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52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具体涉及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背景技术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是,矿山开采和冶炼、汽车尾气排放、城市垃圾堆放、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重金属污染物不仅可以破坏土壤生态系统,降低作物产量,并且可以在作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铅(Pb)元素污染在“五毒”元素(汞、镉、铅、铬、砷)中位列第三,对人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对此人们开发出多种改善此问题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施加化学试剂降低土壤中的铅含量,虽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因成本较高,无法有效的推广使用,同时虽然降低了铅的含量,还会带来其他元素的污染,因此亟需一种可有效改善此问题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能有效的降低水稻对于铅元素的富集量,提升其品质。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4~39份硝酸钙、31~36份硫酸镁、13~17份氯化锌、10~14份硫酸铜、4~7份硫酸铁、1~4份硫酸亚铁、2~5份氯化锰、9~13份硼酸、2~5份有益菌剂、2~6份助剂、5~10份填料。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6~38份硝酸钙、33~35份硫酸镁、14~16份氯化锌、11~13份硫酸铜、5~6份硫酸铁、2~3份硫酸亚铁、3~4份氯化锰、10~12份硼酸、3~4份有益菌剂、4~5份助剂、6~8份填料。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7份硝酸钙、34份硫酸镁、15份氯化锌、12份硫酸铜、5.5份硫酸铁、2.5份硫酸亚铁、3.5份氯化锰、11份硼酸、3.5份有益菌剂、4.5份助剂、7份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有益菌剂中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光合菌群、固氮菌群,其中1g有益菌剂中所包含的活性菌数量为2.8~3.2亿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甜菜碱、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由凹凸棒土、麦饭石、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白土中的至少一种组成。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铅等重金属元素在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重金属铅在土壤中亦存在不同形态的形式,而不同的形态所表现出的活性以及对水稻等作物的影响亦不相同,同时在日常施加的肥料中的其它元素成分也会对重金属铅的作用产生影响,本发明正是通过合理的添加中微量元素来抑制金属铅的作用效果,以达到降低水稻籽粒中铅含量的目的。对此,申请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有效搭配了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和比例,其中添加了钙元素的硝酸盐、镁元素的硫酸盐,可减弱铅化合态和结合态的活性,并能有效提升植物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充水度、粘性、弹性以及渗透性,使细胞维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增强植物对于铅的抗性,减弱铅的副作用效果,添加的氯化锌和硫酸铜能有效的起到与重金属铅竞争交换吸附点位、同其他元素离子作用引发重金属铅络合沉淀等作用,有效降低了重金属铅的有效作用形态的占比,降低了其对于水稻作物的胁迫作用,添加的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锰进一步增强了对重金属铅的拮抗作用效果,添加的益菌剂能促进土壤中肥料等有效成分的高效分解,利于水稻的吸收,硼砂、助剂、填料的施加保证了肥料肥效的充分发挥。在各成分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本发明肥料不仅能为水稻提供大量的中、微量元素,增强了水稻的生长质量,同时又能对重金属铅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被重金属铅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中种植发现,本肥料能将水稻籽粒中的铅含量降低60%以上,施加使用效果好,推广价值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4份硝酸钙、31份硫酸镁、13份氯化锌、10份硫酸铜、4份硫酸铁、1份硫酸亚铁、2份氯化锰、9份硼酸、2份有益菌剂、2份助剂、5份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有益菌剂中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光合菌群、固氮菌群,其中1g有益菌剂中所包含的活性菌数量为2.8~3.2亿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由凹凸棒土、麦饭石、高岭土组成。实施例2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7份硝酸钙、34份硫酸镁、15份氯化锌、12份硫酸铜、5.5份硫酸铁、2.5份硫酸亚铁、3.5份氯化锰、11份硼酸、3.5份有益菌剂、4.5份助剂、7份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有益菌剂中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光合菌群、固氮菌群,其中1g有益菌剂中所包含的活性菌数量为2.8~3.2亿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由滑石粉、白土组成。实施例3一种水稻专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39份硝酸钙、36份硫酸镁、17份氯化锌、14份硫酸铜、7份硫酸铁、4份硫酸亚铁、5份氯化锰、13份硼酸、5份有益菌剂、6份助剂、10份填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有益菌剂中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光合菌群、固氮菌群,其中1g有益菌剂中所包含的活性菌数量为2.8~3.2亿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由麦饭石、硅藻土、白土组成。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用等质量份的硫酸钙和氯化镁分别取代硝酸钙和硫酸镁,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比实施例2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用等质量份的硫酸锌、氯化铜和硫酸锰分别取代氯化锌、硫酸铜和氯化锰,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比实施例3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3相比,其成分中不含有硫酸镁、硫酸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现有市售的水稻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用上述肥料对水稻进行种植实验,具体是选取被重金属铅污染的试验田作为种植田,然后按常规方法对同一批水稻(天优998)进行种植实验,所用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每次的施加量为大量肥料的1/5,除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不同外,其余方法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种植完成后对水稻籽粒进行铅含量检测,以此对比肥料的使用特性。在具体种植实验前先对重金属铅污染的试验田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具体操作是:先从试验田中采取土样,采样深为0~20cm,土样经去除植物残体,风干、混匀后,研磨过1mm筛备用,然后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土壤pH用pHS-4C+型精密pH计测定,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一外加热法测定,CEC采用醋酸铵法测定,全氮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速效磷用0.5mol·L-1NaHCO3法测定,有效钾用2mol·L-1HNO3浸提一火焰光度法测定,全Pb用ICP-AES(TJA,USA)测定。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表1pHCEC(cmol/kg)有机质OM(g/kg)全氮(g/kg)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有效钾(mg/kg)全铅(mg/kg)6.5016.343.90.26160.815.5108.34.10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种植田土壤属于中度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待水稻成熟后,将水稻籽粒风干碾碎,然后用盐酸消解,最后用ICP-AES(TJA,USA)测定Pb含量,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2所示:表2籽粒中Pb浓度(mg/kg)实施例10.0612实施例20.0594实施例30.0608对比实施例10.0951对比实施例20.0912对比实施例30.1337对照组0.1583由上表2可以看出,各组水稻籽粒中Pb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值(0.2mg/kg),但本发明肥料对于水稻籽粒中重金属铅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种植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污染更为严重的土壤种植水稻、抗性更差的水稻的种植等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保障意义。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