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增香菌肥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090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莓增香菌肥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莓增香菌肥及其应用,属于肥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果实的香味是吸引顾客购买果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开发一种植物果实增香剂对提升果实品质,促进果实销量增加有一定的帮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草莓果实的挥发性成份有多种,但对香味起重要作用的有酯类、呋喃酮(dmmf)等较少的几种香味值大的物质,尽管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呋喃酮类的合成途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它是由1,6二磷酸果糖合成而来,果实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对合成呋喃酮类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草莓果实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是影响草莓特征香味的主要因素。

然而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催化co2合成而来,也就是说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是增加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有效途径。而环境或大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是制约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植物利用c02(在阳光充足时)最佳浓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气中的c02平均浓度只有0.03%;在设施栽培中,其相对封闭的环境导致co2浓度相比大田更易亏缺,光合作用效率更加低下;co2施肥技术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co2施肥技术主要有化学法、燃烧法和液态(钢瓶)co2法等,但这些方法常存在供气不均匀、持续时间短或费用较高等不足之处,很难大面积推广,这制约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对于草莓种植施用的肥料目前通常仅是考虑到植株的营养吸收内容,还没有提供如何从肥料的成分组成方面来实现释放二氧化碳提高浓度以及促进草莓增香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草莓增香菌肥及其应用,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施肥后提高草莓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草莓增香菌肥,其特征在于,该增香菌肥中含有酒酿酵母,且所述增香菌肥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酵母膏:2~10;磷酸盐:3~10;碳酸氢盐:1~8。

本发明通过使菌肥中含有酒酿酵母,施肥后能够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大分子糖降解而转换成小分子物质,提高了可溶性,使果实中的物质能够更好的转换成草莓特征香味的物质,利于植物更有效的吸收小分子碳;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得到提高,使能够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达到提高草莓果实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使草莓果实中总挥发性物质和特征香味酯类和呋喃酮类物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促进草莓果实体内色素和增加特征香味的效果;而酵母膏的加入能够提供酒酿酵母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酒酿酵母的生长和培养;且对于酒酿酵母的用量通常只要在增香菌肥中添加有该微生物菌,就能够达到相应的作用,且施用本申请的的生物菌肥后能够使土壤中脲酶和草莓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到提高,使提高土壤的肥力及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降解;当然,最好可以使酒酿酵母的加入量在108cfu,相当于使每克增香菌肥中含有酒酿酵母的数量在108cfu,当然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如105~109cfu/g。同时,通过在菌肥中同时加入磷酸盐和碳酸氢盐,在酒酿酵母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对碳酸氢盐和磷酸盐产生作用,使游离出碳酸氢根转化成碳酸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提高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也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增加草莓果实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形成草莓特征香味物质的原料转换来源,进而起到增香的效果。另外,在磷酸盐和碳酸氢盐的协同作用下,能够使草莓果实体内的特征香味物质酯类和呋喃酮类(dmmf)含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施肥后得到的成熟草莓果实的香味增加的效果。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该增香菌肥主要由以下含量的成分组成:

酵母膏:0.2wt%~1.0wt%;磷酸盐:0.3wt%~1.0wt%;碳酸氢盐:0.1wt%~0.8wt%;其余为水;所述增香菌肥中还含有酒酿酵母,且所述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5~109cfu/ml。通过配制成溶液,更有利于施肥,使营养物质更好的被吸收,提高酒酿酵母对草莓植株的促进作用。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所述碳酸氢盐选自碳酸氢钾、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一种或几种。这些原料易溶于水,有利于提高利用率。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碳酸氢盐为碳酸氢铵。既能够有效的提供碳酸氢根离子,又能够提供铵根离子,使进一步的保证氮肥含量,有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所述磷酸盐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铵、磷酸钾、磷酸钠和磷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样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有利于同碳酸氢盐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草莓中特征香味物质dmmf的含量,更进一步的起到增香的效果。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所述酒酿酵母采用ymp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采用ymp培养基进行培养,无需将培养基进行分离,直接作用菌肥的原料即可,又能够提供较好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草莓植株的吸收和利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ymp培养基包括以下成份的质量浓度:

酵母提取物:1.0g/l~5.0g/l;麦芽提取物:1.0g/l~5.0g/l;蛋白胨:2.0g/l~8.0g/l;葡萄糖5.0g/l~15g/l,其余为水。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所述酒酿酵母的浓度为1.0*108~5.0*108cfu/ml。能够提高草莓生长环境中二氧化碳的相对浓度,从而使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使具有更好的光合效率,酒酿酵母微生物的生长也能够促进草莓果实体内的物质转换,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提高草莓果实体内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起到增香的效果。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中,作为优选,所述氮肥的添加量为1.0wt%~3.0%。目的是为了提供草莓生成过程中对氮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草莓增香菌肥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对草莓果实处于转色期时的草莓植株进行施肥。

通过在草莓果实转色期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施肥,能够使草莓果实在生长的过程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提高,尤其是草莓增香菌肥的作用下,能够使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促进光合作用,使草莓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提高以及特征香味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效实现增香的效果。

在上述草莓增香菌肥的应用,作为优选,所述施肥选自菌根施肥和/或叶面施肥。施肥方式的不同,对于草莓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调整施肥方式,显著增加草莓果实中tss(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采用菌根施肥(mf)和叶面施肥(ff)的方式均能够明显提高草莓果实中特征香味dmmf的含量,起到增香的效果。其中采用菌根施肥相当于使活性微生物酒酿酵母在土壤中接种生长,而采用叶面施肥相当于使活性微生物酒酿酵母在叶面接种生长。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施肥采用菌根施肥。采用菌根施肥的方式还能够起到提高草莓果实中另一特征香味酯类物质的含量,使具有更好的增香效果,而采用叶面施肥对于特征香味酯类物质的提高相对较少,但对草莓果实仍具有增香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采用酒酿酵母和碳酸氢盐及磷酸盐协同作用,能够促进草莓果实中总挥发性物质和特征香味物质酯类以及呋喃酮类的含量,起到增香的效果。同时,通过酒酿酵母的生长作用,能够使产生二氧化碳,提高草莓植株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使更有效的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和效率,促进草莓果实体内多糖大分子的分解,使更有利于形成草莓的特征香味物质,达到增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果实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图。

图2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dmmf含量的影响分析图。

图3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酯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图。

图4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不同施肥方式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图。

图5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施肥对果实增香的作用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0.2wt%;磷酸二氢钾:1.0wt%;碳酸氢铵:0.1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8cfu/ml。这里的酒酿酵母一般都是活化的酒酿酵母,这里的酒酿酵母可以直接通过购买得到,也可以是培养获得,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

将挑取的酒酿酵母在ymp培养基(酵母提取物3g/l,麦芽提取物3g/l,蛋白胨5g/l和葡萄糖10g/l)中生长培养72小时,转速为150rpm,温度为25℃-30℃,将得到的酵母细胞以10000rpm离心10分钟,并重新浮悬于无菌水中调整酒酿酵母的浓度至所需的要求。

上述的草莓增香菌肥的具体配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成:

根据实际的施肥需要配制具体的用量,再按照上述各成分的用量比例称取原料投入的混合容器中,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溶解使溶解完全,并使加入水的量能够达到各成分的含量比例,再加入酒酿酵母,并使酒酿酵母的浓度达到上述的108cfu/ml。

实施例2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1.0wt%;磷酸二氢钠:0.3wt%;碳酸氢铵:0.8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5.0*108cfu/ml。

具体的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的酒酿酵母可以通过以下培养方法得到,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

将挑取的酒酿酵母在ymp培养基(酵母提取物1.0g/l,麦芽提取物5.0g/l,蛋白胨2.0g/l和葡萄糖15g/l,其余为水)中生长培养72小时,转速为150rpm,温度为25℃-30℃,将得到的酵母细胞以10000rpm离心10分钟,并重新浮悬于无菌水中调整酒酿酵母的浓度至所需的要求。

实施例3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0.5wt%;磷酸二氢钠:0.8wt%;碳酸氢钾:0.4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9cfu/ml。

具体的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的酒酿酵母可以通过以下培养方法得到,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

将挑取的酒酿酵母在ymp培养基(酵母提取物5.0g/l,麦芽提取物1.0g/l,蛋白胨8.0g/l和葡萄糖5.0g/l,其余为水)中生长培养72小时,转速为150rpm,温度为25℃-30℃,将得到的酵母细胞以10000rpm离心10分钟,并重新浮悬于无菌水中调整酒酿酵母的浓度至所需的要求。

实施例4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0.6wt%;磷酸钠:0.5wt%;碳酸氢钠:0.5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5cfu/ml。具体的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0.8wt%;磷酸钠:0.7wt%;碳酸氢钠:0.7wt%;氮肥:1.0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7cfu/ml。具体的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根据草莓增香菌肥各成分的组成选取原料,具体选取酵母膏:0.2wt%;磷酸二氢铵:0.8wt%;碳酸氢铵:0.5wt%;氮肥:3.0wt%;其余为水;然后,再加入酒酿酵母,使酒酿酵母的含量为108cfu/ml。具体的配制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应用实施例

对于草莓的具体栽培过程如下:

本应用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可以是自然种植获得,也可以通过智能温室等种植均可。

将草莓经过栽培成活之后,移植到智能温室进行栽培生长,使生长条件为:20℃/15℃(日/夜)温度下生长,光周期为10h/14h和75%的湿度;

当栽培的草莓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或自然授粉以获得成熟后的草莓果实,栽培过程中在对草莓植株进行施肥,具体的施肥阶段在草莓结果后的转色期进行施肥,施肥的量为每株5ml本草莓增香菌肥溶液,还可以在第一次施肥后隔3-5天再进行一次施肥,施肥的量为5ml,具体的施肥方式可以采用菌根施肥或叶面施肥,其中,菌根施肥相当于将草莓增香菌肥溶液浇到每株草莓植株的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叶面施肥相当于将草莓增香菌肥通过喷洒的方式喷到草莓植株的叶面上进行施肥。一般将草莓开花后的阶段分为三个时期,以草莓开花后22天左右为幼果期(s1)(相当于从开花至开花后的22天时间),以草莓开花后的28天为中间期(s2)(相当于从开花后的22天至开花后的28天时间)和以草莓开花后的36天左右为成熟期(s3)(相当于从开花后的28天至开花后的36天时间)三个阶段。而草莓果实的转色期一般在s2期左右。待草莓果实成熟后,从不同草莓植物上选自成熟的草莓果实随机混合并用作单个样品。将选取的果实立即在液氮中冷冻并储存在-80℃备用,待测试时取出进行相应的化学分析。

随机选取上述应用实施例中得到的相应草莓果实进行具体的测试,具体测试项目和方法如下:

对于草莓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测定,可以参考李云玲等人,生物菌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0(6):790-793.。具体为:

选取采用本草莓增香剂施肥后得到的相应果实,选取2g草莓果肉在研钵中研磨,后移入15ml小瓶中,用氮气冲洗;将2μl内标(十七烷,1000mg/l)加入到小瓶中,并在35℃的水浴条件中搅拌平衡40分钟。平衡后,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羧基/二乙烯基苯(pdms/car/dvb)吸收相涂覆的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supelco,bellefonte,pa,usa))在顶部空间吸附30min,之后将纤维插入gc-ms(agilenttechnologiesinc.,paloalto,ca,usa)中解吸6分钟用于分析,所有样品重复三次以提高准确性。

gc-ms分析在agilent7890b(gc)上与5975c质谱仪(ei模式,70ev)(agilenttechnologiesinc.,paloalto,ca,usa),使用不分流进样。以1ml/min的流速将氦气用作载气,在以下条件下使用db-5ms柱(30m×0.32mm,0.25μm)分离挥发性化合物,在50℃下1分钟,然后以5℃/min的速度将温度从50℃升至320℃,此后将温度保持在320℃,直到手动停止。注射器和界面温度分别为220℃和280℃。扫描范围为29至450m/z。

通过将样品的质谱与数据系统文库(nist11)进行比较来确认挥发性化合物,使用实验室建立的ms光谱数据库进行确认,该数据库采用相同设备和条件的色谱运行编制,内标物十七烷和特征芳香化合物3(2h)-呋喃酮-4-甲氧基-2,5-甲基(dmmf)购自sigma-aldrich(st.louis,mo,usa)进行具体分析。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表示为十五烷当量。

其中,不同施肥方式对草莓果实中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影响

选自按照应用实施中的草莓载培方式得到的草莓进行具体测试,监测施肥对挥发性物质、花青素及糖等的影响。其中,以本草莓增香菌肥中不含有酒酿酵母时的肥料作为对照(control),并以本草莓增香菌肥(实施例2中得到的相应菌肥)分别采用菌根施肥(mf)和叶面施肥(ff)的方式,选取得到的相应成熟果实进行测试,具体测试结果如图1-图3所示,从图1中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在草莓转色期进行施肥时,采用mf(菌根施肥)的方式能够明显增加草莓果实中tss(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而采用ff(叶面施肥)的方式同样能够起到增加草莓果实中tss的含量,但相对含量低于采用mf的方式,总体来说,说明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进行施肥,不管是采用mf或ff方式均能够起到提高增加tss含量的效果。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施肥后得到的果实能够使草莓的特征香味呋喃酮类(dmmf)和酯类物质的含量,而采用mf施肥方式能够使特征香味酯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采用ff处理和对照组的相应含量;而对于另一种特征香味dmmf的含量,同样不管是采用mf还是ff方式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从结果可以表明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能够很好的使得到的果实具有较好的增香效果。采用实施例1-4任意的菌肥在转色期进行施肥后得到的成熟草莓果实进行测试均可达到相当的效果。

如图4所示,是采用mf或ff施肥方式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从图4a中的结果表明,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范围为3.98~6.72μmolm-2s-1(图4a),说明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受酵母菌株利用影响较大,且采用mf处理导致光合速率高于对照,而采用ff处理的结果显示较低的光合速率。从图4b中的结果表明,草莓叶中细胞间co2浓度的值范围为190~280μmolm-2s-1(图4b)结果表明细胞间co2浓度受酵母菌株的利用影响较大,而采用ff处理的植物要相对高于采用mf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细胞间co2的浓度影响,同样也说明采用本发明的草莓增香菌肥能够起到提高草莓环境的co2浓度,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效率,能够提高草莓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起到增香的效果。更进一步的,本草莓增香菌肥能够起到增香的作用机制,可能原因是在采用本草莓增香菌肥在草莓转色期进行施肥处理后,能够产生co2使环境中的co2浓度增加到较好的范围内从而促进草莓的光合作用,导致果实中的糖含量增加,从反过来增加了草莓的特征香味物质dmmf、酯类和总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实现增香的功能。一般认为dmmf是由d-果糖1,6-二磷酸酯合成而来,且已糖和戊糖可以作为呋喃酮类和芳香前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使果实体内糖含量的增加能够起到增香的主要因素。

如图5所示,是采用本草莓增香菌料对草莓中碳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分析说明,其中,图5中lox为脂氧合酶;adh为醇脱氢酶;aat为醇酰基转移酶;ufgt为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f1,6p为果糖1,6-二磷酸;dmmf,3(2h)-呋喃酮-4-甲氧基-2,5-甲基;3-pga为3-磷酸甘油酸酯;磷酸烯醇丙酮酸,使最终得到草莓的特征香味物质,实现增香的效果。

随机选取施用本发明的草莓增香菌肥的土壤进行具体的脲酶活性具体的测试方法如下:

脲酶是对尿素转化起关键作用的酶,它的酶促反应产物是可供植物利用的氮源,它的活性可以用来表示土壤供氮能力。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具有脲酶。它是一种酰胺酶,能酶促有机质分子中肽键的水解。土壤的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合量、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呈正相关。人们常用土壤的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脲酶是一种酰胺酶,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子中酰胺键的水解,因此,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脲酶的活性一定高。脲酶是一种高度专性的酶,能酶促尿素的水解,因此可以测定产生的氨或二氧化碳的量,或测定基质尿素的减量,以表示脲酶的活性。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脲素为基质经酶促反应后测定生成的氨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本方法是测定生成的氨量。

在测试脲酶活性中所用到的试剂:(所用试剂至少为分析纯,水最好用高纯水)

1)甲苯;

2)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水溶至100ml。

3)柠檬酸盐缓冲液(ph6.7):184g柠檬酸溶于300ml蒸馏水;147.5g氢氧化钾溶于500ml蒸馏水;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6.7,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得到相应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4)苯酚钠溶液(1.35mol/l):62.5g苯酚溶于少量乙醇,加2ml甲醇和18.5ml丙酮,用乙醇稀释至100ml(a),存于冰箱中;27gnaoh溶于100ml水(b)。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使用前将两溶液各20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溶液稳定。(40.9ml-100ml)

6)氮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0.4717g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0.1mg氮的标准液(100ppm)。

标准曲线绘制:

吸取配置好的氮标准溶液10ml,定容至100ml,即稀释了10倍(10ppm)(0.01mg/ml)。分别吸取该液1,3,5,7,9,11,13,15ml至50ml容量瓶,加水至20ml,再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充分摇荡,放置20分钟显色,用水稀释至刻度。1h内将着色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处进行比色测定,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操作步骤:

1)称取10g新鲜土样于100ml容量瓶中;

2)向容量瓶中加入2ml甲苯(以能全部使土样湿润为度)并放置15分钟;

3)之后加入10ml10%尿素溶液和20ml柠檬酸缓冲液(ph6.7),并仔细混合;

4)将容量瓶放入38℃恒温箱中,培养3h(或37℃恒温箱中,培养24h);

5)培养结束后,用热至38℃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甲苯应浮在刻度以上),仔细摇荡,并将悬液用致密滤纸(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三角瓶中;

6)显色:吸取3ml滤液(可根据情况而定,比如1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震荡,再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充分摇荡,放置20分钟显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溶液呈现(青定)酚的蓝色;

7)1h内在((青定)酚的蓝色在1h内保持稳定)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液槽,于578nm处将显色液进行比色测定;

8)无土对照:不加土样,其他操作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检验试剂纯度,整个实验设置一个对照;

9)无基质对照:以等体积的水代替基质(此为10ml尿素溶液),其他操作与样品实验相同。每个土样都设此对照。

结果计算:

用供试样品所得的消光值减去对照样品消光值的差,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氨态氮量。土壤脲酶活性以每1g土壤中nh3-n的毫克数表示。

ure=(x样品-x无土-x无基质)*v*n/m

上述式中:ure-土壤脲酶活性值;

x样品-样品实验的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nh3-n浓度(mgnh3-n/ml);

x无土-无土对照实验中的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nh3-n浓度(mgnh3-n/ml);

x无基质-无基质对照实验中的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nh3-n浓度(mgnh3-n/ml);

v-显色液体积(此为50ml);

n-分取倍数(此为100/3);

m-烘干土重(g)(鲜土要根据水分系数换算)。

随机选取施用本发明的生物菌肥后得到的草莓植株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试,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具体如下: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质,该物质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470nm的吸光度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

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

试剂:1、10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

反应混合液:取100mmol/l磷酸缓冲液(ph7.0)50ml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邻甲氧基苯酚)28μl,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过氧化氢19μl,混合均匀,保存于冰箱中。

用到的设备或仪器为分光光度计、研钵、恒温水浴锅,100ml容量瓶、吸管和离心机。

其中过氧化氢酶的具体测试步骤:

1、称取植物材料1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以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残渣再用5ml磷酸缓冲液提取一次,上清液并入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于低温下备用。

2、取光径1cm比色杯2只,于1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和磷酸缓冲液1ml,作为对照,另1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和上述酶液1ml(如酶活性过高可稀释之),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nm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读数一次。通过上述测试后,具体的结果计算如下:

以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即相当于以δa470/[min·g(鲜重)]表示之。也可以用每分钟内a470变化0.01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表示。

通过上述施用本生物菌肥后的土壤中脲酶活性和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试,具体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施用本发明的草莓增香生物菌肥后,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提升,说明该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及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降解。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