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肥料及其种植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80777发布日期:2019-07-03 05:1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铃薯肥料及其种植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全球而言,马铃薯仅占到世界平均膳食能量供应的2%,然而它却是很多国家的主食。在发达国家,马铃薯可以每天每人提供540kj的能量,在发展中国家,该数字为每人每天约170kj。除了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以外,很多品种的马铃薯还贡献了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抗坏血酸、钾素、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及其聚合物)等。

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食,而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2010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km2,产量达1500kg/666.7m2。然而,目前马铃薯产业发展受到施肥技术落后、品种单一、病害防治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尤其施肥技术落后问题最为突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支撑,农民在马铃薯种植方面普遍存在“用大投入换取大产出”的理念和做法,随之带来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由于马铃薯本身对营养的吸收有一定的限度,导致超量部分肥料随着地表径流流失,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种污染有逐年累积加重的趋势;二是由于过度施肥,特别是n、p、k肥比例失调,严重破坏了土壤自身的修复和保养能力;三是为了保持相对的高产,农民必须逐年增加施肥数量和种类,而且由于缺乏平衡施肥技术,致使产量并未按肥料的增加而同步增产,进而增加了马铃薯种植的投入,特别是在肥料涨价年份,马铃薯种植收益明显下降。因此,开展马铃薯科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建立有指导意义的马铃薯节本增效施肥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马铃薯肥料及其种植施肥方法,本发明采用生态环保的基肥和追施肥来配合马铃薯的种植,使肥料达到长效发挥的作用,同时追肥也在马铃薯的追加成长期,可以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另外,在肥料中增加杀菌效果的物质,降低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危害,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马铃薯肥料,包括基肥、第一次施肥及第二次施肥,所述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的重量比为30~40:2~4:0.8~1.3;

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氮磷钾混合肥20~40份,微量元素2~6份,硅藻泥10~15份,有机肥100~140份;其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草木灰10~20份,塘泥10~20份,植物秸秆粉10~20份,动物粪便50~80份,米糠10~15份,中草渣5~10份及生物发酵剂0.1~0.3份;所述中药渣为苦楝皮3~5份,黎辣根5~8份,雷丸8~10份;

所述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为氮钾化肥溶解在中药水的混合液后与水1:20~30的稀释液,其中,所述第一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2.5~3.5:1,所述第二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0.8~1.5:1;所述中药水为所述中药渣对应的中药熬制,所述中药水与中药渣重量比为8~10: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过磷酸钙、硼砂和螯合态镁、铁、锰、铜、锌、钼,且其重量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发酵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重量比为1:1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将基肥与种植的土壤干燥碎土以重量比1:10~20混合,然后将基肥铺在种植地的表面,铺的厚度为10~15cm;(2)将马铃薯种植的块茎买入基肥铺设层最低位,然后再用基肥覆盖块茎;(3)用肥水浇灌一平米种植地,每平米种植地浇灌肥水3~5kg;(4)在基肥表面再覆盖3~5cm厚度的稻草;(5)10~12周用第一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2t;18~20周第二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2t;(6)收获。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肥水为尿素和氯化钾重量比1:0.1~0.2的混合物后与水重量比1:40~60的溶液,且在肥水中还增加有蒜汁,所述蒜汁的重量为肥水重量的1~4%。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第一次追施肥及所述第二次追施肥中,氮肥为尿素、硝酸铵或硫酸铵的至少一种,所述钾肥为硫酸钾或氯化钾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生态环保的基肥和追施肥来配合马铃薯的种植,使肥料达到长效发挥的作用,同时追肥也在马铃薯的追加成长期,可以进一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另外,在肥料中增加杀菌效果的物质,降低了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危害,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采用的第一次追施肥和第二次追施肥中均有中药渣对应中药熬制的药液,在追施肥过程中灌溉该肥料可以继续减少有害菌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危害和干扰。

3、本发明在块茎阶段用费用灌溉,可以使土壤中其他未被基肥用杀菌的中药渣覆盖的地方也能快速达到杀菌的效果,为马铃薯块茎提供一个良好的成活环境,提高成活率。

4、本发明使用生物发酵剂可以使肥料中的肥效充分发挥出来,配合微生物发酵,达到肥料充分利用的目的。

5、本发明的肥料的种植施肥方法可使土豆的产量比常规种植方法的产量提升15~20%,且土豆的品质更好,病虫害更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马铃薯肥料,包括基肥、第一次施肥及第二次施肥,所述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的重量比为30:2:0.8;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尿素、硫酸钾、磷酸铵重量比1:0.1:0.1混合肥20份,微量元素2份,硅藻泥10份,有机肥100份;其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草木灰10份,塘泥10份,植物秸秆粉10份,动物粪便50份,米糠10份,中草渣5份及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重量比为1:1混合物0.1份;中药渣为苦楝皮3份,黎辣根5份,雷丸8份;

所述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为氮钾化肥溶解在中药水的混合液后与水1:20的稀释液,其中,所述第一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2.5:1,所述第二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0.8:1;所述中药水为所述中药渣对应的中药熬制,所述中药水与中药渣重量比为8:1。

其中,微量元素包括过磷酸钙、硼砂和螯合态镁、铁、锰、铜、锌、钼,且其重量相同;肥水为尿素和氯化钾重量比1:0.1的混合物后与水重量比1:40的溶液,且在肥水中还增加有蒜汁,所述蒜汁的重量为肥水重量的1%。

一种马铃薯种植施肥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将基肥与种植的土壤干燥碎土以重量比1:10混合,然后将基肥铺在种植地的表面,铺的厚度为10cm;(2)将马铃薯种植的块茎买入基肥铺设层最低位,然后再用基肥覆盖块茎;(3)用肥水浇灌一平米种植地,每平米种植地浇灌肥水3kg;(4)在基肥表面再覆盖3cm厚度的稻草;(5)10周用第一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t;18周第二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t;(6)收获。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马铃薯肥料,包括基肥、第一次施肥及第二次施肥,所述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的重量比为40:4:1.3;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硝酸铵、氯化钾、磷酸铵重量比1:0.1:0.1混合肥20~40份,微量元素6份,硅藻泥15份,有机肥140份;其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草木灰20份,塘泥20份,植物秸秆粉20份,动物粪便80份,米糠15份,中草渣10份及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重量比为1:1混合物0.3份;所述中药渣为苦楝皮5份,黎辣根8份,雷丸10份;所述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为氮钾化肥溶解在中药水的混合液后与水1:30的稀释液,其中,所述第一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3.5:1,所述第二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1.5:1;所述中药水为所述中药渣对应的中药熬制,所述中药水与中药渣重量比为10:1。

其中,微量元素包括过磷酸钙、硼砂和螯合态镁、铁、锰、铜、锌、钼,且其重量相同。肥水为尿素和氯化钾重量比1:0.2的混合物后与水重量比1:60的溶液,且在肥水中还增加有蒜汁,所述蒜汁的重量为肥水重量的4%。

一种马铃薯种植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基肥与种植的土壤干燥碎土以重量比1:10~20混合,然后将基肥铺在种植地的表面,铺的厚度为10~15cm;(2)将马铃薯种植的块茎买入基肥铺设层最低位,然后再用基肥覆盖块茎;(3)用肥水浇灌一平米种植地,每平米种植地浇灌肥水3~5kg;(4)在基肥表面再覆盖3~5cm厚度的稻草;(5)10~12周用第一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2t;18~20周第二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5~2t;(6)收获。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马铃薯肥料,包括基肥、第一次施肥及第二次施肥,所述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的重量比为35:3:1;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硫酸铵、硫酸钾、磷酸铵重量比1:0.1:0.1混合肥30份,微量元素4份,硅藻泥12份,有机肥120份;其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草木灰15份,塘泥15份,植物秸秆粉15份,动物粪便65份,米糠12份,中草渣8份及生物发酵剂0.2份;所述中药渣为苦楝皮4份,黎辣根6.5份,雷丸9份;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为氮钾化肥溶解在中药水的混合液后与水1:25的稀释液,其中,所述第一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3:1,所述第二次追施肥中氮肥和钾肥的重量比为1.1:1;所述中药水为所述中药渣对应的中药熬制,所述中药水与中药渣重量比为9:1。

其中,本发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过磷酸钙、硼砂和螯合态镁、铁、锰、铜、锌、钼,且其重量相同。肥水为尿素和氯化钾重量比1:0.15的混合物后与水重量比1:50的溶液,且在肥水中还增加有蒜汁,所述蒜汁的重量为肥水重量的2.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发酵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重量比为1:1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将基肥与种植的土壤干燥碎土以重量比1:15混合,然后将基肥铺在种植地的表面,铺的厚度为12cm;(2)将马铃薯种植的块茎买入基肥铺设层最低位,然后再用基肥覆盖块茎;(3)用肥水浇灌一平米种植地,每平米种植地浇灌肥水4kg;(4)在基肥表面再覆盖4cm厚度的稻草;(5)11周用第一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7t;19周第二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7t;(6)收获。

对比例1

现有技术为一种马铃薯的肥料,,包括基肥、第一次施肥及第二次施肥,所述基肥、第一次追施肥及第二次追施肥的重量比为35:3:1;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硫酸铵、硫酸钾、磷酸铵重量比1:0.1:0.1混合肥30份,硅藻泥12份,有机肥120份;其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草木灰15份,塘泥15份,植物秸秆粉15份,动物粪便65份,米糠12份;

所述种植方法为以下步骤:(1)先将基肥与种植的土壤干燥碎土以重量比1:15混合,然后将基肥铺在种植地的表面,铺的厚度为12cm;(2)将马铃薯种植的块茎买入基肥铺设层最低位,然后再用基肥覆盖块茎;(3)用肥水浇灌一平米种植地,每平米种植地浇灌尿素4kg;(4)在基肥表面再覆盖4cm厚度的稻草;(5)11周用第一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7t;19周第二次追施肥,每亩的追肥量为1.7t;(6)收获。

检测实验

分别称取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1,测试结果表1。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肥料和方法种植的马铃薯,产量相对正常种植的产量高出15~20%,而且马铃薯叶面生长情况良好,马铃薯表面良好无裂痕无沙眼虫咬或腐烂点等,说明采用本发明种植的马铃薯效果良好,制得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