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筒排气结构和单晶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7190发布日期:2020-06-30 20:1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保温筒排气结构和单晶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晶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筒排气结构和单晶硅炉。



背景技术:

在单晶硅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向单晶硅炉中通入氩气进行冷却,并带走拉单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传统的保温筒的排气孔开设在筒体的侧壁上,并且,排气孔与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氩气和废气的混合气体与保温筒的底壁相互接触后,会出现反冲的情况,使得单晶硅炉内的氧化严重,并且出现了气流旋涡,使得单晶炉内的温度变化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筒排气结构和单晶硅炉,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保温筒排气顺畅的保温筒排气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筒排气结构,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底壁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每个所述凹槽的具有底面和第一侧面,所述底面位于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底壁上,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所述筒体的径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凹槽以所述筒体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纵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

进一步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排气管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孔上,用于排出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还具有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均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在所述排气孔靠近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一边缘为圆角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具有螺纹,所述排气管螺纹连接于所述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材料为碳-碳复合材料。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单晶硅炉,包括:

炉体和上述的保温筒排气结构,其中,所述炉体设置在所述保温筒排气结构的所述筒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筒体的作用是对单晶硅炉进行保温,筒体具有底壁和侧壁,侧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底壁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每个凹槽的具有底面和第一侧面,底面位于侧壁上,第一侧面位于底壁上,排气孔设置在第一侧面,相对于现有技术,将保温筒的排气孔开设在筒体的侧壁上,并且,排气孔与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氩气和废气的混合气体与保温筒的底壁相互接触后,会出现反冲的情况,使得单晶硅炉内的氧化严重,并且出现了气流旋涡,使得单晶炉内的温度变化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然后在凹槽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排气孔,并且,第一侧面位于底壁上,使得凹槽与底壁相互贴合,混合气体接触底壁后,能够依次通过凹槽和排气孔排出,使得保温筒的排气更为顺畅,消除了气流反冲的问题,从而减少了炉体内的氧化,提高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筒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筒排气结构,包括:

筒体,筒体具有底壁11和侧壁12,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底壁11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4,每个凹槽13的具有底面131和第一侧面132,底面131位于侧壁12上,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排气孔14设置在第一侧面1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筒体的作用是对单晶硅炉进行保温,筒体具有底壁11和侧壁12,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底壁11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4,每个凹槽13的具有底面131和第一侧面132,底面131位于侧壁12上,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排气孔14设置在第一侧面132,相对于现有技术,将保温筒的排气孔14开设在筒体的侧壁12上,并且,排气孔14与筒体的底壁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氩气和废气的混合气体与保温筒的底壁11相互接触后,会出现反冲的情况,使得单晶硅炉内的氧化严重,并且出现了气流旋涡,使得单晶炉内的温度变化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然后在凹槽13的第一侧面132上设置排气孔14,并且,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使得凹槽13与底壁11相互贴合,混合气体接触底壁11后,能够依次通过凹槽13和排气孔14排出,使得保温筒的排气更为顺畅,消除了气流反冲的问题,从而减少了炉体内的氧化,提高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

上述筒体的作用是对单晶硅炉进行保温,筒体具有底壁11和侧壁12,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底壁11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4,每个凹槽13的具有底面131和第一侧面132,底面131位于侧壁12上,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排气孔14设置在第一侧面132,筒体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碳-碳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的碳基体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比模量、高导热性、低膨胀系数、摩擦性能好,以及抗热冲击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筒体能够有效的增加保温筒的使用寿命,筒体的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也就是说,凹槽13设置在侧壁12的内侧,并且没有贯穿筒体的侧壁12,每个凹槽13的底面131位于侧壁12上,每个凹槽13具有第一侧面132,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排气孔14位于第一侧面132,也就是说,每个凹槽13设置在侧壁12靠近底壁11的边缘,当混合气体接触底壁11后,会沿着底壁11流向凹槽13内,相对于现有的保温筒的排气孔14设置在侧壁12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将凹槽13设置在侧壁12靠近底壁11的一端,使得混合气体在与底壁11接触后,会沿着底壁11朝向底壁11的边缘位置流动,然后依次流入凹槽13和排气孔14内,从而达到方便排气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3沿筒体的径向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以筒体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凹槽13,凹槽13沿筒体的径向设置,也就是说,凹槽13的开口朝向筒体的轴线方向,为了提高排气的效果,将凹槽13设置为多个,多个凹槽13以筒体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混合气体在接触底壁11后会沿着底壁11的延伸方向朝向侧壁12的方向流动,直至流入凹槽13内,从而提高了排气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3的纵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凹槽13,凹槽13的纵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能够有效的增加排气的速度,并且,能够降低混合气体接触侧壁12后造成的反冲情况,从而提高了拉晶的速度和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增加了排气管2,排气管2至少为两个,每个排气管2设置在其中一个排气孔14上,用于排出气体。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排气管2,排气管2的作用是将混合气体导出保温筒,因此,排气管2的数量与排气孔14的数量相同,排气管2和排气孔14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排气孔14远离凹槽13的一端具有螺纹,排气管2螺纹连接于排气孔14,使得排气管2能够方便拆卸和安装,排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泵,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凹槽13、排气孔14和排气管2进入真空泵中,从而达到方便排气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3还具有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相对设置,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均为弧面。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凹槽13,凹槽13的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分别位于侧壁12上,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分别垂直于底壁11,将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均设置为弧面,目的是消除凹槽13与侧壁12之间的直角拐角,通过将第二侧面133和第三侧面134均设置为弧面,凹槽13与侧壁12之间的直角拐角变为圆弧角,从而方便混合气体进入凹槽13内,同时降低了混合气体接触侧壁12后造成的反冲情况,从而提高了拉晶的速度和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孔14具有第一边缘141,第一边缘141设置在排气孔14靠近凹槽13的一端,第一边缘141为圆角弧面。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排气孔14,排气孔14靠近凹槽13的一端为第一边缘141,第一边缘141采用圆角弧面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凹槽13的第一侧面132与底壁11之间的直角拐角改变为圆弧角,从而方便混合气体通过排气孔14。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单晶硅炉,包括:

炉体和上述的保温筒排气结构,其中,炉体设置在保温筒排气结构的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晶硅炉,用于使保温筒排气顺畅,筒体的作用是对单晶硅炉进行保温,筒体具有底壁11和侧壁12,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底壁11上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4,每个凹槽13的具有底面131和第一侧面132,底面131位于侧壁12上,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排气孔14设置在第一侧面132,相对于现有技术,将保温筒的排气孔14开设在筒体的侧壁12上,并且,排气孔14与筒体的底壁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氩气和废气的混合气体与保温筒的底壁11相互接触后,会出现反冲的情况,使得单晶硅炉内的氧化严重,并且出现了气流旋涡,使得单晶炉内的温度变化不稳定,从而影响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壁12上设置至少两个凹槽13,然后在凹槽13的第一侧面132上设置排气孔14,并且,第一侧面132位于底壁11上,使得凹槽13与底壁11相互贴合,混合气体接触底壁11后,能够依次通过凹槽13和排气孔14排出,使得保温筒的排气更为顺畅,消除了气流反冲的问题,从而减少了炉体内的氧化,提高了拉晶的速度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