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2955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泥水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而废弃泥浆处理需要较高的费用,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研究废弃泥浆再利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是截止目前并没有废弃泥浆再利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废弃泥浆再利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该方法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从而达到经济环保、节省盾构施工成本之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到废弃泥浆、水泥、粉煤灰、砂、水、膨润土,膨胀剂、絮凝剂,废弃泥浆主要含有水、砂、膨润土、粘土颗粒和黏稠剂cmc、纯碱,其特征是:

要求水泥达到42.5级、粉煤灰达到二级、膨润土是钠基膨润土、砂子为细砂;

一、当废弃泥浆的比重在1.10~1.17g/cm3和粘度在20~24秒之时,每立方的盾构注浆中含有:水泥120~180千克、砂625~700千克、粉煤灰450~550千克、膨润土0~40千克、膨胀剂1.2~15千克、絮凝剂1~12千克、水575~850千克,根据上述配比即可配制出盾构注浆;

二、当废弃泥浆的比重在1.17-1.28g/cm3和粘度在24-28秒之时,每立方的盾构注浆中含有:水泥110~120千克、砂646~755千克、粉煤灰400~450千克、膨润土0~66千克、膨胀剂2~15千克、絮凝剂1~12千克、水620~1050千克,根据上述配比即可配制出盾构注浆;

按上述两种配方配制出的盾构注浆其性能要求均为:一天强度大于0.2兆帕、二十八天强度大于2.5兆帕、固结收缩率、浆液倾析率都要求小于5%。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产生如下积极效果:

1、采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具有良好性能,完全满足泥水盾构的施工要求。

2、由于充分利用了废弃泥浆,节省了大量施工成本,环保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3、盾构注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稠度,并且泌水率方面优于原注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废弃泥浆,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到废弃泥浆、水泥、粉煤灰、砂、水、膨润土,膨胀剂、絮凝剂,废弃泥浆主要含有水、砂、膨润土、粘土颗粒和黏稠剂cmc、纯碱。

要求水泥达到42.5级、粉煤灰达到二级、膨润土是钠基膨润土、砂子为细砂;

一、当废弃泥浆的比重在1.10~1.17g/cm3和粘度在20~24秒之时,每立方的盾构注浆最佳配比是:

1、水泥120千克、砂700千克、粉煤灰550千克、膨润土36千克、膨胀剂8千克、絮凝剂5千克、水575千克。

2、水泥150千克、砂625千克、粉煤灰450千克、膨润土40千克、膨胀剂10千克、絮凝剂5千克、水700千克。

3、水泥180千克、砂625千克、粉煤灰450千克、膨胀剂15千克、絮凝剂12千克、水850千克。

二、当废弃泥浆的比重在1.17-1.28g/cm3和粘度在24-28秒之时,每立方的盾构注浆最佳配比是:

4、水泥110千克、砂650千克、粉煤灰450千克、膨润土66千克、膨胀剂15千克、絮凝剂10千克、水650千克。

5、水泥120千克、砂700千克、粉煤灰400千克、膨胀剂0~15千克、絮凝剂8千克、水820千克。

6、水泥120千克、砂755千克、粉煤灰400千克、膨润土40千克、膨胀剂15千克、絮凝剂12千克、水1000千克。

上述六种最佳配方配制出的盾构注浆其性能要求均达到:一天强度大于0.2兆帕、二十八天强度大于2.5兆帕、固结收缩率、浆液倾析率都要求小于5%。

本发明盾构注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稳定性、不易分层且泌水小等特点,为达到填充和控制管片上浮,需要有凝结时间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同时固结收缩率、浆液倾析率都小于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废弃泥浆配制盾构注浆的方法,使用到废弃泥浆、水泥、粉煤灰、砂、水、膨润土,膨胀剂、絮凝剂,当废弃泥浆的比重在1.10~1.17g/cm3和粘度在20~24秒之时,每立方的盾构注浆中含有:水泥120~180千克、砂625~700千克、粉煤灰450~550千克、膨润土0~40千克、膨胀剂1.2~15千克、絮凝剂1~12千克、水575~850千克,根据上述配比即可配制出盾构注浆,本发明盾构注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稳定性、不易分层且泌水小等特点,为达到填充和控制管片上浮,需要有凝结时间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早期强度,同时固结收缩率、浆液倾析率都小于5%,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许维青;翟志国;李英;邓亨义;杨振朋;崔信为;莫松;王百泉;杨志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9
技术公布日:2017.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