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8255发布日期:2018-12-22 08:0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机肥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农业中农作物肥料的使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申请公布号为cn108046960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5月1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肥,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玉米芯10-20份、草炭5-10份、大豆粕5-15份、菌种粉1-3份、磷肥5-10份、钾肥15-20份、沸石粉1-3份、尿素3-5份、花生壳10-20份。

现有技术利用农业废料和微生物菌种混合制得有机肥,可节约成本。但是现有技术中含有磷肥、钾肥,长期使用磷肥、钾肥会造成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对农作物有益微生物菌种的繁殖,从而会降低农作物的抗菌性、抗病虫害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肥,不易破坏土壤结构,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菌性,从而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肥的加工工艺,有助于使添加的组分得到充分的发酵,从而使形成的有机肥具有更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第一发酵猪粪200-300份;

茶叶渣100-150份;

蘑菇渣100-150份;

蝇蛆养殖下脚料100-150份;

所述第一发酵猪粪的原料组分由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微生物发酵菌种组成;所述微生物发酵菌种包括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中的至少两种;所述蝇蛆养殖下脚料由重量份数比为(1.5-3)∶1∶(1.5-3)的餐厨垃圾、蝇卵、第二鲜猪粪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蝇卵会逐步变成蝇蛆,第二鲜猪粪和餐厨垃圾形成蝇卵培养料,主要用来养殖蝇卵,使其发育为蝇蛆。其中的第一发酵猪粪主要通过生物干燥法进行脱水,并且利用微生物发酵菌种进行发酵腐熟。其中,第一发酵猪粪是利用脱水辅料实现脱水、利用微生物发酵菌种实现第一鲜猪粪发酵。本申请利用生物干燥法对第一鲜猪粪进行脱水,生物干燥法是成本低、高效、快速降低鲜粪中水分的方法。在第一鲜猪粪中直接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且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均为好氧细菌,能够有效对第一鲜猪粪进行发酵、分解,能够高效的实现对鲜粪的发酵过程,并且使获得的养分能够更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蝇蛆养殖下脚料中,餐厨垃圾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含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丰富的营养组分。与此同时,餐厨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产量较大的生活垃圾,且极易腐败发酸发臭、滋生有害生物。因此,将餐厨垃圾作为蝇卵养殖的培养料,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餐厨垃圾的营养成分,合理利用并且减少浪费;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解决餐厨垃圾的方式,起到保护环境、节约并二次利用资源的作用。

蝇蛆中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氨基酸、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钾、磷等无机元素。其中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广谱的抗性、抑制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蝇卵可以选用大头金蝇卵、铜绿蝇卵、家蝇卵、丝光绿蝇卵、丽蝇卵、麻蝇卵中的一种,选择较多,不易受限。蝇卵产生的蝇蛆对于第二鲜猪粪、餐厨垃圾可以起到脱水、发酵的作用,第一鲜猪粪、餐厨垃圾含水量较高,蝇蛆在生长、爬动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利用水分,增加鲜猪粪、餐厨垃圾的孔隙度,满足堆肥发酵中微生物生长的好氧习性,同时加速水分挥发和自然渗出,从而降低鲜猪粪、餐厨垃圾的含水率。

同时,蝇蛆本身又提高了肥料的附加值,会在体外分泌抗菌肽,抗菌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植物致病菌、线虫等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因此,第二鲜猪粪、餐厨垃圾在为蝇卵提供营养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脱水、发酵,蝇卵在该过程中能够生长发育为蝇蛆,提高了有机肥料的营养价值,三者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第一发酵猪粪和蝇蛆养殖下脚料为有机肥的主要营养成分的来源,发酵获得的第一发酵猪粪既无臭味,不招苍蝇,同时肥沃疏松,是一种较好的纯天然绿色有机肥,不含具有腐蚀性、刺激性的化学成分,安全无毒,绿色环保,能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对蔬菜园、果园、茶园等农作物均具有较好的养殖功效。

茶叶渣中含有氨基酸、茶皂素、咖啡碱等成分,能与铁离子发生螯合作用,使得铁元素以稳定的螯合状态存在,可螯合猪粪和餐厨垃圾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有助于降低重金属元素对农作物及土壤的污染。茶叶渣中的茶皂素能够有效地杀灭地老虎、福寿螺等有害生物,保护植物健康成长;且茶叶渣自身含氮量较高,能够有效弥补第一鲜猪粪在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氮损失。因此,本申请中采用了茶叶渣,一方面,能够提供氨基酸等含氮成分,有效提高了有机肥的含氮量,另一方面,茶叶渣中的茶皂素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蘑菇渣主要由玉米芯、棉籽壳、米糠、麸皮等组分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高,质地疏松,能够有效调节土壤的结构,防止土壤板结。而且将蘑菇渣添加在有机肥料中,能够增加肥料的孔隙度,使得肥料的容氧量增加、通透性提高,更有利于农作物根部的微生物的繁殖,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发酵猪粪中,所述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的重量份数比为(2-3)∶1,所述微生物发酵菌种占第一鲜猪粪的重量份数的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重量份数比范围内的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以及重量份数比范围内的微生物发酵菌种一同进行发酵,有助于加快发酵的速度,并且提高发酵的充分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茶叶渣的含水量为19-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含水量范围内的茶叶渣具有较好的柔软程度,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和成活率,以及发酵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2-5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蘑菇渣中含有上述范围内的水分,可使蘑菇渣保持较为柔软的质地,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不易出现发臭等现象,且湿润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提高其存活率,进而提高发酵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脱水辅料包括稻草、秸秆、锯末、树叶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稻草、秸秆、锯末、树叶均为纯天然植物原料,其中,稻草、秸秆、树叶的资源丰富,可以充分进行利用,且绿色环保;锯末通常是作为废料废弃,本申请中进行使用,不仅能增添营养物质,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发酵猪粪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m1,通过干湿分离处理得到含水量为60-70%的第一鲜猪粪;

步骤m2,将由步骤m1得到的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均匀混合,然后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堆肥60-100cm,进行发酵,发酵7-10天,发酵温度为20-30℃,获得第一发酵猪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鲜猪粪的堆肥发酵过程中,为充分发酵提供较好的透气性,在步骤m1中,先将鲜猪粪静置,然后去除上层静置液,直至第一鲜猪粪中的含水量为60-70%。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为满足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生理活性对温度的需求,要控制堆肥高度在60-100cm,并且通过及时翻推堆肥以使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在上述条件下发酵7-10天,即可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发酵猪粪的加工工艺中,所述步骤m2中的发酵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鲜猪粪的发酵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发酵温度在20-30℃,使微生物保持较高的活性;另一方面,第一鲜猪粪本身带有臭味,密闭的发酵条件可以控制臭味的对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蝇蛆养殖下脚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餐厨垃圾经过去油水、过滤不可溶杂质后,粉碎处理,获得餐厨垃圾浆料;

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餐厨垃圾浆料在100-150℃条件下加热蒸煮60-180min,除去上层的浮液,至沉在底部的物料的含水量为60-70%,获得餐厨垃圾熟料;步骤s3,按照重量份数,将第二鲜猪粪、步骤s2中获得的餐厨垃圾熟料混合均匀,得蝇卵培养料;

步骤s4,将步骤s3得到的蝇卵培养料均匀平铺,高度为5-10cm,在蝇卵培养料的表面均匀铺放蝇卵,进行发酵,获得发酵腐熟料;

步骤s5,将步骤s4得到的发酵腐熟料进行粉碎处理,获得蝇蛆养殖下脚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餐厨垃圾中还含有大量漂浮的油水,并且可能会含有金属块、牙签、塑料等不可溶杂质,因此,步骤s1先对餐厨垃圾进行去油水、过滤不可溶杂质的预处理操作。又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种类不同的残剩食物,其熟化程度也不同,会影响蝇卵及微生物对餐厨垃圾的发酵及营养组分的吸收,因此,在预处理操作后,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变成餐厨垃圾浆料,促进其中的营养成分被蝇卵吸收。

步骤s2中,将餐厨垃圾进行在100-150℃条件下加热蒸煮60-180min处理,一方面,有利于餐厨垃圾的充分熟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餐厨垃圾中的病原菌等微生物在高温下失去活性,从而提高餐厨垃圾的安全性,有利于蝇卵以及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同时,在100-150℃的高温条件下处理60-180min,可以使得餐厨垃圾中淀粉、纤维素、脂类物质脱水变为小分子组分,既有助于后期蝇蛆及微生物的吸收,又使得餐厨垃圾含水量会降低到60-70%,从而使得有机肥在干燥过程中更方便快捷。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会使得蝇蛆培养料温度升高,但是高温会影响微生物及蝇蛆的活性。因此,在步骤s4中,要通过及时翻、推蝇卵培养料,以保持蝇卵培养料的发酵温度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在发酵过程中,餐厨垃圾和第二鲜猪粪在蝇卵的生命活动下,实现脱水发酵,蝇卵则依靠餐厨垃圾和第二鲜猪粪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生成蝇蛆蛆壳。最终得到的蝇蛆养殖下脚料中包括蝇蛆蛆壳、蝇卵、脱水后的餐厨垃圾和发酵后的第二鲜猪粪。

进一步优选为:蝇蛆养殖下脚料的加工工艺中,所述步骤s4中,发酵的温度为20-30℃,发酵的时间为5-8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0-30℃的条件适合蝇卵及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且蝇卵培养料在发酵5-8天后能够实现充分发酵。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肥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份数,将第一发酵猪粪、茶叶渣、蘑菇渣、蝇蛆养殖下脚料充分混合,得到混合肥料;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肥料在温度为20-30℃条件下自然晾干,至含水量≤30%后,获得有机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发酵猪粪、茶叶渣、蘑菇渣、蝇蛆养殖下脚料充分混合,使获得的混合废料具有较好的混合均匀性,再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晾干,可使获得的有机肥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提供的有机肥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成分,其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肥料,不会对农作物及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安全、绿色的肥料。

第二、本发明利用蝇卵对餐厨垃圾和鲜猪粪进行脱水、发酵,在该过程中蝇卵自身形成的蝇蛆能够为有机肥增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广谱的抗性、抑制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餐厨垃圾,餐厨垃圾作为蝇蛆养殖的培养料,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餐厨垃圾的营养成分,减少浪费,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解决垃圾的方式,起到保护环境、节约并二次利用资源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有机肥,所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质量如表1所示,且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步骤1,将第一发酵猪粪、茶叶渣、蘑菇渣、蝇蛆养殖下脚料充分混合,得到混合肥料;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肥料在温度为30℃条件下自然晾干,至含水量30%后,将混合肥料包装,获得有机肥。

表1实施例1-5中所包括的组分及其质量

其中,茶叶渣的含水量为19%,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3%。

且其中,第一发酵猪粪的生产工艺的步骤如下:

步骤m1,通过干湿分离处理得到含水量为60%的第一鲜猪粪;

步骤m2,将由步骤m1得到的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均匀混合,然后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其中,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的质量比为2∶1,微生物发酵菌种占第一鲜猪粪的质量的2‰,堆肥100cm,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10天,发酵温度为20℃,获得第一发酵猪粪。

蝇蛆养殖下脚料的生产工艺的步骤如下:

步骤s1,将餐厨垃圾经过去油水、过滤不可溶杂质后,粉碎处理,获得餐厨垃圾浆料;

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餐厨垃圾浆料在100℃条件下加热蒸煮180min,除去上层的浮液,至沉在底部的物料的含水量为60%,获得餐厨垃圾熟料;

步骤s3,将第二鲜猪粪、步骤s2中获得的餐厨垃圾熟料混合均匀,且餐厨垃圾、蝇蛆蛆壳、第二鲜猪粪的质量比为1.5∶1∶1.5,得蝇卵培养料;

步骤s4,将步骤s3得到的蝇卵培养料均匀平铺,高度为10cm,在蝇卵培养料的表面均匀铺放蝇卵,进行发酵,发酵的温度为20℃,发酵的时间为8天,获得发酵腐熟料;

步骤s5,将步骤s4得到的发酵腐熟料进行粉碎处理,获得蝇蛆养殖下脚料。

实施例2-5: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质量如表1所示。

表2对比例1-5所包括的组分及其质量

实施例6: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茶叶渣的含水量为22%。

实施例7: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茶叶渣的含水量为25%。

实施例8: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2%。

实施例9: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5%。

实施例10: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在温度为20℃条件下进行自然晾干,至水分含量为28%。

实施例11: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中,在温度为25℃条件下进行自然晾干,至水分含量为25%。

实施例12:一种有机肥: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发酵猪粪的生产工艺中,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的质量比为2.5∶1,微生物发酵菌种占第一鲜猪粪的质量的3‰。

实施例13:一种有机肥: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发酵猪粪的生产工艺中,第一鲜猪粪、脱水辅料的质量比为3∶1,微生物发酵菌种占第一鲜猪粪的质量的2.5‰。

实施例14:一种有机肥: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发酵猪粪的生产工艺中,步骤m1中,第一鲜猪粪的含水量为70%;步骤m2中,堆肥的厚度为60cm,发酵时间为7天,且发酵温度为25℃。

实施例15:一种有机肥: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发酵猪粪的生产工艺中,步骤m1中,第一鲜猪粪的含水量为65%;步骤m2中,堆肥的厚度为80cm,发酵时间为8天,且发酵温度为30℃。

实施例16: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蝇蛆养殖下脚料的生产工艺中,餐厨垃圾、蝇蛆蛆壳、第二鲜猪粪的质量比为2∶1∶3。

实施例17: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蝇蛆养殖下脚料的生产工艺中,餐厨垃圾、蝇蛆蛆壳、第二鲜猪粪的质量比为3∶1∶2。

实施例18: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蝇蛆养殖下脚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s2中,餐厨垃圾浆料在125℃条件下加热蒸煮150min,除去上层的浮液,至沉在底部的物料的含水量为70%;

步骤s4中,蝇卵培养料平铺的高度为5cm,发酵的温度为30℃,发酵的时间为5天。

实施例19: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蝇蛆养殖下脚料的生产工艺中,步骤s2中,餐厨垃圾浆料在150℃条件下加热蒸煮60min,除去上层的浮液,至沉在底部的物料的含水量为65%;

步骤s4中,蝇卵培养料平铺的高度为7cm,发酵的温度为25℃,发酵的时间为7天。

对比例1-5:一种肥料,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包括的组分及其质量如表2所示。

对比例6: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申请公布号为cn108046960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5月18日的一种有机肥的实施例1中,玉米芯10份、草炭5份、大豆粕5、菌种粉1、磷肥5份、钾肥15份、沸石粉1份、尿素3份、花生壳10份。

且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1)按配比量取玉米芯、大豆粕、花生壳放入粉碎机内粉碎;

(2)将步骤(1)粉碎后的物料与草炭、菌种粉、磷肥、钾肥、沸石粉、尿素充分混合;

(3)将步骤(2)混合后的物料过50-90目筛,进入造粒机制得有机肥料。

对比例7: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的茶叶渣的含水量为18.5%。

对比例8: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的茶叶渣的含水量为26%。

对比例9: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的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1.5%。

对比例10:一种有机肥,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的蘑菇渣的含水量为56%。

试验一:有机肥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试

试验样品:经检测,实施例1-19所得有机肥的含水量均低于30%,氮磷钾含量高于5%;有机质含量高于45%,重金属含量均在合格范围以内,蛔虫卵的死亡率高于95%。表明实施例1-19所得有机肥符合ny525-2012、ny884-2012的规定,绿色环保,不易对土壤造成危害,可以作为有机肥。

将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10作为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试的试样样品,标记为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10。

试验方法:选择茄子品种为杨茄一号,供试菌株茄子青枯病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每盆钵装土5kg,将茄科劳尔式菌菌液以106cfu/g土均匀拌入土中,将长出5-6片真叶时的茄子幼苗移栽至盆钵中。按照上述试验设置准备2900盆茄科大小相近的茄子盆栽,平均分为29组,每组100盆,标记为1-29,其中标号为1-19的茄子盆栽使用有机肥料试验样1-19,标号为20-29的茄子盆栽使用肥料对比样1-10。常规水肥管理,观察并记录发病率。茄子幼苗移栽后,每天观察茄子植株生长情况。从10天发现第一株出现萎蔫发病的茄子开始记录,到第60天植株发病严重时统计试验结束,收获茄子植株,记录防治效果。

茄子青枯病的发病率按如下方法计算:

发病率%=处理发病株/处理总数×100%;

防治效果%=(对比样发病率-实施例发病率)/对比样发病率×100%。

试验结果: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10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试如表3所示。

表3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10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试

由表3可知,使用试验样1-19的茄子的发病率和有机肥对茄子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使用对比样1-10的情况,并且使用对比样1-5的茄子的发病率和有机肥对茄子防治效果也高于使用对比样6的情况,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有机肥中含有能够显著提高植物抗病虫害、抗菌性的组分。

对比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5的原料组分可以看出,茶叶渣、蘑菇渣、蝇蛆养殖下脚料中均含有能够提高植物抗病虫害、抗菌性的组分。其中茶叶渣中的茶皂素,蘑菇渣中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蝇蛆下脚料中蝇蛆蛆壳中的甲壳素以及蝇蛆分泌的抗菌肽,均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抗菌性。

对比试验样1-19和对比样7-10的原料组分可以看出,茶叶渣、蘑菇渣中的水分含量对最终获得的试验样品,对植物的抗病虫害、抗菌性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

试验二:有机肥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试验样品:将按照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10作为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测试的试样样品,标记为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10。

试验对象:选择茄子品种为杨茄一号,供试菌株茄子青枯病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每盆钵装土5kg,将茄科劳尔式菌菌液以106cfu/g土均匀拌入土中,将长出5-6片真叶时的茄子幼苗移栽至盆钵中。按照上述试验设置准备2900盆茄科大小相近的茄子盆栽,平均分为29组,每组100盆,标记为1-29,其中标号为1-19的茄子盆栽使用有机肥料试验样1-19,标号为20-29的茄子盆栽使用肥料对比样1-10,常规水肥管理。

试验方法:将试验一中到的第60天结束试验记录的试验样品的茄子植株从盆钵中取出,抖落所有粘在茄子植株根系上的土壤后,再将三角瓶放置在摇床上170r/min震荡20min,洗脱在无菌水中的土壤即为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采用系列稀释平板法计数,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采用高氏1号培养基,真菌采用马丁式培养基,青枯菌采用smsa-e选择性培养基。

试验结果: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10根际土壤菌种数量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验样1-19和对比样1-10根际土壤菌种数量统计结果

由表4可知,使用试验样1-19的茄子的根际土壤的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对应明显高于使用对比样1-6的茄子的根际土壤菌种数量,而且使用试验样1-19的茄子的根际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显著小于使用对比样1-6的茄子的根际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根据试验样1-19和对比样1-6的原料组分组成可以看出,试验样1-19中的茶叶渣、蘑菇渣、蝇蛆养殖下脚料有助于真菌、放线菌、细菌繁殖,同时能够抑制青枯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提高茄子的抗菌性。对比试验样1-19和对比样6的原料组分可以看出,对比样6中的化学组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虽然提高了磷、钾等元素的含量,但是由于化学肥料的添加造成土壤板结、酸性增强等副作用,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明显降低了茄子对病原菌的抵抗性。

使用对比样7-10的茄子的根际土壤的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要对应低于使用试验样1的茄子的根际土壤的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这结果说明,茶叶渣、蘑菇渣的水分含量不为合适的值时,会造成发酵过程中的菌群受到影响,最终造成获得的对照样7-10的抗菌性能减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