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1794发布日期:2019-01-16 07:3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化学肥料已在我国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对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肥料也产生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对环境产生污染,这种污染导致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其次是化学肥料往往只含单一肥料元素,长期使用会对土壤的营养结构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营养结构不良;第三是长期使用会对土壤的物理结构产生破坏,导致土壤板结,不便于耕种。因此,近年来,人们又逐步恢复使用有机肥。

广义的有机肥指主要以供应有机物质为手段,借此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包括自制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另外还包括饼肥(菜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堆肥、沤肥、厩肥、沼肥、绿肥、作物秸秆、纯天然矿物质肥、饼肥、泥肥等;狭义的有机肥专指各种动物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废弃物)和植物残体(饼肥类;作物秸秆;落叶;枯枝;草炭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堆制;高温;厌氧等),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病虫卵害、杂草种籽等)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ny525-2012)及法规的一类肥料,ny525-2012,以家禽粪便、动植物残体和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加工的下脚料为原料,并经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

生物有机肥是指一种含有益于作物生长的发酵微生物的特定有机肥料,它既具有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又具有有机肥料的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益。生物有机肥料中所加的微生物肥料种类也很多,按其成品中特定微生物的种类分为细菌类、放线菌类、真菌类;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类、固氮菌、解磷菌类、解钾菌类,按有机肥料中所加微生物种类的数目可分为单一的生物有机肥料-无机复混生物有机肥料。

缓释肥料又称缓效肥料(slowavailablefertilizers)或控释肥料(controlreleasefertilizers)。其肥料中含有养分的化合物在土壤中释放速度缓慢或者养分释放速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供作物持续吸收利用。目前已应用和正研究的缓控释肥料材料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控释材料主要有硫磺、硅、石膏、磷酸盐等。有机物控释材料多为一些高分子亲水聚合物。目前所使用的缓释肥料主要是包膜和包裹肥料,虽然能够解决利用率的问题,但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大,其制作材料-塑料由于分解缓慢,能够带来二次污染,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一般表现为难降解或不能降解,长期施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的缓控释肥料的材料,无机物控释材料不亲水,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有机物控释材料高分子聚合物,一般表现为难降解或不能降解,长期施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和牡蛎粉充分干燥,并分别粉碎,过40-70目过筛;

(2)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印楝渣10-20份、茶渣10-30份、油枯2-12份、植物秸秆10-20份、牡蛎粉3-5份,腐殖酸10-20份,氮源2-10份、磷源3-12份、钾源2-20份、中量元素肥0.3-0.8份、功能性微生物0.5-2份,植物多糖0.6-10份,胶黏剂0.2-6份;

(3)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和腐殖酸按步骤(2)中的量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4)将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植物多糖和胶黏剂按步骤(2)中的量溶解于水中,调节ph为6-8,温度18-25℃,反应10-20h,得溶液;

(5)将步骤(3)的混合物和步骤(4)的溶液混合加入复合功能性微生物菌,在温度50-70℃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30-60天,直至完全腐熟,得半成品有机肥;

(6)将半成品有机肥翻推,降温至室温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冷却至30℃以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印楝渣是印楝械榨后的产物,其内含有几乎所有虫害都具有驱杀效果的印楝素;茶渣中含有粗蛋白且氨基酸组成较合理,粗纤维,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茶多酚和咖啡碱及少量的茶皂素,一方面,茶叶中的氨基酸、茶皂素、咖啡碱等成分,能与肥料中的矿质养分发生螯合作用,以稳定的螯合态形式存在,降低了氧化失活风险;另一方面,茶皂素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农药,能够有效地杀灭地老虎、福寿螺等有害生物;油枯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牡蛎粉富含中微量元素,能调节土壤ph,破除土壤办结,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本申请中植物多糖与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及胶粘剂反应形成螯合态的多糖-多元素配合物的缓释肥料,能有效降低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的损失,提高作物吸收利用率,改善果实品质,增产增收;所含植物多糖的多元营养成分,可有效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所含植物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酶,提高免疫力,增强植物抗逆(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碱)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长期使用可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茶渣和油枯能为功能性微生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碳源和氮源,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碳氮比合理,防止功能性微生物对肥料和土壤中碳源和氮源的争夺,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功能性微生物还能防止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中的中微量元素固定,不会使土壤板结,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印楝素和茶皂素结合,使驱虫效果更好。

本申请的植物多糖用本领域常规的方法提取并纯化待用。

优选的,所述腐殖酸为褐煤腐殖酸。保证了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

更为优选的,所述腐殖酸为氨化褐煤腐殖酸。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氮源为尿素。

优选的,所述磷源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钾源为硝酸钾或硫酸钾。

优选的,所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丙烯酸、丙烯酸钠或生物胶粘剂.

优选的,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印楝渣10-20份、茶渣10-30份、油枯2-12份、植物秸秆10-20份、牡蛎粉3-5份,腐殖酸10-20份,氮源0-10份、磷源0-12份、钾源0-20份、中量元素肥0-0.8份、功能性微生物0.5-2份,植物多糖0.2-10份,胶黏剂0.2-6份。

优选的,所述功能性微生物为酵母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重量比为2∶1∶1。

酵母菌促进原料发酵腐熟,缩短了发酵时间,胶冻样芽孢杆菌俗称钾细菌,在土壤中繁殖生长,并产生有机酸、荚膜多糖代谢产物,破坏硅铝酸盐的晶格结构和难溶性磷化物,分解释放出可溶解的磷钾元素及钙、硫、镁、铁等中量元素,既增进了作物肥力,又对作物提供了可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枯草芽孢杆菌均是根际促生菌,在生长的过程中产生枯草菌素等活性物质,有明显抑制病原的作用。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

所述原料组分均来自市售。

基于以上阐述,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植物多糖与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及胶粘剂反应形成螯合态的多糖-多元素配合物的缓释肥料,能有效降低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的损失,提高作物吸收利用率,改善果实品质,增产增收;(2)所含植物多糖的多元营养成分,可有效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3)所含植物多糖可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酶,提高免疫力,增强植物抗逆(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碱)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4)长期使用可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5)茶渣和油枯能为功能性微生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碳源和氮源,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碳氮比合理,防止功能性微生物对肥料和土壤中碳源和氮源的争夺,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功能性微生物还能防止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中的中微量元素固定,不会使土壤板结,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6)印楝素和茶皂素结合,使驱虫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和牡蛎粉充分干燥,并分别粉碎,过40目过筛;

(2)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印楝渣10份、茶渣10份、油枯2份、植物秸秆10份、牡蛎粉3份,腐殖酸10份,氮源0份、磷源0份、钾源0份、中量元素肥0份、功能性微生物0.5份,植物多糖0.2份,胶黏剂0.2份;所述腐殖酸为褐煤腐殖酸;所述氮源为尿素;所述磷源为磷酸一铵;所述钾源为硝酸钾;所述胶黏剂为环氧树脂;

(3)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和腐殖酸按步骤(2)中的量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4)将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植物多糖和胶黏剂按步骤(2)中的量溶解于水中,调节ph为6,温度18℃,反应20h,得溶液;

(5)将步骤(3)的混合物和步骤(4)的溶液混合加入复合功能性微生物菌,在温度50℃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60天,直至完全腐熟,得半成品有机肥;所述功能性微生物为酵母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重量比为2∶1∶1;

(6)将半成品有机肥翻推,降温至室温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冷却至30℃以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中,胶黏剂也可以为生物胶黏剂,如木质素胶黏剂、大豆胶黏剂或淀粉胶黏剂。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有机肥,经检测,符合ny525-2012的标准。

实施例2

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和牡蛎粉充分干燥,并分别粉碎,过55目过筛;

(2)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印楝渣15份、茶渣20份、油枯7份、植物秸秆15份、牡蛎粉4份,腐殖酸15份,氮源5份、磷源6份、钾源10份、中量元素肥0.4份、功能性微生物1.2份,植物多糖5份,胶黏剂3份;所述腐殖酸为氨化褐煤腐殖酸;所述氮源为尿素;所述磷源为磷酸二氢钾;所述钾源为硫酸钾;所述胶黏剂为丙烯酸钠;

(3)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和腐殖酸按步骤(2)中的量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4)将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植物多糖和胶黏剂按步骤(2)中的量溶解于水中,调节ph为7,温度21℃,反应15h,得溶液;

(5)将步骤(3)的混合物和步骤(4)的溶液混合加入复合功能性微生物菌,在温度60℃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45天,直至完全腐熟,得半成品有机肥;所述功能性微生物为酵母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重量比为2∶1∶1;

(6)将半成品有机肥翻推,降温至室温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冷却至30℃以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中,胶黏剂也可以为生物胶黏剂,如木质素胶黏剂、大豆胶黏剂或淀粉胶黏剂。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有机肥,经检测,符合ny525-2012的标准。

实施例3

一种多糖体有机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和牡蛎粉充分干燥,并分别粉碎,过70目过筛;

(2)按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组分:印楝渣20份、茶渣30份、油枯12份、植物秸秆20份、牡蛎粉5份,腐殖酸20份,氮源10份、磷源12份、钾源20份、中量元素肥0.8份、功能性微生物2份,植物多糖10份,胶黏剂6份;所述腐殖酸为氮化褐煤腐殖酸;所述氮源为尿素;所述磷源为磷酸二铵;所述钾源为硫酸钾;所述胶黏剂为丙烯酸;

(3)将印楝渣、茶渣、油枯、植物秸秆、牡蛎粉和腐殖酸按步骤(2)中的量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4)将氮源、磷源、钾源、中量元素肥、植物多糖和胶黏剂按步骤(2)中的量溶解于水中,调节ph为8,温度25℃,反应10h,得溶液;

(5)将步骤(3)的混合物和步骤(4)的溶液混合加入复合功能性微生物菌,在温度70℃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30天,直至完全腐熟,得半成品有机肥;所述功能性微生物为酵母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重量比为2∶1∶1;

(6)将半成品有机肥翻推,降温至室温后,用圆盘造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冷却至30℃以下进行包装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中,胶黏剂也可以为生物胶黏剂,如木质素胶黏剂、大豆胶黏剂或淀粉胶黏剂。

本实施例中制得的有机肥,经检测,符合ny525-2012的标准。

肥效试验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商品有机肥以及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多糖体有机肥2种,按本领域常规的用量施肥,进行芹菜盆栽试验。试验30天后,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有机肥的芹菜比商品有机肥的芹菜处理增产10.1%,并且芹菜体积较大,杆粗,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有机肥营养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和提高蔬菜品质,并且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有机肥,还具有杀灭害虫,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