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611阅读:1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属于牙舟陶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牙舟陶是贵州特产,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牙舟陶的产品多为生活用具及陈设品,动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点造型自然古朴,线条简洁明快,色调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瓷色泽鲜艳、晶莹光润、神韵别致、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作为贵州传统陶器工艺的代表,牙舟陶曾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会,并获得广泛好评,且多次获得轻工业部、外贸部的优质产品奖,1983年在中国国际旅游会上,牙舟陶“鸡纹双耳罐”被评为旅游纪念优秀产品,荣获金质奖章。

同时,现有牙舟陶在相关技术部门的协助下,牙舟陶不但更新品种,在原有日用陶的基础上,推出一百多个新的美术陶品种,增加绿、黄、紫等多种釉色,采用牙舟釉(玻璃釉)为基础釉,在烧制过程中加温至一千度以上,促使玻璃釉流淌效果更佳,加之在冷却过程中,产品表层自然裂变若干冰纹,使产品在保持原有古朴敦厚的造型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厚迷离、斑斓夺目的独特风格。

牙舟陶虽是得到了众多的光环与推广,但申请人因从事多年的牙舟陶研发工作,从泥料配方、着色剂配方及牙舟釉配方具有独到的思考,认为现有的牙舟陶缺乏融合性和协调感、及缺少一种变化,具体表现在,现有的牙舟陶都是在陶瓷上先上牙舟釉,然后再在牙舟釉上用各种彩色作画,这样生产出来的牙舟陶图纹都可以是一模一样,缺少变化性,不能做到唯一性,同时这样的图纹线条明显,线条与线条件层次分明,缺少协调性,润色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能使得牙舟陶更具融合性和协调感、生产出来的牙舟陶线条无规律性,富有变化,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a、着色,在胚体上以着色剂着色并静置干燥;

b、施釉,在完成着色后并已干燥的胚体上覆盖牙舟釉;

c、烧制,将覆盖牙舟釉后的坯体放到电窑炉进行烧制。

上述施釉过程中的牙舟釉浓度为1.66-1.72。

上述烧制中电窑炉内的温度为1180-1200℃。

上述的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它还包括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配方,其配方包括着色剂配方、牙舟釉配方及泥料配方,着色剂包括桃红色、蓝色、铜绿色,牙舟釉包括白色琉璃牙舟釉和铜绿色琉璃牙舟釉,所述配方均按照重量份组分计。

上述的桃红色配方:长石50份,石灰石8份,氧化锌10份,碳酸钡20份,黏土5份,石英6份,氧化镍1份。

上述的蓝色配方:白云石48份,石英15份,高岭土5份,长石22份,方解石10份,氧化钴0.2份。

上述的铜绿色配方:石英33份,硼砂19份,方解石18份,长石17份,高岭土5份,白云石5份,氧化铜3份。

上述的白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80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

上述的铜绿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77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氧化铜3份。

前述的泥料配方:黏土40份,高岭石60份。

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经过申请人的多次试验,这样的制作工艺步骤及配方能使得牙舟陶更具融合性和协调感,其工艺结构生产出来的牙舟陶线条无规律性,富有变化;具体的,其先着色,再施釉,最后才烧制,这样的工艺结构在能保留了牙舟釉自然裂变若干冰纹的特点的同时,利用牙舟釉的流淌性和延展性,将彩色进行拉伸,因为牙舟釉流淌的无规则和不可确定性,这样做出来的每一个牙舟都不一样,富有变化;

所述施釉过程中的牙舟釉浓度为1.66-1.72,这样的浓度能保证一个好的烧制效果;

电窑炉内的温度为1180-1200℃,这样可确保在烧制过程中窑炉内烧制气氛洁静,达到较好的釉面光度、润度效果;

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它还包括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配方,其配方包括着色剂配方、牙舟釉配方及泥料配方,着色剂包括桃红色、蓝色、铜绿色,牙舟釉包括白色琉璃牙舟釉和铜绿色琉璃牙舟釉,所述配方均按照重量份组分计,这样的配方能更好的润色,增加融合性和协调感;

桃红色配方:长石50份,石灰石8份,氧化锌10份,碳酸钡20份,黏土5份,石英6份,氧化镍1份,这样生产出来的牙舟陶富有协调感,具有玛瑙肌理冰裂效果;

蓝色配方:白云石48份,石英15份,高岭土5份,长石22份,方解石10份,氧化钴0.2份,这样生产出来的牙舟陶富有协调感,蓝晕肌理冰裂效果;

铜绿色配方:石英33份,硼砂19份,方解石18份,长石17份,高岭土5份,白云石5份,氧化铜3份,这样生产出来的牙舟陶富有协调感,能有淡绿色冰裂纹效果;

白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80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铜绿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77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氧化铜3份,这样重量份组分的牙舟釉具有优越的流淌性,能很好的将着色剂进行展开,达到较好的釉面光度、润度效果;

泥料配方:黏土40份,高岭石60份,这样配方的胚体其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胚体1;着色剂2;牙舟釉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其步骤包括:a、在胚体1上先着色,在这之前的准备工作有,按照重量份组分,先以黏土40份,高岭石60份制成胚体1;使用到的着色剂2包括桃红色、蓝色、铜绿色,其中,桃红色配方:长石50份,石灰石8份,氧化锌10份,碳酸钡20份,黏土5份,石英6份,氧化镍1份;蓝色配方:白云石48份,石英15份,高岭土5份,长石22份,方解石10份,氧化钴0.2份;铜绿色配方:石英33份,硼砂19份,方解石18份,长石17份,高岭土5份,白云石5份,氧化铜3份;b、着色静置干燥后再施牙舟釉3,其中,白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80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铜绿色琉璃牙舟釉配方:玻璃粉77份,石英10份,瓷土5份,氧化锌5份,氧化铜3份;施釉时,牙舟釉3浓度为1.66-1.72,这样的干湿度能保证接下来的烧制有一个好的烧制效果;c、烧制,一般情况多采用电窑炉烧制,可确保在烧成过程中窑炉内烧成气氛洁静,达到较好的釉面光度、润度效果,采用电窑炉烧制,烧成温度应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掌握烧成过程中的温度调整,烧成温度应控制在118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之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经过申请人多次试验,按上述的泥料配方、着色剂配方及牙舟釉配方,能使得牙舟陶更具融合性和协调感,牙舟陶线条无规律性,富有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牙舟陶釉下彩制作工艺,其工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a、着色,在胚体(1)上以着色剂(2)着色并静置干燥;b、施釉,在完成着色后并已干燥的胚体(1)上覆盖牙舟釉(3);c、烧制,将覆盖牙舟釉后的坯体(1)放到电窑炉进行烧制;它还包括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色剂配方、牙舟釉配方及泥料配方,本发明能使得牙舟陶更具融合性和协调感、生产出来的牙舟陶线条无规律性,富有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张肃;谭春生;刘元海;蒋泽科;岳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有限合伙)
技术研发日:2017.07.26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