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51072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玻璃所承载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从隐私场所使用的蒙砂玻璃,到车载/电子产品屏幕的防眩玻璃,科研人员试图通过玻璃表面微结构调控实现和赋予玻璃更多的功能与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玻璃表面微结构的可控合成均需要价格昂贵的光刻,蚀刻,纳米压印等技术实现,由于设备本身价格昂贵,后续维护费用高等缺点严重制约具有表面微结构的特殊玻璃的产业化应用。

在普通酸蚀法制备防眩玻璃的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种防眩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314522b)的中国专利,其酸蚀液需要陈化6小时以上,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制备的玻璃表面无规则形貌,雾度低,仅为2%-8%。《一种蒙砂液、其制备方法、用途以及制备防眩玻璃的方法》(公开号cn108191253a)的中国专利,其制备过程中需通入气体,工艺流程相对复杂,而且制备的防眩玻璃表面无规则形貌,雾度低。总而言之,该领域目前存在酸蚀液配方复杂,工艺流程繁琐,表面形貌无法控制,雾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够制备得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高雾度玻璃,且工艺简单,表面形貌容易控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

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

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45~90º;

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30~50%的氟化氢铵、4~10%的硫酸、10~18%的钾盐,1~5%的铵盐以及30~40%的水;

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进行清洗,清洗后去除封装面,得到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钾盐采用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或氟化钾。

进一步的,所述铵盐采用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或碳酸铵。

进一步的,步骤s1的浮法玻璃清洗,先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椰油酸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酸蚀液对玻璃表面进行酸蚀,在酸蚀液体系中采用氟化氢铵,增加铵盐,与其它盐类相互作用,氟化盐沉淀自组装成树枝结构的模板,阻止酸蚀,未阻挡的部分则继续进行酸蚀,本发明在酸蚀过程中产生的氟化盐沉淀形成自模板,该自模板作为腐蚀阻挡层能够进行表面形貌的调控,最终可控形成表面呈树叶状结构的玻璃;酸蚀时,使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45~90º,能够提高酸蚀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玻璃放大50倍的光学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玻璃放大100倍的光学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玻璃放大50倍的光学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制备得到玻璃放大100倍的光学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玻璃放大50倍的光学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制备得到玻璃放大100倍的光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清洗时先采用5%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后自然晾干备用;

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

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45º;

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40%的氟化氢铵、8%的硫酸、14%的氯化钾,3%的硫酸铵以及35%的水;

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并通过毛刷水洗,清洗后晾干,去除封装面的防酸蚀保护层,得到雾度88%、透过率90%的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

得到的玻璃的表面形貌见图1与图2,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玻璃的表面呈树叶状。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清洗时先采用10%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后自然晾干备用;

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

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90º;

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30%的氟化氢铵、10%的硫酸、15%的氯化钾,5%的硫酸铵以及40%的水;

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并通过毛刷水洗,清洗后晾干,去除封装面的防酸蚀保护层,得到雾度87%、透过率89.5%的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

得到的玻璃的表面形貌见图3与图4,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玻璃的表面呈树叶状。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清洗时先采用5%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后自然晾干备用;

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

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60º;

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50%的氟化氢铵、4%的硫酸、11%的氯化钾,5%的硫酸铵以及30%的水;

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并通过毛刷水洗,清洗后晾干,去除封装面的防酸蚀保护层,得到雾度89%、透过率90.5%的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

得到的玻璃的表面形貌见图5与图6,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玻璃的表面呈树叶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

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

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45~90º;

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30~50%的氟化氢铵、4~10%的硫酸、10~18%的钾盐,1~5%的铵盐以及30~40%的水;

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进行清洗,清洗后去除封装面,得到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钾盐采用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或氟化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铵盐采用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或碳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浮法玻璃清洗,先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再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椰油酸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呈树叶状玻璃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浮法玻璃,进行清洗;S2、将清洗后的浮法玻璃进行单面封装,做阻止酸蚀保护处理;S3、将封装后的浮法玻璃浸入酸蚀液中,浮法玻璃与酸蚀液的液面呈45~90º;所述酸蚀液按重量百分比包含30~50%的氟化氢铵、4~10%的硫酸、10~18%的钾盐,1~5%的铵盐以及30~40%的水;S4、将酸蚀后的浮法玻璃取出,进行清洗,清洗后去除封装面,得到未封装表面呈树叶状的玻璃;该方法能够制备得到表面具有微结构的高雾度玻璃,且工艺简单,表面形貌容易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磊;甘治平;李刚;金克武;杨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