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051发布日期:2018-12-11 20: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



背景技术:

设备基础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以供大中型设备放置和安装。

现有申请号为200710200657.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架空式大型设备基础结构,其包括钢筋砼板、地下式框架柱和持力;持力为地基,持力的上表面为平面状;地下式框架柱设置于持力的四周,以围成槽状结构,便于浇筑混凝土,以成型设备基础;钢筋砼板位于设备基础的上方,以支撑设备。

但是,当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的现象,设备基础会产生热量;由于受热胀形,设备基础发生胀形;当设备基础凝固后,设备基础的温度逐渐降低,由于冷缩的原因,凝固后的设备基础发生开裂现象,大大降低设备基础的强度,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其具有有效减少设备基础开裂现象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包括基础砼块,所述基础砼块沿其长度方向嵌置有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均延伸至基础砼块的外部,所述钢管其中一端连接有用于向钢管内注水的供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砼块在凝固的过程中,基础砼块释放热量;由于钢管位于基础砼块内,基础砼块将其热量传递至钢管;供水件不断向钢管内注入水,水吸收钢管的热量,并排至基础砼块的外部;在基础砼块凝固的过程中,实现基础砼块的散热,有效减小基础砼块凝固后与凝固过程中的体积比,进而有效减少基础砼块出现开裂的现象。另一方便,钢管嵌置于基础砼块的内部,当基础砼块其中一端受力较大时,能够防止基础砼块的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位于基础砼块的内部连接有弯曲管,所述弯曲管的两端均与钢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管能够增大钢管与基础砼块内部的接触面积,吸收更多的热量,提高对基础砼块内部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管的外侧壁且位于其上方设置有水准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搭建钢管时,通过查看水准泡并调整弯曲管,直至弯曲管呈水平状态,使水能够均衡进入弯曲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外侧壁且位于基础砼块的外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弯曲管呈水平状态时,将固定杆焊接至成型板上,实现对钢管及弯曲管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的数量为若干个,全部钢管远离供水件的一端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其中一端为盲端,另一端延伸至基础砼块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冷却用过的水进行集中收集,有效避免水源的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吸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热片与基础砼块相接触,大大提高钢管的吸热效果;另一方面,提高钢管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片环绕于钢管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钢管的强度;当钢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吸热片可避免钢管直接被碰撞,有效减小钢管的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片贯穿设置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部分混凝土进入固定孔内;当基础砼块凝固后,有效提高钢管的嵌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础砼块内设置有钢管,钢管上连通有弯曲管,通过不断向钢管和弯曲管内注入水,以对基础砼块进行降温,有效减小基础砼块凝固前后的体积比,进而减少基础砼块的开裂;

2、钢管外侧壁环绕设置的吸热片有效避免钢管的损坏,同时提高钢管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基础砼块;11、成型板;2、钢管;21、吸热片;211、固定孔;22、固定杆;23、排水管;24、弯曲管;241、水准泡;3、供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内降温抗裂缝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基础砼块1,基础砼块1为细长的立方体状结构;基础砼块1的四周均设置有成型板11,成型板11与基础砼块1外侧壁相贴合。

参照图1,基础砼块1沿其长度方向嵌置有钢管2,钢管2的硬质大于凝固后混凝土的硬度,以避免钢管2的凹瘪;钢管2的两端均延伸至基础砼块1的外部,钢管2的两端贯穿成型板11。

参照图1,钢管2其中一端连接有水泵,水泵作为供水件3;水泵抽取地下水,并将水注入钢管2内;当浇注基础砼块1的过程中,钢管2不断吸收基础砼块1内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钢管2内的水中,水不断的流至基础砼块1的外部,同时将基础砼块1的热量带出,实现对基础砼块1内部散热的目的。

参照图2,钢管2位于基础砼块1的内部连接有弯曲管24,弯曲管24的硬度大于凝固后混凝土的硬度;弯曲管24的两端均与钢管2连通,弯曲管24由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钢管2。

参照图2,弯曲管24的外侧壁且位于其上方设置有水准泡241,水准泡241螺钉固定于弯曲管24上;当安装钢管2时,通过观察水准泡241,并调动弯曲管24,以使弯曲管24呈水平状态。

参照图2和图3,钢管2外侧壁且位于基础砼块1的外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22;当弯曲管24呈水平状态后,固定杆22通过螺栓固定于成型板11上。

参照图2,钢管2的数量为若干个,全部钢管2远离水泵的一端连通有排水管23,排水管23其中一端为盲端,另一端延伸至基础砼块1的下方,以便于将钢管2内的水集中收集。

参照图2和图4,钢管2的外侧壁设置有吸热片21,吸热片21焊接于钢管2的外侧壁,以增大钢管2与基础砼块1的接触面积;吸热片21环绕于钢管2的外侧壁,以更好的将钢管2嵌固于基础砼块1内。

参照图2和图4,吸热片21贯穿设置有固定孔211,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固定孔211内;混凝土凝固后,吸热片21的固定孔211被凝固的混凝土嵌固,有效提高钢管2的嵌固效果。

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建筑基础砼块1时,首先架设四个竖立的成型板11;同时,在成型板11之间插设钢管2,钢管2的两端贯穿成型板11;然后调整弯曲管24的水平状态,直至水准泡241显示弯曲管24呈水平状态;将固定杆22焊接于成型板11上。

全部钢管2的一端焊接并连通排水管23,另一端均通过管件连通水泵。

然后向成型板11围成的槽体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形成立方体状结构;然后,人工将基础砼块1的上表面摊平。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启动水泵,水泵不断向钢管2内注入水;水在钢管2及弯曲管24内流动,并吸收混凝土内的热量;吸收热量的水经钢管2及弯曲管24流入排水管23内,最后经排水管23排出,实现基础砼块1的冷却。

由于成型基础砼块1的过程中,钢管2不断对基础砼块1进行降温;有效降低基础砼块1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减小基础砼块1的凝固过程中的胀形,缩小基础砼块1在凝固过程中及凝固后的体积比,进而减少基础砼块1出现开裂的现象。

当基础砼块1完全凝固后,使用切割机切去钢管2凸出基础砼块1的部分;然后拆去成型板11。完成整个基础砼块1的制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