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10631发布日期:2018-09-22 00:05阅读:1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瓷砖的加工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瓷砖,又称磁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等等混合而成。但是现有的瓷砖在使用时经常会造成脚部过凉,影响身体健康,并且没有保健功能,另外一些带有图案的瓷砖大多是平面的,不仅没有质感和档次,而且特别反光,视觉感受差,当瓷砖破裂时,会造成碎片飞溅,发生危险。

因此,发明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通过北投石和电气石的加入,使瓷砖具有远红外线发射功能和负离子释放功能,保健效果好,并且条状编织物的设置,不仅使瓷砖破裂时不仅使图案更加立体,富有质感,还使脚部与瓷砖不直接接触,保健效果好,另外当瓷砖破裂时起到包裹瓷砖的作用,不会造成碎片飞溅,发生危险,二氧化硅纳米粉末镀膜后能够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所述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原料一:按石英粉45-50份、粘土18-24份、长石粉3-6份、玻璃钢粉末1-2份、纳米硼纤维粉末1-3份、钛白粉0.2-0.4份和石油树脂0.5-0.7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一,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得到混合原料一;

步骤二:准备原料二:精选产自日本的北投石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电气石,按北投石5-10份、电气石4-8份、石油树脂1-2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二,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用雷蒙机破碎至350目粉体,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制得混合原料二;

步骤三:制备混合原料:将步骤一中的混合原料一与步骤二中的混合原料二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加入45-55%水制得原浆,在搅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除泡工作,然后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原浆用压砖机压制成砖坯,压制好的砖坯利用微波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然后进行风吹冷却;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得砖坯放入烧成窑,烧结一段时间后即得瓷砖;

步骤六:将颜料和石油树脂进行混合得到喷浆液,然后利用3d编织装置将纳米碳纤维编织成条状编织物,将条状编织物与喷浆液进行混合浸染,然后拿出烘干,最后将烘干的条状编织物用树脂胶粘接在步骤五中烧结的瓷砖上,最后用喷涂装置将喷浆液均匀喷涂至瓷砖和图案上,再喷涂一层透明胶。

步骤七:最后将二氧化硅纳米粉末经镀膜工艺喷涂在图案层上,然后进行打蜡制成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混合时间为30-4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静置时间为40-6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烧结温度为1400-1600℃。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干燥温度240-320℃,干燥时间为4-6h。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北投石和电气石的加入,使瓷砖具有远红外线发射功能和负离子释放功能,保健效果好;

2、条状编织物的设置,不仅使瓷砖破裂时不仅使图案更加立体,富有质感,还使脚部与瓷砖不直接接触,保健效果好,另外当瓷砖破裂时起到包裹瓷砖的作用,不会造成碎片飞溅,发生危险;

3、二氧化硅纳米粉末镀膜后能够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使整个瓷砖图案得到保护并且反射光线,避免图案颜色长时间使用发生退色,并且瓷砖反光后后会增强整个瓷砖的质感,提升瓷砖的档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所述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原料一:按石英粉45份、粘土18份、长石粉3份、玻璃钢粉末1份、纳米硼纤维粉末1份、钛白粉0.2份和石油树脂0.5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一,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0min,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得到混合原料一;

步骤二:准备原料二:精选产自日本的北投石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电气石,按北投石5份、电气石4份、石油树脂1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二,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0min,用雷蒙机破碎至350目粉体,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制得混合原料二;

步骤三:制备混合原料:将步骤一中的混合原料一与步骤二中的混合原料二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加入45%水制得原浆,在搅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除泡工作,然后静置一段时间,静置时间为40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原浆用压砖机压制成砖坯,压制好的砖坯利用微波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干燥温度240℃,干燥时间为4h,然后进行风吹冷却;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得砖坯放入烧成窑,烧结一段时间后即得瓷砖,烧结温度为1400℃;

步骤六:将颜料和石油树脂进行混合得到喷浆液,然后利用3d编织装置将纳米碳纤维编织成条状编织物,将条状编织物与喷浆液进行混合浸染,然后拿出烘干,最后将烘干的条状编织物用树脂胶粘接在步骤五中烧结的瓷砖上,最后用喷涂装置将喷浆液均匀喷涂至瓷砖和图案上,再喷涂一层透明胶。

步骤七:最后将二氧化硅纳米粉末经镀膜工艺喷涂在图案层上,然后进行打蜡制成成品。

本实施例中制备的瓷砖强度一般,保健效果一般,另外本实施例中抽取了50块瓷砖进行抗压测试,其中35块瓷砖完好无损,剩下15块破裂并且分离。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所述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原料一:按石英粉47.5份、粘土21份、长石粉4.5份、玻璃钢粉末1.5份、纳米硼纤维粉末2份、钛白粉0.3份和石油树脂0.6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一,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5min,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得到混合原料一;

步骤二:准备原料二:精选产自日本的北投石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电气石,按北投石7.5份、电气石6份、石油树脂1.5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二,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35min,用雷蒙机破碎至350目粉体,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制得混合原料二;

步骤三:制备混合原料:将步骤一中的混合原料一与步骤二中的混合原料二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加入50%水制得原浆,在搅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除泡工作,然后静置一段时间,静置时间为50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原浆用压砖机压制成砖坯,压制好的砖坯利用微波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干燥温度280℃,干燥时间为5h,然后进行风吹冷却;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得砖坯放入烧成窑,烧结一段时间后即得瓷砖,烧结温度为1500℃;

步骤六:将颜料和石油树脂进行混合得到喷浆液,然后利用3d编织装置将纳米碳纤维编织成条状编织物,将条状编织物与喷浆液进行混合浸染,然后拿出烘干,最后将烘干的条状编织物用树脂胶粘接在步骤五中烧结的瓷砖上,最后用喷涂装置将喷浆液均匀喷涂至瓷砖和图案上,再喷涂一层透明胶。

步骤七:最后将二氧化硅纳米粉末经镀膜工艺喷涂在图案层上,然后进行打蜡制成成品。

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制得的瓷砖强度更好,保健效果好,另外本实施例中抽取了50块瓷砖进行抗压测试,其中48块瓷砖完好无损,剩下2块瓷砖破裂但是为未分离。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瓷砖的加工方法,所述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原料一:按石英粉50份、粘土24份、长石粉6份、玻璃钢粉末2份、纳米硼纤维粉末3份、钛白粉0.4份和石油树脂0.7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一,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40min,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得到混合原料一;

步骤二:准备原料二:精选产自日本的北投石和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电气石,按北投石10份、电气石8份、石油树脂2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二,通过配料设备进行配料并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为40min,用雷蒙机破碎至350目粉体,然后过滤,筛出颗粒较大的颗粒,制得混合原料二;

步骤三:制备混合原料:将步骤一中的混合原料一与步骤二中的混合原料二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加入55%水制得原浆,在搅拌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除泡工作,然后静置一段时间,静置时间为60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原浆用压砖机压制成砖坯,压制好的砖坯利用微波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干燥温度320℃,干燥时间为6h,然后进行风吹冷却;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所得砖坯放入烧成窑,烧结一段时间后即得瓷砖,烧结温度为1600℃;

步骤六:将颜料和石油树脂进行混合得到喷浆液,然后利用3d编织装置将纳米碳纤维编织成条状编织物,将条状编织物与喷浆液进行混合浸染,然后拿出烘干,最后将烘干的条状编织物用树脂胶粘接在步骤五中烧结的瓷砖上,最后用喷涂装置将喷浆液均匀喷涂至瓷砖和图案上,再喷涂一层透明胶。

步骤七:最后将二氧化硅纳米粉末经镀膜工艺喷涂在图案层上,然后进行打蜡制成成品。

对比实施例1和2,本实施例中制备的瓷砖强度和保健功能一般,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抽取了50块瓷砖进行抗压测试,其中33块瓷砖完好无损,剩下17块瓷砖破裂并且分离。

根据实施例1-3得知,实施例2中原材料比例适中,加工温度适中,使整个瓷砖强度高,保健功能好,并且纳米碳纤维编织成的条状编织物抗拉伸能力强,瓷砖不易碎裂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