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6771发布日期:2019-04-30 17:4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果蔬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蔬菜肥料上面用肥主要是以氮、磷、钾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蔬菜消费量日益增加,蔬菜渐渐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由于大棚蔬菜种植业能够在一年四季天天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蔬菜,而得到迅速发展,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污染生态环境的渴望和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促使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生态有机肥料为这种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而现有的用于有机果蔬的生态肥,其大多是使用有机原料和无机原料的组合,以减少农药和化工肥的使用,但是目前生态肥的使用,其使用效果不明显,不能够有效的提高果蔬中的硒成分,且不能够改善果蔬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土壤的净化,造成了果蔬生产品质的下降,且口感的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有机物的混合,将含有碳元素、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有机物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s2,初次发酵,向混合物料中添加酶蛋白,使其混合均匀,并放入到含氧的发酵池内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并用塑料膜密封严紧,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

s3,烘干处理,将步骤s2中发酵完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低温烘干,使混合物料中的含水量降低至25wt%以下;

s4,再次发酵,将步骤s3中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转移到发酵仓内,并加入提高有益菌生长的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

s5,造粒,将步骤s4中二次发酵后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并干燥处理,得到生态肥;

s6,包装,将步骤s5制备的生态肥颗粒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入库。

优选的,步骤s1中,有机物质包括蔬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和植物根叶堆积物,且有机物质之间的重量份组成分别为蔬菜废弃物30~45份、农作物秸秆20~30份、畜禽粪便40~50份、草木灰10~20份、植物根叶堆积物15~25份。

优选的,步骤s2中,酶蛋白主要含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且酶蛋白占步骤s1中混合物料的百分比为1~3%。

优选的,步骤s2中,初次发酵的时间为4~8天,发酵过程中每天翻拌2~4次。

优选的,步骤s3中,低温烘干的温度在40℃以下。

优选的,步骤s4中,加入添加剂的总重量占烘干后混合物料总重量的3~8%。

优选的,步骤s4中,添加剂为脲甲醛和蛋白质粉液的混合物,且蛋白质粉液为大豆蛋白粉液。

优选的,步骤s5中,造粒的温度为70~80℃,造粒的时间为10~20分钟,造粒完成后使用的干燥机入口温度为300~320℃,出口温度为90~10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通过对有机物料的选择,有机物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果蔬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体现了有机果蔬的绿色环保,同时添加酵母硒代替无机硒,既避免了无机硒中的有毒成分,同时又能够保证有机果蔬生长过程中硒元素的需求,使生长完成的果蔬中含硒量大大的提高,满足有机食品的需求,另外在有机物料中添加酶蛋白和添加剂的使用,添加剂的使用提供益生菌生长的养分,从而既能够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的生产繁殖,保证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又能够改善土壤中微生态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益条件,进而使有机果蔬能够健康的生长,既能提高蔬菜的品质,又提高了蔬菜长成后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的内容。基于本发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内容,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有机物的混合,将含有碳元素、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有机物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其中有机物质包括蔬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和植物根叶堆积物,且之间的重量份组成分别为蔬菜废弃物30份、农作物秸秆20份、畜禽粪便40份、草木灰10份、植物根叶堆积物15份;

s2,初次发酵,向混合物料中添加酶蛋白,其中酶蛋白主要含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且酶蛋白占步骤s1中混合物料的百分比为1%,使其混合均匀,并放入到含氧的发酵池内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并用塑料膜密封严紧,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初次发酵的时间为4天,发酵过程中每天翻拌2次;

s3,烘干处理,将步骤s2中发酵完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在40℃以下,使混合物料中的含水量降低至25wt%以下;

s4,再次发酵,将步骤s3中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转移到发酵仓内,并加入提高有益菌生长的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其中加入添加剂的总重量占烘干后混合物料总重量的3%,且添加剂为脲甲醛和蛋白质粉液的混合物,蛋白质粉液为大豆蛋白粉液;

s5,造粒,将步骤s4中二次发酵后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并干燥处理,得到生态肥,造粒机造粒时的温度为70℃,造粒的时间为10分钟,造粒完成后使用的干燥机入口温度为300℃,出口温度为90℃;

s6,包装,将步骤s5制备的生态肥颗粒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入库。

实施例2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有机物的混合,将含有碳元素、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有机物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其中有机物质包括蔬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和植物根叶堆积物,且之间的重量份组成分别为蔬菜废弃物38份、农作物秸秆25份、畜禽粪便45份、草木灰15份、植物根叶堆积物20份;

s2,初次发酵,向混合物料中添加酶蛋白,其中酶蛋白主要含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且酶蛋白占步骤s1中混合物料的百分比为2%,使其混合均匀,并放入到含氧的发酵池内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并用塑料膜密封严紧,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初次发酵的时间为6天,发酵过程中每天翻拌3次;

s3,烘干处理,将步骤s2中发酵完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在40℃以下,使混合物料中的含水量降低至25wt%以下;

s4,再次发酵,将步骤s3中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转移到发酵仓内,并加入提高有益菌生长的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其中加入添加剂的总重量占烘干后混合物料总重量的6%,且添加剂为脲甲醛和蛋白质粉液的混合物,蛋白质粉液为大豆蛋白粉液;

s5,造粒,将步骤s4中二次发酵后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并干燥处理,得到生态肥,造粒机造粒时的温度为75℃,造粒的时间为15分钟,造粒完成后使用的干燥机入口温度为310℃,出口温度为95℃;

s6,包装,将步骤s5制备的生态肥颗粒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入库。

实施例3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菜提高果蔬品质的生态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有机物的混合,将含有碳元素、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有机物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其中有机物质包括蔬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草木灰和植物根叶堆积物,且之间的重量份组成分别为蔬菜废弃物45份、农作物秸秆30份、畜禽粪便50份、草木灰20份、植物根叶堆积物25份;

s2,初次发酵,向混合物料中添加酶蛋白,其中酶蛋白主要含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且酶蛋白占步骤s1中混合物料的百分比为3%,使其混合均匀,并放入到含氧的发酵池内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并用塑料膜密封严紧,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初次发酵的时间为8天,发酵过程中每天翻拌4次;

s3,烘干处理,将步骤s2中发酵完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在40℃以下,使混合物料中的含水量降低至25wt%以下;

s4,再次发酵,将步骤s3中烘干完成后的物料转移到发酵仓内,并加入提高有益菌生长的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其中加入添加剂的总重量占烘干后混合物料总重量的8%,且添加剂为脲甲醛和蛋白质粉液的混合物,蛋白质粉液为大豆蛋白粉液;

s5,造粒,将步骤s4中二次发酵后的混合物料加入到造粒机内进行造粒,并干燥处理,得到生态肥,造粒机造粒时的温度为80℃,造粒的时间为20分钟,造粒完成后使用的干燥机入口温度为320℃,出口温度为100℃;

s6,包装,将步骤s5制备的生态肥颗粒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入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