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2046发布日期:2019-09-21 00:4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污染严重,基肥长期透支,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板结,土壤越来越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缺乏营养,甚至有害身体健康,因此,农田土壤改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可以达到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18~22份、秸秆粉15~25份、鱼骨粉5~10份、竹醋粉5~10份、γ-PGA聚谷氨酸3~5份、月光花素1~3份、淀粉接枝共聚物3~8份、废弃菌棒粉5~10份、氨基寡糖素2~8份、粉煤灰5~10份、混合菌剂3~6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18份、秸秆粉15份、鱼骨粉5份、竹醋粉5份、γ-PGA聚谷氨酸3份、月光花素1份、淀粉接枝共聚物3份、废弃菌棒粉5份、氨基寡糖素2份、粉煤灰5份、混合菌剂3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22份、秸秆粉25份、鱼骨粉10份、竹醋粉10份、γ-PGA聚谷氨酸5份、月光花素3份、淀粉接枝共聚物8份、废弃菌棒粉10份、氨基寡糖素8份、粉煤灰10份、混合菌剂6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20份、秸秆粉20份、鱼骨粉7.5份、竹醋粉7.5份、γ-PGA聚谷氨酸4份、月光花素2份、淀粉接枝共聚物5.5份、废弃菌棒粉7.5份、氨基寡糖素5份、粉煤灰7.5份、混合菌剂4.5份。

优选地,所述混合菌剂由酵母菌、绿木霉、光合菌、乳酸菌按质量百分比为2:1:3:1混合所得。

优选地,所述淀粉接枝共聚物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化肥流失,活化养分元素,使得各养分在土壤中不产生拮抗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还可以平衡土壤矿物质及养分,调节土壤pH,增强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有效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全面提高耕地土壤品质,增加保育土壤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18份、秸秆粉15份、鱼骨粉5份、竹醋粉5份、γ-PGA聚谷氨酸3份、月光花素1份、淀粉接枝共聚物3份、废弃菌棒粉5份、氨基寡糖素2份、粉煤灰5份、混合菌剂3份。

所述混合菌剂由酵母菌、绿木霉、光合菌、乳酸菌按质量百分比为2:1:3:1混合所得。所述淀粉接枝共聚物为淀粉接枝丙烯酸酯。

将上述各物料(菌种除外),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机中捏合造粒、干燥后,制得混合物颗粒,然后对混合物颗粒进行混合菌剂喷菌接种,将接种好的颗粒进行筛分、计量包装后,制得土壤改良剂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22份、秸秆粉25份、鱼骨粉10份、竹醋粉10份、γ-PGA聚谷氨酸5份、月光花素3份、淀粉接枝共聚物8份、废弃菌棒粉10份、氨基寡糖素8份、粉煤灰10份、混合菌剂6份。

所述混合菌剂由酵母菌、绿木霉、光合菌、乳酸菌按质量百分比为2:1:3:1混合所得。所述淀粉接枝共聚物为淀粉接枝丙烯酸酰胺。

将上述各物料(菌种除外),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机中捏合造粒、干燥后,制得混合物颗粒,然后对混合物颗粒进行混合菌剂喷菌接种,将接种好的颗粒进行筛分、计量包装后,制得土壤改良剂成品。

实施例3

一种农田土壤改良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生物炭20份、秸秆粉20份、鱼骨粉7.5份、竹醋粉7.5份、γ-PGA聚谷氨酸4份、月光花素2份、淀粉接枝共聚物5.5份、废弃菌棒粉7.5份、氨基寡糖素5份、粉煤灰7.5份、混合菌剂4.5份。

所述混合菌剂由酵母菌、绿木霉、光合菌、乳酸菌按质量百分比为2:1:3:1混合所得。所述淀粉接枝共聚物为淀粉接枝丙烯腈。

将上述各物料(菌种除外),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捏合机中捏合造粒、干燥后,制得混合物颗粒,然后对混合物颗粒进行混合菌剂喷菌接种,将接种好的颗粒进行筛分、计量包装后,制得土壤改良剂成品。

将本发明实施例1~3分别在农作物播种前,伴随细耕按每亩100kg撒施,撒施结束后,静置12~18h,即可进行农作物播种,待农作物收获后测产,小麦、水稻的亩增产率均达20%以上,增产显著,值得在农田土壤改良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