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7549发布日期:2019-05-10 23: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秸秆可被用作制作生物有机肥,对秸秆回收利用起重大作用;将秸秆破碎后控制秸秆中的水量,将秸秆堆成一定高度和宽度的长条形结构,往秸秆内加入发酵液,盖上塑料膜即可完成秸秆生物有机肥的制作;秸秆在发酵过程中需做翻堆处理,以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现有的翻堆需要人工使用铁铲进行翻堆,翻堆效率低下,翻堆过程中需要将塑料膜掀起后再进行,使热量散失,影响秸秆的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破碎箱、设于所述破碎箱下方的发酵槽及设于所述发酵槽两侧的第一导轨,所述破碎箱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轴,所述破碎箱顶部设有盛料箱,所述破碎箱内设有处理腔,所述处理腔内设有破碎辊,所述发酵槽内设有翻料组件,所述发酵槽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翻料组件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秸秆在破碎箱内被破碎处理后掉落在发酵槽内,使秸秆在发酵槽内完成发酵工序;当秸秆在发酵槽中的一处堆有预设量后,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使破碎箱移动至料堆隔壁继续堆料,使秸秆铺满发酵槽,避免秸秆过多从发酵槽内满出,保证秸秆的发酵效果;当秸秆在发酵槽内发酵时,翻料组件对发酵槽内的秸秆起翻料作用,将发酵槽底部的秸秆翻至发酵槽顶部,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提升秸秆发酵效果;通过翻料组件无需将塑料膜掀开即可自动完成对秸秆的发酵工作,降低工人劳动量,使秸秆发酵过程变的更加自动化,提升生物有机肥的制作效率。

所述发酵槽侧壁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翻料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的连接轴、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隔板及设于所述连接轴一端的第三传动轮,所述发酵槽侧壁上设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相配合的电机座;第三支撑板为第三驱动电机的提供支撑作用,为第三驱动电机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便于第三驱动电机为翻料组件提供翻转动力;在第四通孔与连接轴的相互配合下,对隔板起支撑作用,防止秸秆堆积在隔板上将隔板损坏;当第三驱动电机驱动隔板转动时,在隔板的作用下将料堆中的秸秆翻起,使底部的秸秆被翻至顶部,完成对秸秆料堆的翻料工作,提升秸秆的发酵效果。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发酵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轮相配合的传动带;在传动带的设置下,使第三驱动电机可同步驱动多组翻料组件,使发酵槽各处的翻料组件同时运动对秸秆起到翻料作用,提升翻料的均匀性,减少驱动翻料组件上的能耗。

所述破碎箱侧壁上设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四支撑板上设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配合的移动轮;在第四支撑板与第一导轨的相互配合下,对破碎箱起支撑作用,使破碎箱被置于第一导轨上稳定的工作;在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的配合下,对破碎箱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破碎箱只能沿着第一滑轨所限位的轨迹移动,提升破碎箱与发酵槽的配合效果,避免从破碎箱上掉落的秸秆掉落在至发酵槽外侧,避免秸秆浪费;当发酵槽一处料堆达到最大高度后,第三驱动电机驱动移动轮转动,在移动轮与第三滑槽的相互配合下,驱动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使破碎箱在第一导轨的作用下移动指定距离,使破碎箱在移动轮的作用下将发酵槽装满,提升秸秆发酵效率。

所述破碎箱侧壁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发酵槽相配合的推板,所述发酵槽顶部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四滑槽,所述推板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槽相配合的第四滑块;当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时,破碎箱带动推板一同移动,推板与发酵槽顶面相接触,在推板的作用下,将高出发酵槽顶面的秸秆推入到发酵槽内,使发酵槽内的秸秆均处于与发酵槽相同的高度,对料堆的高度进行限定,便于秸秆更好的发酵;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相互配合,确保推板与发酵槽的配合效果,便于在推板的作用下将发酵槽顶部的秸秆刮平,可方便的将塑料膜盖在发酵槽上使秸秆做发酵处理。

所述处理腔底部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设有围板,所述围板设于所述通腔内壁上,所述围板上设有螺纹板,所述围板上设有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围板外侧相通,所述围板可沿所述通腔内壁转动;第一储液腔内装有发酵液,将秸秆放置在盛料箱内,使盛料箱内的秸秆掉落至处理腔内,在破碎辊的作用下对秸秆起破碎作用,使秸秆在破碎后掉落至通腔内,进入到通腔内的秸秆掉落在螺纹板上,在围板的转动下带动螺纹板转动,从而使螺纹板带动秸秆往破碎箱外侧运输,秸秆在螺纹板上运输时,第一储液腔内的发酵液洒落在秸秆上,使秸秆与发酵液充分接触;通过使用螺纹板运输秸秆的方式,增加秸秆在通腔内停留的时间,使秸秆有充分的时间与发酵液相混合,提升秸秆与发酵液的混合效果;发酵液透过秸秆渗透至螺纹板上,可沿着螺纹板表面往下流动,从而使螺纹板上的秸秆均能与发酵液相接触。

所述盛料箱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一输水管相连,所述通腔内设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锥形块顶部为圆弧形结构;当秸秆在进行破碎处理时,输水管将水流通入到盛料箱内,使水流从盛料箱内进入到破碎箱内,在水流的作用下,对秸秆破碎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冲刷,防止粉尘从破碎箱内飘出,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影响;水流对破碎辊起润滑和清洗作用,方式秸秆残渣留在破碎辊上影响破碎辊的破碎效果;水流和破碎后的秸秆一同掉落在锥形块上,水流通过第一通孔直接掉落在发酵槽内,为秸秆发酵提供必需的水分,秸秆沿着锥形块顶部的圆弧形结构往下掉落,使秸秆在锥形块的作用下掉落至螺纹板上,使秸秆在螺纹板上与发酵液相混合;在第一通孔的作用下防止水流掉落在螺纹板上,避免水流直接将螺纹板上的发酵液冲刷,使发酵液更好与秸秆相混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翻料组件无需将塑料膜掀开即可自动完成对秸秆的发酵工作,降低工人劳动量,使秸秆发酵过程变的更加自动化,提升生物有机肥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破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破碎箱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破碎箱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的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破碎箱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10为图9中的d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破碎箱的剖面示意图四。

图12为图11中的e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发酵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发酵槽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5为图14中的f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发酵槽的剖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6所示,一种自动化生物有机肥发酵装置,包括破碎箱1、设于所述破碎箱1下方的发酵槽3及设于所述发酵槽3两侧的第一导轨4,所述破碎箱1可沿所述第一导轨4移动,第一导轨为两组,分别设于发酵槽两侧,发酵槽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高度、宽度及长度,第一导轨的长度与发酵槽的长度相对应,破碎箱可沿着第一导轨从第一导轨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所述第一导轨4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轴42,所述破碎箱1顶部设有盛料箱2,所述破碎箱1内设有处理腔,所述处理腔内设有破碎辊11,破碎辊为两组,成对称设于处理箱内壁上,两组破碎辊相对转动;盛料箱底部设有下料口,下料口设于两组破碎辊中间上方位置,盛料箱底部还设有与下料口相配合的第一导板21,第一导板为三角形结构,在第一导板的作用下便于将盛料箱内的秸秆导入到下料口内;所述处理腔底部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设有围板13,所述围板13设于所述通腔内壁上,所述围板13上设有螺纹板132,所述围板13上设有第一储液腔135,第一储液腔内装有发酵液,所述第一储液腔135与所述围板13外侧相通,所述围板13可沿所述通腔内壁转动。

将秸秆放置在盛料箱内,使盛料箱内的秸秆掉落至处理腔内,在破碎辊的作用下对秸秆起破碎作用,使秸秆在破碎后掉落至通腔内,进入到通腔内的秸秆掉落在螺纹板上,在围板的转动下带动螺纹板转动,从而使螺纹板带动秸秆往破碎箱外侧运输,秸秆在螺纹板上运输时,第一储液腔内的发酵液洒落在秸秆上,使秸秆与发酵液充分接触;通过使用螺纹板运输秸秆的方式,增加秸秆在通腔内停留的时间,使秸秆有充分的时间与发酵液相混合,提升秸秆与发酵液的混合效果;发酵液透过秸秆渗透至螺纹板上,可沿着螺纹板表面往下流动,从而使螺纹板上的秸秆均能与发酵液相接触;当秸秆运动至螺纹板尽头后,秸秆从通腔内掉落至发酵槽内,使秸秆堆积在发酵槽内,当秸秆在发酵槽一处堆积到预设高度后,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使秸秆以长条形的结构堆积在发酵槽内,便于秸秆的发酵;通过破碎箱、第一导轨及发酵槽的相互配合下,实现秸秆发酵的自动化,解放劳动力,使秸秆可被大批量的处理,秸秆在破碎后即可进行发酵,避免搬运过程中对秸秆造成影响,提升秸秆发酵效率。

所述盛料箱2侧壁上设有进水管22,所述进水管22与一输水管相连,所述通腔内设有锥形块12,所述锥形块1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1,所述锥形块12顶部为圆弧形结构;当秸秆在进行破碎处理时,输水管将水流通入到盛料箱内,使水流从盛料箱内进入到破碎箱内,在水流的作用下,对秸秆破碎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冲刷,防止粉尘从破碎箱内飘出,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影响;水流对破碎辊起润滑和清洗作用,方式秸秆残渣留在破碎辊上影响破碎辊的破碎效果;水流和破碎后的秸秆一同掉落在锥形块上,水流通过第一通孔直接掉落在发酵槽内,为秸秆发酵提供必需的水分,秸秆沿着锥形块顶部的圆弧形结构往下掉落,使秸秆在锥形块侧壁斜面的作用下掉落至螺纹板上,使秸秆在螺纹板上与发酵液相混合;在第一通孔的作用下防止水流掉落在螺纹板上,避免水流直接将螺纹板上的发酵液冲刷,使发酵液更好与秸秆相混合。

所述锥形块12顶部四周设有凸起122,所述凸起122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相通的第一通槽123,所述锥形块12通过一第一连接杆固连于所述处理腔内壁上;当秸秆放置在盛料箱内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凸轮转动,凸轮间歇性的与盛料箱侧壁相接触,在凸轮的作用下推动盛料箱运动,从而使盛料箱在水平面上做来回往复运动,便于将盛料箱内的秸秆抖入到处理箱内,完成对秸秆的破碎处理。

所述通腔内壁上设有第二储液腔14,所述第二储液腔侧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连接有一进液管,所述第一储液腔135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板133,所述第一连接板133穿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14内;在进液管的作用下往第二储液腔内通入发酵液,从而为第一储液腔提供发酵液,使发酵液更好的与秸秆相混合;在第一连接板的作用下,使第一储液腔更好的与第二储液腔相对齐,便于将第二储液腔内的发酵液通入到第一储液腔内,避免第二储液腔内的发酵液从围板与通腔的连接处漏出,防止发酵液的浪费。

所述第一储液腔135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围板13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罩壳134,所述罩壳134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液孔1341;第一储液腔内的发酵液从第二通孔处进入到罩壳内,从罩壳侧壁上的喷液孔喷洒在秸秆上,使发酵液与秸秆相混合;将喷液孔设置在罩壳侧壁上,增加发酵液所能覆盖的范围,使发酵液与秸秆混合更加均匀;在喷液孔的作用下对单位时间内喷出的发酵液的量进行控制,避免发酵液加入过多对发酵过程造成影响。

所述通腔内壁上设有传动腔15,所述围板13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一端设有与所述传动腔15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轮161,所述第二连接杆16另一端设有多个搅拌杆162;当围板在通腔内转动时,围板带动第二连接杆做圆周运动,使第一传动轮在传动腔内运动,在第一传动轮与传动腔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一传动轮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从而使搅拌杆转动,在搅拌杆的作用下对螺纹板上的秸秆起翻料作用,使秸秆更好的与发酵液相混合,提升秸秆与发酵液混合的均匀度,避免出现上层秸秆发酵液过多下层秸秆发酵液过少的问题;在搅拌杆的作用下,防止秸秆附着在螺纹板表面,使秸秆在运动至螺纹板底部后顺利的从螺纹板上掉落,避免秸秆在螺纹板上堆积造成通腔的堵塞。

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10,所述第一支撑板110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110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01上设有第二传动轮1102,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1102相配合的传动槽,所述通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传动槽相通的第一活动腔,所述围板13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配合的传动板131;在传动板与第一活动腔的相互配合下,为围板提供支撑作用,将围板固定在通腔内,防止围板从通腔内掉出;当秸秆在破碎箱内做破碎处理时,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轮转动,使第二传动轮带动传动板转动,从而使围板转动,使秸秆在螺纹板的作用下从通腔内掉落,使秸秆与发酵液相混合,便于秸秆的发酵工序。

所述盛料箱2左右侧壁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盛料箱2前后侧壁与所述破碎箱1侧壁留有间隙,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盛料箱2做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电机191;秸秆放置在盛料箱内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盛料箱做来回往复运动,使盛料箱产生抖动,在盛料箱的抖动下,便于盛料箱内的秸秆掉落在处理腔内,放置秸秆滞留在盛料箱内;在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作用下,对盛料箱起支撑作用,防止盛料箱从破碎箱上掉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相互配合,对盛料箱的运动起限位作用,使盛料箱只能在水平方向上做来回往复运动,减小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负担,提升盛料箱与破碎箱的连接效果。

所述盛料箱2前后侧壁上铰接有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二连接板24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241,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241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241相配合的限位弹簧242,所述盛料箱2前后侧壁上还设有密封膜23,密封膜为橡胶制成;在第二连接板的作用下,提升盛料箱与破碎箱的连接效果,避免盛料箱从破碎箱上掉;当盛料箱在破碎箱上做来回往复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板绕着连接点转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移动,在第二滑槽和第二连接板的配合下,对盛料板所能运动的做大距离做限定,避免盛料板运动距离过大影响盛料板与破碎箱的连接效果;在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相互配合下提升盛料箱运动的稳定性,防止盛料箱从破碎箱上掉落;密封膜对盛料箱和破碎箱的间隙处起密封作用,防止秸秆从盛料箱和破碎箱的间隙处掉落;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使第二滑块在运动至第二滑槽顶部后可快速的运动至第二滑槽底部,辅助盛料箱完成往复运动,降低第二驱动电机负担;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互配合,对第二连接板起连接作用,将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破碎箱上,在第二连接板的作用下提升盛料箱和破碎箱的连接效果。

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第二支撑板1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91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9上,第二支撑板为两组,分别设于破碎箱两侧,第二驱动电机也为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91输出轴上设有凸轮192;在两组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便于从盛料箱两侧对盛料箱起推动作用,驱动盛料箱做往复运动;当秸秆放置在盛料箱内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凸轮转动,凸轮间歇性的与盛料箱侧壁相接触,在凸轮的作用下推动盛料箱运动,从而使盛料箱在水平面上做来回往复运动,便于将盛料箱内的秸秆抖入到处理箱内,完成对秸秆的破碎处理。

所述发酵槽3内设有多组翻料组件,翻料组件均匀的设于发酵槽内,所述发酵槽3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翻料组件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34;当秸秆在发酵槽内发酵时,翻料组件对发酵槽内的秸秆起翻料作用,将发酵槽底部的秸秆翻至发酵槽顶部,改善料堆的空气环境,提升秸秆发酵效果;通过翻料组件无需将塑料膜掀开即可自动完成对秸秆的发酵工作,降低工人劳动量,使秸秆发酵过程变的更加自动化,提升生物有机肥的制作效率。

所述发酵槽3侧壁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翻料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的连接轴321、设于所述连接轴321上的隔板32及设于所述连接轴321一端的第三传动轮322,所述发酵槽3侧壁上设有第三支撑板35,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4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35上,所述第三支撑板35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4相配合的电机座;第三支撑板为第三驱动电机的提供支撑作用,为第三驱动电机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便于第三驱动电机为翻料组件提供翻转动力;在第四通孔与连接轴的相互配合下,对隔板起支撑作用,防止秸秆堆积在隔板上将隔板损坏;当第三驱动电机驱动隔板转动时,在隔板的作用下将料堆中的秸秆翻起,使底部的秸秆被翻至顶部,完成对秸秆料堆的翻料工作,提升秸秆的发酵效果。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上设有第四传动轮341,所述发酵槽3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341和所述第三传动轮322相配合的传动带33;传动带为传动链条,在传动带的设置下,使第三驱动电机可同步驱动多组翻料组件,使发酵槽各处的翻料组件同时运动对秸秆起到翻料作用,提升翻料的均匀性,减少驱动翻料组件上的能耗。

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第四支撑板17,所述第四支撑板17底部设有第三滑块171,所述第一导轨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171相配合的第三滑槽41,所述第四支撑板17上设有第二通槽172,所述第四支撑板17上设有第四驱动电机174,所述第四驱动电机174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槽172相配合的移动轮173,移动轮与第三滑槽传动配合;在第四支撑板与第一导轨的相互配合下,对破碎箱起支撑作用,使破碎箱被置于第一导轨上稳定的工作;在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的配合下,对破碎箱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破碎箱只能沿着第一滑轨所限位的轨迹移动,提升破碎箱与发酵槽的配合效果,避免从破碎箱上掉落的秸秆掉落在至发酵槽外侧,避免秸秆浪费;当发酵槽一处料堆达到最大高度后,第三驱动电机驱动移动轮转动,在移动轮与第三滑槽的相互配合下,驱动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使破碎箱在第一导轨的作用下移动指定距离,使破碎箱在移动轮的作用下将发酵槽装满,提升秸秆发酵效率。

所述破碎箱1侧壁上设有连接块181,所述连接块181上设有与所述发酵槽3相配合的推板18,所述发酵槽3顶部设有第二导轨31,所述第二导轨31上设有第四滑槽311,所述推板18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槽311相配合的第四滑块182;当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移动时,破碎箱带动推板一同移动,推板与发酵槽顶面相接触,在推板的作用下,将高出发酵槽顶面的秸秆推入到发酵槽内,使发酵槽内的秸秆均处于与发酵槽相同的高度,对料堆的高度进行限定,便于秸秆更好的发酵;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相互配合,确保推板与发酵槽的配合效果,便于在推板的作用下将发酵槽顶部的秸秆刮平,可方便的将塑料膜盖在发酵槽上使秸秆做发酵处理。

所述推板18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发酵槽3一侧设有可做升降运动的活动块37,所述活动块37上设有塑料膜,所述塑料膜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推板18上;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塑料膜移动,使推板在移动后自动的将塑料膜铺设于发酵槽内,无需人工操作,大量节省人力,使有机肥的发酵变的更为便捷。

所述发酵槽3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36,所述第二活动腔36两侧分别设有第五滑槽361,所述活动块37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36内,所述活动块37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滑槽361相配合的第五滑块;将塑料膜的两端分别设于活动块和推板上,便于在推板移动时自动将塑料膜铺设于发酵槽内;当推板运动至发酵槽底部时,塑料膜拉动活动块沿着第二活动腔往上运动,直至将活动块拉至第二活动腔顶部,在活动块重力和推板拉力的配合下,对塑料膜起固定作用,提升塑料膜与发酵槽的配合效果。

所述活动块37上铰接有第二固定块371,所述第二固定块371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穿设有第一限位块372;在将塑料膜固定在活动块上时,转动第二固定块,使第二固定块一端与活动块脱开接触,将塑料膜的一端放置在活动块上,转动第二固定块,使第二固定块压在塑料膜上,从而将塑料膜一端固定在活动块上,对塑料膜起固定作用;在第一限位块的作用下,对第二固定块起限位作用,使第二固定块无法进行翻转,提升第二固定块对塑料膜的固定效果,防止在拉动塑料膜移动时将塑料膜从活动块上拉出。

所述第一固定块5上设有第二限位块51,所述推板18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1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第二限位块51内设有第三活动腔511,所述第三活动腔511内穿设有限位杆52,所述连接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52相配合的限位槽;在将塑料膜的另一端固定在推板上时,将塑料膜的一端放置在推板上,绕着连接点转动第一固定块,使第二限位块嵌入到连接槽内,在第二限位块与连接槽的配合下,对塑料膜起固定作用,便于推板在移动时带动塑料膜运动;在限位杆与限位槽的相互配合下,提升第二限位块与连接槽的连接效果,使第二限位块无法从连接槽内脱出,保证塑料膜与推板的连接效果。

所述限位杆52为两个,呈对称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511内,所述限位杆52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杆521,所述两个第三连接杆521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固定块5内设有第四活动腔54,所述第四活动腔54内穿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杆521相配合的推杆53,所述第三活动腔54内设有与所述推杆53相配合的复位弹簧512,推杆上设有与第四活动腔相配合的限位板531,在限位板的作用下防止推杆从第四活动腔内脱出;当需要对塑料膜进行更换时,往第四活动腔内推动推杆,使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杆的连接点,从而使第三连接杆往第三活动腔底部转动,在第三连接杆的作用下使限位杆进入到第三活动腔内,使限位杆从限位槽内脱出,便于将第二限位块从连接槽内转出,从而可方便的将塑料膜从推板上取下;将第一限位块从凹槽内取出,便于第二固定块的转动,使第二固定块从活动块表面脱开,使第二固定块失去对塑料膜的固定效果,便于将塑料膜的另一端从活动块上取下,进而对塑料膜进行更换,提升有机肥发酵装置使用的方便性。

处理腔内壁上还舍友的第二导块120,在第二导块的作用下便于使破碎后的秸秆和水流均掉落至锥形块顶部,便于在锥形块的作用下对秸秆和水流进行筛选。

在对秸秆进行处理时,将秸秆放入到盛料箱内,在第二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盛料箱做往复运动,输水管将水流通入到盛料箱内,使水流从盛料箱内进入到破碎箱内,盛料箱内的秸秆在盛料箱的运动下从下料口处进入到处理腔内,在破碎辊的作用下将秸秆破碎成小颗粒,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围板转动,输液管往第二储液腔内通入发酵液,水流和被破碎后的秸秆一同掉落在锥形块上,水流直接从第一通孔处掉落在发酵槽内,秸秆沿着锥形块侧壁掉落在螺纹板上,在螺纹板的作用下推动秸秆往下运动,秸秆在螺纹板上和发酵液充分混合接触后掉落在发酵槽内,在移动轮和第一导轨的配合下,使秸秆铺满发酵槽,同时在推板的作用下对发酵槽内秸秆的高度进行控制,推板在移动后自动的为发酵槽铺设好塑料膜,便于秸秆发酵;秸秆在发酵过程中通过翻料组件对秸秆做翻料操作,提升秸秆的发酵效果;当秸秆发酵完成后,在移动轮的作用下使破碎箱沿着第一导轨往回运动,从而将塑料膜开启,便于对发酵槽发酵完成后的有机肥进行回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