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0952发布日期:2018-10-12 23:0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和功能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冷热冲击的能力。si3n4纳米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si3n4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同时本身的纳米结构又赋予了它一些特殊的性能,如极高的长径比,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柔韧性,从而使si3n4纳米线在增强材料领域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献1“k.y.li,k.zhao,y.g.wangetal.in-situsynthesisandgrowthmechanismofsiliconnitridenanowiresoncarbonfiberfabrics.ceramicsinternational,2014.40(10):p.15381-15389.”报道了通过聚合物前驱体催化裂解法在碳布上原位合成si3n4纳米线,所获得的si3n4纳米线直径为30-150nm,长度为几百纳米,表面呈现光滑状态。

文献2“j.h.lu,k.b.guo,q.songetal.,in-situsynthesissiliconnitridenanowiresincarbonfiberfeltsandtheireffecton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carbon/carboncomposites.materials&design,2016.99:p.389-395.”报道了通过聚合物前驱体催化裂解法在碳纤维毡中原位合成si3n4纳米线,制得的si3n4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长度为20-50μm,表面呈现光滑状态。

文献3“k.b.guo,j.h.lu,andq.guo,afacilemethodofmassivelyproducingthree-dimensionalsiliconnitridenanowirecloth.materialsletters,2016.185:p.222-225.”报道了通过聚合物前驱体催化裂解法制备了si3n4纳米线。制得的si3n4纳米线直径为100-200nm,表面呈现光滑状态。

上述文献成功地制备出了si3n4纳米线,该si3n4纳米线可以被应用于增强热解碳/碳复合材料。其中文献2证明施加si3n4纳米线可以使得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高了66.7%。但是上述文献所制备的纳米线表面呈现光滑状态,因而与碳/碳复合材料的热解碳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弱,从而导致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幅度有限。若通过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促使si3n4纳米线与热解碳基体形成更强的界面结合,则有望进一步提升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5-10min并烘干;

步骤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4~1:8,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4~1:6,搅拌后所得混合液体;

步骤3:将步骤1处理后的碳毡完全浸没入混合液体中,在室温下浸泡5-7h,然后取出后在温度为60-70℃的条件下烘干12-14h;

步骤4、将步骤3处理后的碳毡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0~70sccm的氮气,以4~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350℃并保温60~70min,以6~6.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30~1500℃并保温180~240min。以4-5℃/min的速度降温至250~350℃,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

步骤5:将步骤4处理后的材料再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5~15kpa,然后通入流量为150~250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85至-0.095之间,然后以8~1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70~1100℃,通入流速为20~30l/h甲醇,并保温10~15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00~350℃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

步骤6:将步骤5处理后的材料再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00~400sccm的氩气,然后以7~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50~900℃;将酒精、乙二胺与二茂铁的混合液体以10~15ml/h的注射速度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0~50min;停止后保温30~40min;体系随炉冷却至250~350℃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所述混合液体:先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混合,再将二茂铁加入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si3n4纳米线表面制备碳层和碳纳米管层,使得si3n4纳米线的表面由光滑状态转变为粗糙状态,并且表面呈现出多孔结构。此外,在si3n4纳米线表面施加的碳层和碳纳米管层基本由碳元素组成,该元素成分与碳/碳复合材料的热解碳基体的化学成分一致,因而从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成分两方面促进了si3n4纳米线与热解碳基体的界面结合,从而使得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大幅提高,提高最大值达到124%。

附图说明

图1:实例3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扫描电镜照片;b图是a图的放大

图2:实例3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5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4,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4,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5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烘干12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0sccm的氮气,以4℃/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并保温60min,以6℃/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30℃并保温180min。以4℃/min的速度降温至250℃,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5kpa,然后通入流量为150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85,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70℃,通入流速为20l/h甲醇,并保温10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00℃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00sccm的氩气,然后以7℃/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50℃;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0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0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30min;体系随炉冷却至250℃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图1是实例1制备的碳纳米管改善si3n4纳米线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1可以发现该si3n4纳米线表面由光滑状态转变为粗糙状态,并且表面呈现出多孔状态。

本实例1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81%。

实施例2: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0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8,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6,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7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烘干14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70sccm的氮气,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50℃并保温70min,以6.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500℃并保温240min。以5℃/min的速度降温至350℃,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5kpa,然后通入流量为250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95,然后1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0℃,通入流速为30l/h甲醇,并保温15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50℃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400sccm的氩气,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0℃;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5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50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40min;体系随炉冷却至350℃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本实例2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96%。

实施例3: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7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6,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5,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6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65℃的条件下烘干13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5sccm的氮气,以4.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25℃并保温65min,以6.2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40℃并保温200min。以4.5℃/min的速度降温至300℃,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0kpa,然后通入流量为200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90,然后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90℃,通入流速为25l/h甲醇,并保温13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25℃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50sccm的氩气,然后以7.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75℃;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3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5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35min;体系随炉冷却至300℃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本实例3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124%。

实施例4: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8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6.5,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5.5,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6.5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63℃的条件下烘干14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3sccm的氮气,以4.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30℃并保温63min,以6.3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70℃并保温225min。以4.65℃/min的速度降温至325℃,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3kpa,然后通入流量为225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95,然后以9℃/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80℃,通入流速为22.5l/h甲醇,并保温15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30℃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75sccm的氩气,然后以7.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80℃;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4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6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38min;体系随炉冷却至325℃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本实例4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102%。

实施例5: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9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7,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5.25,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6.75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64℃的条件下烘干13.5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4sccm的氮气,以4.7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45℃并保温64min,以6.4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80℃并保温235min。以4.45℃/min的速度降温至345℃,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4kpa,然后通入流量为245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90,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75℃,通入流速为24.5l/h甲醇,并保温14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20℃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25sccm的氩气,然后以7.7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90℃;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2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2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40min;体系随炉冷却至315℃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本实例5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112%。

实施例6:

(1)将碳毡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9.5min,烘干后所得试样标记为a;

(2)将二茂铁和聚硅氮烷加入到二甲苯中,其中聚硅氮烷与二甲苯的体积比为1:7.5,二茂铁与聚硅氮烷的摩尔比为1:5.75,均匀搅拌,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ⅰ;

(3)将a完全浸没入ⅰ中,室温浸泡6.25h,然后取出a,在温度为66℃的条件下烘干13.75h,所得试样记为b;

(4)将b置于水平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首先抽真空,通入流速为65.5sccm的氮气,以4.5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25℃并保温65min,以6.2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45℃并保温225min。以4.55℃/min的速度降温至315℃,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氮气,所得试样标记为c;

(5)将c置于真空管式炉中,首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12kpa,然后通入流量为225ml/min的氩气,使真空表示数保持在-0.095,然后以8.7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72℃,通入流速为25.5l/h甲醇,并保温12min;保温时间结束后,停止通入甲醇,冷却至325℃时关闭真空泵,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向体系充入氩气至恢复常压状态,所得试样记标记为d;

(6)将酒精与乙二胺按照体积比为4:1均匀混合,所得液体标记为ⅱ,将二茂铁加入到ⅱ中搅拌均匀,其中二茂铁浓度为0.1g/ml。所得混合液体记为ⅲ;

(7)将d置于高温炉中,首先抽真空,然后通入流速为315sccm的氩气,然后以7.2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82℃;将ⅲ以注射速度为11ml/h注入高温炉中,注射时间为45min;然后停止注射ⅲ,随后保温30min;体系随炉冷却至310℃时关闭氩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即完成si3n4纳米线的表面改性。

本实例6制备的表面改性si3n4纳米线的表面呈现粗糙状态,其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提升8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