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79969发布日期:2020-04-29 01:2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褐斑病是黄瓜的一种叶部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瓜棒孢霉菌[(berk.&curt.)wei.]。该病原菌在5℃-40℃均可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快速繁殖,并且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施肥、灌溉传播蔓延。黄瓜褐斑病多在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具体症状表现为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再向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发病时,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大小为3mm-30mm,以10mm-15mm中型斑较多;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后期多个相邻病斑常连成片,病、健交界明显,呈深黄褐色,叶片很快枯黄而死。发病重时,茎蔓和叶柄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较大时能引起整株枯死。

为了防治黄瓜褐斑病,生产上大多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通常是指采取一些积极的栽培措施,如种子消毒、合理轮作、合理施肥灌溉以及加强保护地栽培管理等;化学防治是指在发病初期喷施化学药剂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方法防治效果有时不甚理想,而且喷施化学药剂所带来的化学品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小觑。因此,为了发展高产、高效和绿色环保农业,促进我国黄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将褐斑病抗性改良作为一项重要的育种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无法有效防控黄瓜褐斑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它可以有效防控黄瓜褐斑病的感染。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0份-20份,

腐植酸钾:10份-20份,

玉米秸秆:5份-15份,

葵花籽壳:5份-10份,

聚谷氨酸:0.2份-0.8份,

微生物菌剂:0.02份-0.06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磷酸一铵:12份-18份,

腐植酸钾:12份-18份,

玉米秸秆:6份-13份,

葵花籽壳:7份-8份,

聚谷氨酸:0.2份-0.8份,

微生物菌剂:0.02份-0.06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磷酸一铵:15份,

腐植酸钾:17份,

玉米秸秆:6份-13份,

葵花籽壳:7份-8份,

聚谷氨酸:0.2份-0.8份,

微生物菌剂:0.02份-0.06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00μm-600μm。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道尔顿-180万道尔顿。

一种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0℃-25℃,搅拌的时间为3d-5d。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mm-2mm。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传统的基础肥料中引入了微生物菌剂(拜氏固氮菌),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黄瓜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感染能力,而且其自身可利用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的腐植酸钾、磷酸一铵、玉米秸秆、葵花籽壳、聚谷氨酸进行发酵;微生物菌剂和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其他原料的组合,其通过合适的生产方法可以稳定存在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并保持活性,试验表明,本申请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有效促进黄瓜的生长且防治黄瓜褐斑病的感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0份,

腐植酸钾:20份,

玉米秸秆:5份,

葵花籽壳:10份,

聚谷氨酸:0.2份,

微生物菌剂:0.06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0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0万道尔顿。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0℃,搅拌的时间为5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20份,

腐植酸钾:19份,

玉米秸秆:15份,

葵花籽壳:5份,

聚谷氨酸:0.8份,

微生物菌剂:0.02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60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道尔顿。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5℃,搅拌的时间为3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2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2份,

腐植酸钾:18份,

玉米秸秆:6份,

葵花籽壳:8份,

聚谷氨酸:0.2份,

微生物菌剂:0.06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0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80万道尔顿。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0℃,搅拌的时间为5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8份,

腐植酸钾:19份,

玉米秸秆:13份,

葵花籽壳:7份,

聚谷氨酸:0.8份,

微生物菌剂:0.02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60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60万道尔顿。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5℃,搅拌的时间为3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2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5份,

腐植酸钾:17份,

玉米秸秆:9份,

葵花籽壳:8份,

聚谷氨酸:0.5份,

微生物菌剂:0.04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5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70万道尔顿。

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3℃,搅拌的时间为4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5mm。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5份,

腐植酸钾:17份,

玉米秸秆:9份,

葵花籽壳:8份,

聚谷氨酸:0.5份。

上述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50μm,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70万道尔顿。

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葵花籽壳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3℃,搅拌的时间为4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5mm。

对比例2

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5份,

腐植酸钾:17份,

玉米秸秆:9份,

葵花籽壳:8份,

微生物菌剂:0.04份;

上述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50μm,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5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

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玉米秸秆及葵花籽壳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23℃,搅拌的时间为4d,所述玉米秸秆与所述葵花籽壳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葵花籽壳的直径范围为1.5mm。

对比例3

本实施例的有机肥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磷酸一铵:15份,

腐植酸钾:17份,

聚谷氨酸:0.5份,

微生物菌剂:0.04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剂型为冻干粉,平均每克冻干粉中有效菌落形成单位为1×106cfu;

其中所述的微生物菌剂为拜氏固氮菌(azotobacterbeijerinckii),2009年1月19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1.9044。

上述有机肥料中,所述腐植酸钾的粒径为550μm,所述微生物菌剂的贮存温度为-20℃,所述聚谷氨酸的重均分子量为170万道尔顿。

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

首先将磷酸一铵、腐植酸钾及聚谷氨酸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制成悬浮液并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即得。上述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中,控制搅拌的温度为30℃,搅拌的时间为8d。

实施例6

实施例1-5中功能性有机肥料和对比例1-3中有机肥料的具体应用:

我们考察不同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性能指标,其结果如下(如表1所示):

具体的测试方法如下:选择安徽合肥某黄瓜试验点,将健康黄瓜藤(处于初花期,葡萄种子购自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品种“露地黄瓜种子--德瑞特10”)移栽后进行上述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的施用,施用前测定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拜氏固氮菌的活性,随后在黄瓜藤的结果期进行瓜棒孢霉菌的感染试验,观察黄瓜性状并测定黄瓜的品质。

表1

试验表明(结合表1),与对比例1-3相比,实施例1-5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对黄瓜的品质、产量及抗病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实施例1-5中,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各组分不同含量对产品应用效果有不同影响,其中实施例5制备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各项指标显著性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传统的基础肥料中引入了微生物菌剂(拜氏固氮菌),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有效增强黄瓜对黄瓜褐斑病的抗感染能力,而且其自身可利用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的腐植酸钾、磷酸一铵、玉米秸秆、葵花籽壳、聚谷氨酸进行发酵;微生物菌剂和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其他原料的组合,其通过合适的生产方法可以稳定存在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中并保持活性,试验表明,本申请的功能性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有效促进黄瓜的生长且防治黄瓜褐斑病的感染。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