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0205发布日期:2019-04-29 13:2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碳化硅蜂窝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蜂窝陶瓷是由许多平行贯通的孔道组成的陶瓷,因其耐冲击和重量轻等特点,多作为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需要较高的抗热冲击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还需具备低的热容量、高的热导率才能使得催化剂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众所周知,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的比表面积越大,可以负载的催化剂就越多,所以蜂窝陶瓷还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此外,还应避免陶瓷材料与催化剂间的化学反应导致的催化剂中毒,在选材时也需考虑。

碳化硅蜂窝陶瓷具有优良的常温性能,如优良的抗氧化性、良好的耐腐蚀性、高的抗弯强度以及低的摩擦系数,而且高温性能是已知陶瓷材料中最佳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在石油、化工、微电子、汽车、航天、航空、造纸、激光、矿业及原子能等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碳化硅由于是共价性极强的化合物,高温烧结困难。

目前,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制备方法有: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注浆成型和添加造孔剂的方法。采用挤压成型方法,由于纯碳化硅浆料的可塑性差而成品率低;采用热压铸成型方法,在烧成过程中,如果升温速率过快或者炉内温度不均匀,制品则会由于排除有机物不均匀而产生裂纹,而要生产高质量的制品则对设备要求过高,生产成本相对过高;采用注浆成型法,虽只需要简单的石膏模具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但劳动强度大、操作工序多和生产效率低,且注件含水量高、密度小、收缩大和烧成时容易变形,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常规的添加造孔剂的方法,无法实现孔径的均匀分布且大小可控,且制品的机械强度一般很差。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限制了碳化硅蜂窝陶瓷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微观结构良好、微孔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和对废气的净化能力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先向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将所述混合料倒入真空挤出机中,成型,在60~100℃条件下干燥6~18h,得到蜂窝陶瓷坯体;然后将所述蜂窝陶瓷坯体置入真空热压炉中,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4~8℃/min的速率升温至1800~2200℃,保温1~4h,自然冷却,即得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

所述主料是由65~75wt%的粒度为5~50μm的碳化硅粉、20~25wt%的粒度为0.05~0.5μm的碳化硅粉和3~11wt%的铝硼碳粉混合而成。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量为主料的1~5wt%。

所述结合剂是由纤维素、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甘油和水混合而成:其中:纤维素占所述主料5~6wt%,表面活性剂占所述主料4~6wt%,植物油占所述主料1~4wt%,甘油占所述主料2~5wt%,水为所述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甘油的质量之和。

所述碳化硅粉的纯度为85~99.9%。

所述铝硼碳粉的纯度为95~99.5%;粒度为30~80μm。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和氧化镍中的一种以上;纯度为≥98%。

所述纤维素为羟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植物油为樟树油、桉树油和玉桂油中的一种以上。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发明以两种粒度的碳化硅粉和铝硼碳为主料,其中的碳化硅粉的市场价格低,故生产成本低廉;其制备方法是在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然后经混合和挤压成型,再经干燥和高温烧结而成,整个工艺流程简单,制品易于成型,过程易于控制,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通过采用添加结合剂与挤压成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混合浆料的可塑性及产品的成品率,也提高了微孔大小和分布的可控性。

本发明向碳化硅粉中加入铝硼碳,在氮气气氛下原位生成aln-b4c,高温下碳化硼中碳和硼元素固溶到碳化硅晶粒中,占据了碳化硅的中位点,形成堆叠结构,使碳化硅晶型生长为规则的六方晶型。随着碳化硅在高温下的分解、挥发与重结晶,其六方晶粒顶点互相连接共同生长,呈现良好的骨架结构。这种晶粒间互连共生的结合方式也使材料内部产生较多的微小孔隙,提升了材料的透气性及吸附性能。添加的金属氧化物高温下形成液相,促使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烧结更为致密,提高了机械性能。

本发明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5~15μm;耐压强度为11.8~18.9mpa。

因此,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用该方法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微观结构良好、微孔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和对废气的净化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避免重复,先将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料统一描述如下,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所述碳化硅粉的纯度为85~99.9%。

所述铝硼碳粉的纯度为95~99.5%;粒度为30~80μm。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纯度为≥98%。

实施例1

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先向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将所述混合料倒入真空挤出机中,成型,在60~70℃条件下干燥6~10h,得到蜂窝陶瓷坯体;然后将所述蜂窝陶瓷坯体置入真空热压炉中,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4~5℃/min的速率升温至1800~1900℃,保温2.5~3.5h,自然冷却,即得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

所述主料是由65~67wt%的粒度为5~50μm的碳化硅粉、24~25wt%的粒度为0.05~0.5μm的碳化硅粉和8~11wt%的铝硼碳粉混合而成。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量为主料的1~2wt%。

所述结合剂是由纤维素、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甘油和水混合而成:其中:纤维素占所述主料5~6wt%,表面活性剂占所述主料4~4.5wt%,植物油占所述主料1~2wt%,甘油占所述主料2~3wt%,水为所述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甘油的质量之和。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所述纤维素为羟甲基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所述植物油为樟树油。

本实施例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5~15μm;耐压强度为11.8~13.2mpa。

实施例2

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先向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将所述混合料倒入真空挤出机中,成型,在70~80℃条件下干燥8~12h,得到蜂窝陶瓷坯体;然后将所述蜂窝陶瓷坯体置入真空热压炉中,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5~6℃/min的速率升温至1900~2000℃,保温1~2h,自然冷却,即得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

所述主料是由67~70wt%的粒度为5~50μm的碳化硅粉、23~24wt%的粒度为0.05~0.5μm的碳化硅粉和6~10wt%的铝硼碳粉混合而成。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量为主料的2~3wt%。

所述结合剂是由纤维素、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甘油和水混合而成:其中:纤维素占所述主料5~6wt%,表面活性剂占所述主料4.5~5wt%,植物油占所述主料2~3wt%,甘油占所述主料3~4wt%,水为所述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甘油的质量之和。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镍;所述纤维素为乙基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钠;所述植物油为桉树油。

本实施例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5~9μm;耐压强度为12.6~14.4mpa。

实施例3

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先向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将所述混合料倒入真空挤出机中,成型,在80~90℃条件下干燥10~14h,得到蜂窝陶瓷坯体;然后将所述蜂窝陶瓷坯体置入真空热压炉中,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6~7℃/min的速率升温至2000~2100℃,保温2~3h,自然冷却,即得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

所述主料是由70~72wt%的粒度为5~50μm的碳化硅粉、22~23wt%的粒度为0.05~0.5μm的碳化硅粉和5~8wt%的铝硼碳粉混合而成。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量为主料的3~4wt%。

所述结合剂是由纤维素、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甘油和水混合而成:其中:纤维素占所述主料5~6wt%,表面活性剂占所述主料5~5.5wt%,植物油占所述主料3~4wt%,甘油占所述主料4~5wt%,水为所述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甘油的质量之和。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和氧化镍中的混合物;所述纤维素为羟乙基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植物油为玉桂油。

本实施例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8~12μm;耐压强度为13.6~16.7mpa。

实施例4

一种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

先向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将所述混合料倒入真空挤出机中,成型,在90~100℃条件下干燥14~18h,得到蜂窝陶瓷坯体;然后将所述蜂窝陶瓷坯体置入真空热压炉中,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7~8℃/min的速率升温至2100~2200℃,保温3~4h,自然冷却,即得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

所述主料是由72~75wt%的粒度为5~50μm的碳化硅粉、20~22wt%的粒度为0.05~0.5μm的碳化硅粉和3~6wt%的铝硼碳粉混合而成。

所述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量为主料的4~5wt%。

所述结合剂是由纤维素、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甘油和水混合而成:其中:纤维素占所述主料5~6wt%,表面活性剂占所述主料5.5~6wt%,植物油占所述主料3~4wt%,甘油占所述主料3~4wt%,水为所述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甘油的质量之和。

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所述纤维素为羟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月桂醇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植物油为樟树油、桉树油和玉桂油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7~11μm;耐压强度为15.8~18.9mpa。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以两种粒度的碳化硅粉和铝硼碳为主料,其中的碳化硅粉的市场价格低,故生产成本低廉;其制备方法是在主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结合剂,然后经混合和挤压成型,再经干燥和高温烧结而成,工艺流程简单,制品易于成型,过程易于控制,生产效率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采用添加结合剂与挤压成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混合浆料的可塑性及产品的成品率,也提高了微孔大小和分布的可控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向碳化硅粉中加入铝硼碳,在氮气气氛下原位生成aln-b4c,高温下碳化硼中碳和硼元素固溶到碳化硅晶粒中,占据了碳化硅的中位点,形成堆叠结构,使碳化硅晶型生长为规则的六方晶型。随着碳化硅在高温下的分解、挥发与重结晶,其六方晶粒顶点互相连接共同生长,呈现良好的骨架结构。这种晶粒间互连共生的结合方式也使材料内部产生较多的微小孔隙,提升了材料的透气性及吸附性能。添加的金属氧化物高温下形成液相,促使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烧结更为致密,提高了机械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经检测:微孔孔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中位孔径为5~15μm;耐压强度为11.8~18.9mpa。

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用该方法制备的原位aln-b4c增强的碳化硅蜂窝陶瓷微观结构良好、微孔分布均匀、机械强度高和对废气的净化能力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