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4228发布日期:2018-09-01 03:3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



背景技术:

氧气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人类一刻也离不开氧气,人们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21%,如果氧气含量低于19%,人体就会因为摄入氧气不足而产生缺氧症状,如果氧气含量高于21%,就会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产生氧疗保健作用。现代人常生活于密闭的缺氧环境中:如空调房、车室、船舱、健身房、酒吧、歌厅、办公室、教室等,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人需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含量越来越低,尤其对于脑力工作者,更易在上述密闭缺氧环境中出现缺氧症状,需补充氧气,制氧机应运而生。

目前制氧机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并已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已知道吸氧的保健与治疗作用。但目前的制氧机存在两大缺陷:①目前的制氧机基本上未安装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只产生无负氧离子的氧气,小部分安装了电子式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产生的是含臭氧的极易湮灭的非生态级负氧离子,与自然界中由森林、瀑布、雷电产生的生态级负氧离子的性质根本不同,所以,无论是安装了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还是未安装的,都只有氧疗作用,无负氧离子的医疗保健作用;②目前的制氧机将分离氧气后的氮气仍排放在人所处的密闭空间内,密闭空间的氧气浓度不能得到提高,相反,由于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处的密闭空间的氧气浓度会越来越低。

申请号为200910247670.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静音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制氧机主体包括制氧机外壳,制氧机外壳内装有依次连接的空压机、空气分离器、储氧罐,还包括一起到过滤作用的湿化瓶,制氧机主体放置在室外与放置在室内的湿化瓶进气口通过输氧管连通,空气分离器与储氧罐之间还设有负离子发生器。该静音制氧机的制氧机主体虽然放置在室外,但是制氧机主体中用于使空气产生负离子成分的负离子发生器距氧气输气管距离远,正负离子互相中和,产生的氧气负离子浓度低,而且采用电子式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氧离子含有臭氧,不是生态级负氧离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旨在解决现有的制氧机不能同时产生生态级高浓度负氧离子及不能提高密闭空间氧气浓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装有湿化液的湿化瓶,所述制氧机主体和湿化瓶设于室内,所述制氧机主体包括空压机、空气分离器、储氧罐、增压泵和流量调节阀;

所述空压机通过空压机出气管连接所述空气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空压机出气管上设有空气电磁阀;所述空气分离器的氮气出口通过输氮管连接排氮管,所述输氮管上设有氮气电磁阀,所述排氮管通至室外;所述空气分离器的氧气出口通过氧气管连接储氧罐,所述氧气管上设有氧气电磁阀,所述储氧罐的出气口连接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上设有增压泵和流量调节阀;

所述湿化瓶设有湿化瓶进氧管、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和输出氧气管,所述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设于湿化液液面下的本体、设于本体一端的进氧管安装孔、设于本体的与所述进氧管安装孔相对的另一端的硬质片、连通所述进氧管安装孔及硬质片的中心孔且贯穿所述本体的冲击孔,所述湿化瓶进氧管一端连接输氧管、另一端安装于进氧管安装孔内;所述输出氧气管连通所述湿化瓶内。

优选地,所述空气分离器设有两个,所述空压机连接两个所述空气分离器的进气口,两个所述空气分离器的氧气出口连接所述储氧罐,两个所述空气分离器的氮气出口连接排氮管。

优选地,所述冲击孔内径与所述湿化瓶进氧管内径之比为1:20~1:2。

优选地,所述湿化瓶还包括湿化瓶盖,所述输氧管、湿化瓶进氧管和输出氧气管安装于湿化瓶盖上。

优选地,所述湿化瓶进氧管的上端与所述湿化瓶盖螺纹连接,下端与所述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的本体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湿化瓶盖上于所述输氧管的末端安装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湿化瓶进氧管、冲击孔竖向设置,所述硬质片与所述冲击孔垂直。

优选地,所述湿化瓶进氧管和硬质片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左右两端,所述冲击孔径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于所述硬质片的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连接螺钉与本体连接,以使所述挡板与本体之间形成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间隙为1mm~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一、现有制氧机将分离出的氮气直接排放于室内,不能提高室内氧气浓度,并且由于人在不停地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室内氧气浓度会越来越低,本实用新型将分离出的氮气排向室外,能使室内氧气浓度不断提高,其治疗保健功能更好。

二、现有负氧离子制氧机中的负氧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流量调节阀之前,产生的负氧离子氧气流经流量调节阀、输氧管、湿化瓶才供人吸氧,会使负氧离子大幅衰减,这样,造成人实际呼吸的负氧离子浓度低,本实用新型将产生负氧离子的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湿化瓶中,产生的生态级高浓度负氧离子氧气流直接供人吸氧,具有吸氧治疗和负氧离子治疗的双重保健效果。

三、现有负氧离子发生器大多是通过高压放电电离气体而产生负氧离子,产生的负氧离子中也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高速氧气流撞击湿化液和挡板,以撞击方式产生负氧离子,不含臭氧等有害物质,是生态级负氧离子,更有益于人的健康。

四、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泵的设置提高氧气流的压力,通过各管路上电磁阀的设置方便根据不同的冲击孔尺寸及空气分离器的数量,来调节对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供给氧气流,保证供氧充足,以及通过排氮管的设置使得本负氧离子制氧机同时满足了既能产生生态级高浓度负氧离子,又能因将氮气排出室外而使室内氧气浓度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1、排氮管2、输氧管3、过滤器4、湿化瓶5、湿化液6、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湿化瓶盖8、湿化瓶进氧管9、输出氧气管10。

所述制氧机主体1包括外壳及安装于外壳内的空压机11、空气分离器12、储氧罐13、增压泵14、流量调节阀15。

所述空压机11用于将空气以高密度压缩,空压机11设有空压机出气管111,空压机出气管111与所述空气分离器1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空压机出气管111上设有空气电磁阀112,空压机11压缩的空气通过空压机出气管111输出至空气分离器12。

所述空气分离器12为密闭压力容器,内装分子筛,用于将压缩的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制得高浓度的氧气,所述空气分离器12设有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中的一个通过氧气管121连接所述储氧罐13,用于输送氧气至所述储氧罐13存储,且所述氧气管121上设有氧气电磁阀122。两个出气口中的另一个通过输氮管123连接至外壳外部的排氮管2,用于将氮气排向室外。

所述储氧罐13的出气口连接输氧管3。所述输氧管3上设有增压泵14和流量调节阀15,增压泵14用于提高由储氧罐供出的氧气压力。

所述湿化瓶5设有湿化瓶盖8,湿化瓶盖8的进气口处设有过滤器4,所述输氧管3连接过滤器4,再通过湿化瓶盖8连通湿化瓶进氧管9,且湿化瓶进氧管9的上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湿化瓶盖8上。所述湿化瓶5内盛装有湿化液6,湿化液6为加了防腐剂的水溶液,所述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设于湿化液6液面下。

所述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包括本体71、冲击孔72和硬质片73。所述本体71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本体71的上端开有内螺纹孔,以螺纹连接方式与湿化瓶进氧管9的下端连接。所述硬质片73设于所述本体71的底端,硬质片73与本体71一起注塑成型,硬质片73为金属片,注塑时硬质片73与塑料的本体71注塑为一体,或者,所述硬质片73通过螺钉固定于本体71上。所述本体71的于所述内螺纹孔的底端开设有冲击孔72,所述冲击孔72依次贯穿所述本体71、硬质片73,并连通至本体下方的湿化液6内。由于冲击孔72的孔径比所述湿化瓶进氧管9的孔径小很多,也由于增压泵14的增压作用,使得由湿化瓶进氧管9进来的氧气流在冲击孔72的进气端形成高压,高压氧气流沿着冲击孔72孔道方向经过硬质片73上的通孔高速喷出冲击湿化液6,产生无臭氧的生态级高浓度负氧离子氧气流。所述硬质片73的作用是防止冲击孔72被磨损变大,但是不设置硬质片,初期对使用性能无影响。

所述湿化瓶瓶盖8上设有输出氧气管10,用于将所述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产生的负氧离子氧气输出供用户使用。

由于将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离输出氧气管10的距离短,刚产生的负氧离子马上就供人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衰减少,使人们能够呼吸到高浓度生态负氧离子。并且,由于将制氧机主体1产生的氮气通过排氮管2排至室外,克服了现有的在室内的制氧机在室内一边供氧又一边排氮至室内造成室内氧气浓度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既能满足在室内根据用户需求产生能使用户马上就能呼吸到的负氧离子,又能保证制氧产生的氮气不排到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还能保证用户呼吸到高浓度的生态级负氧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冲击孔72的直径与所述湿化瓶进氧管9的内径之比为1:2,使氧气流在冲击孔72的前端能形成高压。

进一步地,所述冲击孔72的方向也可以为径向开设。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制氧机主体1A内设有两个空气分离器12A,两个空气分离器12A的进气口均连接空压机11A的空压机出气管111A。两个空气分离器12A产生的氧气均通过各自的氧气管121A连接至储氧罐13A,两个空气分离器12A产生的氮气均通过各自的氮气管123A连通至一根排氮管2A排至室外。

由此使得,制氧机主体1A工作时,两个空气分离器12A能够向储氧罐13A分别提供氧气。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出的排氮式负氧离子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气流冲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7B的冲击孔72B的直径与湿化瓶进氧管9B的内径之比为1:20。并且,本体71B的下端面之下通过连接螺钉74连接有挡板75,所述挡板75的形状与面积与所述本体71B的底部形状及面积基本相同,当氧气流经冲击孔72B高速喷出时,氧气流强烈撞击湿化液6和挡板75,产生更高浓度的生态级负氧离子,且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75的上端面与本体71B的下端之间的间隙距离为1mm-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