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3714发布日期:2019-01-22 21:5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肥料翻抛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机肥料发酵,尤其是固体肥料的发酵需要进行翻抛,其适应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人工操作完成。现有固体肥料的翻抛采用的结构较为复杂,一些较为简单的翻抛装置其翻抛效果较差。常见的简单的翻抛装置其采用垂直与发酵池墙板方向的转轴,转轴上安装螺旋搅拌桨来进行翻抛,这种结构易于制作,并且可以直接选用现有不同规格的螺旋叶片的桨片,但是螺旋桨片的翻抛会导致固体肥料在翻抛时阻力过大,且螺旋桨片会将固体肥料朝着一侧墙板推进,导致翻抛不均匀,或者如果想要达到均匀的翻抛效果就必须进行二次翻抛,从而导致耗能非常大,设备或装置容易由于阻力过大而停机或烧毁电机。

而一些水平方向设置的翻抛装置,采用长条形的水平桨或垂直桨来实现翻抛,但这种结构的翻抛装置,需要较为严格的设置每一组翻抛桨的位置,过密则浪费材料,过于稀疏则翻抛效果差,每一组翻抛桨一般至少包含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的两组共计四个翻抛桨,安装和维护都较为复杂。

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设备或装置在翻抛物料时,翻抛刀的长度不足时难以翻抛到物料底部,过长时又易造成强度不够而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有机翻抛装置,其能够解决翻抛作业时翻抛刀的长度不足难以翻抛到物料底部或翻抛刀长度过长造成翻抛刀强度不够容易折断的问题,其能够实现翻抛刀与物料接触时的面积小,折受力越小,且能够实现翻抛时与物料接触面积大,翻抛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其包括支架、驱动装置、滚动轮、横向导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翻抛刀、提升板、吊杆、翻抛轴支撑件、轮子以及翻抛轴;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位于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的上方,第一支架借助轮子在相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边沿的轨道行走,所述翻抛轴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在垂直于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带有轨道的边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连接杆与翻抛轴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翻抛轴支撑件的第二端通过长度可调节的吊杆连接至提升板;翻抛刀固定在翻抛轴上,所述翻抛轴通过轴承座与翻抛轴支撑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以及对应的轮子,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配合使用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翻抛刀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边沿的轨道方向的前进和/或后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配合使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滚动轮沿着横向导轨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翻抛轴在垂直于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带有轨道的边沿的方向上移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翻抛刀在垂直于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的带轨道的边沿的方向上的前进和/或后退;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翻抛轴支撑件上,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驱动与翻抛轴同轴的第二链轮,第二链轮运动带动翻抛轴旋转,进而带动翻抛刀进行运动实现对固体有机肥的翻抛。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减速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机和第四减速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包括第五电机和第五减速器。

优选地,所述翻抛轴支撑件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轴承座固定在翻抛轴支撑件的水平部分上,所述翻抛刀插接并固定至翻抛轴上的刀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部外侧分别设置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依靠支撑件支撑于第二支架的外侧,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在横向导轨两侧的凹槽内滚动前进。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的刀身呈弯曲状,刀头为薄片结构且呈圆形。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的刀头薄片结构的厚度为3-5mm。

优选地,沿着翻抛刀刀身长度方向上,所述翻抛刀的刀片中间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锥形,刀座处凹槽的深度为10mm,从刀座处至刀头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减少,且凹槽的宽度为翻抛刀刀面宽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至少1个翻抛刀在翻抛轴上360度范围内等间距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能够解决翻抛作业时翻抛刀的长度不足难以翻抛到物料底部或翻抛刀长度过长造成翻抛刀强度不够容易折断的问题,其能够实现翻抛刀与物料接触时的面积小,折受力越小,且能够实现翻抛时与物料接触面积大,翻抛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中翻抛轴与翻抛刀布局图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中翻抛刀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体游记翻抛装置中的翻抛刀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其包括支架、驱动装置、滚动轮、横向导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翻抛刀、驱动装置、提升板、吊杆、肋板、翻抛轴支撑杆、轮子、翻抛轴以及轴承座;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第二驱动装置2、第三驱动装置3、第四驱动装置4和第五驱动装置5。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位于固体有机肥存储槽8的上方,第一支架6在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8设置有轨道的边沿上行走,所述第一支架6的的两端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和第四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轮子9相连,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轮子9相连,所述翻抛轴10通过所述第二支架7在垂直于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设置有轨道的边沿方向上移动。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与翻抛轴支撑件12相连,翻抛轴支撑件上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肋板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与所述翻抛轴支撑件 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架7,例如,通过连接杆11,与翻抛轴支撑件12 相连,所述翻抛轴支撑件12的第二端通过吊杆14连接至提升板15。优选地,所述吊杆14的下端与所述翻抛轴支撑件12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支架7的两端的外部分别设置横向导轨16,所述横向导轨16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7的上部的两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 3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17依靠支撑件支撑于第二支架的外侧,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17在横向导轨两侧的凹槽内滚动前进。

所述第一支架6设置于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的边沿上。

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边沿上安装轨道,第一支架6两侧所安装的轮子分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共同驱动,第一支架6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上的轨道内行走,实现所述固体有机肥翻抛装置整体前进或后退。

所述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的边沿设置有轨道。

第二支架7两侧安装第二驱动装置2与第三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3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驱动滚动轮在横向导轨上移动,从而带动翻抛轴在垂直于固体有机肥存储槽设置有轨道的边沿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减速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机和第四减速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包括第五电机和第五减速器器。

所述翻抛轴支撑件12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第五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翻抛轴支撑件12上,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装置5位于所述翻抛轴支撑件12的倾斜部分上。所述第五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翻抛轴上的第二链轮进行连接实现翻抛轴10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吊杆14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从而改变翻抛深度。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第四驱动装置4配合使用,例如,同时驱动,实现翻抛装置在固体有机肥存储槽8内的前进和/或后退。

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2和第三驱动装置3配合使用,例如,同时驱动,实现翻抛装置在垂直于固体有机肥存储槽的带轨道的边沿的方向上的前进和/或后退。

翻抛轴10通过轴承座18固定,轴承座18固定在翻抛轴支撑件12上。优选地,轴承座18固定在翻抛轴支撑件12的水平部分上,所述翻抛刀能够直接插入翻抛轴上的刀座上,例如,卡扣连接,便于翻抛刀的替换。

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槽钢和工字钢构架而成,其结构简单,强度大,重量轻。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的刀片中间设置有凹槽,以便增强其强度。

优选地,所述凹槽21为锥形,刀座处凹槽的深度为10mm,从刀座处20至到刀头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减少。进一步地,凹槽的宽度为翻抛刀刀面宽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的厚度为15mm。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翻抛刀为弯曲状,以便增大所述翻抛刀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19的刀头为圆形且所述翻抛刀的刀头为薄片型。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19的刀头薄片的厚度在3~5mm

优选地,所述翻抛刀在翻抛轴上呈360度布局,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翻抛刀在360度范围内等间距均匀布置,以便使固体有机肥翻抛更加均匀。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相关技术,这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