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3812发布日期:2018-10-09 22:2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主要成分包括水泥、掺合物和骨料,加水搅拌后硬化而成。

在发明专利zl200510114895.2“麦秸秆水泥复合材料墙板及其制造方法”中介绍了麦秸秆水泥复合材料是由水泥、砂子、粉煤灰、碎麦秸组成固体料再与聚合物及水混合形成可浇注的混合料,然后成型制造板材。在发明专利200710054841.0“秸秆水泥混合人造板制造方法”中介绍了用碎秸杆、改性丙烯纤维、石英砂、粉煤灰、水泥混合搅拌,然后铺装压制成板。

上述两项发明专利中,涉及到“秸秆”和“水泥”,但是未涉及“微孔建筑材料”,导致成型板材体积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不适用于制造体积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具有适当力学强度和较好热工性能的建材制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方法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3-9份、水泥50-65份、复合纤维材料15-25份、硅粉10-25份、分散剂2-15份、再生骨料4-11份、水固比30-55%。

优选地、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3-7份、水泥50-61份、复合纤维材料15-20份、硅粉10-22份、分散剂5-15份、再生骨料5-11份、水固比40-55%。

优选地、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5份、水泥55份、复合纤维材料17份、硅粉14份、分散剂9份、再生骨料6份、水固比42%。

优选地、所述水固比为33%。

优选地、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3-4:2-7:3-9。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优选地、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45-50℃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30-5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25-35%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2-0.3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80-91℃,反应3-3.5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3-6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3-4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0.6-1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5-7,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30-55%;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依靠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与搅拌过程中施加的机械外力作用,形成的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水泥基混合物料。可以用来制造体积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具有适当力学强度和较好热工性能的建材制品。可制造密度范围1200-1300kg/m3、抗压强度范围8-15mpa的微孔建材制品。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以小麦秸秆粉末作为制造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原料,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材料中添加的分散剂为复配型,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协同作用,使得混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和有较低的粘度,提高建筑材料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9份、水泥50份、复合纤维材料25份、硅粉10份、分散剂15份、再生骨料4份、水固比5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4:2: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50℃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5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25%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3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91℃,反应3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6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3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5,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55%;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3份、水泥65份、复合纤维材料15份、硅粉25份、分散剂2份、再生骨料11份、水固比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3:7: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45℃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3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2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80℃,反应3.5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3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4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0.6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7,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30%;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5份、水泥55份、复合纤维材料17份、硅粉15份、分散剂12份、再生骨料6份、水固比4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4:7: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47℃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4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27%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25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85℃,反应3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5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3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0.8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6,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43%;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7份、水泥61份、复合纤维材料20份、硅粉22份、分散剂15份、再生骨料11份、水固比5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4:7: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50℃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5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3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91℃,反应3.5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6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4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7,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55%;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麦秸秆粉末5份、水泥55份、复合纤维材料17份、硅粉14份、分散剂9份、再生骨料6份、水固比42%。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碳纤维、竹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质量比为3:2: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是由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和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磺化剂溶解于水,调节ph值,在45℃加入丙酮催化剂搅拌;

(2)温度为30℃时,开始滴加质量分数为25%的甲醛水溶液,滴加0.2小时;

(3)加入碱木质素,升温至80℃,反应3小时,即可得到木质素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在室温下搅拌,溶解于水;

(2)将不饱和羧酸单体、丙烯酸羟基酯、还原性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溶于水,配成混合料一;

(3)待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完全溶解后加入氧化性引发剂,搅拌3min,在室温下开始滴加混合料一,混合料一滴加3小时,待混合料一全部滴加完毕,在室温下反应0.6小时,然后补水,用碱性调节剂调节ph为5,即可得到聚羧酸型水煤浆分散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泥基微孔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按照重量配比称量小麦秸秆粉末、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复合纤维材料、硅粉、分散剂、再生骨料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控制水固比为42%;

步骤三、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小麦秸秆粉末,使其均匀分散于上述混合料中,连续搅拌,形成含有均匀微小气泡的混合料,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方法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