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6302发布日期:2018-08-21 09:3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属于固废再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肥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肥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灰肥、粪肥、绿肥等为主的有机肥料,另一类是化学肥料,如尿素、磷酸铵、硫酸钾等。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无机化合物,是由化肥厂将初级原料进行加工、分解合成的。硫酸铵在作物生长期单独使用可造成土壤板结。施化肥过多还可能导致环境的污染,各类养分比例失调,土壤开始酸化、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保水、保肥、透气性差,难以满足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成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花岗岩尾矿制备一种长效缓释钾肥,既解决了石材加工过程的废弃物污染环境,又能作为肥料应用于农业,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其技术方案为:

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

2)将细粉料通过12000~18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

3)然后,将40~60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15~20份豆饼、10~20份玉米秸秆,10~20份含根大豆秸秆,2~4份生物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

所述的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玉米秸秆为粉碎后粒度2毫米左右的玉米秸秆。

所述的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含根大豆秸秆为粉碎后粒度2毫米左右的含根大豆秸秆。

所述的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生物菌为jt复合菌种菌或硅酸盐细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花岗岩粉料通过200目筛子进行筛分,筛出砂石,留下200目的粉料,粉料中的颗粒为石英颗粒为主的钾钠长石与云母混合物。云母具有磁性,通过不同的磁场强度将云母钾钠长石和分离。云母本身富含钾,由于钾元素在云母颗粒中,需要用钾分解菌进行分解。在播撒到农田中,钾离子在细菌的分解下不断从粉末颗粒中分离出来,达到长效作用。云母制作钾肥,可以降低化学钾肥的用量,而且持续时间长,成本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成本低、产量大;

2)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3)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云母含量高,肥力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

2)将细粉料通过12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

3)然后,将40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20份豆饼、20份2毫米左右的玉米秸秆,16份2毫米左右的含根大豆秸秆,4份jt复合菌种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

实施例2

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

2)将细粉料通过18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

3)然后,将60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15份豆饼、13份2毫米左右的玉米秸秆,10份2毫米左右的含根大豆秸秆,2份jt复合菌种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

实施例3

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

2)将细粉料通过15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

3)然后,将51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16份豆饼、10份2毫米左右的玉米秸秆,20份2毫米左右的含根大豆秸秆,3份硅酸盐细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

实施例4

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

2)将细粉料通过12000~18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

3)然后,将50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16份豆饼、15份2毫米左右的玉米秸秆,15份2毫米左右的含根大豆秸秆,4份硅酸盐细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花岗岩尾矿提取物制备长效缓释钾肥的方法,属于固废再利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筛分花岗岩粉料,先将花岗岩粉料以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留下细粉料;2)将细粉料通过12000~18000高斯高梯度泥浆磁选机,得到花岗岩尾矿提取物;3)然后,将40~60份花岗岩尾矿提取物、15~20份豆饼、10~20份玉米秸秆,10~20份含根大豆秸秆,2~4份生物菌,进行混合,即得到长效缓释钾肥。生产成本低,产量大,减少了化学肥料的用量,也减少了花岗岩石材加工的固废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潘光慎;魏春城;崔红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照众文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08
技术公布日:2018.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