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物质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2941发布日期:2020-06-26 23:0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矿物质有机肥。



背景技术:

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经微生物作用,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将养分供给作物。施用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效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

矿物质有机肥是指既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也含有磷钾元素及多种中微量元素的矿藏,经技术熬合活化而成的一种新型、环保、高效肥料。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矿物质有机肥料正在逐渐取代普通化学肥料,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肥料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质有机肥,以将食品加工废弃物、农作物有机废弃物,结合多种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经技术熬合活化而成,生产成本较低、周期短,养分全面、有机物浓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物质有机肥。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物质有机肥,所述的矿物质有机肥包括:豆粕渣30-50份、酿酒酵母废渣10-20份、磷酸二氢钾3-6份、复合氨基酸8-10份、农作物秸秆10-20份、腐植酸镁5-10份、木质素磺酸锌2-5份、螯合剂3-8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天冬酰胺中的多种或一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薯类秸秆、油菜秸秆、甘蔗秸秆和其它农作物秸秆中的多种或一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螯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乙酸、氨基三乙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中的多种或一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矿物质有机肥养分全面、在常规肥料的基础上添加了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镁和木质素磺酸锌等矿物原料,增加了肥料的附加值,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2)本发明提供的矿物质有机肥生产成本较低,其主要原材料来自食品加工废弃物、农作物有机废弃物,很好地实现了变废为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所述的内容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动或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矿物质有机肥,称取:豆粕渣35kg、酿酒酵母废渣18kg、磷酸二氢钾5kg、复合氨基酸10kg、玉米秸秆秸秆16kg、腐植酸镁8kg、木质素磺酸锌3kg、乙二胺四乙酸5kg。

所述复合氨基酸中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天冬酰胺的质量比为1∶1∶1∶1∶1∶1。

将各成分粉碎后按上述比例混合,混合搅拌均匀,即为矿物质有机肥。

实施例2

一种矿物质有机肥,称取:豆粕渣50kg、酿酒酵母废渣15kg、磷酸二氢钾4kg、苏氨酸2kg、赖氨酸1kg、天冬酰胺7kg、小麦秸秆秸秆20kg、腐植酸镁5kg、木质素磺酸锌5kg、乙二胺四乙酸7kg。

将有机肥各成分粉碎后按上述比例混合,混合搅拌均匀,即为矿物质有机肥。

如上所述,便可以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物质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物质有机肥包括:豆粕渣30-50份、酿酒酵母废渣10-20份、磷酸二氢钾3-6份、复合氨基酸8-10份、农作物秸秆10-20份、腐植酸镁5-10份、木质素磺酸锌2-5份、螯合剂3-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物质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和天冬酰胺中的多种或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物质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薯类秸秆、油菜秸秆、甘蔗秸秆和其它农作物秸秆中的多种或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物质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螯合剂包括乙二胺四乙酸、氨基三乙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中的多种或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物质有机肥,所述的矿物质有机肥包括:豆粕渣30‑50份、酿酒酵母废渣10‑20份、磷酸二氢钾3‑6份、复合氨基酸8‑10份、农作物秸秆10‑20份、腐植酸镁5‑10份、木质素磺酸锌2‑5份、螯合剂3‑8份。本发明提供的矿物质有机肥养分全面、在常规肥料的基础上添加了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镁和木质素磺酸锌等矿物原料,增加了肥料的附加值,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成本较低,可很好地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变废为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蒋婷婷;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唯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