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88518发布日期:2018-08-04 12:3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不择地力,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

虽然黄秋葵土壤适应性较广,但是对于黄秋葵不能与果菜类接茬,否则会发生根结线虫危害植株,为了避免黄秋葵不能与果菜类接茬,这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改善,使得土壤达到黄秋葵种植的要求,而现有的土壤改善方式多采用化学药物,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徒土地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大量使用化学药品,会导致土地酸化或者碱化,时间长了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再者,黄秋葵的幼株在种植后,同样容易被根结线虫危害,导致黄秋葵产生病株,即使通过后期的施药加工,也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低的问题,黄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

因此,现有对土壤改善的化学药物中,存在即使能够改善土壤,也会对黄秋葵的生长产生危害,另外无法解决黄秋葵的虫害情况,最终影响黄秋葵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土壤肥性,并有效防止黄秋葵病虫危害,促进幼株黄秋葵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够提高黄秋葵的产量,提升产值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40-50份、焦土20-30份、玉米淀粉15-23份、蓖麻子10-16份、草木灰14-18份、磷矿粉11-17份、甲壳素2-4份、硫酸铵3-5份、辛硫磷5-7份、纤维素醚7-9份、磷酸氢二铵6-8份、淡紫拟青霉8-12份、集球囊素4-8份、哈氏木霉4-8份、黑曲霉4-8份和水70-100份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50份、焦土20份、玉米淀粉15份、蓖麻子10份、草木灰14份、磷矿粉11份、甲壳素2份、硫酸铵3份、辛硫磷5份、纤维素醚7份、磷酸氢二铵6份、淡紫拟青霉8份、集球囊素4份、哈氏木霉4份、黑曲霉4份和水70份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40份、焦土30份、玉米淀粉23份、蓖麻子16份、草木灰18份、磷矿粉17份、甲壳素4份、硫酸铵5份、辛硫磷7份、纤维素醚9份、磷酸氢二铵8份、淡紫拟青霉12份、集球囊素8份、哈氏木霉8份、黑曲霉8份和水100份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45份、焦土25份、玉米淀粉19份、蓖麻子13份、草木灰16份、磷矿粉14份、甲壳素3份、硫酸铵4份、辛硫磷6份、纤维素醚8份、磷酸氢二铵7份、淡紫拟青霉10份、集球囊素6份、哈氏木霉6份、黑曲霉6份和水85份制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蓖麻子10-16份、焦土20-30份和磷矿粉11-17份放入研磨机内,通过研磨机进行粗磨和精磨两个步骤,得到粉体,然后采用100目的滤网将粉体进行过滤,得到100目以下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放入搅拌机内,同时取米糠40-50份、玉米淀粉15-23份、草木灰14-18份、甲壳素2-4份、硫酸铵3-5份、纤维素醚7-9份和磷酸氢二铵6-8份加入搅拌机,先启动搅拌机以40r/pm的转速旋转,使得米糠、玉米淀粉、草木灰、甲壳素、硫酸铵、纤维素醚和磷酸氢二铵与粉末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机的转速从40r/pm提高至701r/pm,并在搅拌的同时将辛硫磷5-7份和水70-100份缓慢加入搅拌桶内,使得水与搅拌桶内的物料混合,使得物料潮湿松散,制得混合物料,备用;

3)将步骤2)制得潮湿松散的混合物料取出,并放置到铺设有帆布的地面上,用铲子将混合物料摊开,备用;

4)取淡紫拟青霉8-12份,集球囊素4-8份、哈氏木霉4-8份和黑曲霉4-8份放入玻璃容器内,然后用搅拌棒将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和黑曲霉手动缓慢搅拌均匀,制得混合的发酵菌种,最后将发酵菌种均匀洒在步骤3)平摊后的混合物料的表面上,备用;

5)将步骤4)铺设发酵菌种后的混合物料用铲子集中制成土堆,并通过人工将混合物料与发酵菌种进行搅拌,使得发酵菌种均匀分布在混合物料中,然后通过帆布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转移到湿度为40-60%、温度为20-24℃的室内,并再次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平摊,在室内发酵10天,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备用;

6)将步骤5)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从湿度为40-60%、温度为20-24℃的室内转移至通风干爽、温度为20-24℃的室内,湿度混合物料在不影响孢子萌发的情况下干燥,备用;

7)将步骤6)风干处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封装保存,并在2个月内使用。

本发明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种:

1、将土壤改良剂与适量泥土混匀后撒入苗床,播种覆土,即可;

2、通过穴施将土壤改良剂施在种子或种苗根系附近,即可;

3、通过沟施的方法将土壤改良剂施放到预先挖好在黄秋葵旁边的泥沟,饭后覆盖,即可。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将米糠、焦土、玉米淀粉、蓖麻子、草木灰、磷矿粉、甲壳素、硫酸铵、辛硫磷、纤维素醚、磷酸氢二铵、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黑曲霉和水经过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成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具有改善土壤肥性,并有效防止黄秋葵病虫危害,促进幼株黄秋葵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够提高黄秋葵的产量,提升产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50份、焦土20份、玉米淀粉15份、蓖麻子10份、草木灰14份、磷矿粉11份、甲壳素2份、硫酸铵3份、辛硫磷5份、纤维素醚7份、磷酸氢二铵6份、淡紫拟青霉8份、集球囊素4份、哈氏木霉4份、黑曲霉4份和水70份制成。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蓖麻子10份、焦土20份和磷矿粉11份放入研磨机内,通过研磨机进行粗磨和精磨两个步骤,得到粉体,然后采用100目的滤网将粉体进行过滤,得到100目以下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放入搅拌机内,同时取米糠50份、玉米淀粉15份、草木灰14份、甲壳素2份、硫酸铵3份、纤维素醚7份和磷酸氢二铵6份加入搅拌机,先启动搅拌机以40r/pm的转速旋转,使得米糠、玉米淀粉、草木灰、甲壳素、硫酸铵、纤维素醚和磷酸氢二铵与粉末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机的转速从40r/pm提高至701r/pm,并在搅拌的同时将辛硫磷5份和水70-100份缓慢加入搅拌桶内,使得水与搅拌桶内的物料混合,使得物料潮湿松散,制得混合物料,备用;

3)将步骤2)制得潮湿松散的混合物料取出,并放置到铺设有帆布的地面上,用铲子将混合物料摊开,备用;

4)取淡紫拟青霉8份,集球囊素4份、哈氏木霉4份和黑曲霉4份放入玻璃容器内,然后用搅拌棒将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和黑曲霉手动缓慢搅拌均匀,制得混合的发酵菌种,最后将发酵菌种均匀洒在步骤3)平摊后的混合物料的表面上,备用;

5)将步骤4)铺设发酵菌种后的混合物料用铲子集中制成土堆,并通过人工将混合物料与发酵菌种进行搅拌,使得发酵菌种均匀分布在混合物料中,然后通过帆布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转移到湿度为40%、温度为20℃的室内,并再次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平摊,在室内发酵10天,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备用;

6)将步骤5)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从湿度为40%、温度为20℃的室内转移至通风干爽、温度为20℃的室内,湿度混合物料在不影响孢子萌发的情况下干燥,备用;

7)将步骤6)风干处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封装保存,并在2个月内使用。

实施例2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40份、焦土30份、玉米淀粉23份、蓖麻子16份、草木灰18份、磷矿粉17份、甲壳素4份、硫酸铵5份、辛硫磷7份、纤维素醚9份、磷酸氢二铵8份、淡紫拟青霉12份、集球囊素8份、哈氏木霉8份、黑曲霉8份和水100份制成。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蓖麻子16份、焦土30份和磷矿粉17份放入研磨机内,通过研磨机进行粗磨和精磨两个步骤,得到粉体,然后采用100目的滤网将粉体进行过滤,得到100目以下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放入搅拌机内,同时取米糠40份、玉米淀粉-23份、草木灰18份、甲壳素4份、硫酸铵5份、纤维素醚9份和磷酸氢二铵8份加入搅拌机,先启动搅拌机以40r/pm的转速旋转,使得米糠、玉米淀粉、草木灰、甲壳素、硫酸铵、纤维素醚和磷酸氢二铵与粉末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机的转速从40r/pm提高至701r/pm,并在搅拌的同时将辛硫磷7份和水100份缓慢加入搅拌桶内,使得水与搅拌桶内的物料混合,使得物料潮湿松散,制得混合物料,备用;

3)将步骤2)制得潮湿松散的混合物料取出,并放置到铺设有帆布的地面上,用铲子将混合物料摊开,备用;

4)取淡紫拟青霉12份,集球囊素8份、哈氏木霉8份和黑曲霉8份放入玻璃容器内,然后用搅拌棒将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和黑曲霉手动缓慢搅拌均匀,制得混合的发酵菌种,最后将发酵菌种均匀洒在步骤3)平摊后的混合物料的表面上,备用;

5)将步骤4)铺设发酵菌种后的混合物料用铲子集中制成土堆,并通过人工将混合物料与发酵菌种进行搅拌,使得发酵菌种均匀分布在混合物料中,然后通过帆布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转移到湿度为60%、温度为24℃的室内,并再次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平摊,在室内发酵10天,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备用;

6)将步骤5)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从湿度为60%、温度为24℃的室内转移至通风干爽、温度为24℃的室内,湿度混合物料在不影响孢子萌发的情况下干燥,备用;

7)将步骤6)风干处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封装保存,并在2个月内使用。

实施例3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由米糠45份、焦土25份、玉米淀粉19份、蓖麻子13份、草木灰16份、磷矿粉14份、甲壳素3份、硫酸铵4份、辛硫磷6份、纤维素醚8份、磷酸氢二铵7份、淡紫拟青霉10份、集球囊素6份、哈氏木霉6份、黑曲霉6份和水85份制成。

一种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蓖麻子13份、焦土25份和磷矿粉14份放入研磨机内,通过研磨机进行粗磨和精磨两个步骤,得到粉体,然后采用100目的滤网将粉体进行过滤,得到100目以下的粉末,备用;

2)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放入搅拌机内,同时取米糠45份、玉米淀粉19份、草木灰16份、甲壳素3份、硫酸铵4份、纤维素醚8份和磷酸氢二铵7份加入搅拌机,先启动搅拌机以40r/pm的转速旋转,使得米糠、玉米淀粉、草木灰、甲壳素、硫酸铵、纤维素醚和磷酸氢二铵与粉末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机的转速从40r/pm提高至701r/pm,并在搅拌的同时将辛硫磷6份和水85份缓慢加入搅拌桶内,使得水与搅拌桶内的物料混合,使得物料潮湿松散,制得混合物料,备用;

3)将步骤2)制得潮湿松散的混合物料取出,并放置到铺设有帆布的地面上,用铲子将混合物料摊开,备用;

4)取淡紫拟青霉10份,集球囊素6份、哈氏木霉6份和黑曲霉6份放入玻璃容器内,然后用搅拌棒将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和黑曲霉手动缓慢搅拌均匀,制得混合的发酵菌种,最后将发酵菌种均匀洒在步骤3)平摊后的混合物料的表面上,备用;

5)将步骤4)铺设发酵菌种后的混合物料用铲子集中制成土堆,并通过人工将混合物料与发酵菌种进行搅拌,使得发酵菌种均匀分布在混合物料中,然后通过帆布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转移到湿度为50%、温度为22℃的室内,并再次将混有发酵菌种的混合物料平摊,在室内发酵10天,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备用;

6)将步骤5)制得产生大量孢子的混合物料从湿度为50%、温度为22℃的室内转移至通风干爽、温度为22℃的室内,湿度混合物料在不影响孢子萌发的情况下干燥,备用;

7)将步骤6)风干处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封装保存,并在2个月内使用。

实验例

实验对象:挑选100株黄秋葵幼苗采用普通的农家肥改良土壤与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进行对比,挑选100黄秋葵幼苗采化学药物改良土壤与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进行对比,其中普通的农家肥为对照组一,化学药物为对照组二,本申请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作为实验组。

实验要求:试验的时间为55天,记录实验对象生长情况,得到以下数据,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为对照组一与本申请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对照数据

表1

表2为对照组二与本申请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的对照数据

表2

结合上表,对比三组不同的实验对象在同样的试验时间中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在表1中的本申请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在55天的黄秋葵成长过程中,与对照组一相比,降低了虫害以及提高了产量,在表2中的本申请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在55天的黄秋葵成长过程中,与对照组二相比,明显突出了稳定的增产量以及对土壤不会造成破坏,该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肥性,效防止黄秋葵病虫危害,促进幼株黄秋葵的成活率以及提高黄秋葵的产量,提升产值的效果明显。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将米糠、焦土、玉米淀粉、蓖麻子、草木灰、磷矿粉、甲壳素、硫酸铵、辛硫磷、纤维素醚、磷酸氢二铵、淡紫拟青霉、集球囊素、哈氏木霉、黑曲霉和水经过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成的黄秋葵病种土壤改良剂,具有改善土壤肥性,并有效防止黄秋葵病虫危害,促进幼株黄秋葵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够提高黄秋葵的产量,提升产值。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