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2189发布日期:2018-10-02 20:3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翻抛机,具体涉及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肥料的发酵过程中,翻堆是不可或缺的工序。在前期发酵过程中,通过翻堆可对正在进行发酵的物料起到疏理、通氧和搅拌的作用;在后期发酵过程中,通过翻堆可对正在进行发酵的物料起到散热、促进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

现有的物料翻抛机一般都是单轴单驱动系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知道转轴越长,对轴的刚度要求越高,刚度越高的轴制造成本越高,否则转轴就会因刚度不够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导致整个机器无法工作,其次转轴过长的话,在高速旋转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共振,导致转轴的旋转不稳定,影响翻抛机工作质量,同时单轴单驱动系统的翻抛机常出现驱动力不足,导致刀片卡停在物料上,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影响物料生产的工作效率,而且单轴单驱动系统的翻抛机,还会出现前进运动不平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该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足够刚度的转轴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转轴的制造成本;能够提高转轴的稳定性,使前进运动更加平稳;还能够增强系统的驱动力,可以根据物料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前进速度。

为了实现上诉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包括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左侧;所述第三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右侧;所述第一挡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所述第一挡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焊接;所述第一挡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顶端焊接;所述第二挡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所述第二挡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焊接;所述第二挡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低端焊接;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均设有第一轴承,且所述两个第一轴承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转轴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所述第一转轴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设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均设有第二轴承,且所述两个第二轴承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转轴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配合;所述第二转轴右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有多个刀片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方,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位置上下错开设置,可以减少第二挡板的厚度,节省第二挡板的制造材料。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架上设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可以把刀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接在刀片架上,方便刀片的更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架在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上呈螺旋线分布,刀片架通过螺旋线分布的方式,可以使刀片错开设置,从而减少转轴运动时受到刀片以及刀片架传递的负载力。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架与所述第一转轴以及所述第二转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使刀片架与转轴的之间连接更牢固,提高翻抛机的安全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挡板下方设有挡泥板,防止物料撒到翻抛机外,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架设两根转轴,从而实现了翻抛机的双轴驱动;再通过两根转轴分别与两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即构成了翻抛机的双轴双驱动系统,并且两根转轴可以互相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双轴双驱动的优点是双转轴的刚度要求低于单轴的刚度要求,刚度要求低的双转轴成本要低于高要求的单转轴,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其次能够提高转轴的稳定性,使前进运动更加平稳;还能够增强系统的驱动力,可以根据物料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前进速度;通过轴承的作用,可以减少转轴旋转时的摩擦力,减少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第一转轴以及刀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第一转轴以及刀片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支架以及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第三支撑板,14- 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41-挡泥板,21-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 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5-刀片架, 5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

包括支架1、第一转轴31、第二转轴32、第一电机21、以及第二电机22;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第一挡板14以及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1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左侧;所述第三支撑13板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 右侧;所述第一挡板14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上端;所述第一挡板 14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顶端焊接;所述第一挡板14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3顶端焊接;所述第二挡板15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 12下端;所述第二挡板15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底端焊接;所述第二挡板15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3低端焊接;所述第一电机 21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板11以及第二支撑板12均设有第一轴承41,且所述两个第一轴承41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转轴31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2之间;所述第一转轴31两端与所述第一轴承41配合;所述第一转轴31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21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22设在所述第三支撑板13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 12以及第三支撑板13均设有第二轴承42,且所述两个第二轴承42 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转轴32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2以及所述第三支撑板13之间;所述第二转轴32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 42配合;所述第二转轴32右端与所述第二电机22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1以及所述第二转轴32上均设有多个刀片架5。

第二轴承42位于第一轴承41上方,通过第一轴承41与第二轴承42的位置上下错开设置,可以减少第二挡板14的厚度,节省第二挡板的制造材料。

刀片架5上设有多个螺纹孔51,通过螺纹孔51可以把刀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接在刀片架5上,方便刀片的更换。

刀片架5在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转轴32上呈螺旋线分布,刀片架5通过螺旋线分布的方式,从而减少转轴运动时受到刀片以及刀片架传递的负载力。

刀片架5与第一转轴31以及第二转轴3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使刀片架5与转轴的之间连接更牢固,提高翻抛机的安全性。

第一挡板14下方设有挡泥板141,防止物料撒到翻抛机外,污染环境。

通过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以及第三支撑板13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以及第二支撑板 12与第三支撑板13之间架设两根转轴,从而实现了翻抛机的双轴驱动;再通过两根转轴分别与两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即构成了翻抛机的双轴双驱动系统,并且两根转轴可以互相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双轴双驱动的优点是双转轴的刚度要求低于单轴的刚度要求,刚度要求低的双转轴成本要低于高要求的单转轴,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其次能够提高转轴的稳定性,使前进运动更加平稳;还能够增强系统的驱动力,可以根据物料实际情况任意调节前进速度;通过轴承的作用,可以减少转轴旋转时的摩擦力,减少能量的损耗。

翻抛机双轴双驱动系统的运作原理:通过架设在支架两侧的电机驱动连接在电机输出的转轴旋转,通过转动带动焊接在转轴上的刀片架5旋转,通过刀片架带动螺纹连接在刀片架5上的刀片旋转,通过刀片的旋转的作用,可以实现翻抛机翻抛物料的目的。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