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香果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4952发布日期:2018-08-31 20:50阅读:5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香果肥料。



背景技术:

百香果又名鸡蛋果,西番莲科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攀缘果树,原产南美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常野生于林缘山坡灌丛。百香果适应范围广,不仅能果园规模种植,还可庭院绿化种植。百香果是一种蔓性植物,其树体所需营养成分高。百香果虽属于果树,但他的生长势就像蔬菜瓜类似的迅速与攀附,又是在同一时间内生长、开花、结果,和一般温带果树有明显的萌芽期、抽梢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完全不同,所以百香果的所需的肥料也不一样,经过百香果周年的叶片各种营养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百香果生长全期都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供其吸收。百香果对肥料要求特别,对氮肥特别,氮肥过多常造成落花现象;钾肥所需要量高,钾肥不足易造成百香果果汁的可溶固定物含量不足,百香果果汁少,而缺磷的百香果,枝条不能正常伸长,果实含汁率低,缺磷严重时果实部分空心,果实质量较轻。因此合理的肥料对百香果的果汁和可溶固形物含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百香果果树需肥量大,肥料要求高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百香果肥料。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百香果肥料,其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制成:甘蔗渣20~35份、腐殖土1~5份、五氧化二磷4~8份、硫酸铵5~9份、氧化钾7~15份、百香果果皮3~9份、壳聚糖1~6份、木醋液1~5份、高分子吸水树脂10~15份、戊唑醇0.1~0.5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5份、氢醌2~3份、双氰胺4~8份。

其中,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调整甘蔗渣的水分百分含量为5~10%,采用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1~3:3~5的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组成的混合发酵剂喷洒甘蔗渣后发酵2~5d。

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为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香果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醋液由质量份的竹醋液16~29份、甘蔗渣木醋液4~9份和松子壳木醋液3~9份组成。

其中,所述的竹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竹子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0~5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650℃后保温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以质量之比为3:7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得到所述的竹醋液。

其中,所述的甘蔗渣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甘蔗渣干燥成水分质量百分含量为5~10%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10~2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650℃后保温2~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虹吸精制得到所述甘蔗渣木醋液。

其中,所述的松子壳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松子壳粉碎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0~5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0~950℃后保温2~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得到所述松子壳木醋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甘蔗渣的长纤维含量多,将甘蔗渣应用于肥料时,需将甘蔗渣腐熟发酵成有机肥,此时的甘蔗渣得到充分的发无酵,其与其他腐熟的有机肥没有多大区别,若将未腐熟的甘蔗渣应用肥料时,其与长纤维含量高,其添加到土壤中后缓慢降解,肥效慢,而本发明采用微生物菌对甘蔗渣进行发酵降解,其可将长纤维降解成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其可增加土壤的沙质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本发明将发酵后的甘蔗渣与高分子吸水树脂、壳聚糖、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氢醌、双氰胺配合形成有机-无机释缓体系,该释缓体系将氮、磷、钾肥中包埋其中,将本发明施加于土壤中时,可缓慢释放肥效,可不经常对百香果进行施肥即可保证百香果所需的营养。

(2)本发明中还添加有木醋液和戊唑醇,木醋液由竹醋液、甘蔗渣木醋液和松子壳木醋液按比例配置而成,木醋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化合物,可改善百香果土壤结构,同事可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木醋液与戊唑醇配合时,对土壤中的霉菌、治病菌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采用本发明的肥料施肥抗病性强。

(3)本发明的碳氮磷肥比例适宜,并将其制成缓释肥,可长期保证百香果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不会出现肥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采用本发明的肥料施肥,百香果生长好,百香果产量高,果实重,百香果的果汁含汁率高,果汁中的可溶固形物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百香果肥料,其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制成:甘蔗渣35份、腐殖土1份、五氧化二磷8份、硫酸铵5份、氧化钾15份、百香果果皮3份、壳聚糖6份、木醋液1份、高分子吸水树脂15份、戊唑醇0.1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5份、氢醌2份、双氰胺8份。

其中,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调整甘蔗渣的水分百分含量为5%,采用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3:3的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组成的混合发酵剂喷洒甘蔗渣后发酵5d。

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为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

其中,所述的木醋液由质量份的竹醋液16份、甘蔗渣木醋液9份和松子壳木醋液3份组成。所述的竹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竹子置于干馏釜中,采用5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00℃后保温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以质量之比为3:7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得到所述的竹醋液。所述的甘蔗渣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甘蔗渣干燥成水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0%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1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后保温2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虹吸精制得到所述甘蔗渣木醋液。所述的松子壳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松子壳粉碎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5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0℃后保温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得到所述松子壳木醋液。

实施例2

一种百香果肥料,其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制成:甘蔗渣20份、腐殖土5份、五氧化二磷4份、硫酸铵9份、氧化钾7份、百香果果皮9份、壳聚糖1份、木醋液5份、高分子吸水树脂10份、戊唑醇0.5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1份、氢醌3份、双氰胺4份。

其中,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调整甘蔗渣的水分百分含量为10%,采用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1:5的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组成的混合发酵剂喷洒甘蔗渣后发酵2d。

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为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

其中,所述的木醋液由质量份的竹醋液20份、甘蔗渣木醋液5份和松子壳木醋液5份组成。所述的竹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竹子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5℃/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后保温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以质量之比为3:7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得到所述的竹醋液。所述的甘蔗渣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甘蔗渣干燥成水分质量百分含量为8%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15℃/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后保温3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虹吸精制得到所述甘蔗渣木醋液。所述的松子壳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松子壳粉碎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5℃/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50℃后保温3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得到所述松子壳木醋液。

实施例3

一种百香果肥料,其由质量份的如下原料制成:甘蔗渣25份、腐殖土3份、五氧化二磷7份、硫酸铵8份、氧化钾10份、百香果果皮6份、壳聚糖5份、木醋液3份、高分子吸水树脂12份、戊唑醇0.3份、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3份、氢醌3份、双氰胺5份。

其中,所述的甘蔗渣经过如下:调整甘蔗渣的水分百分含量为8%,采用由活菌数数量比为1:2:4的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组成的混合发酵剂喷洒甘蔗渣后发酵4d。

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为纤维素系高分子吸水树脂。

其中,所述的木醋液由质量份的竹醋液20份、甘蔗渣木醋液5份和松子壳木醋液5份组成。所述的竹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竹子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后保温5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以质量之比为3:7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得到所述的竹醋液。所述的甘蔗渣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甘蔗渣干燥成水分质量百分含量为8%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16℃/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50℃后保温3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虹吸精制得到所述甘蔗渣木醋液。所述的松子壳木醋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松子壳粉碎后置于干馏釜中,采用45℃/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50℃后保温3h,收集此温度段下的木醋液,再采用活性炭吸附过滤得到所述松子壳木醋液。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设置如下对照组:

对照组1

对照组1的百香果肥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1的的肥料中不含有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氢醌。

对照组2

对照组2的百香果肥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2的肥料中不含有双氰胺。

对照组3

对照组3的百香果肥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3的肥料中不含有戊唑醇。

对照组4

对照组4的蚕丝染色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照组4的不含有木醋液。

实验检测

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照组1~对照组4的百香果肥料对果树龄为1年的百香果施肥,施肥频率为每两个月1次,施肥量为100kg/亩,采摘百香果,统计对百香果的亩产量,并称取10kg计算平均单果重量、检测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1中。

表1

由表1可得,实施例1~实施例3的亩产量、平均单果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比对照组1~对照组4的高,说明采用本发明肥料对百香果施肥,肥效好,施肥后百香果产量高,果重高,果汁含量和果汁的可溶固形物含量高的效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