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911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也相当迅速,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日益增大的总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特别大,约占总能源消耗的11~25%,大量的数据和实验都表明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保温节能材料。

现在在国内外,有很多类型的保温材料。按材质分类,可将保温材料分为三类:金属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金属保温材料但是这种材料的货源很少,价格很昂贵,作为建筑的保温材料而言会大大地提高成本,不能广泛的应用。

有机保温材料很容易燃烧,在高温时容易产生有毒的气体,耐老化、、耐火性差,这些缺点都限制了有机保温材料的广泛的使用。

我国的膨胀珍珠岩每年大概有600万吨左右的产量。但是传统的膨胀珍珠岩是一种蜂窝结构的物质,其表面和内部有许多的孔洞、裂缝,这样的多孔结构就导致了膨胀珍珠岩的易碎性,密度的稳定性也很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压缩比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会使得膨胀珍珠岩制品的轻质和保温效果都会下降,根据保温材料的要求,材料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的。

珍珠岩的另一致命缺点是吸水性很强的物质,这是由于膨胀珍珠岩的多孔结构,而且是一种开孔的结果,并具有吸附性,使空气和水能够自由进出,当它在水中浸泡25个小时后,其吸水率回到自身重量的5倍左右,这一缺点将会大大地影响膨胀珍珠岩制品的保温性能和长久适用性,也会增加膨胀珍珠岩制品的烘干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膨胀珍珠岩12~25份、水玻璃10~20份、固化剂3~13份、煅烧高岭土6~18份、粉煤灰6~15份、二甲基硅氧烷13~16份、复合催化剂5~16份、水15~25份、聚乙烯醇3~18份、硼纤维8~16份、硅酸钠6~12份。

优选地,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膨胀珍珠岩14~23份、水玻璃12~18份、固化剂5~10份、煅烧高岭土8~16份、粉煤灰8~13份、二甲基硅氧烷15~18份、复合催化剂7~13份、水17~20份、聚乙烯醇5~15份、硼纤维10~14份、硅酸钠8~10份。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选自环氧树脂、已二胺改性物、间苯二甲胺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粉煤灰中包含氧化物有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so3。

优选地,所述复合催化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十六胺、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配比称取膨胀珍珠岩、水玻璃、煅烧高岭土、粉煤灰,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并搅拌均匀,接着按照配比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2:继续向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所述配比的固化剂、二甲基硅氧烷、复合催化剂、聚乙烯醇、硼纤维、硅酸钠,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浆料b,搅拌转速为100~300r/min,搅拌时间为10~20min;

步骤3:将搅拌好浆料倒入模具中,压实成型,所述模具内温度为120~600℃,放置5~8min后成型脱模,继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24h;

步骤4:将步骤3中脱模成型后的保温材料放入温控箱中在60~80℃干燥2~4小时取出;

步骤5:将干燥后的保温材料制品放入高温炉内,以每分钟升高10℃的速度升温烧成温度,并保温100~18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烧成温度设定为800~1200℃。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为强制式搅拌机或者单卧轴搅拌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膨胀珍珠岩进行包膜,充分利用了膨胀珍珠岩耐火、保温、持久、耐腐蚀的优点,降低了膨胀珍珠岩易吸水膨胀的缺点,因此发明制备的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与传统的墙体保温材料相比,保温性能更好、更持久,而且符合国家防火a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膨胀珍珠岩12份;

水玻璃10份;

固化剂3份;

煅烧高岭土6份;

粉煤灰6份;

二甲基硅氧烷13份;

复合催化剂5份;

水15份;

聚乙烯醇3份;

硼纤维8份;

硅酸钠6份。

所述固化剂选自环氧树脂、已二胺改性物、间苯二甲胺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粉煤灰中包含氧化物有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so3。

所述复合催化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十六胺、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配比称取膨胀珍珠岩、水玻璃、煅烧高岭土、粉煤灰,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并搅拌均匀,接着按照配比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2:继续向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所述配比的固化剂、二甲基硅氧烷、复合催化剂、聚乙烯醇、硼纤维、硅酸钠,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浆料b,搅拌转速为10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

步骤3:将搅拌好浆料倒入模具中,压实成型,所述模具内温度为120℃,放置5min后成型脱模,继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24h;

步骤4:将步骤3中脱模成型后的保温材料放入温控箱中在60℃干燥2小时取出;

步骤5:将干燥后的保温材料制品放入高温炉内,以每分钟升高10℃的速度升温烧成温度,并保温10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成品。

所述步骤5中的烧成温度设定为800℃。

所述搅拌机为强制式搅拌机或者单卧轴搅拌机。

实施例2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膨胀珍珠岩18份;

水玻璃15份;

固化剂9份;

煅烧高岭土10份;

粉煤灰10份;

二甲基硅氧烷15份;

复合催化剂10份;

水20份;

聚乙烯醇10份;

硼纤维11份;

硅酸钠9份。

所述固化剂选自环氧树脂、已二胺改性物、间苯二甲胺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粉煤灰中包含氧化物有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so3。

所述复合催化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十六胺、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配比称取膨胀珍珠岩、水玻璃、煅烧高岭土、粉煤灰,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并搅拌均匀,接着按照配比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2:继续向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所述配比的固化剂、二甲基硅氧烷、复合催化剂、聚乙烯醇、硼纤维、硅酸钠,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浆料b,搅拌转速为200r/min,搅拌时间为15min;

步骤3:将搅拌好浆料倒入模具中,压实成型,所述模具内温度为300℃,放置6min后成型脱模,继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8h;

步骤4:将步骤3中脱模成型后的保温材料放入温控箱中在70℃干燥3小时取出;

步骤5:将干燥后的保温材料制品放入高温炉内,以每分钟升高10℃的速度升温烧成温度,并保温14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成品。

所述步骤5中的烧成温度设定为1000℃。

所述搅拌机为强制式搅拌机或者单卧轴搅拌机。

实施例3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膨胀珍珠岩25份;

水玻璃20份;

固化剂13份;

煅烧高岭土18份;

粉煤灰15份;

二甲基硅氧烷16份;

复合催化剂16份;

水25份;

聚乙烯醇18份;

硼纤维16份;

硅酸钠12份。

所述固化剂选自环氧树脂、已二胺改性物、间苯二甲胺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粉煤灰中包含氧化物有sio2、al2o3、feo、fe2o3、cao、tio2、mgo、k2o、na2o、so3。

所述复合催化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十六胺、月桂酸二丁基锡、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配比称取膨胀珍珠岩、水玻璃、煅烧高岭土、粉煤灰,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并搅拌均匀,接着按照配比加入水,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步骤2:继续向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a加入所述配比的固化剂、二甲基硅氧烷、复合催化剂、聚乙烯醇、硼纤维、硅酸钠,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浆料b,搅拌转速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20min;

步骤3:将搅拌好浆料倒入模具中,压实成型,所述模具内温度为600℃,放置8min后成型脱模,继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

步骤4:将步骤3中脱模成型后的保温材料放入温控箱中在80℃干燥4小时取出;

步骤5:将干燥后的保温材料制品放入高温炉内,以每分钟升高10℃的速度升温烧成温度,并保温18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硅酸盐墙体保温材料成品。

所述步骤5中的烧成温度设定为1200℃。

所述搅拌机为强制式搅拌机或者单卧轴搅拌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