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6806发布日期:2019-04-17 05:4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以上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对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需要对作物进行施肥。

然而,在实际的施肥过程中,经常出现因施肥不当导致作物无法充分吸收养分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肥料的支出占据农业投入的较大比重。因此,针对如何有效地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包含于肥料中的增效剂,该增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亚硫酸钠溶液100-140份,稀硫酸溶液30-36份,黄腐酸5-9份,硫酸钾8-10份,作物秸秆30-38份,硝化抑制剂3-5份,脲酶抑制剂2-3份,河泥10-20份,贝壳粉10-12份,麦饭石14-18份,磷酸二氢铵6-8份,维生素b5-7份。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亚硫酸钠溶液120份,稀硫酸溶液33份,黄腐酸8份,硫酸钾9份,作物秸秆34份,硝化抑制剂4份,脲酶抑制剂2-3份,河泥15份,贝壳粉11份,麦饭石14-18份,磷酸二氢铵7份,维生素b6份。

优选的,脲酶抑制剂为硫磷酰三胺、氢醌、硼镁粉中的一种。

优选的,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氮吡啶中的一种。

优选的,氨稳定剂为双氰胺。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作物秸秆干燥,随后进行粉碎,至均匀的颗粒状,将稀硫酸溶液均匀喷洒至摊平的颗粒状秸秆表面,进行润湿,秸秆颗粒自然吸干一次喷洒稀硫酸溶液后进行再次喷洒,重复操作3-4次,后放置进行自然晾干;

s2、将自然晾干后的秸秆颗粒进行真空干燥,随后加入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处理后再次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秸秆颗粒;

s3、将麦饭石、河泥和贝壳粉加入热解炉进行热解,热解完成后进行粉碎,得到粉碎混合料;

s4、将步骤s2中得到的改性秸秆颗粒、步骤s3中得到的粉碎混合料及剩余的黄腐酸、硫酸钾、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磷酸二氢铵、维生素b加水,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成均匀浆状,随后进行烘干磨粉即可。

优选的,步骤s2中加入亚硫酸钠后的秸秆颗粒进行微波处理的时间为2-3h,处理过程保持温度在30-34℃。

优选的,步骤s3中麦饭石、河泥和贝壳粉进行热解的温度为500-600℃,热解时间保持在1-2h,热解后粉碎混合料能过50-70目筛。

优选的,增效剂在肥料中的加入比例为1-3%,肥料为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基于一种用于肥料中的增效剂,增效剂中河泥、贝壳粉的添加能够在合理利用自然物料的同时提高肥料肥力,麦饭石能够提高作物对肥料中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土壤通透性使土壤不板结的同时具有固氮作用,通过作物秸秆的加入,能够在土壤中形成腐殖酸成分,与黄腐酸配合施用,能够对土壤中的无机离子进行吸附螯合,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的起到增加复混肥料的肥效和延长肥效的时间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包含于肥料中的增效剂,亚硫酸钠溶液100份,稀硫酸溶液30份,黄腐酸5份,硫酸钾8份,作物秸秆30份,硝化抑制剂3份,脲酶抑制剂2份,河泥10份,贝壳粉10份,麦饭石14份,磷酸二氢铵6份,维生素b5份,其中:脲酶抑制剂为硫磷酰三胺、氢醌、硼镁粉中的一种,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氮吡啶中的一种,氨稳定剂为双氰胺。

具体的,所述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作物秸秆干燥,随后进行粉碎,至均匀的颗粒状,将稀硫酸溶液均匀喷洒至摊平的颗粒状秸秆表面,进行润湿,秸秆颗粒自然吸干一次喷洒稀硫酸溶液后进行再次喷洒,重复操作3次,后放置进行自然晾干;

s2、将自然晾干后的秸秆颗粒进行真空干燥,随后加入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处理的时间为2h,处理过程保持温度在30℃,微波处理后再次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秸秆颗粒;

s3、将麦饭石、河泥和贝壳粉加入热解炉进行热解,进行热解的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保持在1h,热解完成后进行粉碎,得到粉碎混合料,粉碎混合料能过60目筛;

s4、将步骤s2中得到的改性秸秆颗粒、步骤s3中得到的粉碎混合料及剩余的黄腐酸、硫酸钾、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磷酸二氢铵、维生素b加水,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成均匀浆状,随后进行烘干磨粉即可,增效剂在肥料中的加入比例为1%,肥料为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

实施例2

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包含于肥料中的增效剂,亚硫酸钠溶液120份,稀硫酸溶液33份,黄腐酸8份,硫酸钾9份,作物秸秆34份,硝化抑制剂4份,脲酶抑制剂2-3份,河泥15份,贝壳粉11份,麦饭石14-18份,磷酸二氢铵7份,维生素b6份,其中:脲酶抑制剂为硫磷酰三胺、氢醌、硼镁粉中的一种,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氮吡啶中的一种,氨稳定剂为双氰胺。

具体的,所述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作物秸秆干燥,随后进行粉碎,至均匀的颗粒状,将稀硫酸溶液均匀喷洒至摊平的颗粒状秸秆表面,进行润湿,秸秆颗粒自然吸干一次喷洒稀硫酸溶液后进行再次喷洒,重复操作4次,后放置进行自然晾干;

s2、将自然晾干后的秸秆颗粒进行真空干燥,随后加入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处理的时间为2.5h,处理过程保持温度在32℃,微波处理后再次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秸秆颗粒;

s3、将麦饭石、河泥和贝壳粉加入热解炉进行热解,进行热解的温度为550℃,热解时间保持在1.5h,热解完成后进行粉碎,得到粉碎混合料,粉碎混合料能过60目筛;

s4、将步骤s2中得到的改性秸秆颗粒、步骤s3中得到的粉碎混合料及剩余的黄腐酸、硫酸钾、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磷酸二氢铵、维生素b加水,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成均匀浆状,随后进行烘干磨粉即可,增效剂在肥料中的加入比例为2%,肥料为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

实施例3

一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包含于肥料中的增效剂,亚硫酸钠溶液140份,稀硫酸溶液36份,黄腐酸9份,硫酸钾10份,作物秸秆38份,硝化抑制剂5份,脲酶抑制剂3份,河泥20份,贝壳粉12份,麦饭石18份,磷酸二氢铵8份,维生素b7份,其中:脲酶抑制剂为硫磷酰三胺、氢醌、硼镁粉中的一种,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氮吡啶中的一种,氨稳定剂为双氰胺。

具体的,所述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作物秸秆干燥,随后进行粉碎,至均匀的颗粒状,将稀硫酸溶液均匀喷洒至摊平的颗粒状秸秆表面,进行润湿,秸秆颗粒自然吸干一次喷洒稀硫酸溶液后进行再次喷洒,重复操作4次,后放置进行自然晾干;

s2、将自然晾干后的秸秆颗粒进行真空干燥,随后加入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处理的时间为2-3h,处理过程保持温度在34℃,微波处理后再次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秸秆颗粒;

s3、将麦饭石、河泥和贝壳粉加入热解炉进行热解,进行热解的温度为600℃,热解时间保持在2h,热解完成后进行粉碎,得到粉碎混合料,粉碎混合料能过70目筛;

s4、将步骤s2中得到的改性秸秆颗粒、步骤s3中得到的粉碎混合料及剩余的黄腐酸、硫酸钾、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磷酸二氢铵、维生素b加水,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成均匀浆状,随后进行烘干磨粉即可,增效剂在肥料中的加入比例为3%,肥料为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