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底紫金油滴建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800发布日期:2018-06-08 21:07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宋元时期,福建建窑所产的建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主要有兔毫盏、油滴盏和异毫盏,这其中又以油滴盏的美妙与稀罕而令世人惊叹不已。

建盏釉层厚且流动性大,施厚釉是釉色的需要,釉层太薄,釉不黑,釉薄处呈酱色。釉流动性大给建盏带来的问题是,釉层过厚或烧成温度过高,釉就流下粘底,温度过低,斑纹又无法形成,并且建盏的坯体在高温阶段容易产生起泡和变形等缺陷,严重影响建盏的成品率。宋代建盏坯中含有粗颗粒石英,虽然对克服这些缺陷有帮助,但容易造成釉面有颗粒凸起的缺陷。

建盏的坯釉性质决定了烧制一件斑纹优美的油滴建盏的难度,因为在釉流动性大的情况下,要使晶点保持住斑点状,而不流成条纹,需要苛刻的条件。对此,即使现代手段也难以得心应手,成品率也很低。

另外,现有的建盏的油滴斑点一般为银色,也叫银油滴,色彩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黑底紫金油滴建盏,该建盏斑纹优美,色彩别致,成品率较高,本发明还提供该建盏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黑底紫金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黄泥土5-7份、高粘土3-4份及黑土2-3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红釉矿100份、水48-52份、灰分10-12份、钾长石粉12-15份、石英粉8-10份、滑石粉6-8份、铁红3-5份及氧化锌1-2份。

其中,所述黄泥土、高粘土和黑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红釉矿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所述黄泥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61-63%、Al2O3 20-23%、Fe2O312-13%。

所述高粘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58-65%、Al2O3 15-21%、Fe2O36-8%。

所述黑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61-64%、Al2O3 20-22%、Fe2O34-6%。

所述红釉矿按重量百分比含有以下成分:SiO2 62-65%、Al2O3 16-19%、Fe2O3 5-7%、MgO 2-3%,剩余为微量元素。

所述灰分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桦木8-10份、榉木12-15份、荷木10-14份、禾秆5-7份、莲蓬壳4-7份、玉米苞皮5-8份、牛骨5-7份、鱼骨2-4份及鱼鳞2-3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00-120目。

优选地,所述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黄泥土5份、高粘土3份及黑土2份;所述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红釉矿100份、水48份、灰分11份、钾长石粉13份、石英粉9份、滑石粉6份、铁红3份及氧化锌1份。

优选地,所述灰分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桦木10份、榉木12份、荷木13份、禾秆5份、莲蓬壳6份、玉米苞皮6份、牛骨5份、鱼骨4份、鱼鳞3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00目。

上述黑底紫金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再加淘米水进行淘洗,过100-110目筛;采用淘米水洗,可以提高坯体和釉料之间的粘附性。将淘洗好的坯体原料拉坯成生坯,放置7-10天自然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自然晾干10-15天后素烧,素烧温度800-850℃,烧制6-10小时,冷却降温到50-60℃取出,得到坯胎;

(2)将红釉矿打碎磨粉至粒度为80-100目,陈腐5-7天;钾长石粉、石英粉、滑石粉、铁红、氧化锌均研磨至粒度为80-100目;

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搅拌均匀,再次陈腐3-5天,得到釉浆;

(3)施釉前,坯胎表面用米汤擦拭一遍,再进行施釉(坯胎底部不施釉),施釉后自然风干4-6小时;本步骤中,用米汤擦拭坯胎,焙烧时,可以降低釉料的流动性,釉不容易下流粘底。

(4)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以每小时150-200℃的速度,从常温升温至600℃;

第二阶段:炉温以每小时200-300℃的速度,从600℃升温至1350℃;

第三阶段:1350℃保温2小时;

第四阶段:保温2小时后,保持1350℃,间隔8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

第五阶段:投完松柴后,停炉,打开窑炉孔,降温;

第六阶段:当炉温降到900℃时,封闭窑炉孔,以300℃/h的速率升温至1350℃,保温20min,停炉,自然冷却到1080-1090℃时,间隔3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此阶段可以大大减少釉面气孔数量,提高玻化效果。

第七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优选地,所述步骤(3)的施釉厚度为0.5-1.5mm。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淘米水的制备方法为:大米与水按1:8-10的重量比混合,淘洗大米,收集洗米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米汤的制备方法为:取大米1重量份,水15-20重量份,水沸腾后加入大米,熬煮30min,收集米汤。

优选地,所述窑炉孔的孔口直径为10-15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原矿配以其它天然材料制成坯体和釉料,坯体经得住高温烧制,变形和气泡缺陷少,烧制成的建盏,釉面气孔数量较少,玻化效果好,釉面黑而光亮,同时釉面上不规则散布紫金光泽的晶斑,结晶自然,油滴斑纹疏密有致,斑纹立体感、层次感强,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

2、本发明工艺流程明晰,易于掌控,稳定性好,成品率较高,可以生产出极具艺术效果的黑底紫金油滴建盏,既能满足人们的艺术鉴赏需要,并可进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此茶器饮茶具有较高的养生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盏的照片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黑底紫金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

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黄泥土5份、高粘土3份及黑土2份;

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红釉矿100份、水48份、灰分11份、钾长石粉13份、石英粉9份、滑石粉6份、铁红3份及氧化锌1份;

灰分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桦木10份、榉木12份、荷木13份、禾秆5份、莲蓬壳6份、玉米苞皮6份、牛骨5份、鱼骨4份、鱼鳞3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00目。

上述黑底紫金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再加淘米水进行淘洗,过100目筛;将淘洗好的坯体原料拉坯成生坯,放置7-10天自然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自然晾干10-15天后素烧,素烧温度800℃,烧制8小时,冷却降温到50℃取出,得到坯胎;

上述淘米水的制备方法为:大米与水按1:9的重量比混合,淘洗大米,收集洗米水。

(2)将红釉矿打碎磨粉至粒度为100目,陈腐5-7天;钾长石粉、石英粉、滑石粉、铁红、氧化锌均研磨至粒度为100目;

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搅拌均匀,再次陈腐3-5天,得到釉浆;

(3)施釉前,坯胎表面用米汤擦拭一遍,再进行施釉,施釉厚度为0.5-1.5mm,施釉后自然风干4-6小时;

上述米汤的制备方法为:取大米1重量份,水15重量份,水沸腾后加入大米,熬煮30min,收集米汤。

(4)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以每小时150℃的速度,从常温升温至600℃;

第二阶段:炉温以每小时200℃的速度,从600℃升温至1350℃;

第三阶段:1350℃保温2小时;

第四阶段:保温2小时后,保持1350℃,间隔8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窑炉孔的孔口直径为10-15cm;

第五阶段:投完松柴后,停炉,打开窑炉孔,降温;

第六阶段:当炉温降到900℃时,封闭窑炉孔,以300℃/h的速率升温至1350℃,保温20min,停炉,自然冷却到1080℃时,间隔3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

第七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实施例2

黑底紫金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

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黄泥土6份、高粘土3份及黑土3份;

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红釉矿100份、水52份、灰分10份、钾长石粉15份、石英粉10份、滑石粉7份、铁红4份及氧化锌2份;

灰分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桦木9份、榉木13份、荷木14份、禾秆6份、莲蓬壳7份、玉米苞皮8份、牛骨7份、鱼骨2份及鱼鳞3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10目。

上述黑底紫金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再加淘米水进行淘洗,过110目筛;将淘洗好的坯体原料拉坯成生坯,放置7-10天自然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自然晾干10-15天后素烧,素烧温度850℃,烧制10小时,冷却降温到60℃取出,得到坯胎;

上述淘米水的制备方法为:大米与水按1:10的重量比混合,淘洗大米,收集洗米水。

(2)将红釉矿打碎磨粉至粒度为90目,陈腐5-7天;钾长石粉、石英粉、滑石粉、铁红、氧化锌均研磨至粒度为90目;

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搅拌均匀,再次陈腐3-5天,得到釉浆;

(3)施釉前,坯胎表面用米汤擦拭一遍,再进行施釉,施釉厚度为0.5-1.5mm,施釉后自然风干4-6小时;

上述米汤的制备方法为:取大米1重量份,水20重量份,水沸腾后加入大米,熬煮30min,收集米汤。

(4)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以每小时180℃的速度,从常温升温至600℃;

第二阶段:炉温以每小时250℃的速度,从600℃升温至1350℃;

第三阶段:1350℃保温2小时;

第四阶段:保温2小时后,保持1350℃,间隔8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窑炉孔的孔口直径为10-15cm;

第五阶段:投完松柴后,停炉,打开窑炉孔,降温;

第六阶段:当炉温降到900℃时,封闭窑炉孔,以300℃/h的速率升温至1350℃,保温20min,停炉,自然冷却到1090℃时,间隔3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

第七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实施例3

黑底紫金油滴建盏,其包括坯体和釉料;

坯体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黄泥土7份、高粘土4份及黑土2份;

釉料按重量份数比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红釉矿100份、水50份、灰分12份、钾长石粉12份、石英粉8份、滑石粉8份、铁红5份及氧化锌1份;

灰分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如下重量组分:桦木8份、榉木15份、荷木12份、禾秆7份、莲蓬壳4份、玉米苞皮5份、牛骨6份、鱼骨3份及鱼鳞2份混合,经过高温煅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研磨至120目。

上述黑底紫金油滴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体原料按配方称重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再加淘米水进行淘洗,过100目筛;将淘洗好的坯体原料拉坯成生坯,放置7-10天自然晾干,然后修坯成型;再次自然晾干10-15天后素烧,素烧温度820℃,烧制6小时,冷却降温到60℃取出,得到坯胎;

上述淘米水的制备方法为:大米与水按1:8的重量比混合,淘洗大米,收集洗米水。

(2)将红釉矿打碎磨粉至粒度为80目,陈腐5-7天;钾长石粉、石英粉、滑石粉、铁红、氧化锌均研磨至粒度为80目;

釉料按配方称重混合,搅拌均匀,再次陈腐3-5天,得到釉浆;

(3)施釉前,坯胎表面用米汤擦拭一遍,再进行施釉,施釉厚度为0.5-1.5mm,施釉后自然风干4-6小时;

上述米汤的制备方法为:取大米1重量份,水16重量份,水沸腾后加入大米,熬煮30min,收集米汤。

(4)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炉温以每小时200℃的速度,从常温升温至600℃;

第二阶段:炉温以每小时300℃的速度,从600℃升温至1350℃;

第三阶段:1350℃保温2小时;

第四阶段:保温2小时后,保持1350℃,间隔8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窑炉孔的孔口直径为10-15cm;

第五阶段:投完松柴后,停炉,打开窑炉孔,降温;

第六阶段:当炉温降到900℃时,封闭窑炉孔,以300℃/h的速率升温至1350℃,保温20min,停炉,自然冷却到1080℃时,间隔3min从窑炉孔投一次松柴,投6次,每次松柴的用量为1立方米的窑炉投放50g,窑炉孔投松柴时打开,其它时候为密封状态;

第七阶段,自然冷却,出窑。

上述实施例1-3中,黄泥土、高粘土和黑土均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红釉矿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黄泥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61-63%、Al2O3 20-23%、Fe2O3 12-13%。

高粘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58-65%、Al2O3 15-21%、Fe2O3 6-8%。

黑土按重量百分比主要含有以下成分:SiO2 61-64%、Al2O3 20-22%、Fe2O3 4-6%。

红釉矿按重量百分比含有以下成分:SiO2 62-65%、Al2O3 16-19%、Fe2O3 5-7%、MgO 2-3%,剩余为微量元素。

本发明采用原矿配以其它天然材料制成坯体和釉料,坯体经得住高温烧制,变形和气泡缺陷少,烧制成的建盏,釉面气孔数量较少,玻化效果好,釉面黑而光亮,同时釉面上不规则散布紫金光泽的晶斑,结晶自然,油滴斑纹疏密有致,斑纹立体感、层次感强,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参考图1)。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