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工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部隐含裂纹的砂浆块体模型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砂浆是一类建筑材料,然而,由于热胀冷缩、工程质量等原因,这些砌筑砌体内可能存在微裂纹,通过物探设备,可以测量出这些微裂纹的分布形态、位置、尺寸等几何要素。然而,如何评价微裂纹的存在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则必须通过室内试验进行确定,这也是评价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砂浆强度特征和破坏机制的重要手段。根据物探测试成果,砂浆内部的裂纹往往呈三维不规则表面形态,并且两壁刚性紧密接触。为了在实验室分析这些裂纹对建筑物的影响,必须在室内制作这种隐含微裂隙的砂浆块体模型。一般来说,按照相关测试规范要求,实验至少要进行5组,每组有5个样品,亦即这25个试验样品、以及样品内部的裂纹必须完全一致,这包括裂缝的形貌、长度、紧密程度、所处部位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室内实验方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为满足以上迫切的工程需求,必须要求模型中的隐含的裂纹必须完全一致,其中有两个方面必须得到可靠保障,一是裂缝表面形貌、裂缝长度和裂缝所处部位,二是裂缝两侧紧密接触。
现有的模型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类是在模型内部制作锯齿状、波状、台阶状等规则裂纹的砂浆模型。首先利用PVC材料制作锯齿状或波状等规则形貌的模具,并在模具两侧涂脱模剂;然后,将水泥、砂、水按照重量1:1:1的比例配置砂浆材料;此后,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倒入到模型盒内浇筑10cm×10cm×10cm的砂浆块体,在浇筑的过程中,把锯齿或波状模具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在浇筑过程中不断振动、搅匀;然后,对浇筑好的模型进行养护,静置24小时后拆模,待模型未完全凝固时,从两侧取出模型内部的PVC模具;最后,继续常温养护砂浆材料28天,得到含有规则裂纹的砂浆模型。
另一类是根据裂纹表面形貌的制作PVC模具,在表面涂脱模剂,铺设隔离膜。将水泥、砂、水按照重量1:1:1的比例配置砂浆材料,拌均匀,倒入下盘模具内,利用平板振动器和振动棒振捣均匀,并使底部隔离膜不发生褶皱。浇筑完毕后抹平表面,并使试样的表面保持水平,进行养护28天;同时,在上盘模具的内侧壁涂刷脱模剂,再次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倒入上盘模具内,振捣、抹平调平,上盘结构面模型进行养护28天。待模型养护完成后,对上下盘结构面进行脱模处理,将上盘和下盘进行吻合,即可制含有裂纹的砂浆模型。
现有的制作模型工艺有以下问题。
(1)在第一种制作模型工艺中,模具要从内部取出,所以其宽度要与模型同宽,导致其两侧是完全贯通、对称的,是一种二维的结构面形貌,不能够制作真正三维不规则的形貌;另外,在浇筑砂浆过程中,由于不断搅拌和振动,导致模具所处位置和角度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取出模具之后,砂浆内部可能形成的裂缝局部宽度相对较大,局部可能再次粘连,不能够紧密刚性接触。
(2)另外,在第一种模型制作方法中,部分工艺是将模具完全置于砂浆内部不取出,这样导致在室内进一步的剪切实验中,裂缝不是刚性接触,其强度不是砂浆之间的强度,而是PVC材料与砂浆的摩擦强度,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可靠性;另外,在浇筑砂浆过程中,由于不断搅拌和振动,导致模具所处位置和角度可能发生变化。
(3)在第二种制作模型的工艺中,
已有的裂纹模型制作方法复杂,操作要非常仔细,而且易于出现失败,裂纹模型材料在浇筑过程中不允许隔离膜产生褶皱及破裂,薄膜褶皱会导致模型裂纹起伏度的改变,薄膜破裂会使混合料拌合物粘在岩石裂纹上,破坏原岩裂纹。导致形态无法被完整塑造,从而改变了裂纹的实际表面形态,造成模拟裂纹的形态失真,并且使裂纹上下盘的咬合度下降,影响试验参数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隐含裂纹的砂浆块体模型制作方法,其主要解决在制作试样模型中,无法嵌入隐含特定形貌、特定位置、且两壁为紧密接触的刚性裂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计算机绘制裂隙三维表面形貌,利用3D打印机制作ABS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三维裂隙形貌的模具,编号,标注信息;
(2)在ABS模具表面均匀涂上脱模剂;
(3)在模具外围安装防护板,以形貌模具的顶面、底面分别为底模,利用砂浆复合材料浇筑;
(4)浇筑完成后,静置24小时后拆模,进行养护,得到裂隙模型;
(5)将裂隙上盘、下盘安置在模型盒内,按照位置固定好,再次利用砂浆复合材料浇筑将其包裹,使得无裂隙部位的砂浆无缝接触;
(6)浇筑完成后,静置24小时后拆模,进行养护28天后,得到隐含裂隙的砂浆块体模型。
在模型制作中,三维形貌必须相同。也就是说,对结构面表面微小的凸起,下凹,起伏等需要与实际的裂缝形貌一致。
由本发明的方法制作出的砂浆块体模型,由以下原料组成,按照重量份数,水泥35份,砂35份,水12份,3mm~6mm碎石8.1份,减水剂0~0.1份,复合早强剂0.4份,微硅粉0~5份,绿碳化硅微粉0~8份。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计算机制图和3D打印,可以精确地“刻画”裂纹的三维表面形貌,记录微小凸起、下凹等起伏形态信息,对裂纹表面形态、长度、宽度进行精确的模拟。
(2)裂纹在模型内部是刚性、紧密接触的。通过砂浆复合材料在3D模具上盘和下盘分别浇筑,并且标准养护和凝固后,可以保障上盘、下盘能够吻合接触,嵌入模型内部后,在砂浆内部刚性、紧密接触。
(3)裂纹是完全包裹在模型内部的。通过分别两次浇筑裂纹和周围砂浆,可以裂纹周边的砂浆是完整、无缝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
第一步:裂纹表面三维形貌制作
采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Qualify&Studio绘制裂缝表面三维形貌,形貌根据工程需求不同,起伏形态、延伸长度、宽度可以进行调整,由于实验样品的规格不超过10cm×10cm×10cm,所以裂纹表面形态的规格限于此范围之内。
第二步:裂纹模具3D打印
将制作好的裂纹形貌数字化模型以.STL文件导入到3D打印机,打印裂纹表面三维模具,3D打印机可采用多种型号,但打印规格需能够满足裂纹尺寸的要求。
第三步:砂浆材料配制
以42.5R复合型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连续级配的中细砂、粗砂(1:1)为集料,绿色碳化硅、复合早强剂作为添加剂的新型砂浆材料。
第四步:裂缝模型浇筑
在3D模具两侧涂脱模剂,以模具的上表面为底模,周边采用固定框架约束,将砂浆材料浇筑于模具上,在浇筑过程中振动搅匀砂浆,浇筑完成后,静置24小时后拆模,浇筑的厚度根据裂纹所预设部位而定。然后,再以模具的下表面为底模,浇筑砂浆,浇筑完成后,静置24小时后拆模。
第五步:裂缝刚性接触
将浇筑好的裂纹上盘、下盘吻合,查看吻合度。
第五步:裂纹周边包裹体浇筑
将裂缝构件摆放在10cm×10cm×10cm的框架内,两盘接触面的角度、位置与预设方案一致,再次利用砂浆复合材料浇筑将其包裹,使得无裂隙部位的砂浆无缝接触;
第六步:模型养护
浇筑完成后,静置24小时后拆模,进行养护28天后,得到隐含裂隙的砂浆模型。
由本发明的方法制作出的砂浆块体模型,由以下原料组成,按照重量份数,水泥35份,砂35份,水12份,3mm~6mm碎石8.1份,减水剂0~0.1份,复合早强剂0.4份,微硅粉0~5份,绿碳化硅微粉0~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