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011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将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再生骨料)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再生粗骨料主要由大部分表面包裹水泥砂浆的碎石组成,与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其本身强度低、表面粗糙、孔隙率大、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故废弃混凝土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普遍比天然骨料混凝土低、耐久性差。为了提高废弃混凝土的利用效果,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如日本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成直径为40mm的球状,采用300℃的高温加热,使粒料相互混合、摩擦,骨料和骨料外围粘附的水泥变成粉末完全分离,所产生的水泥组分用于地基改进材料,骨料用于结构物。显然,上述过程工艺复杂,能耗高,而且其所谓的废弃混凝土其实就是天然碎石。然而废弃水泥混凝土的有效利用部分非常少,尤其是低品质的废弃混凝土和分离出来的水泥石根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废弃混凝土由于表面黏附着砂浆,致使废弃混凝土的基本性质与普通骨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而限制了废弃混凝土的应用。用于生产废弃混凝土的的废旧混凝土,其来源比较广,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由于废旧混凝土来源广泛,实验结果离散性大,比性差,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甚至截然相反,数据难以统计,总结共性。

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减少表面附着砂浆含量的物理改性和改变表面性状、修补孔隙化学改性两种。物理强化方法直接从减少废弃混凝土表面附着砂浆含量入手,以达到废弃混凝土强化的目的。目前,现行的有立式偏心装置研磨法、卧式回转研磨法、球式研磨法、棒磨研磨法、加热研磨法等几种物理强化方法物理强化有其诸多优点,强化效果较好,但该方法需消耗较多能量,且工艺较为繁杂,限制了其广泛的使用。基于此,李秋义等研宄了颗粒整形法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强化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将经过简单破碎后的骨料再次彼此冲击,处于高速运动的颗粒之间彼此撞击,是以减少废弃混凝土附着砂浆的含量废弃混凝土强化的目的。经过物理强化后,其外观上颗粒棱角明显减少,表面附着的水泥砂浆含量也显著下降,并增加了骨料的密度,降低了骨料吸水率、孔隙率、压碎指标。但是物理强化方法需要较多的能源消耗,骨料之间的彼此撞击亦会造成骨料内部微裂缝的形成。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对废弃混凝土砂子进行清洗处理,不但充分使其界面的化学吸附增强,而且密闭了废弃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中的孔洞,制作的沥青混合料宏观性能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包括上料斗、螺旋输送机、破碎机、分离装置,所述上料斗的出口设置在螺旋输送机的入口端,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与破碎机相连,所述分离装置位于破碎机出料口下方,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从上至下倾斜设置的孔径由大到小的筛网,每个筛网倾斜较低端通过弹性装置与接料口连接,所述接料口设有接料缓冲装置,所述接料缓冲装置下方设有改性装置,所述改性装置设有改性剂进入管和排渣管,所述改性装置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的Z字形传送带包括平行设置的A传送部、C传送部,所述A传送部、C传送部通过B传送部连接,所述B传送部分别与A传送部和C传送部的夹角为120-160度且连接处位于支架上设有转向滚轮。

优选地,所述接料缓冲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档板和挡板 ,所述第一档板和挡板 平行且中间有间隔差。

优选地,所述改性剂进入管通入的改性剂为硅烷。

优选地,所述改性装置内的A传送部的上方设有压板,压板上均布有通孔,所述C传送部的顶端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压板的上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顶端穿过设于支架之间的横杆,并在横杆上方的螺杆上设有螺母。

优选地,所述上料斗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振动电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上方和破碎机的周围分别设有防尘罩。

优选地,所述上料斗顶部两侧包括与上料斗斗槽铰接的盖板,所述上料斗斗槽的一侧依次设有过滤网、集尘室、抽风机。

优选地,所述筛网孔径≤26.5mm。

优选地,所述分离装置底部经过若干个空气弹簧与底座相连,所述空气弹簧底部设有第二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处理时, 可以与无机硅酸盐材料有很好的亲和力,废弃混凝土在硅烷乳液中浸泡后,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提升73.%。

2、所述上料斗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振动电机可调整输送量。在螺旋输送机的上方和砂石破碎机的周围分别设置了防尘罩,可以减少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上料斗上设置的盖板可防止加工设备内进入杂质,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该进料斗两侧设有集尘室,可在进料时将料物中的灰尘杂质过滤吸收,使再加工的现场更加干净整洁,保证了加工的洁净性。

4、分离装置通过空气弹簧、第二振动电机的作用使废弃混凝土逐步由上至下缓慢筛分并伴随着清洗过程,且物料从筛网上下落经过间隔落差时,可以与清洗液之间得到充分的接触,提高废弃混凝土的质量。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改性装置设在接料口一侧,并在改性装置内设Z字形传送带,Z字形传送带的A传送部设置在改性装置的底部,通过A传送部、B传送部和C传送部将改性装置内改性完成的废弃混凝土运送至改性装置外,并通过改性剂进入管和排渣管更换改性装置内的改性剂,整个过程连续自动完成,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人力投入,提高了改性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A传送部的上方设置压板,并在压板上设置通孔,改性时废弃混凝土被压板压在液面以下,使其与入改性剂充分接触,提高了改性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接料缓冲装置设置在接料口,目的是防止废弃混凝土在打开接料口时不能控制,尤其是沾有清洗液的骨料,打开接料口后防止清洗液飞溅。所述第一档板关闭接料口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接料口之间无缝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接料口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一档板与接料口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在水分多的时候,打开一点第二挡板,让被筛选好的骨料从接料口的下端中缓慢排出,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同时有利设备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

图2改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上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5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料斗1,螺旋输送机2,破碎机3,分离装置4,防尘罩5,筛网41,接料口42,缓冲装置43,第一档板431,第二挡板432,改性装置6,支架61,A传送部62,B传送部63,C传送部64,转向滚轮65,压板66,螺杆67,螺母68,改性剂进入管7,排渣管8,传动电机9,第一振动电机11,盖板12,滤网13,集尘室14,抽风机15,空气弹簧16,底座17,第二振动电机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建筑废弃混凝土的预处理装置,包括上料斗1、螺旋输送机2、破碎机3、分离装置4,所述上料斗1的出口设置在螺旋输送机2的入口端,所述螺旋输送机2的出口端与破碎机3相连,所述分离装置4位于破碎机3出料口下方,所述分离装置4包括从上至下倾斜设置的孔径由大到小的筛网41,每个筛网41倾斜较低端通过弹性装置与接料口42连接,所述接料口42设有接料缓冲装置43,所述接料缓冲装置43下方设有改性装置6,所述改性装置6设有改性剂进入管7和排渣管8,所述改性装置6内设有支架61,所述支架61上的Z字形传送带包括平行设置的A传送部62、C传送部64,所述A传送部62、C传送部64通过B传送部63连接,所述B传送部63分别与A传送部62和C传送部64的夹角为120-160度且连接处位于支架61上设有转向滚轮65。

优选地,所述接料缓冲装置4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档板431和挡板 432,所述第一档板431和挡板 432平行且中间有间隔差。

优选地,所述改性剂进入管7通入的改性剂为硅烷。

优选地,所述改性装置3内的A传送部62的上方设有压板66,压板66上均布有通孔,所述C传送部64的顶端连接有传动电机9;所述压板66的上方连接有螺杆67,螺杆67的顶端穿过设于支架61之间的横杆612,并在横杆612上方的螺杆67上设有螺母6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板上连接螺杆67,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来调节压板的上下位置,保证废弃混凝土均压在液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上料斗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振动电机11,所述螺旋输送机2的上方和破碎机3的周围分别设有防尘罩5。

优选地,所述上料斗1顶部两侧包括与上料斗1斗槽铰接的盖板12,所述上料斗1斗槽的一侧依次设有过滤网13、集尘室14、抽风机15。

优选地,所述筛网41孔径≤26.5mm。

优选地,所述分离装置4底部经过若干个空气弹簧16与底座17相连,所述空气弹簧16底部设有第二振动电机18。

本实用新型方法:采用某工程拆卸的废旧混凝土,破碎成最大粒径不超过26.5mm的颗粒,进入装置中,通过空气弹簧16、第二振动电机18的作用,在分离装置内部进行初步的筛分,进入改性装置内部,通入8%硅烷,浸泡20-24h。经过传送带运输至下一个步骤。通过合理设置B传送部和A传送部以及C传送部之间的夹角,较好的发挥了本装置传送作用,同时,又不会对设备的尺寸造成太大的影响,设计较为合理。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8%硅烷可以与无机硅酸盐材料有很好的亲和力,废弃混凝土在硅烷乳液中浸泡后,会在废弃混凝土在表面形成憎水层,因而使这些废弃混凝土的表面特性改变,另一方面,由于硅烷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会在经过其处理后的材料表面及其内部的毛细孔内壁产生一层有一定厚度的憎水层,在骨料运输和搅拌过程中骨料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不会被损坏该憎水层,是以保持骨料在拌和过程中较低的吸水率。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提升73.%。

本实用新型的改性剂还可以选择5%水玻璃或10%聚乙烯醇。将废弃混凝土放入水玻璃溶液中浸泡,硅酸钠会析出硅酸凝胶,其阻塞了废弃混凝土的毛细孔,粘合内部微裂缝;硅酸钠与废弃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水硬性硅酸钙胶体填充废弃混凝土的孔隙,从而提高废弃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常用来提高水泥的黏结性能和防水性,在真空压力下可以将聚乙烯醇分子压入到废弃混凝土内部,填充在废弃混凝土的微裂缝和孔隙中,此举不但修复了废弃混凝土的微裂缝、填充了内部孔隙,而且会在废弃混凝土内部形成憎水膜,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