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8776发布日期:2019-01-18 23:2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合成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kbr合成氨工艺设计要求,氨增压机是将冷氨储槽和氨存储罐(0.101mpa.a,-33.4℃)闪蒸的气氨,压缩后(0.359mpa.a,72.1℃)送至组合氨冷却器,与组合氨冷却器闪蒸气氨一同送至氨冰机一段入口。在装置投运期间,氨增压机保持连续运行。而在装置实际正常运行过程中,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如尿素合成装置的用氨量和合成氨工艺的产氨量基本一致时,送至氨存储罐的热氨量就非常少,而氨增压机设计功率为630kwh,设计流量为8921.8nm3/hr,在生产运行期间,氨存储罐的闪蒸气氨量不足,氨增压机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造成电能极大浪费,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运行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所述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冷氨加热器的出口与下游合成工艺装置相连接,用于为下游合成工艺装置供氨;启动事故冰机,运行所述kbr合成氨工艺,保持氨增压机停运;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停运时,立即启动所述氨增压机。

优选的,所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的用氨量与所述合成氨工艺的产氨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为尿素合成装置。

优选的,在所述kbr合成氨工艺运行期间,利用氨火炬和事故冰机共同控制氨存储罐的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是将合成氨工艺生产的液氨直接输送到氨存储罐,再经冷氨泵和冷氨加热器输送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利用事故冰机和氨火炬来共同控制氨存储罐的压力,实现了氨增压机的长期停运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显著降低了在下游合成工艺装置正常运行期间的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的用氨量和合成氨工艺的产氨量基本一致时,将合成氨工艺生产的液氨直接输送到氨存储罐,再经冷氨泵和冷氨加热器输送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利用事故冰机和氨火炬来共同控制氨存储罐的压力,实现了氨增压机的长期停运备用,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此外,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停运时,启动氨增压机,用于压缩闪蒸的气氨,控制氨存储罐的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冷氨加热器的出口与下游合成工艺装置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用于为下游合成工艺装置供氨;启动事故冰机,运行所述kbr合成氨工艺,保持氨增压机停运;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停运时,立即启动氨增压机。

所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的用氨量与所述合成氨工艺的产氨量相同。

所述下游合成工艺装置为尿素合成装置。

在所述kbr合成氨工艺运行期间,利用氨火炬和事故冰机共同控制氨存储罐的压力。

通过实施本发明所述的运行方法,能够实现氨增压机的停运,不仅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产生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所述氨增压机由高压电机驱动,功率为630kwh,耗电量大,此外,所述氨增压机停运后,高压蒸汽的消耗量能够减少3t/hr,因此所述运行方法能够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KBR合成氨工艺闪蒸气氨增压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冷氨加热器的出口与下游合成工艺装置连接,用于为下游合成工艺装置供氨;启动事故冰机,运行所述KBR合成氨工艺,保持氨增压机停运;当下游合成工艺装置停运时,立即启动所述氨增压机;本发明提供的运行方法实现了氨增压机的长期停运备用,显著降低了在下游合成工艺装置正常运行期间的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波;左科;吴林峰;田超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3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