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8843发布日期:2020-10-20 11: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退火领域,具体涉及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



背景技术:

玻璃制品生产加工过程需经过退火工序,以消除玻璃制品在成型急冷中所产生的内应力,其方法为将玻璃制品放入退火炉中加热到退火点,然后冷却。由于加热元件通常设置在炉衬内壁上,在加热过程中,炉衬中部温度会低于边部温度,形成温差,而退火工序对炉内的温度均匀性、升降温的控制要求极高,退火炉内温度不均匀,升温速度过缓过快都会严重影响玻璃的整体性能,玻璃上各处温度不均衡极容易发生弯曲甚至破裂。

申请号为cn201821632559.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热风循环装置的钢化玻璃均质炉,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壳,所述壳体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通过第一风机将加热壳内加热产生的热空气通入箱体,穿过左侧的第一通槽对箱中的玻璃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穿过右侧的第一通槽经第二风机吸回加热壳中完成热循环。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顶部左右两个风机的设置将加热壳中的热空气导入箱体中,但第一通槽的设置方式使得热气流难以均匀穿过,会导致箱体内上部热量大、下部热量小,且无法对热气流进行导向而在箱内形成紊流,使各处的温度不一致,温场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通过在炉衬内设置导风机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气体流道,在导风机构后部设置循环风机,在其前部阵列开设进风口,循环风机从中部吸风并从侧部输出,在环形气体流道的导向下向前流动,经进风口进入内腔后在玻璃夹缝间向后做层流运动,从而以循环层流的热气对层叠的玻璃进行均匀加热,有效调和温场,削弱横纵向温差,温度均匀性优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气流紊流、向内各处温度不均、温场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包括炉体及炉衬,所述炉体的侧部开设有炉门,所述炉衬内壁上分布有加热元件,所述炉衬内设置有导风机构,所述炉衬与导风机构之间设置有环形气体流道,所述导风机构靠近所述炉门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其相对于所述炉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导风机构的腔室内水平上下层叠放置有待处理的玻璃,热量经所述循环风机的两侧进入环形气体流道并由进风口进入导风机构内沿所述玻璃的上下表面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机与导风机构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风口,所述循环风机上位于吸风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环形气体流道内,所述导风机构靠近炉门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风口设置于其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机构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设置为热流汇集区,所述玻璃放置于所述热流汇集区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沿所述导风机构腔室内热气的流动方向至少设置一排。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机构为立方体结构,其包括后安装板及侧部的四个导风板,所述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板的前部正对所述炉门处。

作为优选,所述后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循环风机的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所述循环风机贯穿所述炉体的后侧壁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插设在所述炉衬内壁上的管状电极以及贴布在所述炉衬内壁上的带状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炉衬上部的加热元件数量小于其下部的加热元件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后安装板及导风板分别通过若干的槽钢安装在所述炉衬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炉衬内设置导风机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气体流道,在导风机构后部设置循环风机,在其侧壁前部阵列开设进风口,并调节加热元件上下位置的分布数量,由循环风机从中部吸热风并从侧部输出,配合环形气体流道的导向使热风向前流动,经进风口进入内腔并在玻璃夹缝间向后做层流运动,从而以循环层流的热气对层叠的玻璃进行均匀加热,有效调整炉衬中部与边部的温差,削弱横纵向温差,温度均匀性优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气流紊流、向内各处温度不均、温场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玻璃在导风机构的内腔内呈水平层叠放置,导风机构左右两侧若干个竖直阵列的小型进风口可将环形气体流道引流过来的热风分流导入内腔,并进入玻璃之间的夹缝形成层流,从而对玻璃上下两面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各处受热不均发生弯曲或破裂;

(3)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热量会向上方浮动,通过将炉衬上部加热元件的数量设置为小于下部的数量,缩小炉体内的纵向温差,进一步确保整炉各处温度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颅内热气均匀层流、横纵向温差小、温度均匀性优越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玻璃退火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箱式高精密玻璃退火炉,包括炉体1及炉衬12,所述炉体1的侧部开设有炉门11,所述炉衬12内壁上分布有加热元件5,所述炉衬12内设置有导风机构2,所述炉衬12与导风机构2之间设置有环形气体流道3,所述导风机构2靠近所述炉门1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21,其相对于所述炉门11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循环风机4,所述导风机构2的腔室内水平上下层叠放置有待处理的玻璃,热量经所述循环风机4的两侧进入环形气体流道3并由进风口21进入导风机构2内沿所述玻璃的上下表面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机4与导风机构2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风口41,所述循环风机4上位于吸风口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风口42,且该出风口42设置于所述环形气体流道3内,所述导风机构2靠近炉门11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风口21设置于其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炉衬12内设置导风机构2,炉衬12和导风机构2之间形成环形气体流道3,在导风机构2后部设置循环风机4,在其侧壁前部阵列开设进风口21,工作时,由吸风口41从腔室中部吸风并从侧部的出风口42输出至环形气体流道3内,配合环形气体流道3的导向使热风向炉门11位置流动,并穿过进风口21进入内腔,并在吸风口41的吸风作用下,在玻璃夹缝间向后做层流运动,从而以循环层流的热气对层叠的玻璃进行均匀加热,有效调整炉衬中部与边部的温差,削弱横纵向温差,温度均匀性优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玻璃在导风机构2的内腔内呈水平层叠放置,导风机构2左右两侧若干个竖直阵列的小型进风口可将环形气体流道引流过来的热风分流后导入内腔,并进入玻璃之间的夹缝形成层流,从而对玻璃上下两面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各处受热不均发生弯曲或破裂。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导风机构2位于所述进风口21处设置为热流汇集区20,所述玻璃放置于所述热流汇集区20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热流汇集区20,环形气体流道3导流过来的热气流经进风口21进入导风机构2内,并在热流汇集区20进行集中汇集,而通过将玻璃放置于所述热流汇集区20的内侧,即热流汇集区20远离炉门的一侧,是为了避免玻璃阻挡热量的汇集,热量先汇集再在吸风口41的吸风作用下均匀地在玻璃上下表面之间向后流动,热流汇集区20的设置起到热量汇集的作用,避免大量热量在导风机构2内靠近内壁处向后流动,而中部位置热量不够,从而实现腔室内横纵方向的温场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21沿所述导风机构2腔室内热气的流动方向至少设置一排。

作为优选,如图4-5所示,所述导风机构2为立方体结构,其包括后安装板22及侧部的四个导风板23,所述进风口21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板23的前部正对所述炉门11处。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后安装板22上开设有安装口25,所述循环风机4的吸风口41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5内,所述循环风机4贯穿所述炉体1的后侧壁设置。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元件5包括插设在所述炉衬12内壁上的管状电极51以及贴布在所述炉衬12内壁上的带状电极52。

作为优选,所述炉衬12上部的加热元件5数量小于其下部的加热元件5数量。

考虑热量会向上方浮动,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炉衬12上部加热元件5的数量设置为小于下部的数量,缩小炉体内的纵向温差,进一步确保整炉各处温度均匀性。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后安装板22及导风板23分别通过若干的槽钢24安装在所述炉衬12的内壁上。

工作过程:

工作时,由加热元件5加热在炉内产生热量,开启循环风机4,吸风口41从腔室中部吸风并从侧部的出风口42输出至环形气体流道3内,配合环形气体流道3的导向,使热风向前流动至炉门11位置,受炉门11阻挡后,穿过进风口21进入内腔,并在吸风口41的吸风作用下,在玻璃夹缝间向后做层流运动,从而以循环层流的热气对层叠的玻璃进行均匀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