜卷绕时的张力。由于可使张力降低,故而在中间膜的厚度较薄的部位更不易产生皱褶。通过使用皱褶得以抑制的中间膜制造夹层玻璃,可更不易产生光学变形。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进行努力研究,结果发现,中间膜卷绕成卷状的卷体中,在最厚的部位对内周的中间膜部分与外周的中间膜部分的接触面上施加较大的力,因此,通过控制最厚部位的光泽度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以如下方式进行测定。根据记载在jisz8741-1997的测定方法2,测定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75°镜面光泽度)。作为测定装置,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的光泽计“gm-26pro/auto”,测定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通过将中间膜的最大厚度部位的两侧的表面(第1表面以及与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两个光泽度的值进行平均而求出。在最大厚度部位距离中间膜的一端为75mm以上且距离中间膜的另一端为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最大厚度部位为中心位置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在最大厚度部位并未与中间膜的一端相距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一端为一边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在最大厚度部位并未与中间膜的另一端相距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另一端为一边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将中间膜静置在样品台,相对于光源的照射方向以使测定部位的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式一面使中间膜旋转一面进行测定时,采用显示为最小值的光泽度作为光泽度的值。

就抑制卷绕偏移,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优选5%以上,更加优选7%以上,进一步优选8%以上,更进一步优选10%以上,尤其优选13%以上,最为优选14%以上。就从卷体卷出中间膜时,更难产生皱褶的观点而言,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优选50%以下,更加优选40%以下。

作为控制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的方法,可列举:控制中间膜熔融挤出成形时的压制压力的方法、控制中间膜熔融挤出成形时所使用辊的表面形状的方法、以及控制在中间膜的表面进行压花加工时的加工温度(膜温度以及辊表面温度)的方法等。

最大厚度部位以外的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并无特别限定,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优选5%以上,更加优选7%以上,进一步优选8%以上,更进一步优选10%以上,尤其优选13%以上,最为优选14%以上,且优选50%以下,更加优选40%以下。

所述最小厚度部位的光泽度可依据以下的方式进行测定。依据记载在jisz8741-1997的测定方法2,测定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75°镜面光泽度)。作为测定装置,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的光泽计“gm-26pro/auto”,测定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通过将中间膜的最小厚度部位的两侧的表面(第1表面以及与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两个光泽度的值进行平均而求出。在最小厚度部位距离中间膜的一端为75mm以上且距离中间膜的另一端为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最小厚度部位为中心位置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在最小厚度部位并未与中间膜的一端相距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一端为一边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在最小厚度部位并未与中间膜的另一端相距75mm以上的情况下,在以另一端为一边的150mm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测定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将中间膜静置在样品台,相对于光源的照射方向以使测定部位的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式一面使中间膜旋转一面进行测定时,采用显示为最小值的光泽度作为光泽度的值。

作为光泽度的测定装置,可列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的“gm-26pro/auto”等。

就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所述最小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与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之差的绝对值优选2%以上,更加优选4%以上,进一步优选7%以上。就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脱气性的观点而言,所述最小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与所述最大厚度部位的光泽度之差的绝对值优选17%以下,更加优选12%以下。

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就抑制卷绕偏移,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优选在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0.5x~1x的位置内存在最大厚度部位,更加优选在0.7x~1x的位置内存在最大厚度部位。在该情况下,在所述范围的任一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

就抑制卷绕偏移,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制造时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优选在自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0x~0.5x的位置内存在最小厚度部位,更加优选在0x~0.3x的位置内存在最小厚度部位。在该情况下,在所述范围的任一位置存在最小厚度部位。

以下,一面参照图示一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剖视图。

在图1中,显示中间膜1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下述图中,为便于图示,中间膜以及构成中间膜的各层的厚度、以及楔角θ以与实际厚度以及楔角不同的方式表示。

中间膜11具备:第1层1(中间层)、第2层2(表面层)、以及第3层3(表面层)。在第1层1的第1表面侧以叠层的方式配置有第2层2。在第1层1的与第1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侧以叠层的方式配置有第3层3。第1层1配置并夹入于第2层2与第3层3之间。中间膜11用于得到夹层玻璃。中间膜11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中间膜11为多层中间膜。在所述表面层上叠层夹层玻璃部件。

中间膜11具有一端11a、以及与一端11a相反侧的另一端11b。一端1a与另一端11b为相对的两侧的端部。第2层2以及第3层3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第1层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2层2以及第3层3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的一端11a的厚度薄于另一端11b的厚度。因此,中间膜11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

第1层1中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小于第2层2中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第1层1中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小于第3层3中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

需要说明是,图1中,左右方向为td方向,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连接近前侧以及里侧的方向为md方向。

图9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卷绕而成的卷体的立体图。

卷绕中间膜11,可制成中间膜11的卷体51。

图9所示的卷体51具备卷芯61、以及中间膜11。中间膜11卷绕在卷芯61的外周。

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剖视图。

图2所示的中间膜11a具备第1层1a。中间膜11a具有仅第1层1a的1层结构,为单层的中间膜。中间膜11a为第1层1a。中间膜11a用于得到夹层玻璃。中间膜11a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中间膜11a以及第1层1a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中间膜11a具有一端11a、以及与一端11a相反侧的另一端11b。一端11a与另一端11b为方向相对的两侧的端部。中间膜11a的一端11a的厚度薄于另一端11b的厚度。因此,中间膜11a以及第1层1a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

图1所示的中间膜11具有在楔形的第2层2以及第3层3之间夹入有矩形的第1层1的结构。图3~7表示改变中间膜的各层的形状而成的第1~第5变形例。

图3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中间膜11b具备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1层1b、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2层2b、以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3层3b。第1层1b配置并夹入于第2层2b与第3层3b之间。

第1层1b、第2层2b以及第3层3b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b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

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中间膜11c具备: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1层1c、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2层2c、以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3层3c。第1层1c配置并夹入于第2层2c与第3层3c之间。第2层2c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c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以中间膜11c的形状,中间膜亦可为单层。

图5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中间膜11d具备: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1层1d、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2层2d、以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3层3d。第2层2d配置并夹入于第1层1d与第3层3d之间。第2层2d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d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

图6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中间膜11e具备: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1层1e、以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第2层2e。在第1层1e的第1表面侧配置并叠层有第2层2e。第2层2e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e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

图7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中间膜11f具备: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1层1f、以及具有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部分2fa以及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部分2fb的第2层2f。在第1层1f的第1表面侧配置并叠层有第2层2f。第2层2f的厚度为一端11a侧薄于另一端11b侧。因此,中间膜11f具有厚度较薄的区域、以及厚度较厚的区域。以中间膜11f的形状,中间膜亦可为单层。

所述中间膜优选具有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部分。所述中间膜优选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具有厚度逐渐变厚的部分。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优选楔形。作为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可列举:梯形、三角形以及五边形等。

为了抑制重影图像,可根据夹层玻璃的安装角度,适当设定中间膜的楔角θ。就更进一步抑制重影图像的观点而言,中间膜的楔角θ优选0.2mrad(0.0115度)以上,且优选2mrad(0.1146度)以下,更加优选1.5mrad(0.0859度)以下,进一步优选0.7mrad(0.0401度)以下。所述楔角θ是连接最大厚度部分与最小厚度部分的中间膜的第1表面部分的直线、与连接最大厚度部分与最小厚度部分的中间膜的第2表面部分的直线的交点的内角。

中间膜可在一部分区域具有着色带。中间膜可在一部分区域具有着色区域。在多层中间膜具有着色带或着色区域的情况下,优选表面层具有着色带或着色区域。然而,中间层亦可具有着色带或着色区域。所述着色带或着色区域可以通过例如在将中间膜挤出成形时、或将中间膜的各层挤出成形时,将着色剂添加于特定区域以形成。

所述中间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所述中间膜的厚度表示构成中间膜的各层的总厚度。由此,在多层的中间膜11的情况下,中间膜11的厚度表示第1层1、第2层2以及第3层3的总厚度。

中间膜的最大厚度优选0.1mm以上,更加优选0.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0.5mm以上,尤其优选0.8mm以上,且优选3mm以下,更加优选2mm,进一步优选1.5mm以下。

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优选中间膜在从一端朝向内侧为0x~0.2x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小厚度,在从另一端朝向内侧为0x~0.2x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大厚度,更加优选中间膜在从一端朝向内侧为0x~0.1x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小厚度,在从另一端朝向内侧为0x~0.1x距离的区域具有最大厚度。优选中间膜的一端具有最小厚度,且中间膜的另一端具有最大厚度。中间膜11、11a、11b、11c、11d、11e、11f中,一端11a具有最小厚度,且另一端11b具有最大厚度。

就实用面的观点、以及充分提高粘合力以及耐穿透性的观点而言,表面层的最大厚度优选0.001mm以上,更加优选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0.3mm以上,且优选1mm以下,更加优选0.8mm以下。

就实用面的观点、以及充分提高耐穿透性的观点而言,配置在两个表面层之间的层(中间层)的最大厚度优选0.001mm以上,更加优选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0.2mm以上,且优选0.8mm以下,更加优选0.6mm以下,进一步优选0.3mm以下。

所述中间膜的一端与另一端的距离x优选3m以下,更加优选2m以下,尤其优选1.5m以下,且优选0.5m以上,更加优选0.8m以上,尤其优选1m以上。

本发明的中间膜具有1层结构或2层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中间膜可具有1层结构,也可具有2层以上的结构,也可具有3层以上的结构。本发明的中间膜具备第1层。本发明的中间膜可为仅具备第1层的单层中间膜,也可为具备第1层以及其他层的多层中间膜。

所述中间膜可具有2层以上的结构,可在第1层外还具备第2层。所述中间膜优选具备作为中间膜的表面层的所述第2层。在所述中间膜具备所述第2层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层的第1表面侧配置有所述第2层。在该情况下,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2层可直接叠层,也可在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2层之间配置其他层。

所述中间膜可具有3层以上的结构,在第1层以及第2层外还可具备第3层。所述中间膜优选具备作为中间膜的表面层的所述第3层。在所述中间膜具备所述第3层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层的与所述第1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侧配置所述第3层。在所述中间膜具备所述第3层的情况下,所述第1层配置在所述第2层与所述第3层之间。在该情况下,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3层可直接叠层,也可在所述第1层与所述第3层之间配置其他层。

以下,对构成多层的中间膜的各层、以及单层的中间膜的材料的详情进行说明。

(热塑性树脂)

中间膜(各层)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记为热塑性树脂(0)),作为热塑性树脂(0),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下,有时记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记为热塑性树脂(1)),作为热塑性树脂(1),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下,有时记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记为热塑性树脂(2)),作为热塑性树脂(2),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下,有时记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以下,有时记为热塑性树脂(3)),作为热塑性树脂(3),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下,有时记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所述热塑性树脂(1)、所述热塑性树脂(2)以及所述热塑性树脂(3)可相同,也可不同,就更进一步提高隔音性的方面而言,所述热塑性树脂(1)优选与所述热塑性树脂(2)以及所述热塑性树脂(3)不同。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可相同,也可不同,就更进一步提高隔音性的方面而言,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优选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不同。所述热塑性树脂(0)、所述热塑性树脂(1)、所述热塑性树脂(2)以及所述热塑性树脂(3)可分别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可分别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列举: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及聚乙烯醇树脂等。也可使用这些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所述热塑性树脂优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过组合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可更进一步提高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增塑剂的层对于夹层玻璃部件或其他层的粘合力。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可通过利用醛将聚乙烯醇(pva)进行缩醛化来制造。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优选聚乙烯醇的缩醛化物。所述聚乙烯醇,例如可通过将聚乙酸乙烯进行皂化而得到。所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一般而言在70~99.9摩尔%的范围内。

所述聚乙烯醇(pva)的平均聚合度优选200以上,更加优选50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1500以上,进一步优选1600以上,尤其优选2600以上,最为优选2700以上,且优选5000以下,更加优选4000以下,进一步优选3500以下。若所述平均聚合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耐穿透性。若所述平均聚合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的成形变得容易。

所述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可通过依据jisk6726“聚乙烯醇试验法”的方法而求出。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含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并无特别限定。对制造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所使用的醛并无特别限定。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优选3~5,更加优选3或4。若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缩醛基的碳原子数为3以上,则中间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会充分降低。

对所述醛并无特别限定。一般而言,可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1~10的醛。作为所述碳原子数为1~10的醛,可列举: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以及苯甲醛等。优选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正己醛或正戊醛,更加优选丙醛、正丁醛或异丁醛,进一步优选正丁基醛。所述醛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优选15摩尔%以上,更加优选18摩尔%以上,且优选4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35摩尔%以下。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下限以上,则中间膜的粘合力更进一步提高。另外,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容易。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羟基量)优选17摩尔%以上,更加优选2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22摩尔%以上,且优选28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7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25摩尔%以下,尤其优选24摩尔%以下。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下限以上,则中间膜的机械强度更进一步提高。尤其,若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为20摩尔%以上,则反应效率较高、且生产性优异,另外,若为28摩尔%以下,则夹层玻璃的隔音性更进一步提高。另外,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容易。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羟基的各自含有率优选25摩尔%以上,更加优选28摩尔%以上,更加优选30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31.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32摩尔%以上,尤其优选33摩尔%以上,且优选38摩尔%以下,更加优选37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36.5摩尔%以下,尤其优选36摩尔%以下。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下限以上,则中间膜的粘合力更进一步提高。另外,若所述羟基含有率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容易。

就更进一步提高隔音性的观点而言,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优选低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的羟基含有率。就更进一步提高隔音性的观点而言,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优选低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羟基含有率。就更进一步提高隔音性的观点而言,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的羟基含有率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羟基含有率之差的绝对值优选1摩尔%以上,更加优选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摩尔%以上,尤其优选10摩尔%以上,最为优选12摩尔%以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的羟基含有率之差的绝对值、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羟基含有率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羟基含有率之差的绝对值优选20摩尔%以下。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含有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所述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例如可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而测定。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优选0.1摩尔%以上,更加优选0.3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0.5摩尔%以上,且优选3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20摩尔%以下。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耐湿性提高。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乙酰化度(乙酰基量)优选0.01摩尔%以上,更加优选0.1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7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摩尔%以上,且优选3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24摩尔%以下,尤其优选20摩尔%以下。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耐湿性提高。尤其,若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乙酰化度为0.1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则耐穿透性优异。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各乙酰化度优选0.01摩尔%以上,更加优选0.5摩尔%以上,且优选1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摩尔%以下。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乙酰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耐湿性提高。

所述乙酰化度是以百分率表示的键合有乙酰基的亚乙基量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所述键合有乙酰基的亚乙基量,例如可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而测定。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0)的缩醛化度(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为缩丁醛化程度)优选6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63摩尔%以上,且优选85摩尔%以下,更加优选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70摩尔%以下。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的反应时间变短。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1)的缩醛化度(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为缩丁醛化程度)优选47摩尔%以上,更加优选60摩尔%以上,且优选85摩尔%以下,更加优选8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75摩尔%以下。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的反应时间变短。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以及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3)的各缩醛化度(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为缩丁醛化程度)优选55摩尔%以上,更加优选60摩尔%以上,且优选75摩尔%以下,更加优选71摩尔%以下。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下限以上,则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提高。若所述缩醛化度为所述上限以下,则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需的反应时间变短。

所述缩醛化度是以百分率表示的从主链的总亚乙基量减去键合有羟基的亚乙基量以及键合有乙酰基的亚乙基量得到的值,再除以主链的总亚乙基量而求出的摩尔分率的值。

所述缩醛化度可通过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的方法或依据astmd1396-92的方法而算出。

需要说明是,所述羟基含有率(羟基量)、缩醛化度(缩丁醛化程度)以及乙酰化度优选根据通过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的方法测得的结果而算出。但,也可根据astmd1396-92测定。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情况下,所述羟基含有率(羟基量)、所述缩醛化度(缩丁醛化程度)以及所述乙酰化度可根据通过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的方法测得的结果而算出。

(增塑剂)

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的粘合力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中间膜优选含有增塑剂(以下,有时记为增塑剂(0))。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增塑剂(以下,有时记为增塑剂(1))。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增塑剂(以下,有时记为增塑剂(2))。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增塑剂(以下,有时记为增塑剂(3))。在中间膜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中间膜(各层)尤其优选含有增塑剂。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层优选含有增塑剂。

所述增塑剂并无特别限定。作为所述增塑剂,可使用目前众所周知的增塑剂。所述增塑剂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所述增塑剂,可列举:一元有机酸酯以及多元有机酸酯等有机酯增塑剂、以及有机磷酸增塑剂以及有机亚磷酸增塑剂等有机磷酸增塑剂等。优选有机酯增塑剂。所述增塑剂优选液态增塑剂。

作为所述一元有机酸酯,可列举为通过二醇与一元有机酸的反应而得到的二醇酯等。作为上述二醇,可举出:二缩三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及二缩三丙二醇等。作为所述一元有机酸,可列举: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正壬酸以及癸酸等。

作为所述多元有机酸酯,可列举为多元有机酸与具有碳原子数4~8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醇形成的酯化物等。作为所述多元有机酸,可列举:己二酸、癸二酸以及壬二酸等。

作为所述有机酯增塑剂,可列举: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丙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三缩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一缩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一缩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一缩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三缩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一缩二乙二醇二辛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环己基酯、己二酸庚酯与己二酸壬酯的混合物、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庚基壬基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树脂、以及磷酸酯与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等。可使用这些以外的有机酯增塑剂。也可使用所述己二酸酯以外的其他己二酸酯。

作为所述有机磷酸增塑剂,可列举:三丁氧基乙基磷酸酯、异癸基苯基磷酸酯及三异丙基磷酸酯等。

所述增塑剂优选下述式(1)所表示的二酯增塑剂。

[化学式1]

所述式(1)中,r1以及r2分别表示碳原子数5~10的有机基团,r3表示亚乙基、亚异丙基或亚正丙基,p表示3~10的整数。上述式(1)中的r1及r2分别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有机基团。

所述增塑剂优选含有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或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更优选含有二缩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

所述中间膜中的所述增塑剂(0)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0)100重量份的含量优选25重量份以上,更加优选30重量份以上,且优选100重量份以下,更加优选6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50重量份以下。若所述增塑剂(0)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则夹层玻璃的耐穿透性更进一步提高。若所述增塑剂(0)的含量为所述上限以下,则中间膜的透明度更进一步提高。

所述增塑剂(1)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1)100重量份的含量(以下,有时记为含量(1))优选50重量份以上,更加优选5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60重量份以上,且优选100重量份以下,更加优选9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85重量份以下,尤其优选80重量份以下。若所述含量(1)为所述下限以上,则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容易。若所述含量(1)为所述上限以下,则夹层玻璃的耐穿透性更进一步提高。

所述增塑剂(2)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2)100重量份的含量(以下,有时记为含量(2))、以及所述增塑剂(3)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3)100重量份的含量(以下,有时记为含量(3))分别优选10重量份以上,更加优选1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20重量份以上,尤其优选24重量份以上,且优选40重量份以下,更加优选3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32重量份以下,尤其优选30重量份以下。若所述含量(2)以及所述含量(3)为所述下限以上,则中间膜的柔软性提高,中间膜的操作变容易。若所述含量(2)以及所述含量(3)为所述上限以下,则夹层玻璃的耐穿透性更进一步提高。

为了提高夹层玻璃的隔音性,所述含量(1)优选多于所述含量(2),且所述含量(1)优选多于所述含量(3)。

(隔热性化合物)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隔热性化合物。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隔热性化合物。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隔热性化合物。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隔热性化合物。所述隔热性化合物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所述隔热性化合物优选含有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以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x,或含有隔热粒子。在该情况下,亦可含有所述成分x以及所述隔热粒子两者。

成分x: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以及蒽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成分x。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所述成分x。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所述成分x。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所述成分x。所述成分x为隔热性化合物。所述成分x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对所述成分x并无特别限定。作为成分x,可使用目前众所周知的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以及蒽酞菁化合物。

作为所述成分x,可列举: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的衍生物、蒽酞菁以及蒽酞菁的衍生物等。所述酞菁化合物以及所述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酞菁骨架。所述萘酞菁化合物以及所述萘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萘酞菁骨架。所述蒽酞菁化合物以及所述蒽酞菁的衍生物分别优选具有蒽酞菁骨架。

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出发,所述成分x优选为选自酞菁、酞菁的衍生物、萘酞菁以及萘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更加优选酞菁以及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

就有效提高隔热性,且长期以更高水平维持可见光线透射率的观点而言,所述成分x优选含有钒原子或铜原子。所述成分x优选含有钒原子,也优选含有铜原子。所述成分x更加优选为含有钒原子或铜原子的酞菁以及含有钒原子或铜原子的酞菁的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而言,所述成分x优选具有钒原子上键合有氧原子的结构单元。

所述中间膜100重量%中或含有所述成分x的层(第1层、第2层或第3层)100重量%中,所述成分x的含量优选0.001重量%以上,更加优选0.00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0.01重量%以上,尤其优选0.02重量%以上,且优选0.2重量%以下,更加优选0.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0.05重量%以下,尤其优选0.04重量%以下。若所述成分x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以及所述上限以下,则隔热性充分提高,且可见光线透射率充分提高。例如,能够将可见光线透射率设为70%以上。

隔热粒子: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隔热粒子。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所述隔热粒子。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所述隔热粒子。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所述隔热粒子。所述隔热粒子为隔热性化合物。通过使用隔热粒子,可有效隔断红外线(热线)。所述隔热粒子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就更进一步提高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而言,所述隔热粒子更加优选为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隔热粒子优选为由金属的氧化物形成的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

与紫外线相比,较可见光长的波长780nm以上的红外线的能量较小。然而,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大,红外线被物质吸收后就会转化为热能被放出。因此,红外线一般被称为热线。通过使用所述隔热粒子,可有效地隔断红外线(热线)。需要说明是,隔热粒子指能够吸收红外线的粒子。

作为上述隔热粒子的具体例,可列举:铝掺杂氧化锡粒子、铟掺杂氧化锡粒子、锑掺杂氧化锡粒子(ato粒子)、镓掺杂氧化锌粒子(gzo粒子)、铟掺杂氧化锌粒子(izo粒子)、铝掺杂氧化锌粒子(azo粒子)、铌掺杂氧化钛粒子、钠掺杂氧化钨粒子、铯掺杂氧化钨粒子、铊掺杂氧化钨粒子、铷掺杂氧化钨粒子、锡掺杂氧化铟粒子(ito粒子)、锡掺杂氧化锌粒子、硅掺杂氧化锌粒子等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或六硼化镧(lab6)粒子等。也可以使用这些以外的隔热粒子。其中,由于对热线的屏蔽功能高,因此优选金属氧化物粒子,更优选ato粒子、gzo粒子、izo粒子、ito粒子或氧化钨粒子,特别优选ito粒子或氧化钨粒子。特别是由于对热线的屏蔽功能高,且容易得到,因此优选锡掺杂氧化铟粒子(ito粒子),也优选为氧化钨粒子。

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而言,氧化钨粒子优选为掺杂金属的氧化钨粒子。所述“氧化钨粒子”中含有掺杂金属的氧化钨粒子。作为所述掺杂金属的氧化钨粒子,具体而言,可列举:钠掺杂氧化钨粒子、铯掺杂氧化钨粒子、铊掺杂氧化钨粒子及铷掺杂氧化钨粒子等。

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而言,尤其优选铯掺氧化钨粒子。就更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隔热性的观点而言,该铯掺氧化钨粒子优选为式:cs0.33wo3所表示的氧化钨粒子。

所述隔热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01μm以上,更加优选0.02μm以上,且优选0.1μm以下,更加优选0.05μm以下。若平均粒径为所述下限以上,则对热线的屏蔽性充分提高。若平均粒径为所述上限以下,则隔热粒子的分散性提高。

所述“平均粒径”表示体积平均粒径。平均粒径可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公司制造的“upa-ex150”)等进行测定。

所述中间膜100重量%中或含有所述隔热粒子的层(第1层、第2层或第3层)100重量%中,所述隔热粒子的含量(尤其是氧化钨粒子的含量)优选0.01重量%以上,更加优选0.1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重量%以上,尤其优选1.5重量%以上,且优选6重量%以下,更加优选5.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4重量%以下,尤其优选3.5重量%以下,最为优选3重量%以下。若所述隔热粒子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以及所述上限以下,则隔热性充分提高,且可见光线透射率充分提高。

(金属盐)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以及镁盐中的至少1种金属盐(以下,有时记为金属盐m)。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所述金属盐m。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所述金属盐m。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所述金属盐m。通过使用所述金属盐m,容易控制中间膜与玻璃板等夹层玻璃部件间的粘合性或中间膜中的各层间的粘合性。所述金属盐m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所述金属盐m优选含有选自li、na、k、rb、cs、mg、ca、sr以及ba中的至少1种金属。中间膜中所含的金属盐优选含有k以及mg中的至少1种金属。

另外,所述金属盐m更加优选碳原子数2~16的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碳原子数2~16的有机酸的碱土金属盐或碳原子数2~16的有机酸的镁盐,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2~16的羧酸镁盐或碳原子数2~16的羧酸钾盐。

对所述碳原子数2~16的羧酸镁盐以及所述碳原子数2~16的羧酸钾盐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乙酸镁、乙酸钾、丙酸镁、丙酸钾、2-乙基丁酸镁、2-乙基丁酸钾、2-乙基己酸镁以及2-乙基己酸钾等。

含有所述金属盐m的中间膜、或含有所述金属盐m的层(第1层、第2层或第3层)中的mg以及k的总含量优选5ppm以上,更加优选10ppm以上,进一步优选20ppm以上,且优选300ppm以下,更加优选25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200ppm以下。若mg以及k的总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以及所述上限以下,则可更进一步良好地对中间膜与玻璃板等夹层玻璃部件间的粘合性或中间膜中的各层间的粘合性进行控制。

(紫外线屏蔽剂)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紫外线屏蔽剂。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屏蔽剂。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屏蔽剂。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屏蔽剂。通过使用紫外线屏蔽剂,即便长期使用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也更加不易降低可见光线透射率。所述紫外线屏蔽剂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所述紫外线屏蔽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优选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所述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含有金属原子的紫外线屏蔽剂、含有金属氧化物的紫外线屏蔽剂、具有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苯并三唑化合物)、具有二苯甲酮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二苯甲酮化合物)、具有三嗪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三嗪化合物)、具有丙二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丙二酸酯化合物)、具有草酰苯胺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草酰苯胺化合物)以及具有苯甲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苯甲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含有所述金属原子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铂粒子、铂粒子表面经二氧化硅包覆的粒子、钯粒子以及钯粒子表面经二氧化硅包覆的粒子等。紫外线屏蔽剂优选非隔热粒子。

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优选具有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具有二苯甲酮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具有三嗪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或具有苯甲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更加优选具有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或具有二苯甲酮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进一步优选具有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

作为含有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氧化锌、氧化钛以及氧化铈等。进一步,关于含有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紫外线屏蔽剂,其表面亦可被包覆。作为含有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紫外线屏蔽剂的表面的包覆材料,可列举:绝缘性金属氧化物、水解性有机硅化合物以及聚硅氧烷化合物等。

作为所述绝缘性金属氧化物,可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以及氧化锆等。所述绝缘性金属氧化物,例如具有5.0ev以上的带隙能。

作为具有所述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p”)、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320”)、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326”)、以及2-(2'-羟基-3',5'-二戊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328”)等。就屏蔽紫外线的性能优异性而言,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优选具有含有卤素原子的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更加优选具有含有氯原子的苯并三唑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

作为所述具有二苯甲酮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辛苯酮(basf公司制造的“chimassorb81”)等。

作为所述具有三嗪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adeka公司制造的“la-f70”以及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苯酚(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1577ff”)等。

作为所述具有丙二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2-(对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甲酯、2,2-(1,4-苯二亚甲基)二丙二酸四乙酯、2-(对甲氧基亚苄基)-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丙二酸酯等。

作为所述具有丙二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的市售品,可列举:hostavinb-cap、hostavinpr-25、hostavinpr-31(均为clariant公司制造)。

作为所述具有草酰苯胺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n-(2-乙基苯基)-n'-(2-乙氧基-5-叔丁基苯基)草酸二酰胺、n-(2-乙基苯基)-n'-(2-乙氧基苯基)草酸二酰胺、2-乙基-2'-乙氧基草酰苯胺(clariant公司制造的“sanduvorvsu”)等在氮原子上具有取代芳基等的草酸二酰胺类。

作为具有所述苯甲酸酯结构的紫外线屏蔽剂,可列举: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120”)等。

就更进一步抑制可见光线透射率随时间流逝而降低的观点而言,所述中间膜100重量%中或含有所述紫外线屏蔽剂的层(第1层、第2层或第3层)100重量%中,所述紫外线屏蔽剂的含量以及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优选0.1重量%以上,更加优选0.2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0.3重量%以上,尤其优选0.5重量%以上,且优选2.5重量%以下,更加优选2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1重量%以下,尤其优选0.8重量%以下。尤其在含有所述紫外线屏蔽剂的层100重量%中,通过令所述紫外线屏蔽剂的含量为0.2重量%以上,可显著抑制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的可见光线透射率随时间流逝而降低。

(抗氧化剂)

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抗氧化剂。所述第1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所述第2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所述第3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所述抗氧化剂可仅为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所述抗氧化剂,可列举:酚类抗氧化剂、硫类抗氧化剂以及磷类抗氧化剂等。所述酚类抗氧化剂为具有苯酚骨架的抗氧化剂。所述硫类抗氧化剂为含有硫原子的抗氧化剂。所述磷类抗氧化剂为含有磷原子的抗氧化剂。

所述抗氧化剂优选酚类抗氧化剂或磷类抗氧化剂。

作为所述酚类抗氧化剂,可列举: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丁基羟基苯甲醚(bha)、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硬脂醇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四[亚甲基-3-(3',5'-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3,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酚)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双(3,3'-叔丁基苯酚)丁酸乙二醇酯以及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丙酸)亚乙基二(氧基亚乙基)酯等。可优选使用这些抗氧化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所述磷类抗氧化剂,可列举:亚磷酸三癸酯、亚磷酸三(十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癸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6-甲基苯基)乙基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以及2,2'-亚甲基二(4,6-二叔丁基-1-苯氧基)(2-乙基己氧基)磷等。可优选使用这些抗氧化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所述抗氧化剂的市售品,可列举:basf公司制造的“irganox245”、basf公司制造的“irgafos168”、basf公司制造的“irgafos38”、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sumilizerbht”、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h-bht”、以及basf公司制造的“irganox1010”等。

为了使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可见光线透射率,所述中间膜100重量%中或含有抗氧化剂的层(第1层、第2层或第3层)100重量%中,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0.1重量%以上。另外,由于添加抗氧化剂的效果出现饱和,因此所述中间膜100重量%中或含有所述抗氧化剂的层100重量%中,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2重量%以下。

(其他成分)

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以及所述第3层可分别视需要而含有阻燃剂、防静电剂、颜料、染料、防潮剂、萤光增白剂以及红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仅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夹层玻璃)

图8是表示一例使用了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8所示的夹层玻璃21具备中间膜11、第1夹层玻璃部件22以及第2夹层玻璃部件23。中间膜11配置并夹入于第1夹层玻璃部件22与第2夹层玻璃部件23之间。在中间膜11的第1表面配置有第1夹层玻璃部件22。在中间膜11的与第1表面相反的第2表面配置有第2夹层玻璃部件23。

作为所述夹层玻璃部件,可列举:玻璃板以及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所述夹层玻璃不仅含有在2片玻璃板之间夹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也含有在玻璃板与pet膜等之间夹有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为具备玻璃板的叠层体,优选至少使用1片玻璃板。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以及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分别为玻璃板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且所述中间膜优选含有至少1片玻璃板作为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以及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尤其优选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以及第2夹层玻璃部件两者为玻璃板。

作为所述玻璃板,可列举为无机玻璃以及有机玻璃。作为所述无机玻璃,可列举:浮法玻璃板、热线吸收玻璃板、热线反射玻璃板、抛光玻璃板、压花玻璃板、夹丝玻璃及绿色玻璃等。所述有机玻璃为代替无机玻璃使用的合成树脂玻璃。作为所述有机玻璃,可列举:聚碳酸酯板以及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等。作为所述聚甲基丙烯酸树脂板,可列举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

所述第1夹层玻璃部件以及所述第2夹层玻璃部件的各个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优选1mm以上,且优选5mm以下。在所述夹层玻璃部件为玻璃板的情况下,该玻璃板的厚度优选1mm以上,且优选5mm以下。在所述夹层玻璃部件为pet膜的情况下,该pet膜的厚度优选0.03mm以上,且优选0.5mm以下。

对所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在所述第1、第2夹层玻璃部件之间夹入所述中间膜,通过挤压辊、或放入橡胶袋中进行减压吸引。由此,对第1夹层玻璃部件与中间膜以及第2夹层玻璃部件与中间膜之间残留的空气进行脱气。其后,在约70~110℃下进行预粘合而得到叠层体。继而,将叠层体放入至高压釜、或进行按压,在约120~150℃以及1~1.5mpa的压力下进行压合。如此可得到夹层玻璃。

所述夹层玻璃可用于汽车、轨道车辆、飞机、船舶以及建筑物等。所述夹层玻璃优选为建筑用或车辆用的夹层玻璃,更加优选为车辆用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也可使用于这些用途以外。所述夹层玻璃可用于汽车的挡风玻璃、侧玻璃、后玻璃或天窗玻璃等。由于隔热性较高且可见光线透射率较高,所述夹层玻璃优选用于汽车。

所述夹层玻璃作为平视显示器(hud)的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中,可将控制单元发送来的行驶速度之类的测量信息等,通过仪器面板的显示单元映射在挡风玻璃上。因此,汽车司机可以在不降低视野的前提下,同时看到前方的视野和测量信息。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并不仅限定在这些实施例中。

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缩醛化使用碳原子数4的正丁基醛。关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缩醛化度(缩丁醛化程度)、乙酰化度以及羟基含有率通过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法”的方法进行测定。需要说明是,在根据astmd1396-92进行测定的情况下,也得到了与依据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的方法相同的数值。

(实施例1)

用于形成第1层的组合物的制备:

利用混合辊,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羟基含有率22摩尔%,乙酰化度13摩尔%,缩醛化度65摩尔%,平均聚合度3000)100重量份、增塑剂(3go)60重量份、紫外线屏蔽剂(tinuvin326)0.2重量份、以及抗氧化剂(bht,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h-bht”)0.2重量份进行充分混合,得到用于形成第1层的组合物。

用于形成第2层以及第3层的组合物的制备:

利用混合辊,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羟基含有率30.6摩尔%,乙酰化度0.9摩尔%,缩醛化度68.5摩尔%,平均聚合度1700)100重量份、增塑剂(3go)38重量份、紫外线屏蔽剂(tinuvin326)0.2重量份、以及抗氧化剂(bht,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h-bht”)0.2重量份进行充分混合,得到用于形成第2层以及第3层的组合物。

中间膜的制备:

使用挤出机,将用于形成第1层的组合物、以及用于形成第2层以及第3层的组合物共挤出,利用卷筒式压花法,对表面进行压花加工,将中间膜保持在130℃下1分钟后,降温至25℃,卷取中间膜,从而得到卷体。需要说明的是,在2.4~3.0mpa的压制压力下,以使最大厚度部位与最小厚度部位的压制压力不同的方式进行设定,以100~120℃的膜温度进行压花加工。制造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且具有第2层/第1层/第3层的结构的3层的中间膜。在卷取张力为1.3n/cm的条件下,将中间膜125m卷绕在甲贺高分子公司制造的卷芯(材质为含滑石粉的聚丙烯)(外径15cm,高度120cm),由此得到卷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为0.05x的第1的位置上,第2层:第1层:第3层的厚度比为3.5:1:3.5且合计厚度为800μm,第1层、第2层以及第3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为楔形。另外,自一端至另一端的距离为1m。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为1x的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在0x的位置存在最小厚度部位。

(实施例2~8以及比较例1~3)

除将楔角、最大厚度部位处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部位处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的位置、以及最小厚度的位置如下述表1所示般进行设定以外,也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得到卷体。需要说明是,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在下述表1所示的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光泽度通过在2.4~3.0mpa的范围内改变压花加工时的按压压力而进行调整。

(实施例9)

用于形成第1层(中间膜)的组合物的制备:

利用混合辊,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羟基含有率30.6摩尔%,乙酰化度0.9摩尔%,缩醛化度68.5摩尔%,平均聚合度1700)100重量份、增塑剂(3go)40重量份、紫外线屏蔽剂(tinuvin326)0.2重量份、以及抗氧化剂(bht,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h-bht”)0.2重量份进行充分混合,得到用于形成第1层的组合物。

中间膜的制备:

使用挤出机,将用于形成第1层的组合物挤出,利用压花辊法对表面进行压花加工,将中间膜在130℃下保持1分钟后,降温至25℃,卷绕中间膜,从而得到卷体。需要说明是,在2.4~3.0mpa的按压压力下,将最大厚度部位与最小厚度部位的按压压力设定为不同,在100~120℃的膜温度下进行压花加工。制造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且具有仅第1层的结构的单层中间膜。在卷绕张力为1.3n/cm的条件下,将中间膜125m卷绕在甲贺高分子公司制造的卷芯(材质为含滑石粉的聚丙烯)(外径15cm,高度120cm),由此得到卷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为0.05x的第1位置处第1层的厚度为780μm,第1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均为楔形。另外,自一端至另一端的距离为1m。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为1x的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在0x的位置存在最小厚度部位。

(实施例10以及比较例4)

除将楔角、最大厚度部位处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部位处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的位置、以及最小厚度的位置如下述表2所示般进行设定以外,也可以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式得到卷体。需要说明是,将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设为x时,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下述表2所示的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此外,在实施例1中,在0.5x~1x的范围内厚度较为均匀,在0.5x~1x的位置存在最大厚度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光泽度通过在100~120℃的范围内改变压花加工时的膜温度而进行调整。

(评价)

(1)光泽度

依据记载在jisz8741-1997的测定方法2,测定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75°镜面光泽度)。作为测定装置,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造的光泽计“gm-26pro”,测定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为通过将中间膜的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的两侧的表面(第1表面以及与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两个光泽度的值进行平均而求出。需要说明是,最大厚度部位以及最小厚度部位的表面光泽度在所述150mm以及150mm的正方形大小的中间膜部位进行测定。将中间膜静置在样品台上,相对于光源的照射方向,以使测定部位的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式一面使中间膜旋转一面进行测定时,采用显示为最小值的光泽度作为光泽度的值。

(2)卷绕外观1

对得到的卷体,评价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自内周朝向外周中间膜是否连续地发生错位。图10(a)表示了在中间膜72的宽度方向上,自卷芯71侧的内周朝向外周,中间膜72连续地发生错位的状态。需要说明是,在图10(a)中,自中间膜72的一端72a侧朝向另一端72b侧,中间膜连续地发生了错位。

卷绕外观1的判定标准

○: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自内周朝向外周,中间膜未连续地发生错位

×: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自内周朝向外周,中间膜连续地发生错位

(3)卷绕外观2

对得到的卷体,评价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内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外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是否发生错位。图10(b)表示在中间膜72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卷芯71侧的内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外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发生了错位的状态。需要说明是,在图10(b)中,自中间膜72的一端71a侧朝向另一端72b侧,相对于内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外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发生错位。

卷绕外观2的判定标准

○: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内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外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未发生错位

×:在中间膜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内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外周的多个圆周上的中间膜部分发生错位

(4)光学变形

使用所得到的卷体,在两片玻璃板(透明玻璃,900mm×600mm的大小,厚度1.7mm)之间贴合中间膜,制备夹层玻璃。此时,得到含有中间膜的另一端的夹层玻璃。对于得到的夹层玻璃照射强光源,使屏幕透过光,确认是否存在暗部,由此测定光学变形。需要说明是,在产生光学变形的情况下,可在中间膜上发现皱褶。

光学变形的判定标准

○○:完全无暗部

○:隐约有暗部,但几乎无法确认

×:能够清楚地以肉眼确认暗部

(5)重影图像

准备一对玻璃板(透明玻璃,510mm×920mm的大小,厚度2.0mm)。在一对玻璃板之间夹入与玻璃板的大小相应的中间膜,得到叠层体。如图11所示,将得到的叠层体嵌入至epdm制的橡胶管(框部件)中。橡胶管的宽度为15mm。继而,利用真空袋法,将嵌入至epdm制橡胶管中的叠层体进行预压合。使用高压釜,将预压合的叠层体在150℃以及1.2mpa的压力下进行压合,由此得到夹层玻璃。

将所得到的夹层玻璃设置在挡风玻璃的位置。将显示信息自设置在夹层玻璃的下方的显示单元反射至夹层玻璃上,在特定的位置以肉眼确认有无重影图像。根据下述标准判定重影图像。

重影图像的判定标准

○:未确认到重影图像

×:确认到重影图像

将详情以及结果示在下述表1、2。在表1、2中,“-”表示未评价。

[表1]

[表2]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使用实施例1~8中得到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通过声音传递损失评价隔音性,结果确认隔音性优异。

符号说明

1、1a、1b、1c、1d、1e、1f···第1层

2、2b、2c、2d、2e、2f···第2层

2fa···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部分

2fb···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楔形的部分

3、3b、3c、3d···第3层

11、11a、11b、11c、11d、11e、11f···中间膜

11a···一端

11b···另一端

21···夹层玻璃

22···第1夹层玻璃部件

23···第2夹层玻璃部件

51···卷体

61···卷芯

71···卷芯

72···中间膜

72a···一端

72b···另一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