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0882发布日期:2019-05-03 20:55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多相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硼碳氮(sibcn)陶瓷是一种具有优异的耐高温(2000℃以上)、抗氧化和抗蠕变性能的多相陶瓷,可制备成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多孔陶瓷、涂层及微器件等,成为航空航天、能源和微电子等产业的备选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制备多相陶瓷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和液相法,“一种片层状bn(c)晶粒增韧的si-b-c-n陶瓷的制备方法”(201611030272.1)专利技术,该技术采用固体粉末法虽制得sibcn陶瓷,但该方法烧结温度高达2200℃,操作时间长达60h,并且需要额外的稀土化合物来促进陶瓷晶粒的生长;而si和b原子在其碳化物和氮化物中的自扩散系数极低,亦导致各元素在陶瓷材料中分布不均匀。此外,还可通过液相法制备sibcn陶瓷。该方法一方面可通过对前驱体分子的设计,在原子尺度上调控陶瓷的组分和结构;另一方面,对前驱体进行热解可直接获得陶瓷体,解决了含硼陶瓷低扩散和难烧结的问题。“一种含sibcn可热聚合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201510569397.0)专利技术,该技术采用液相法虽制得sibcn陶瓷先驱体,但该技术为使反应顺利进行,采用多原料和多步骤,使得该反应需要近40h的操作周期,增加了原料成本和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步骤少、周期短和能耗低的sibcn陶瓷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sibcn陶瓷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1、在-50~0℃条件下,向schlenk反应器中加入所述schlenk反应器容积15~40%的溶剂;再按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的物质的量比为3∶0.5~3∶3~12,向所述溶剂中依次加入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5~35℃条件下保温0.5~2h,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140℃,蒸馏至冷凝管出口无液体流出,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

步骤3、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以4~8℃/min的速率升温至140~240℃,保温2~12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

步骤1~步骤3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率为500~2000r/min。

步骤4、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置于石墨坩埚内,然后将所述石墨坩埚放入炭化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0~2000℃,保温1~2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

所述schlenk反应器为干燥后的schlenk反应器;所述干燥是指先将所述schlenk反应器加热至100℃~150℃,再用氮气或氩气置换所述schlenk反应器中的气体2~3次。

所述溶剂为正己烷、四氢呋喃和甲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乙烯基氯硅烷为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二乙烯基二氯硅烷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硼烷为二甲基硫醚硼烷、吡啶硼烷和氨硼烷中的一种以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将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在120~140℃条件下去除溶剂、副产物以及未反应的小分子,然后在1200~2000℃条件下热处理,得到sibcn陶瓷,步骤少、操作简单、周期短和能耗低。

2.本发明制备的sibcn陶瓷在1900℃条件下仍部分保持非晶态,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

因此,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步骤少、周期短和能耗低的特点,所制备的sibcn陶瓷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sibcn陶瓷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得到的sibcn陶瓷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schlenk反应器为干燥后的schlenk反应器;所述干燥是指先将所述schlenk反应器加热至100℃~150℃,再用氮气或氩气置换所述schlenk反应器中的气体2~3次。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1

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

步骤1、在-50~0℃条件下,向schlenk反应器中加入所述schlenk反应器容积15~25%的溶剂;再按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的物质的量比为3∶0.5~1.5∶3~6,向所述溶剂中依次加入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5~35℃条件下保温1.5~2h,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130℃,蒸馏至冷凝管出口无液体流出,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

步骤3、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以4~8℃/min的速率升温至140~180℃,保温8~12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

步骤1~步骤3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率为500~1000r/min。

步骤4、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置于石墨坩埚内,然后将所述石墨坩埚放入炭化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200~1600℃,保温1.5~2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

所述溶剂为正己烷、四氢呋喃和甲苯中的一种。

所述乙烯基氯硅烷为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二乙烯基二氯硅烷中的一种。

所述硼烷为二甲基硫醚硼烷、吡啶硼烷和氨硼烷中的一种。

实施例2

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

步骤1、在-50~0℃条件下,向schlenk反应器中加入所述schlenk反应器容积20~30%的溶剂;再按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的物质的量比为3∶1~2∶6~9,向所述溶剂中依次加入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5~35℃条件下保温1~1.5h,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25~135℃,蒸馏至冷凝管出口无液体流出,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

步骤3、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以4~8℃/min的速率升温至170~210℃,保温5~9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

步骤1~步骤3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率为1000~1500r/min。

步骤4、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置于石墨坩埚内,然后将所述石墨坩埚放入炭化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0~1800℃,保温1.25~1.75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

所述溶剂为正己烷、四氢呋喃和甲苯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氯硅烷为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二乙烯基二氯硅烷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所述硼烷为二甲基硫醚硼烷、吡啶硼烷和氨硼烷中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实施例3

一种sibcn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

步骤1、在-50~0℃条件下,向schlenk反应器中加入所述schlenk反应器容积30~40%的溶剂;再按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的物质的量比为3∶2~3∶9~12,向所述溶剂中依次加入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5~35℃条件下保温0.5~1h,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140℃,蒸馏至冷凝管出口无液体流出,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

步骤3、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的低聚体以4~8℃/min的速率升温至200~240℃,保温2~6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前驱体。

步骤1~步骤3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速率为1500~2000r/min。

步骤4、将所述sibcn陶瓷前驱体置于石墨坩埚内,然后将所述石墨坩埚放入炭化炉中;在氩气气氛下,以5~15℃/min的速率升温至1600~2000℃,保温1~1.5h,自然冷却,得到sibcn陶瓷。

所述溶剂为正己烷、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氯硅烷为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和二乙烯基二氯硅烷的混合物。

所述硼烷为二甲基硫醚硼烷、吡啶硼烷和氨硼烷的混合物。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将乙烯基氯硅烷、硼烷和六甲基二硅氮烷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在120~140℃条件下去除溶剂、副产物以及未反应的小分子,然后在1200~2000℃条件下热处理,得到sibcn陶瓷,步骤少、操作简单、周期短和能耗低。

2、本发明制备的sibcn陶瓷在1900℃条件下仍部分保持非晶态,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备的sibcn陶瓷如图1所示,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一种sibcn陶瓷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得到的sibcn陶瓷xrd图谱。

从图1可以看出:当热解温度在1600℃以下时sibcn陶瓷处于非晶态,1900℃时出现了sic、si3n4等晶相,但是在2θ=26°附近仍有一个宽峰,说明该sibcn陶瓷在1900℃时仍有部分非晶陶瓷的存在,表明sibcn陶瓷在高温仍具有好的热稳定性。

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步骤少、周期短和能耗低的特点,所制备的sibcn陶瓷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