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6646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土壤调理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退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华南地区的土壤退化尤以土壤酸化最为严重。这首先是由于华南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红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缓慢的酸化过程;第二,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导致化肥的大量使用,而我国的化肥大多为生理酸性,近年来化肥成分虽有所改良,但仍会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增加,菜地稻田等土壤的酸化加重;第三,近年来,城市化及乡镇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污染气体溶于水后形成酸雨,进入土壤中直接降低土壤ph,引起土壤酸化。在一些降水频繁的地区,降水量较多,流入土壤中的水分也就越多,导致土壤中的盐基离子及其他的酸性离子的淋溶强度增强,同时在土壤表层水分流动导致土壤中钙、镁、钾等碱性盐基离子的流失,从而引起土壤ph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加深。

目前现有的土壤调理剂施用后对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差、氧气不够充足、形成多种有害物质等缺点,不仅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等生理活动,而且还导致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因此,目前需要研发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来满足农业种植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激活生物活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而且加速分解有机物质,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强了农作物的抗病性等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有机废弃物50-70份、核桃壳12-18份、花生壳10-20份、猪粪有机肥20-30份、矿物硅肥25-40份、硅藻土10-30份、竹炭粉8-12份、壳聚糖25-55份、腐植酸4.6-10.2份、微生物菌种6.8-10.4份、聚谷氨酸2.8-3.6份、木质素磺酸钠5-10份。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2-5cm,备用;

b、将腐植酸和步骤a所得的有机废弃物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以300-45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30-50min,所得记为混合组分a;

c、将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3-6cm,备用;

d、将步骤b所得的混合组分a置于发酵池中,调节混合料的固液比,使含水量达到60-80%,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5.5,设定发酵温度为70-80℃,在此条件下发酵3-6d,再加入步骤c所得的被粉碎的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搅拌均匀,继续发酵8-15d,所得记为混合组分b;

e、将猪粪有机肥、矿物硅肥、壳聚糖、微生物菌种、聚谷氨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加入到步骤d所得的混合组分b中,在45-65℃的条件下搅拌5-8h,干燥后挤压造粒,即得土壤调理剂成品。

有机废弃物为秸秆、玉米芯、稻壳、甘蔗渣和麦麸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微生物菌种为胶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泾阳链霉素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步骤d中ph调节剂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步骤e中搅拌速度为280-460r/min。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土壤调理剂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微生物菌种,多种菌群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加速分解有机物质,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了农作物的抗病性能力,同时提升土壤肥力。

2、本发明所制备的土壤调理剂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聚谷氨酸,聚谷氨酸是可生物降解的大分子,在自然环境中不断降解,进而使它所螯合的肥料元素逐步释放,使作物可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持续的养分供给,达到肥料缓释、控释的目的。

3、本发明所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为环境友好型物质,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长期使用可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有机废弃物50份、核桃壳14份、花生壳10份、猪粪有机肥24份、矿物硅肥25份、硅藻土15份、竹炭粉8份、壳聚糖35份、腐植酸4.6份、微生物菌种7.8份、聚谷氨酸2.8份、木质素磺酸钠7份。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2cm,备用;

b、将腐植酸和步骤a所得的有机废弃物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以3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30min,所得记为混合组分a;

c、将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3cm,备用;

d、将步骤b所得的混合组分a置于发酵池中,调节混合料的固液比,使含水量达到60%,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设定发酵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发酵3d,再加入步骤c所得的被粉碎的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搅拌均匀,继续发酵8d,所得记为混合组分b;

e、将猪粪有机肥、矿物硅肥、壳聚糖、微生物菌种、聚谷氨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加入到步骤d所得的混合组分b中,在45℃的条件下搅拌5h,干燥后挤压造粒,即得土壤调理剂成品。

有机废弃物为秸秆、玉米芯、稻壳、甘蔗渣和麦麸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微生物菌种为胶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泾阳链霉素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步骤d中ph调节剂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步骤e中搅拌速度为280r/min。

对由实施例1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中的各个性能进行测试,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25g/kg,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为7.81,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为99mg/kg,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为52%。

实施例2: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有机废弃物55份、核桃壳12份、花生壳14份、猪粪有机肥20份、矿物硅肥30份、硅藻土10份、竹炭粉9份、壳聚糖25份、腐植酸6.6份、微生物菌种6.8份、聚谷氨酸3.2份、木质素磺酸钠5份。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3cm,备用;

b、将腐植酸和步骤a所得的有机废弃物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以35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35min,所得记为混合组分a;

c、将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4cm,备用;

d、将步骤b所得的混合组分a置于发酵池中,调节混合料的固液比,使含水量达到65%,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2,设定发酵温度为74℃,在此条件下发酵4d,再加入步骤c所得的被粉碎的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搅拌均匀,继续发酵10d,所得记为混合组分b;

e、将猪粪有机肥、矿物硅肥、壳聚糖、微生物菌种、聚谷氨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加入到步骤d所得的混合组分b中,在50℃的条件下搅拌6h,干燥后挤压造粒,即得土壤调理剂成品。

有机废弃物为秸秆、玉米芯、稻壳、甘蔗渣和麦麸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微生物菌种为胶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泾阳链霉素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步骤d中ph调节剂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步骤e中搅拌速度为340r/min。

对由实施例2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中的各个性能进行测试,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45g/kg,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为7.86,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为109mg/kg,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为58%。

实施例3: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有机废弃物60份、核桃壳18份、花生壳18份、猪粪有机肥30份、矿物硅肥35份、硅藻土30份、竹炭粉10份、壳聚糖55份、腐植酸8.6份、微生物菌种10.4份、聚谷氨酸3.4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4cm,备用;

b、将腐植酸和步骤a所得的有机废弃物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以4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40min,所得记为混合组分a;

c、将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5cm,备用;

d、将步骤b所得的混合组分a置于发酵池中,调节混合料的固液比,使含水量达到70%,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4,设定发酵温度为78℃,在此条件下发酵5d,再加入步骤c所得的被粉碎的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搅拌均匀,继续发酵12d,所得记为混合组分b;

e、将猪粪有机肥、矿物硅肥、壳聚糖、微生物菌种、聚谷氨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加入到步骤d所得的混合组分b中,在60℃的条件下搅拌7h,干燥后挤压造粒,即得土壤调理剂成品。

有机废弃物为秸秆、玉米芯、稻壳、甘蔗渣和麦麸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微生物菌种为胶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泾阳链霉素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步骤d中ph调节剂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步骤e中搅拌速度为400r/min。

对由实施例3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中的各个性能进行测试,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85g/kg,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为7.75,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为105mg/kg,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为52%。

实施例4: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成分按重量份计:有机废弃物70份、核桃壳16份、花生壳20份、猪粪有机肥28份、矿物硅肥40份、硅藻土20份、竹炭粉12份、壳聚糖45份、腐植酸10.2份、微生物菌种8.8份、聚谷氨酸3.6份、木质素磺酸钠9份。

一种缓释型和抗病型的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5cm,备用;

b、将腐植酸和步骤a所得的有机废弃物加入到混合搅拌机中,以45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50min,所得记为混合组分a;

c、将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至粒径为6cm,备用;

d、将步骤b所得的混合组分a置于发酵池中,调节混合料的固液比,使含水量达到80%,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5,设定发酵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发酵6d,再加入步骤c所得的被粉碎的核桃壳、花生壳、硅藻土和竹炭粉,搅拌均匀,继续发酵15d,所得记为混合组分b;

e、将猪粪有机肥、矿物硅肥、壳聚糖、微生物菌种、聚谷氨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加入到步骤d所得的混合组分b中,在65℃的条件下搅拌8h,干燥后挤压造粒,即得土壤调理剂成品。

有机废弃物为秸秆、玉米芯、稻壳、甘蔗渣和麦麸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

微生物菌种为胶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和泾阳链霉素按质量比2:1:1混合而成。

步骤d中ph调节剂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步骤e中搅拌速度为460r/min。

对由实施例4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中的各个性能进行测试,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25g/kg,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为7.65,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为110.4mg/kg,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为6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