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499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重混凝土。
背景技术
:重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建筑或构筑物的底板、回填、抗浮和防辐射等部位。当采用钢渣作为重骨料时,密度一般在2600-4000kg/m3,若采用特制的铁粉与铁球钢段作为重骨料时,密度可达5500kg/m3。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重混凝土密度大,产生的阻力大,难以进行泵送施工;另外,即使将重混凝土进行泵送施工,其坍落度如果与普通混凝土泵送一样在100-180mm时,由于振捣产生离析、分层,密度上下偏差大,造成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的不均匀。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坍落度可达到200mm的重混凝土,其不仅可进行泵送施工,而且不易产生离析、分层,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均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混凝土,其坍落度可达到200mm,可进行泵送施工,而且不易产生离析、分层,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均匀。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重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水泥130-135份,砂880-885份,碎石495-500份,钢渣615-620份,粉煤灰105-108份,矿粉90-93份,外加剂5.25-5.95份,水170-180份;其中,所述外加剂由聚羧酸减水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姜黄素组成。较优选地,所述聚羧酸减水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姜黄素的重量比为6-8:0.4-0.6:0.4-0.6。较优选地,所述聚羧酸减水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姜黄素的重量比为7:0.5:0.5。较优选地,所述钢渣的粒径范围为5-25mm,表观密度为3450kg/m3。较优选地,所述水泥为p.042.5r硅酸盐水泥,表观密度为3080kg/m3。较优选地,所述砂为ii区中砂,表观密度为2680kg/m3。较优选地,所述碎石为5-25mm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为2800kg/m3。较优选地,所述粉煤灰为f类ii级粉煤灰,密度为2150kg/m3。较优选地,所述矿粉为s95级矿粉,密度为2880kg/m3。较优选地,所述钢渣的粒径范围为5-25mm,表观密度为3450kg/m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重混凝土的坍落度可达到200mm,可进行泵送施工,而且不易产生离析、分层,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均匀。2、姜黄素和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提高本发明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混凝土的密度均匀性具有协同效果,且两者缺一不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表1原料来源原料生产厂家水泥河北燕新水泥厂砂河北涞水砂石厂碎石北京玉林石灰厂粉煤灰三河祥和粉煤灰加工厂矿粉三河市兴达开元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聚羧酸减水剂北京瑞利外加剂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姜黄素北京欣赛维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钢渣北京可耐可特新材料有限一、制作实施例和对比例表2实施例一至九的组成表(单位:kg)表3对比例一至二的组成表(单位:kg)各实施例和各对比例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得。各物料计量,砂、石、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上料搅拌15秒,钢渣上料继续搅拌45秒,出料入搅拌运输车运输-继续搅拌(罐体转速5-10转/分钟)匀化,施工现场入泵浇筑。其中关键步骤为搅拌及运输:1.搅拌时应注意投料顺序及搅拌时间,因钢渣较重,使搅拌机阻力增大,为设备安全考虑,采用后投料方式。同时,因各物料表观密度不同,为使其足够匀化,增加搅拌时间至60秒(普通混凝土生产时为30秒);2.运输过程中提高了罐体转速,由运送普通混凝土的2-4转/秒提高至5-10转/秒,主要是为了解决因拌合物中各物料表观密度相差较大而产生分层,影响其匀质性。二、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各项性能检测评价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坍落度的检验方法采用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评价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验方法采用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评价混凝土的密度均匀性检验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法。定性检验:将基准密度测试后的试样切开或将已硬化的混凝土试块劈开或实体钻芯取样,观察粗骨料经振捣后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情况,是否有重骨料下沉、表层重骨料是否均匀分布等现象,通过目测观察定性判断屏蔽混凝土密度的均匀性。定量检验:混凝土块体密度越大就越难保证其密度的均匀性。经振捣后,重骨料易下沉,表层混凝土密度减小,底层混凝土密度增大。在定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表层和搭接层(中间层)密度测试,比较其与基准密度值,即均匀性评定值=(基准密度-表层密度)/基准密度×100%。分析表3的检测数据可知,本发明重混凝土的坍落度可达到200mm,可进行泵送施工,且且不易产生离析、分层,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均匀。通过对比例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四至九的检测数据可知,实施例二较优实施例。实施例四至九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外加剂聚羧酸减水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姜黄素的添加比例不同,通过检测分析,当聚羧酸减水剂、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姜黄素的重量比为7:0.5:0.5时,可使得本发明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更均匀。通过对比实施例二和对比例一至二可知,实施例二较优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二,对比例一中的外加剂未添加姜黄素,对比例二中的外加剂未添加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而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姜黄素和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本发明重混凝土的坍落度没有影响,而对成型后实体混凝土的密度均匀性有显著影响。即姜黄素和3-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对提高本发明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混凝土的密度均匀性具有协同效果,且两者缺一不可。传统认为,重混凝土泵送应具备以下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原材料级配要好;二是材料组成的密度的均匀性要好;三坍落度小但泵送阻力不能大。而本发明重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其坍落度可达到200mm,不仅可进行泵送施工,而且不易产生离析、分层,重混凝土成型后实体密度均匀。因此,本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