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62766发布日期:2019-05-24 21: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但污泥产量也迅速增加,当污水处理厂中活性污泥的污水处理能力下降后,剩余活性污泥的利用价值降低,但剩余活性污泥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所吸附的有机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多糖、蛋白质以及纤维素等物质。而将这些活性污泥作为肥料进行使用,可以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

cn1354158a公开了一种利用城市污泥生产生物性有机复合肥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城市污泥,将城市污泥脱水发酵处理后与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的混合物充分混合,使其成为生物型有机复合肥料。

cn103626596a公开了一种用活性污泥制备肥料的方法,该方法将活性污泥与水混合后过筛,加入硫酸铁搅拌,离心分离,在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聚丙烯酰胺、胺鲜酯、聚天冬胺酸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

上述文件公开了活性污泥制备肥料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肥料虽然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并未对肥效释放以及活性污泥中的重金属残留进行讨论。

cn106748105a公开了一种基于造纸污泥的有机缓释复合肥料,该有机缓释复合肥料包括腐殖酸、固氮菌、水溶性有机硅、尿素、磷酸二氢铵、氮-吡啶、骨粉以及草木灰,该方法通过在复合肥料中添加有机硅来形成一定的缓释效果,但成本较高。

cn105948885a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肥料采用活性污泥作为主要原料,同时还添加有秸秆粉、食用菌肥料、木醋液等多种组分,还通过在活性污泥中添加土壤调理剂来缓解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存在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情况。

因此,开发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使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肥效高,肥效持续时间长且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能够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秸秆、竹子、蓝藻,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冷却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混合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冷却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堆肥处理,得到堆肥后污泥;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经造粒、干燥后,得到有机肥料;

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

优选地,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4-8):(12-16):(1-4),例如可以是4:12:1、5:13:2、6:14:3、7:15:4或3:7:1,优选为3:7:1。

本发明所述秸秆可以是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甘蔗秸秆或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水稻秸秆与小麦秸秆组合,水稻秸秆与棉花秸秆的组合,小麦秸秆与甘蔗秸秆的组合,小麦秸秆、棉花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组合,水稻秸秆、棉花秸秆、甘蔗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组合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甘蔗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本发明所述秸秆与竹子为经过切碎处理的秸秆与竹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情况选择合适的秸秆切碎长度以及竹子切碎长度,例如秸秆的切碎长度可以是1-3cm,竹子的切碎长度可以是1-3cm。

优选地,步骤(1)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80-240℃,例如可以是180℃、190℃、200℃、210℃、220℃、230℃或240℃,优选为210-230℃。

优选地,步骤(1)所述加热的时间为60-80min,例如可以是60min、65min、70min、75min或80min,优选为65-75min。

优选地,步骤(1)所述冷却后的温度为20-30℃,例如可以是20℃、22℃、24℃、27℃或30℃,优选为24-27℃。

优选地,步骤(2)所述活性污泥的含水量为60-80%,例如可以是60%、65%、70%、75%或80%,优选为65-75%。

优选地,所述活性污泥与预处理混合物的质量比为(3-8):1,例如可以是3:1、4:1、5:1、6:1、7:1或8:1,优选为(4-6):1。

优选地,步骤(2)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20-150℃,例如可以是120℃、125℃、130℃、135℃、140℃、145℃或150℃,优选为130-140℃。

优选地,步骤(2)所述加热的时间为30-60min,例如可以是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或60min,优选为40-50min。

优选地,步骤(2)所述冷却后的温度为20-30℃,例如可以是20℃、22℃、24℃、27℃或30℃,优选为24-27℃。

优选地,步骤(3)所述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5-10wt.%,例如可以是5wt.%、6wt.%、7wt.%、8wt.%、9wt.%或10wt.%,优选为6-8wt.%。

优选地,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0-16wt.%,例如可以是10wt.%、11wt.%、12wt.%、13wt.%、14wt.%、15wt.%或16wt.%,优选为12-14wt.%。

优选地,所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8-20wt.%,例如可以是8wt.%、10wt.%、12wt.%、14wt.%、16wt.%、18wt.%或20wt.%,优选为12-16wt.%。

优选地,所述培养液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4-8wt.%,例如可以是4wt.%、5wt.%、6wt.%、7wt.%或8wt.%,优选为5-7wt.%。

优选地,步骤(3)所述堆肥的时间为25-36d,例如可以是25d、27d、30d、32d、34d或36d,优选为27-32d。

优选地,所述堆肥时,每4-8d翻动一次,例如可以是4d、5d、6d、7d或8d,优选为每6d翻动一次。

优选地,步骤(4)所述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4-8wt.%,例如可以是4wt.%、5wt.%、6wt.%、7wt.%或8wt.%,优选为5-7wt.%。

优选地,所述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2-6wt.%,例如可以是2wt.%、3wt.%、4wt.%、5wt.%或6wt.%,优选为3-5wt.%。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0-60℃,例如可以是40℃、45℃、50℃、55℃或60℃,优选为45-55℃。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时间为40-80min,例如可以是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65min、70min、75min或80min,优选为50-70min。

优选地,所述造粒干燥后所得有机肥料的粒径为3-8mm,例如可以是3mm、4mm、5mm、6mm、7mm或8mm,优选为4-6mm。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4-8):(12-16):(1-4)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60-80min,加热的温度为180-240℃,冷却至20-3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60-8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3-8):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30-60min,加热的温度为120-150℃,冷却至20-30℃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5-10wt.%,堆肥处理25-36d,每4-8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0-16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8-20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4-8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4-8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2-6wt.%,经造粒,40-60℃干燥40-80min后,得到粒径为3-8mm有机肥料。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第一方面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有机肥料用于土壤增肥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例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例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将秸秆、竹子、蓝藻与活性污泥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有机肥料,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能够充分吸收秸秆、蓝藻以及竹子释放的有效成分,并能够起到缓释肥效的效果,用于花生施肥时,花生的亩产量能够达到492.7-536.8k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3:7:1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70min,加热的温度为220℃,冷却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7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5: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45min,加热的温度为135℃,冷却至25℃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7wt.%,堆肥处理30d,每6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6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经造粒,50℃干燥50min后,得到粒径为5mm有机肥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5:12:2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65min,加热的温度为230℃,冷却至27℃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65%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4: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50min,加热的温度为130℃,冷却至24℃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8wt.%,堆肥处理27d,每5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2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2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5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5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3wt.%,经造粒,45℃干燥70min后,得到粒径为4mm有机肥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7:15:4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75min,加热的温度为210℃,冷却至24℃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75%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6: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40min,加热的温度为140℃,冷却至27℃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6wt.%,堆肥处理32d,每7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6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7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7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5wt.%,经造粒,50℃干燥55min后,得到粒径为6mm有机肥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4:12:1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60min,加热的温度为240℃,冷却至3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8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8: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30min,加热的温度为150℃,冷却至30℃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10wt.%,堆肥处理25d,每4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0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8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4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2wt.%,经造粒,40℃干燥80min后,得到粒径为3mm有机肥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质量比6:14:3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80min,加热的温度为180℃,冷却至20℃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6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3: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60min,加热的温度为120℃,冷却至20℃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5wt.%,堆肥处理36d,每8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6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20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8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8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6wt.%,经造粒,60℃干燥40min后,得到粒径为8mm有机肥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3:14: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9:14: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1: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7: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4:0.8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4:5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8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8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6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22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3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9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竹子、蓝藻按照3:7:1混合后得到预混合物,预混合物与含水量为70%的活性污泥以质量比1:5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于220℃下加热115min;

(2)混合步骤(1)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7wt.%,堆肥处理30d,每6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

(3)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2)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6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经造粒,50℃干燥50min后,得到粒径为5mm有机肥料。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竹子与蓝藻按照质量比7:1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70min,加热的温度为220℃,冷却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7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5: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45min,加热的温度为135℃,冷却至25℃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7wt.%,堆肥处理30d,每6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6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经造粒,50℃干燥50min后,得到粒径为5mm有机肥料。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与蓝藻按照质量比6:1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70min,加热的温度为220℃,冷却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7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5: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45min,加热的温度为135℃,冷却至25℃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7wt.%,堆肥处理30d,每6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6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经造粒,50℃干燥50min后,得到粒径为5mm有机肥料。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秸秆与竹子按照质量比6:14进行混合,并在无氧的条件下加热70min,加热的温度为220℃,冷却至25℃后得到预处理混合物;

(2)将含水量为70%的活性污泥与步骤(1)所得预处理混合物按照质量比5:1进行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45min,加热的温度为135℃,冷却至25℃后得到混合污泥;

(3)混合步骤(2)所得混合污泥与培养液,培养液为所述混合污泥的7wt.%,堆肥处理30d,每6d翻动一次,得到堆肥后污泥,所述培养液由无菌水、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组成,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

(4)混合水镁石纤维、碳酸钙粉与步骤(3)所得堆肥后污泥,水镁石纤维为堆肥后污泥的6wt.%,碳酸钙粉为堆肥后污泥的4wt.%,经造粒,50℃干燥50min后,得到粒径为5mm有机肥料。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除步骤(2)所述加热在常压下进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将实施例1-17以及对比例1-5所得的肥料按照以下条件进行测试:

将待测试的肥料分两次施用,首次以60%作为基肥,40%作为追肥。基肥于播种后开沟施肥,追肥于初花期开沟施用,施肥后覆上。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排列。花生种子穴播,每穴3粒,行距0.33m,株距0.2m,出苗后间苗,每穴留2株。于3至4月播种,7月到8月收获。对亩产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的使用,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25.2-536.8kg。

实施例6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3:14: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6的步骤(1)中秸秆的添加量减少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降低,达到522.7kg。

实施例7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9:14: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7的步骤(1)中秸秆的添加量较多也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降低,达到524.9kg。

实施例8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1: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8的步骤(1)中竹子的添加量较少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降低,达到521.2kg。

实施例9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7:2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9的步骤(1)中竹子的添加量较多也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下降,达到520.3kg。

实施例10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4:0.8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0的步骤(1)中蓝藻的添加量略少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降低,达到523.7kg。

实施例11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1)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为6:14:5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0的步骤(1)中蓝藻的添加量较多也会使得花生的亩产量降低,达到514.8kg。

通过将实施例6-11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当步骤(1)中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不在(4-8):(12-16):(1-4)的范围内时,其都会或多或少地使花生减产,亩产量降低,因此,所述秸秆、竹子与蓝藻的质量比控制在(4-8):(12-16):(1-4)时更有利于花生增产,其属于更优的配比。

实施例12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8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2的培养液中乳酸菌的含量较少,堆肥时无法有效分解混合污泥,使用所得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07.6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实施例13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8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3的培养液中乳酸菌的含量较多,对酵母菌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使用得到的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11.3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实施例14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6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4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含量较少,堆肥时无法有效分解混合污泥,使用所得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12.9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实施例15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22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6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3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含量较多,对乳酸菌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使用得到的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09.5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实施例16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3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6的培养液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含量较少,堆肥时无法有效分解混合污泥,使用所得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502.6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实施例17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乳酸菌的质量分数为13wt.%,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为14wt.%,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为9wt.%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7的培养液中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含量较多,对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使用得到的有机肥料施肥时,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492.7kg,低于实施例1-5中的525.2-536.8kg。

通过将实施例12-17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当步骤(3)所述培养液中的乳酸菌质量分数不在10-16wt.%的范围内、酵母菌的质量分数不在8-20wt.%的范围内或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不在4-8wt.%的范围内时,其都会或多或少地使花生减产,亩产量降低,因此,将所述培养液中的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质量分数分别独立地控制在10-16wt.%、8-20wt.%以及4-8wt.%的范围内时更有利于花生增产,其属于更优的配比。

对比例1提供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除将秸秆、竹子、蓝藻与活性污泥直接混合,然后在无氧且真空的条件下加热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没有将秸秆、竹子与蓝藻的混合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加热,秸秆、竹子与蓝藻没有得到初步热解,与活性污泥直接混合时,秸秆、竹子与蓝藻中的有效成分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因此使用得到的有机肥料施肥时,花生的亩产量为438.2kg,明显低于实施例1中的536.8kg。

对比例2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没有添加秸秆,所得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配比不理想,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472.8kg,明显低于实施例1中的536.8kg;对比例3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没有添加竹子,所得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配比不理想,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477.3kg,同样低于实施例1中的536.8kg;对比例4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没有添加蓝藻,所得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配比不理想,使得花生的亩产量为463.2kg,也要低于实施例1中的536.8kg。

对比例5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除步骤(2)所述加热在常压下进行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常压下加热时活性污泥无法形成微孔,从而不能很好地吸收秸秆、竹子与蓝藻释放的有效成分,且缓释效果差,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用于施肥时使花生减产,亩产量降低至455.9kg,因此步骤(2)所述加热在真空下进行时,更有利于花生增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能够充分吸收秸秆、蓝藻以及竹子释放的有效成分,并能够起到缓释肥效的效果,用于花生施肥时,花生的亩产量能够达到492.7-536.8kg。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