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堆和猪场粪水发酵养殖蚯蚓根治污染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88517发布日期:2018-08-04 12:3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通过猪场粪污和秸秆共同发酵,养殖蚯蚓的方式消除养猪厂粪水污染,同时也能突破秸秆焚烧污染空气、还田污染土地的困局。



背景技术:

利用粉碎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猪场粪污生产有机肥技术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目前全国对这一技术的应用是各自独立实施自成体系,在北方是直接在发酵床上养猪、南方是高架发酵床(异位发酵床)养猪、中部地区是集中建粪污发酵有机肥工厂。生物发酵技术的优点是养猪场无臭味、废水零排放;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投入资金多、经济效益差,群众应用积极性不高。

治污中养殖的蚯蚓是水产业的重要活体饲料,蚯蚓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每年夏收集麦秸、秋收玉米秸、日常进粪发酵、冬天保温发酵、春天集中收集蚯蚓做水产养殖的开口饲料、蚯蚓制成有机肥上市。

采用该技术工艺可以克服目前通用的:猪舍内(外)微生物发酵处理猪场粪污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收益大、运行成本低和无臭味等优点,养猪场无需设置排污口,可实现粪污零排放,粪污(秸秆)经发酵处理可全部转化为固态有机肥原料、养殖蚯蚓,蚓粪还田,实现现代农业生态文发展的良性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是对目前秸秆焚烧污染空气、还田污染土地、养猪场所产生的猪粪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猪粪发酵养殖蚯蚓的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猪粪发酵养殖蚯蚓的装置,包括集污密封池、粪污泵、秸秆堆放池、换气装置、阳光大棚、多孔长杆喷射枪,所述集污密封池用于收集粪污,所述秸秆堆放池位于阳光大棚内,所述秸秆堆放池用于堆放秸秆形成秸秆堆,所述换气装置为管道形状,所述换气装置一端插入秸秆堆底部,另一端位于阳光大棚外部,所述多孔长杆喷射枪一端通过管道与粪污泵相连,所述粪污泵通过管道与集污密封池相连。

所述阳光大棚设有温度感应装置和通风装置。

所述集污密封池还包括搅拌打浆机。

所述换气装置管道两端管壁设有透气小孔。

所述集污密封池秸秆堆放池与秸秆堆放池地面及墙体内侧面应作防渗漏处理,确保污水不渗出。

优选的,所述换气装置垂直插入秸秆堆顶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结合上述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秸秆+猪粪发酵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猪场污粪冲入集污密封池,集污密封池中的搅拌打浆机进行搅拌混合备用;

2)、将秸秆进行打捆后整捆放入秸秆堆放池;

3)、在秸秆上均匀播撒发酵菌并插入换气装置;

所述步骤2)与步骤3)中,每堆放一层秸秆播撒一次发酵菌,优选的,所述发酵菌为耐高温菌种;

4)、多孔长杆喷射枪插入秸秆堆,将集污密封池中的备用污粪打入秸秆堆内部;

所述步骤4)中,根据粪污产量分层分段插入秸秆对喷射粪污,保持粪污与发酵秸秆基质混合后水分含量以45-50%为宜;

5)、在发酵菌的作用下,粪污、秸秆进行发酵,发酵时间约8天;

所述步骤5)中,首次发酵菌种喷撒到猪舍,粪污集中到污水池,粪污经泵喷射到秸秆堆,经24小时发酵后,发酵池表面以下35cm处的温度应上升至45℃左右,48小时后应升至60℃以上,在此温度下保持48小时后,再行下一次粪污喷淋。发酵周期约为4天;

所述步骤5)中,保持棚内温度不得高于60℃,保持通风排出水份同时补充氧气;

6)、发酵腐熟后形成的固态粪污混合物下沉到秸秆堆放池底层,放入蚯蚓种苗进行养殖;

所述步骤6)中,随着固酵腐熟后形成的固态粪污混合物下沉,秸秆堆高度不断下沉,优选的,秸秆堆高度下沉2-2.5cm时,及时补充秸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秸秆堆和猪场粪水发酵养殖蚯蚓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设施包括集污密封池、秸秆堆放池、换气装置、阳光大棚等;设备包括搅拌打浆机、粪污泵、多孔长杆喷射枪(多杆)等。

在粪污处理区内,按每立方米发酵基质每日可发酵处理粪污30kg或每吨粪污需要发酵基质33m3的参数进行测算,确定微生物秸秆发酵池的容量,单位面积养猪头数与其他发酵床一样。发酵池的宽度、高度分别为2m、4m,长度和发酵池的个数依养猪规模而定。

选用耐高温的专用发酵菌种,在堆放整捆秸秆时,每放一层秸秆撒一层高温发酵菌种,首次添加量为1kg/6m3

发酵原料整捆秸秆装填高度3-4m,整捆秸秆装填完毕即可插入多孔长杆喷射枪(多个)、秸秆堆分段、分层喷射粪污,将暂贮在打浆密封池中的粪污通过液压抽粪喷射机、加入菌种后喷射到秸秆堆内;秸秆堆(或多个发酵池)可分段轮换错开喷射时间;粪污与发酵秸秆基质混合后水分含量以45-50%为宜。

每次粪污喷射到秸秆堆,经24小时发酵后,发酵池表面以下35cm处的温度应上升至45℃左右,48小时后应升至60℃以上,在此温度下保持48小时后,再行下一次粪污喷淋。发酵周期约为3天。

发酵棚内测温计感到温度高于60℃量,自动打开换气装置吸入空气、以补充氧气保证好氧菌正常工作。及时补充发酵整捆秸秆。当发酵池内发酵基质秸秆的高度沉降2-2.5cm时,应及时补充发酵基质秸秆,以维持池内发酵基质的总量。

腐熟后的固态粪污混合物可下降到池底层,放入蚯蚓种苗。秋后集中收集蚯蚓、蚯蚓粪加工成有机肥对外销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化和替代,这些同等变化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猪粪发酵养殖蚯蚓的装置包括集污密封池、粪污泵、秸秆堆放池、换气装置、阳光大棚、多孔长杆喷射枪,所述集污密封池用于收集粪污,所述秸秆堆放池位于阳光大棚内,所述秸秆堆放池用于堆放秸秆形成秸秆堆,所述换气装置为管道形状,所述换气装置一端插入秸秆堆底部,另一端位于阳光大棚外部,所述多孔长杆喷射枪一端通过管道与粪污泵相连,所述粪污泵通过管道与集污密封池相连。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是对目前秸秆焚烧污染空气、还田污染土地、养猪场所产生的猪粪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升泰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2
技术公布日:2018.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