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7946发布日期:2021-01-26 13:2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合成许多化学品的中间体,由于它具有很强的氯化和酰氯化能力,可显著地提高一些昂贵原料的利用率。作为氯化试剂和酰氯化试剂,氯化亚砜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等行业;也可用作醇类、酸酐、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或置换的氯化剂,还可用作闭环反应中噻唑啉、吡咯烷和酰胺等化合物合成的氯酰化剂和一些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等,高能电池生产中也使用大量的氯化亚砜。
[0003]
目前,在化工行业中,生产氯化亚砜时产生的尾气常含有氯化亚砜蒸汽,如随尾气进行排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符合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其中,包括反应釜和冷凝器,所述反应釜上端连接有尾气输送管,所述尾气输送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入口还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的上部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尾气支管。
[0006]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下端一侧设置有冷凝液进口,所述冷凝器上端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出口,所述冷凝液进口、冷凝液出口上均安装有阀门。
[0007]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中通入的冷凝液为冷凝水且冷凝水的温度低于25 ℃。
[0008]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最低点连接有放空管,所述放空管上安装有阀门。
[0009]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为螺旋管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壳体为304不锈钢材料,所述冷凝器中螺旋管为316l不锈钢管。
[0010]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尾气输送管上设置冷凝器,使尾气中的氯化亚砜在排放前冷凝为液体并经回流管回流入反应釜中,不仅增加了氯化亚砜的产量,提高了生产的效益,还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附图中:1-反应釜、2-冷凝器、3-尾气输送管、4-回流管、5-u形管、6-放空管、7-冷凝液进口、8-冷凝液出口、9-阀门、10-尾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4]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0015]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工艺中含氯化亚砜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凝器2,反应釜1上端连接有尾气输送管3,尾气输送管3与冷凝器2的入口相连,冷凝器2入口还连接有回流管4,回流管4一端与冷凝器2相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1的上部相连通,冷凝器2的出口连接有尾气支管10,尾气支管10连接到主尾气管道进行排放或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0016]
进一步的说,冷凝器2下端一侧设置有冷凝液进口7,冷凝器2上端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出口8,冷凝液进口7、冷凝液出口8上均安装有阀门9。
[0017]
进一步的说,冷凝器2中通入的冷凝液为冷凝水且冷凝水的温度低于25℃。
[0018]
进一步的说,回流管4上设置有u形管5,u形管5的最低点连接有放空管6,放空管6上安装有阀门9。
[0019]
进一步的说,冷凝器2为螺旋管冷凝器,冷凝器2的壳体为304不锈钢材料,冷凝器2中螺旋管为316l不锈钢管。
[0020]
使用过程:
[0021]
使用时,反应釜1内产生的尾气经尾气输送管3进入到冷凝器2中进行降温冷凝,尾气中的氯化亚砜凝结为液体并通过回流管4回流进反应釜1内。u形管5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可以防止反应釜1的尾气直接通过回流管4进入反应釜1中。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尾气支管10连接主尾气管道,对尾气进行排放或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0022]
上述过程中,通过在尾气输送管上设置冷凝器,使尾气中的氯化亚砜在排放前冷凝为液体并经回流管回流入反应釜中,不仅增加了氯化亚砜的产量,提高了生产的效益,还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0023]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