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5195发布日期:2020-10-31 09: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厨房产生的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近来出现了很多其它处理方式,例如:把厨余垃圾粉碎后排放到下水道的粉碎处理方式;使用干燥器强制干燥后使垃圾减量的干燥处理方式;通过厨余垃圾处理机把垃圾发酵成肥料或饲料后再加以利用的发酵处理方式;以及使用微生物消解厨余垃圾的消解处理方式等。其中,厨余垃圾处理机,是一种用于处理那些易腐烂的生活有机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菜叶、泔水等食物垃圾的专用设备。在机器内,预置了以固态基材为载体的特种微生物菌剂,并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供氧条件。将垃圾投入到机器内,24小时后,就可将这些垃圾分解90%以上,微生物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40-70℃的高温,可以杀死垃圾中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残余物可作为肥料使用。微生物在机器内会释放出大量的酶,将大分子有机垃圾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又作为微生物的养分,同时代谢出水、气和生物热能。这些微生物自身又以几何级数的速度繁殖,如此周而复始地不断将有机垃圾“吃掉”。

然而,现有厨余垃圾处理机在使用过程中极其不方便,如厨余垃圾处理机在处理厨余垃圾过程中会散发恶臭味的刺激性气体,同时,厨余垃圾处理机还存在有体积庞大、不方便运输的问题,上述问题导致厨余垃圾处理机的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本发明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可以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并能够处理厨余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其中,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发酵处理箱,发酵处理箱用于盛放厨余垃圾和发酵厨余垃圾的菌剂;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包括冷凝通道和冷凝箱,冷凝通道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侧壁并与发酵处理箱连通,冷凝箱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底部并与冷凝通道连通;除臭装置,除臭装置包括气道和反应室,气道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侧壁并与冷凝箱连通,反应室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侧壁并与气道连通,且反应室与发酵处理箱的排气口连通。

优选地,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搅拌轴和搅拌齿,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底部,搅拌轴与减速器连接并伸至发酵处理箱内,搅拌齿设置于搅拌轴上。

优选地,冷凝通道与发酵处理箱连通的连通口设置有过滤装置,发酵处理箱上设置有与过滤装置对应的检修窗口。

优选地,发酵处理箱上设置有与连通口对应的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风扇。

优选地,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侧壁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贴近发酵处理箱的内壁。

优选地,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发酵处理箱的顶部的喷淋喷头,且连通喷淋喷头的水管贴近加热装置。

优选地,发酵处理箱的底部侧壁设置有排料口。

优选地,反应室内设置有与刺激性气体反应的蜂窝状催化剂,蜂窝状催化剂能够将流至反应室内的刺激性气体转化为无刺激性且无害气体。

优选地,发酵处理箱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

优选地,发酵处理箱的侧壁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厨余垃圾和生物菌剂通过发酵处理箱的进料口送入发酵处理箱内进行发酵处理,厨余垃圾在发酵处理箱内与生物菌剂充分接触并发酵,最终发酵成有机肥料沉积在发酵处理箱的底部,发酵处理箱内的有机肥料通过排料口排至发酵处理箱外,其中,发酵处理箱的底部还残存有少量的有机肥料和菌剂,菌剂可直接作为下一次厨余垃圾发酵的菌种,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在发酵厨余垃圾时将发酵处理箱密封,厨余垃圾在发酵时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进入与发酵处理箱连通的反应室内,刺激性气体在发酵处理箱的反应室内被吸收并经过催化氧化反应后生成无污染气体排放至大气中。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侧视图;

其中,100、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10、发酵处理箱;11、进料口;12、箱盖;

20、驱动电机;21、减速器;22、搅拌轴;23、搅拌齿;

30、进风风扇;

40、过滤装置;41、冷凝通道;

50、冷凝箱;51、出水阀;

60、除臭装置;61、排风风扇;62、气道;

70、喷淋喷头;

8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应用于厨余垃圾处理只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应用范围的限制,例如,本发明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可以处理其他生活用垃圾,这种调整并不偏离本发明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侧”、“底”、“内”、“上”、“顶部”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包括发酵处理箱10、冷凝装置和除臭装置60,其中,发酵处理箱10用于盛放厨余垃圾和发酵厨余垃圾的菌剂(如由光合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三大菌群组成的多属多种微生物),冷凝装置包括冷凝通道41和冷凝箱50,冷凝通道41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并与发酵处理箱10连通,冷凝箱50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底部并与冷凝通道41连通,发酵处理箱10内产生的汽体在冷凝装置内冷凝并汇积在冷凝箱50内,除臭装置60包括气道62和反应室,气道62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并与冷凝箱50连通,反应室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并与气道62连通,且反应室与发酵处理箱10的排气口连通,反应室用于吸收发酵处理箱10内的刺激性气体使刺激性气体在反应室内反应。具体地,厨余垃圾和生物菌剂通过发酵处理箱10的进料口11送入发酵处理箱10内进行发酵处理,厨余垃圾在发酵处理箱10内与生物菌剂充分接触并发酵,最终发酵成有机肥料沉积在发酵处理箱10的底部,发酵处理箱10内的有机肥料通过排料口排至发酵处理箱10外,其中,发酵处理箱10的底部还残存有少量的有机肥料和菌剂,菌剂可直接作为下一次厨余垃圾发酵的菌种,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在发酵厨余垃圾时将发酵处理箱10密封,厨余垃圾在发酵时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进入与发酵处理箱10连通的反应室内,刺激性气体在发酵处理箱10的反应室内被吸收并经过催化氧化反应后生成无污染气体排放至大气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凝通道41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发酵处理箱10内产生的水汽流入冷凝通道41后,一部分水汽在冷凝通道41通过发酵处理箱10的箱壁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生成液体状态,一部分水汽在冷凝通道41由于流通阻力降压生成液体状态,液体状态的水汽由于重力流至冷凝箱50内,冷凝箱5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51,当冷凝箱50内的冷凝水达到预定量后通过出水阀51排出,冷凝通道41和气道62均设置于冷凝箱50的顶部,以此减少冷凝通道41内的液态水流入至气道62内的现象。

具体地,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冷凝装置和除臭装置60均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中空结构内,发酵处理箱1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发酵处理箱10上还设置有开关进料口11的箱盖12。进一步地,发酵处理箱10的排料口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底部侧壁,在发酵处理箱10内完成发酵的有机肥料可以通过排料口排出。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0、减速器21、搅拌轴22和搅拌齿23,驱动电机20和减速器21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底部,搅拌轴22与减速器21连接并伸至发酵处理箱10内,搅拌齿23设置于搅拌轴22上。具体地,本发明的搅拌轴22贯穿发酵处理箱10的箱壁并通过轴承密封安装于发酵处理箱10的箱壁上,搅拌轴22的一端伸出发酵处理箱10外并与减速器21连接,发酵处理箱10外位于减速器2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与减速器21连接。进一步地,搅拌轴22位于发酵处理箱10内的部分安装有搅拌齿23,驱动电机20驱动搅拌轴22和搅拌齿23搅拌发酵处理箱10内的厨余垃圾和菌剂,从而使厨余垃圾与菌剂充分接触发酵成有机肥料。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冷凝通道41与发酵处理箱10连通的连通口设置有过滤装置40,发酵处理箱10上设置有与过滤装置40对应的检修窗口。本发明通过过滤装置40可以减少刺激性气体中的杂质进入冷凝通道41的现象,从而减少杂质进入冷凝通道41内堵塞冷凝通道41的现象,具体地,本发明的过滤装置40可以选用市场中常见的煤烟过滤装置40。进一步地,在发酵处理箱10上设置有与过滤装置40对应的检修窗口,可以方便用户及时清理和更换过滤装置40,从而提高过滤装置40的工作可靠性。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酵处理箱10上设置有与连通口对应的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风扇30。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通过进风风扇30向发酵处理箱10内吹入空气,以此为发酵处理箱10内的厨余垃圾提供发酵所需的氧气。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侧壁的加热装置80,加热装置80贴近发酵处理箱10的内壁,加热装置80用于将发酵处理箱10的温度加热至菌剂的反应温度如37℃,加热装置80包括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加热管以及设置于加热管和\或发酵处理箱10内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直到发酵处理箱10内的温度达到37℃。具体地,本发明的加热管为绝缘管,加热管贴近发酵处理箱10的内壁,加热管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与温度控制器连接,加热管和发酵处理箱10内均设置有与温度控制器连接的市场中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酵处理箱10温度和加热管温度调整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使发酵处理箱10内的温度达到菌剂反应的适宜温度如37℃。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体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顶部的喷淋喷头70,且连通喷淋喷头70的水管贴近加热装置80。当发酵处理箱10内的垃圾过于干燥时,可以通过喷淋喷头70向发酵处理箱10内的垃圾喷淋水,以此使发酵处理箱10内垃圾的湿度值符合发酵所需的湿度,同时,喷淋喷头70的喷淋水温度符合发酵所需的温度,进一步地,在发酵处理箱10内的垃圾完成发酵并通过排料口向外排放时,可以通过喷淋喷头70向发酵处理箱10内的垃圾喷淋水,以此提高发酵处理箱10内垃圾的排放效率。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反应室设置于发酵处理箱10的中部侧壁内,反应室内设置有能够与刺激性气体反应的蜂窝状催化剂(如以高含量贵金属pd、pt为活性组分),蜂窝状催化剂能够将流至反应室内的刺激性气体转化为co2和h2o等无刺激性且无害气体。本发明将催化剂放置在蜂窝状结构的框架(图中未示出)内,可以提高刺激性气体在反应室内的流通速度并使刺激性气体能够与催化剂充分接触反应,刺激性气体中的一部分转化为co2和h2o,一部分被吸附在蜂窝状催化剂内,转化完成的co2和h2o通过发酵处理箱10上的排气口排出至大气中。进一步地,发酵处理箱10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扇61,本发明通过排风风扇61可以提高抽取发酵处理箱10内刺激性气体的效率。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预热装置,预热装置在刺激性气体流至反应室前对刺激性气体进行预热处理。具体地,预热装置包括预热室以及设置于预热室内的加热电阻丝组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刺激性气体在流至反应室前先流至预热室内进行预热以达到催化剂的反应温度,经过预热后的刺激性气体进入反应室内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