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72953发布日期:2018-08-14 18:0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青釉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东晋、南朝时,在江南及闽、赣等地出产的青瓷器中,已有茶盏、茶托(盘)相配套的用法,这里的茶托中心下凹,周围有突起的托圈,用来放置杯盏。既然是用托盘放杯盏,就令人想起上茶待客的礼节,即是说,茶的饮用在那时已脱离药用的旧俗,端茶敬客所用的饮器实际上已成为茶具了。至于后来人们在茶中放些滋补用的东西,像枸杞、菊花之类,那又是饮茶之术的发展,与早先的药用不可一概而论。当时茶的加工,是先将茶叶捣碎制成饼状,再穿起来烘干备用。喝茶前,须将茶饼碾碎,再行煎煮(而不是用开水冲泡),这即是后来陆羽在《茶经》中说的“煎茶法”。当然,陆羽作为饮茶活动的倡导者、推动者,在烹茶、品茶方面较前人均有深究,唐代的煎茶比起前朝大有革新并更为讲究。

但是现有的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及制备方法,1、不能确保含青量,2、不能确保fe2o3的含量,3,制备过程比较复杂麻烦,工作效率低,因此设计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及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及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为黏土18%,长白44%,石英16%,方解石15%,铜矿石2%,木灰5%;

胚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为瓷石55%、紫金土15%、方解石5%、石灰石10%、硅灰石10%、白云石5%;fe2o3的含量控制在2.8%-3.5%,al2o3的含量在25%-29%之间。

一种青釉盏胚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釉料选取;步骤二,胚料选择;步骤三,釉、胚料的配制;步骤四,施釉;步骤五,烧炼;

在所述步骤一中,将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按百分比18%:44%:16%:15%:2%:5%进行配比;

在所述步骤二中,将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和白云石按百分比55%:15%:5%:10%:10%:5%进行配比;且fe2o3的含量控制在2.8%-3.5%之间,al2o3的含量在25%-29%之间;

在所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配比后的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白云石加入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在12-14小时之间,然后将研磨好的胚料通过200目的纱网进行过滤,使用石膏模具进行注浆成型,料浆注入到石膏模具1-2小时候,将多余的料浆倒出,而后等待料浆固定成型后,再将其从模具中剥离出来进行冷却,胚体半干,有一定的筋骨时,便可以由专门的工具进行精心的修胎;将修好的胎体放入干燥箱内部进行完全干燥;然后将步骤一中配比后的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加入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添加剂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不低于24小时,然后淘洗、搅拌、过滤、沉淀去水,制成釉料;

在所述步四中,将步骤三中修好和干燥好的胎体放在釉料中浸沾两次,并且每次浸沾的20分钟,进行施釉,并进行修釉和干燥;

在所述步骤五中,将步骤四中的施釉后的培体放入到窑中进行烧炼,首先用2--3小时慢火升温,窑温缓慢升至580℃--600℃,将瓷坯体内的水分充分蒸发,瓷坯体固化不易开裂,然后用4--5小时时间,将窑温从580℃--600℃提升到950℃,使瓷坯体得以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50℃升至980℃进行过渡保温,从980℃开始,进行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1.5℃/分钟,窑温从980℃升至1220℃,燃气压力加大至0.015--0.04mpa,通过关闭通道的阀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嘹望孔火焰成色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2.5--3小时的还原反应,使瓷品的所有氧化金属物变为氧化亚金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长石指的是白长石、理辉石混合的总量,在配制釉方时,fe2o3的总含量要控制在1.5%以下,al2o3的总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施釉的方式是通过内荡和外浸的方法。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釉料所用的过滤纱网为200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胎体在釉料中浸沾后,需要放入烘干箱内部烘干,其温度在8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1、按照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按百分比18%:44%:16%:15%:2%:5%进行配比,从而确保了釉料的含青量,这样烧出来的培制品能够达到足够的青度;2、选取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和白云石按百分比55%:15%:5%:10%:10%:5%进行配比;且fe2o3的含量控制在2.8%-3.5%之间,al2o3的含量在25%-29%之间,有利于确保fe2o3的含量,提高培体的塑性;3、通过步骤一,釉料选取;步骤二,胚料选择;步骤三,釉、胚料的配制;步骤四,施釉;步骤五,烧炼,可以快速完成制备,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青釉盏胚土复古配方,釉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为黏土18%,长白44%,石英16%,方解石15%,铜矿石2%,木灰5%;

胚料;其配料重量百分比为瓷石55%、紫金土15%、方解石5%、石灰石10%、硅灰石10%、白云石5%;fe2o3的含量控制在2.8%-3.5%,al2o3的含量在25%-29%之间。

一种青釉盏胚土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釉料选取;步骤二,胚料选择;步骤三,釉、胚料的配制;步骤四,施釉;步骤五,烧炼;

在步骤一中,将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按百分比18%:44%:16%:15%:2%:5%进行配比;

在步骤二中,将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和白云石按百分比55%:15%:5%:10%:10%:5%进行配比;且fe2o3的含量控制在2.8%-3.5%之间,al2o3的含量在25%-29%之间;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配比后的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白云石加入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在12-14小时之间,然后将研磨好的胚料通过200目的纱网进行过滤,使用石膏模具进行注浆成型,料浆注入到石膏模具1-2小时候,将多余的料浆倒出,而后等待料浆固定成型后,再将其从模具中剥离出来进行冷却,胚体半干,有一定的筋骨时,便可以由专门的工具进行精心的修胎;将修好的胎体放入干燥箱内部进行完全干燥;然后将步骤一中配比后的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加入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添加剂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不低于24小时,然后淘洗、搅拌、过滤、沉淀去水,制成釉料;

在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修好和干燥好的胎体放在釉料中浸沾两次,并且每次浸沾的20分钟,进行施釉,并进行修釉和干燥;

在步骤五中,将步骤四中的施釉后的培体放入到窑中进行烧炼,首先用2--3小时慢火升温,窑温缓慢升至580℃--600℃,将瓷坯体内的水分充分蒸发,瓷坯体固化不易开裂,然后用4--5小时时间,将窑温从580℃--600℃提升到950℃,使瓷坯体得以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50℃升至980℃进行过渡保温,从980℃开始,进行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1.5℃/分钟,窑温从980℃升至1220℃,燃气压力加大至0.015--0.04mpa,通过关闭通道的阀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嘹望孔火焰成色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2.5--3小时的还原反应,使瓷品的所有氧化金属物变为氧化亚金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长石指的是白长石、理辉石混合的总量,在配制釉方时,fe2o3的总含量要控制在1.5%以下,al2o3的总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便于提高培体的塑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施釉的方式是通过内荡和外浸的方法,便于使培体侵湿的更加彻底。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釉料所用的过滤纱网为200目,便于除去杂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胎体在釉料中浸沾后,需要放入烘干箱内部烘干,其温度在800℃,便于快速将培体烘干。

工作原理:将瓷石、紫金土、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和白云石按百分比55%:15%:5%:10%:10%:5%进行配比,并将其加入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在12-14小时之间,然后将研磨好的胚料通过200目的纱网进行过滤,使用石膏模具进行注浆成型,料浆注入到石膏模具1-2小时候,将多余的料浆倒出,而后等待料浆固定成型后,再将其从模具中剥离出来进行冷却,胚体半干,有一定的筋骨时,便可以由专门的工具进行精心的修胎;将修好的胎体放入干燥箱内部进行完全干燥;然后将黏土、长白、石英、方解石、铜矿石和木灰按百分比18%:44%:16%:15%:2%:5%进行配比,并加到研磨机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添加剂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不低于24小时,然后淘洗、搅拌、过滤、沉淀去水,制成釉料;将修好和干燥好的胎体放在釉料中浸沾两次,并且每次浸沾的20分钟,进行施釉,并进行修釉和干燥,施釉后的培体放入到窑中进行烧炼,首先用2--3小时慢火升温,窑温缓慢升至580℃--600℃,将瓷坯体内的水分充分蒸发,瓷坯体固化不易开裂,然后用4--5小时时间,将窑温从580℃--600℃提升到950℃,使瓷坯体得以充分缓慢的氧化,坯体内的有机物被充分氧化挥发殆尽,最大限度减少成瓷后的氧化气泡形成,再用约1小时时间,使窑温950℃升至980℃进行过渡保温,从980℃开始,进行还原焰烧成,升温速度控制在1℃--1.5℃/分钟,窑温从980℃升至1220℃,燃气压力加大至0.015--0.04mpa,通过关闭通道的阀门大小控制进氧量,通过嘹望孔火焰成色了解窑内气氛状况,进行2.5--3小时的还原反应,使瓷品的所有氧化金属物变为氧化亚金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