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688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



背景技术:

磷霉素钙,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等,也可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骨髓炎等,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在水中微溶。甲醇中几乎不溶,在丙酮、三氯甲烷、乙醚、苯中不溶。磷霉素钙在国内属人用药,市场需求近年来快速增长。

磷霉素钙生产工艺简单,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母液和洗涤废液,具有含盐份高、化学耗氧量高、成份复杂的特点,其主要成份为氯化钠、氯化钙、有机磷(磷霉素钙和磷霉素二醇物)和α-苯乙胺等。目前由于缺乏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排放的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指标远远超过排放标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造成资源流失和浪费,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该高浓度废水的COD约为24万mg/L,总磷含量为3.3~4.5万mg/L,且含有强烈抑菌性,致使废水微生物毒性大、极难降解。但若采用焚烧处理,厂家难以承担过高的成本。针对这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的处理,制药厂通常将难降解废水同厂区的生活污水混合,以降低有毒化合物的浓度,但其对于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仍然是一项巨大挑战。根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厂家选择了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对稀释后的废水进行处理。

然而,运行该工艺后发现,水解酸化工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7天,接触氧化工段的HRT为1-3天,整个工艺的运行受进水中有机磷浓度的影响较大。当进水COD浓度为2000时,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控制运行效果,可以将出水COD浓度降低到300以下。但对有机磷的控制不在考虑之列。为了提高磷霉素钠废水的处理效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樊杰等采用芬顿-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方法,将废水通过芬顿水解预处理后,然后再通过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方法,可显著降低COD和有机磷浓度。虽然通过增加了芬顿水解工序,可显著除低有机磷浓度,但有机磷降解后成为无机磷酸盐,生化污水处理后根本无法将无机磷除去,无法达到排放要求。

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未经MBR膜过滤前),是指磷霉素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盐高浓度有机工艺废水,通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等生化治理,COD在100~300mg/L,色度在50~100倍,氨氮在15~100mg/L,磷在0.5~50mg/L,SS在100~500mg/L,其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我国是个产煤大国,以煤炭为电力生产的基本燃料。我国能源工业稳步发展,发电能力年增长率为7.3%,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粉煤灰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燃煤热电厂每年所排放的粉煤灰总量逐年增加,1995年粉煤灰排放量达1.25亿吨,2000年约为1.5亿吨,到2010年将达到3亿吨,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重要手段,也是电力生产所面临解决的任务之一。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化学组成与粘土质相似,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未燃尽碳。粉煤灰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5~300μm,并且珠壁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高达50%~80%,有很强的吸水性。粉煤灰主要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还可用作农业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与过去相比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粉煤灰治理的指导思想已从过去的单纯环境角度转变为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已从过去的路基、填方、混凝土掺和料、土壤改造发展到在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制品、高级填料等高级化利用途径。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和垃圾渗透液等,构成我国主要污水体系。随着新《环保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实施,加上地方对于废水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环保压力越来越重。不管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还是养殖污水,氨氮和总磷是最难治理的污染因子,花费的代价也是最高的,还很容易超标排放。

由于粉煤灰具有多孔结构和活性基团,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和可溶性磷,但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基础研究,实际应用鲜有报道,主要的原因是使用后的粉煤灰处置问题没有解决。若使用后的粉煤灰无合适处置方法,相当于产生更多的固废,给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无实质性地意义。

木酢液是天然木材在炭化过程中生产的湮,经过冷却提取出来的液体,含有酢酸、木醇、乙醇等200多种矿物质,具有显著的杀菌、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以及酸化作用,木酢液是一种水溶状态的液体混合物,广泛地用于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领域,可用于瓜类、草莓、豆类、蔬菜、水稻、烟草、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如发明专利《一种木酢液生物有机肥》(200410020421.7)所述,是以本酢液为载体的生物有机肥料,通过添加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强效中药成分增加抗虫性,通过添加海洋生物几丁聚糖增加营养成分并加强缓释效果;添加活性菌,繁荣土壤生物群。

以木酢液为载体,通过添加其它有用元素的木酢液生物有机肥料在日本和韩国都有产品在使用,由三枝敏朗著、日本创森社1998年10月出版的《山草质问事箱》对这种肥料进行了介绍。但常规的木酢液产品内含总养分不足以满足作物需求,肥效不够持久,虽然在欧美、日韩等流行多年,但不适应我国长期施用化肥后形成的土壤情况。

虽然木酢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均获得推广应用,在美国主要用于园艺,在日本主要用于土壤改良、花卉栽培和医药领域,在韩国主要用于作物减农药增效剂和畜牧业饲料添加剂上。日本每年大约生产4万吨的木酢液,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农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我国从90年代开始,仅有少数几家单位进行生产,现在也慢慢开始发展重视起来,但制造和使用跟国外先进水平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能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又能制备获得性能优良的土壤改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粉煤灰前处理:

将粉煤灰按照0.1~1.0kg/100L(较佳为0.5kg/100L)的添加量加入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未经MBR膜过滤前)中,搅拌反应0.5~3小时,得由污水和粉煤灰组成的悬浊液;

2)、将步骤1)所得的悬浊液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得粉煤灰滤饼Ⅰ和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

3)、步骤2)所得的粉煤灰滤饼Ⅰ经干燥(烘干),粉碎过筛,得处理后粉煤灰Ⅱ;

4)、在步骤3)所得的处理后粉煤灰Ⅱ中加入木酢液和硫酸钾后搅拌混合均匀,造粒后并干燥,得土壤改良剂;

所述木酢液与处理后粉煤灰Ⅱ的用量比为1ml:20~50g,所述硫酸钾与处理后粉煤灰Ⅱ的用量比为5~25g:500g。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改进:所述土壤改良剂作为作物的育苗基质、或用作土壤改良、或用作缓效肥料。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物为瓜类、草莓、蔬菜、水稻、烟草。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得的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再经过MBR膜(膜生物反应器)过滤,膜过滤后的污水能达到排放标准,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得的粉煤灰滤饼Ⅰ的干燥失重≤15%(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控制步骤3)所得的处理后粉煤灰Ⅱ的干燥失重≤3%(质量%),且能通过60目的筛网。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4)中,干燥至含水率≤3%(质量%),粒径为能过20~30目的筛。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煤灰为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干法除尘所得,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堆积密度0.743~1.14g/cm3,颗粒粒径0.5~300μm,比表面积15~20m2/g,干燥失重小于3%(质量%);

所述木酢液为天然木材在烧炭过程中提取所得(含酢酸、木醇和乙醇等),酸度为3~6%,pH为2.5~3.5,焦油含量小于0.4%,密度1.008~1.058g/ml,为橙色、淡红褐色或红褐色液体,具有烟熏味(淡淡烟熏味)。

作为本发明的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未经MBR膜过滤前),是指磷霉素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盐高浓度有机工艺废水,通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等生化治理,COD在100~300mg/L,色度在50~100倍,氨氮在15~100mg/L,磷在0.5~50mg/L,SS在100~500mg/L,其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本发明能同时实现以下两种功能:

1)、本发明以热电厂燃煤锅炉所产生的粉煤灰为吸附处理剂,用于吸附处理污水站生物治理后而未达到标放标准的污水(磷霉素钙生产废水),以降低污水中的COD、氨氨和磷,以提升污水站排水质量,使其能达标排放,实现以污治污,减少污水处理费用。

2)、以上述处理废水后的粉煤灰为营养源,以木酢液为营养增强剂和酸化剂,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肥效可持续性,以及提高粉煤灰中的硅、钙、镁、氮和磷等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释放,增加肥料和抗虫、抗病性能(即,具有杀菌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本发明对吸附处理污水后的粉煤灰进行资源化利用,用于改造重粘土、生土、酸性土和盐碱土,弥补酸瘦板粘的缺陷,并利用它的酸溶性硅、钙、镁、氮和磷等,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并且解决了粉煤灰的处置问题。即,本发明利用处理废水后的粉煤灰的多孔性、吸附性和交换性能,从而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降低重金属污染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

本发明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一方面解决废水排放超标的难题,同时提高粉煤灰的肥效,并且解决了粉煤灰的处置难题,不会新增三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本发明中,经过粉煤灰吸附和MBR膜过滤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COD小于100mg/L,色度50倍以下,氨氮小于15mg/L,磷小于0.5mg/L,SS小于20mg/L,总砷小于0.5mg/L,总铅小于1mg/L,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的主要指标为:pH为6~9,色度小于50倍,悬浮物(SS)小于100mg/L,COD小于100mg/L,氨氮小于15mg/L,磷小于0.5mg/L。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而得的土壤改良剂,当作为作物的育苗基质时,直接将催芽后的种子播入该基质中,常规浇水进行育苗,不需要追肥;当用作土壤改良或用作缓效肥料时,按照每亩100~500公斤的量进行施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热电厂的粉煤灰为吸附交换剂,用于吸附处理污水站生化治理后的排水(磷霉素钙生产污水),以降低污水中的COD、氨氨和磷,以提升污水站排水质量;吸附处理污水后的粉煤灰板框压滤后进行干燥,由于该粉煤灰含有大量酸溶性硅、钙、镁、氮和磷等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且可用于改造重粘土、生土、酸性土和盐碱土,弥补其酸瘦板粘的缺陷,因此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往干燥后的上述粉煤灰中加入适量木酢液、硫酸钾,混合均匀,用作瓜类、草莓、蔬菜、水稻和烟草等作物的育苗基质,或用作土壤改良,或用作缓效肥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材料如下:

粉煤灰为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干法除尘所得,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堆积密度0.963g/cm3,颗粒粒径1~260μm(平均粒径约为28μm),比表面积18m2/g,干燥失重小于3%,除氧之外的主要元素组成(质量百分比)如下:硅16.84%,铝12.91%,铁6.27%,钙16.24%,钾2.16%,镁0.92%,磷0.11%,碳2.16%,由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提供。

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未经MBR膜过滤前),是通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等生化治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COD在100~300mg/L,色度在50~100倍,氨氮在15~100mg/L,磷在0.5~50mg/L,SS在100~500mg/L,但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由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提供。

木酢液为天然木材在烧炭过程中提取出来,含酢酸、木醇和乙醇等,酸度在3~6%,pH在2.5~3.5,焦油含量小于0.4%,密度1.008~1.058g/ml,为橙色、淡红褐色或红褐色液体,具有淡淡烟熏味,市售,具体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如下表1所述:

表1、本发明所用的木酢液质量检测结果

实验1:粉煤灰吸附处理污水性能的对比实验

分别量取100升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未经MBR膜过滤前)6份,分别置于6个容器中,再称取0公斤、0.1公斤、0.25公斤、0.5公斤、0.75公斤和1.0公斤的粉煤灰,分别加入6个容器中,开启搅拌(转速为100转/分钟),搅拌1~3小时,每隔0.5小时取样检测污水中的氨氨、COD和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吸附处理后污水氨氮、总磷和COD检测结果(单位:mg/L)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粉煤灰对污水中的氨氮、磷和COD去除效果很好,而且速度很快,2个小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点。1%的投料比例下,氨氮1个小时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点,吸附2个小时后,氨氮的吸附容量为9.8mg/g、磷的吸附容量为3.93mg/g、COD的吸附容量为16.2mg/g;0.5%的投料比例下,氨氮2个小时达到吸附平衡点,氨氮的吸附容量为17.2mg/g、磷的吸附容量为7.82mg/g、COD的吸附容量为30.8mg/g;

虽然粉煤灰的添加比例越低,对氨氮、磷和COD的饱和吸附容量越大,但需要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越长,不利于实际操作;但添加比例过高,虽然处理效果和速度都快,但需要处理的粉煤灰量也显著增加。

因此通过综合比对,粉煤灰添加比例为0.5%为最优,吸附时间不超过2小时。

实验2:木酢液和粉煤灰Ⅱ的最佳比例确定

以实验1中100升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未经MBR膜过滤前)加0.5公斤粉煤灰吸附2小时、再经压滤、干燥(烘干),粉碎过筛,所得粉煤灰Ⅱ为实验材料。

实验时,将木酢液和粉煤灰Ⅱ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测试其可溶性氨氮、磷、镁和钙含量,pH和分散性。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量取1ml木酢液,分别加入10g、25g、50g、75g和100g粉煤灰Ⅱ中,混合均匀后,过30目筛网,然后再测试下述指标。

1、可溶性氨氮、磷、镁和钙含量:测定时,取适量样品,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后超声波提取30min,然后定容到刻度,混匀后过滤,测试水溶液中的氨氮、磷、镁和钙。

2、pH:测试采用pH计,称取10g样品,加水定容到100ml,混合均匀后用pH仪测定。

3、分散性:主要考察样品的结块性,采用流动性指标来衡量,称取100克测试样品,以全通过管口直径为12mm的漏斗所需时间来评价流动性,时间越长代表流动性越差。

4、干燥失重:称取适量样品,置于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计算失重。

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从实验2的结果可以看出,木酢液和粉煤灰Ⅱ的最佳比例为1ml:50g,木酢液加入过多则偏酸,而且物料粘连严重,造粒成型的物料重新粘成团;而加入比例过低的话,可溶性氨氮、磷、镁和钙含量低,造成基质肥效差,而且物料过干,不利用造粒(无法成型)。

实施例1、一种粉煤灰在处理废水和制备土壤改良剂中的综合利用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称取500公斤粉煤灰,搅拌下加入100m3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中(未经MBR膜过滤前),搅拌反应2小时,得由污水和粉煤灰组成的悬浊液;

粉煤灰为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干法除尘所得,呈多孔型蜂窝状组织,堆积密度0.963g/cm3,颗粒粒径1~260μm(平均粒径约为28μm),比表面积18m2/g,干燥失重小于1.8%,除氧之外的主要元素组成(质量百分比)如下:硅16.84%,铝12.91%,铁6.27%,钙16.24%,钾2.16%,镁0.92%,磷0.11%,碳2.16%,由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提供。

通过好氧、厌氧、硝化和反硝化等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未经MBR膜过滤前):COD为246mg/L,色度为76倍,氨氮为98.06mg/L,磷为39.6mg/L,SS为420mg/L,由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提供。

2)、步骤1)所得的悬浊液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得565公斤粉煤灰滤饼Ⅰ(含水率为13%)和约100m3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

3)、步骤2)所得565公斤的粉煤灰滤饼Ⅰ经烘干(80~100℃),粉碎过60目的筛网,得处理后的粉煤灰Ⅱ(约503公斤),干燥失重为2.1%;

4)、步骤2)所得100m3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经过MBR膜(膜组件由杭州凯滤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KL-MBR-15-Co-PVDF)过滤,经过MBR膜过滤后的污水水质如下:

COD为45mg/L、色度为23倍、氨氮为2.09mg/L、磷为0.28mg/L、SS为0.36mg/L、pH为7.06,排水无异味,无色透明澄清,污水达标排放。

5)、往步骤3)所得500公斤处理后的粉煤灰Ⅱ中,加入10升木酢液,25公斤硫酸钾,搅拌混合均匀(在转速为50转/分钟下搅拌1小时),物料再通过30目的摇摆式造粒机进行造粒;

木酢液为天然木材在烧炭过程中提取出来,含酢酸、木醇和乙醇等,酸度在3~6%,pH在2.5~3.5,焦油含量小于0.4%,密度1.008~1.058g/ml,为橙色、淡红褐色或红褐色液体,具有淡淡烟熏味;

6)、步骤5)造粒所得物,于80~90℃热风下进行气流干燥,再过20目筛网,得525公斤土壤改良剂,包装后入库;

步骤6)所得525公斤的土壤改良剂,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干燥失重0.86%,粒径全部通过20目筛网,可溶性氨氮15.87mg/g,可溶性磷7.53mg/g,可溶性钾21.4mg/g,可溶性镁80.43mg/g,可溶性钙127.33mg/g,pH为6.48。

对比例1、实施例1中步骤1)所述的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未经MBR膜过滤前)未经过粉煤灰吸附处理,而是直接通过MBR膜(膜组件由杭州凯滤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KL-MBR-15-Co-PVDF)进行过滤,经过MBR膜过滤后的污水水质如下:

COD在234mg/L、色度在72倍、氨氮在97.69mg/L、磷在39.11mg/L、SS在0.38mg/L、pH为7.08,排水有轻微的泥巴和有机污染物的味道,污水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说明未通过粉煤灰吸附处理,污水无法达标排放。

对比例2、用活性炭替换实施例1步骤1)中的粉煤灰,进行处理污水实验效果对比,操作方法跟实施例1相同。具体如下:

1)、称取500公斤活性炭(粉末,200-300目),搅拌下加入100m3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中(未经MBR膜过滤前),搅拌反应2小时,得由污水和活性炭组成的悬浊液;

2)、步骤1)所得的悬浊液,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得546公斤活性炭滤饼Ⅰ和100m3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

3)、步骤2)所得546公斤活性炭滤饼Ⅰ经干燥(80~100℃烘干),粉碎过60目的筛网,得处理后的活性炭Ⅱ(约506公斤),干燥失重为2.4%;

4)、步骤2)所得100m3吸附处理后的污水Ⅰ,经过MBR膜(膜组件由杭州凯滤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KL-MBR-15-Co-PVDF)过滤,经过MBR膜过滤后的污水水质如下:

COD为72mg/L、色度为8倍、氨氮为88.77mg/L、磷为36.13mg/L、SS为0.36mg/L、pH为7.24,排水无异味,无色透明澄清,该污水氨氮、磷超过排放标准,但COD和色度较低。说明活性炭对有机杂和色素吸附性能优异,但对磷和氨氮基本无吸附效果。

对比例3、将实施例1步骤5)的木酢液改成水,体积量不变;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得525公斤的土壤改良剂,其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干燥失重0.84%,粒径全部通过20目筛网,可溶性氨氮0.67mg/g,可溶性钾20.9mg/g,可溶性磷0.16mg/g,可溶性镁23.11mg/g,可溶性钙43.17mg/g,pH为7.89。

说明未添加木酢液,所得土壤改良剂作物能直接利用的营养成份很低。

对比例4、取消实施例1的步骤1)~步骤4),以粉煤灰直接替代步骤5)中的粉煤灰Ⅱ,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得525公斤的培育基质,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干燥失重0.86%,粒径全部通过20目筛网,可溶性氨氮0.07mg/g,可溶性磷0.02mg/g,可溶性钾21.3mg/g,可溶性镁42.53mg/g,可溶性钙87.32mg/g,pH为6.98。

说明采用未处理过污水的粉煤灰,加木酢液所生产的土壤改良剂,作物能直接利用的营养成份很低。

对比例5-1、将实施例1步骤5)中的木酢液的用量由10升改成5升,其它等同于实施例1。

对比例5-2、将实施例1步骤5)中的木酢液的用量由10升改成33升,其它等同于实施例1。

育苗实验一、土壤改良剂作为育苗基质:

将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1、对比例5-2所得土壤改良剂、粉煤灰以及实施例1所得的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作为基质,进行作物培养使用效果对比。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在苗床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

2)、在苗床塑料薄膜上铺设5-6cm厚的育苗基质,并淋透水;

所述的育苗基质,设7个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1:将对比例3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2:将对比例4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3:将粉煤灰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4:普通土壤;

方案5:将对本发明实施例1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6:将对比例5-1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7:将对比例5-2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3)、将水稻种子在水温为30-32℃的水种浸泡24小时,沥干水后于30-32℃条件下进行催芽,使80%的种子长出芽孢时,降温到25-30℃,经过12小时芽根长约为0.2-0.3cm后停止催芽,作为播种用种;

4)、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育苗基质上,每平方米播种量为0.5公斤,然后用基质覆盖种子,盖种厚度为0.5-1cm,盖种后再喷1次水,使覆盖层湿透,并用塑料薄膜进行保温;

5)、苗期管理:播种后控制棚内温度在28-30℃,当出苗率达到30%时,通过通风,将温度控制在20-25℃,1.5-2.5叶期保持温度在20℃,以后维持与外界温度相同,苗期为35天。

当出苗率达到30%时,洒水以保证出全苗,待苗长至1叶1心时灌足水,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

6)、苗期对死苗率、根腐病率、苗高、单株湿重和根系长度进行调查;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对水稻育苗有较好的作用,死苗率、根腐病率明显下降,苗高、单株湿重和根系长度明显提高。而且能较好的调整苗床基质pH值,pH值在6.5-7之间,非常适合水稻种植。

对比例6-1、将实施例1中的生化处理后的磷霉素钙生产废水改成常规工业污水站生化处理后的污水(MBR膜过滤前,COD为260mg/L,色度为78倍,氨氮为1.8mg/L,磷为0.3mg/L,SS为384mg/L);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

经过MBR膜过滤后的污水水质如下:

COD为47mg/L、色度为21倍、氨氮为1.06mg/L、磷为0.17mg/L、SS为0.33mg/L、pH为7.08,排水无异味,污水达标排放。

所得的土壤改良剂,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干燥失重0.89%,粒径全部通过20目筛网,可溶性氨氮0.41mg/g,可溶性磷0.13mg/g,可溶性钾21.4mg/g,可溶性镁79.43mg/g,可溶性钙121.33mg/g,pH为6.59。

对比例6-2、将对比例6-1步骤5)中的木酢液的用量由10升改成5升,其它等同于对比例6-1。

对比例6-3、将对比例6-1步骤5)中的木酢液的用量由10升改成33升,其它等同于对比例6-1。

育苗实验二:将育苗实验一步骤2)中的方案改成如下三个方案组,其余等同于育苗实验一。

方案A:将对比例6-1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B:将对比例6-2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方案C:将对比例6-3所得土壤改良剂与普通土壤进行混合,普通土壤与土壤改良剂容积比为5:1。

所得结果与本发明的对比如表5所示。

表5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