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466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烤烟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典型的喜钾作物,对钾的需求量大。钾不仅影响烟草的生产发育,还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烟叶钾含量能够提高烟叶燃烧性和阴燃持火力,对改善烟叶色泽和香气味都有重要的意义。烤烟用缓效钾肥是指钾肥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周期较长,在烤烟的整个生产期都可以满足烤烟生产需求的肥料。与常规品种钾肥相比,其优点在于钾肥养分释放缓慢,能够满足烤烟整个生产期所需的养分,可以降低钾肥用量,节约资源,提高钾肥的当季利用率,故缓效钾肥在烤烟种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烤烟缓释钾肥,其包膜材料主要有无机物(如硅、硫磺、石膏、磷酸盐、硅藻土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阿拉伯胶、明胶、天然橡胶、聚乙烯、尿素甲醛缩合物、热固性树脂等)和有机无机复合物(如糖聚合物、聚乙烯醇、淀粉、脂肪酸等)。现有的烤烟缓效钾肥大多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养分释放后残留在土壤中的包膜材料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的问题。

众所周知,生物炭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木炭,在低氧环境下,通过高温裂解将木材、草、玉米秆等农作物废物碳化而成。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木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它的理论基础是:生物质,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燃烧,都可以形成木炭。

烤烟废弃物是指无烘烤加工价值的新鲜叶片、脚叶、枝叶、尖叶、烟花和后期疯长起来的细枝末叶及加工废弃物,我国烟叶废弃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产生的危害也显而易见。现有的烟叶废弃物处理方式大多比较落后,利用率非常低,不环保。

基于此,如何改进烤烟缓效肥的生产工艺,以及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烟叶废弃物,已经成为烤烟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烤烟缓效肥大多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养分释放后残留在土壤中的包膜材料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及现有的烟叶废弃物处理方式大多比较落后,利用率非常低,不环保等诸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烟叶废弃物炭化处理

将集中收集的无烘烤加工价值的新鲜叶片、脚叶、枝叶、尖叶、烟花和后期疯长起来的细枝末叶及加工废弃物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燃烧;

将上述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进行收集,并烘干,然后经传送带传输到粉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形成碳化颗粒,备用;

步骤二:基础肥的超微粉碎

将烤烟用基础肥做成超微粉碎颗粒,备用;

步骤三:炭基缓效肥的制备

将步骤一处理后的炭化颗粒与步骤二处理后的超微粉碎基础肥混合均匀,装入肥料袋进行存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生产成本较低、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养分释放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炭化颗粒不仅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反而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另外,本发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烟叶废弃物,利用率非常高,且环保。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炭化颗粒、超微粉碎基础肥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30%。这样的设计,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烤烟生产所需的养分容易被植物的根毛或根尖部分吸附,从而提高肥料的有效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超微粉碎成型设备为球磨机,破碎粒度为20~40微米。这样的设计,运行平稳,工作可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炭化颗粒和专用基础肥加工成为超微颗粒,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加工成本。

进一步,所述炭化颗粒的粒径为20~40微米,所述超微粉碎基础的粒径为20~40微米。这样的设计,超微粉碎基础肥与炭化颗粒很好融合,使得炭基缓效肥产品混合均匀,不出现分层现象,施用方便,提高了肥料的有效性。

进一步,所述的炭基缓效肥的专用基础肥为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氮磷钾复合肥、腐植酸钾、硫酸钾镁中的一种或几种。这样的设计,使得炭基缓效肥的配方易于调整,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和元素平衡状况合理配比,进一步降低了肥料的施用量,提高了肥料的有效性。

利用上述的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肥料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烤烟种植垄上打窝;

第二步:于窝内施入炭基缓效肥,回填少量土壤,浇入少量水后将炭基缓效肥与回填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在混合均匀的湿土上打洞穴,移栽烟苗;

第三步:覆土后盖上地膜,然后在地膜相对应的位置开孔,将烟苗从孔内引出地膜,并在孔的周围覆土。

采用本发明的肥料应用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烤烟的长势非常好,另外,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烤烟的种植成本,提高了烤烟的经济价值,给烤烟种植户提供了非常可观的利润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步中窝的深度为20cm~30cm,窝底的直径为12cm~16cm,窝面的直径为20cm~30cm,相邻两个窝之间的距离为80cm~100cm。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改善了烤烟的长势,增加了烤烟的经济价值。

进一步,所述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为60~80公斤/亩。这样的设计,不仅烤烟的长势较好,而且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较少,烤烟钾含量较高,大大提高了烟叶燃烧性和阴燃持火力,改善了烟叶的色泽和香气味。

进一步,所述第三步中地膜上的孔为6cm~8cm。这样的设计,透气性良好,利于烤烟植株的快速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烟叶废弃物炭化处理

将集中收集的无烘烤加工价值的新鲜叶片、脚叶、枝叶、尖叶、烟花和后期疯长起来的细枝末叶及加工废弃物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燃烧;

将上述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进行收集,并烘干,然后经传送带传输到超微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形成超微粉碎炭化颗粒,备用;

步骤二:烤烟专用基础肥的粉碎

依据烤烟营养需求与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备烤烟专用基础肥,然后用球磨机超微粉碎成20~40微米超微粉碎颗粒,备用;

步骤三:炭基缓效肥的制备

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超微粉碎炭化颗粒与步骤二处理后的超微粉碎专用基础肥混合均匀,装入肥料袋进行存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生产成本较低、工艺流程较为简单、养分释放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炭化颗粒不仅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反而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另外,本发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烟叶废弃物,利用率非常高,且环保。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炭化颗粒、超微粉碎基础肥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30%。这样的设计,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烤烟生产所需的养分容易被植物的根毛或根尖部分吸附,从而提高肥料的有效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种植地域、烤烟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考虑步骤三中炭化颗粒、超微粉碎基础肥的质量百分比。

作为优选,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超微粉碎成型设备为球磨机,颗粒直径20~40微米。这样的设计,运行平稳,工作可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炭化颗粒和专用基础肥加工成为超微粉碎颗粒,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加工成本。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超微粉碎的成型设备,只要能够将炭化颗粒和烤烟专用基础肥加工成超微粉碎颗粒即可。

作为优选,炭化颗粒的粒径为20~40微米,烤烟专用基础肥粒径为20~40微米。这样的设计,超微粉碎基础肥和炭化颗粒可以很好的融合,混合均匀后不存在分层现象,施用方便,施肥均匀一致,进一步降低了肥料的施用量,提高了肥料的有效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炭化颗粒和超微粉碎专用基础肥的粒径。

作为优选,烤烟专用基础肥为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氮磷钾复合肥、腐植酸钾、硫酸钾镁中的一种或几种。这样的设计,使得炭基缓效肥的配方可调,依据烤烟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水平随时调整专用基础肥配比,进一步降低了肥料的施用量,提高了肥料的有效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种植地域、烤烟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考虑专用基础肥的种类。

利用上述的一种烤烟用炭基缓效肥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肥料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烤烟种植垄上打窝;

第二步:于窝内施入炭基缓效肥,回填少量土壤,浇入少量水后将炭基缓效肥与回填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在混合均匀的湿土上打洞穴,移栽秧苗;

第三步:覆土后盖上地膜,然后在地膜相对应的位置开孔,将秧苗从孔内引出地膜,并在孔的周围覆土。

采用本发明的肥料应用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烤烟的长势非常好,另外,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烤烟的种植成本,提高了烤烟的经济价值,给烤烟种植户提供了非常可观的利润空间。

作为优选,第一步中窝的深度为20cm~30cm,窝底的直径为12cm~16cm,窝面的直径为20cm~30cm,相邻两个窝之间的距离为80cm~100cm。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改善了烤烟的长势,增加了烤烟的经济价值。实际上,也可以根据种植地域、烤烟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考虑第一步中窝的深度、窝底的直径、窝面的直径以及相邻两个窝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为60~80公斤/亩。这样的设计,不仅烤烟的长势较好,而且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较少,烤烟钾含量较高,大大提高了烟叶燃烧性和阴燃持火力,改善了烟叶的色泽和香气味。实际上,也可以根据种植地域、烤烟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考虑每亩烤烟对应的炭基缓效肥的施用量。

作为优选,第三步中地膜上的孔为6cm~8cm。这样的设计,透气性良好,利于烤烟植株的快速生长。实际上,也可以根据种植地域、烤烟类型、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考虑第三步中地膜上的孔的尺寸。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