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0537发布日期:2021-06-01 17:27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制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小红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瓦(又名缸瓦),为常见的建材,在建筑中大量使用。

现有的红瓦的制备过程为:

(1)配料:采用雷蒙机将制瓦原料粉碎,并按配比混匀;

(2)制浆:加水将原料制成含水量20-30%的泥浆;

(3)真空制粗坯:采用真空成型机挤压成型得到湿坯;

(4)压制成型:采用压制成型设备将湿坯压制成型得到瓦坯;

(5)烘干:在烘房中将瓦坯的水分含量烘干至4%左右,烘干温度为200℃左右,烘干时间20多小时;

(6)烧制:在窑炉中烧制成型得到产品,烧制温度为1000℃左右,烧制时间4小时左右。

申请人在制备红瓦时发现如下三个问题:

(1)能耗非常高,烘干时间达到20多小时,烧制时间达到4小时;

(2)生产效率低,需要用到雷蒙机、制浆设备、真空成型设备、压制成型设备、烘房和窑炉等;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尤其是将湿坯压制成型得到瓦坯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效率低,构成了生产的瓶颈;

(3)加工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采用了干粉法制备红瓦,具有能耗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和加工时间短等优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配料:将制瓦原料混匀。

(2)球磨:将混匀后的原料加水球磨得到含水量为33-39%的泥浆,球磨至细度为250目筛余10-20%,泥浆密度通常为1.65-1.70g/cm3,便于喷粉并得到相应大小与水分含量的颗粒。

(3)喷粉造粒:将步骤(2)得到的泥浆喷粉造粒得到含水量为7.5-8.5%的粉料,热风温度为900-950℃,粉料中20-60目颗粒占70%(质量含量,后同)以上,该步骤中由于是采用喷粉造粒,能耗并不是很高。

(4)压制成型:采用1500吨及以上的压机(相应模具,可采用正压或反压(优选)成型等)将步骤(3)得到的粉料压制成型得到瓦坯。在该步骤中,可采用常见的制砖(如瓷砖)用压机,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

(5)烘干与烧制:将瓦坯送入窑炉中,在25-35分钟内将温度由室温升(缓慢)至190-210℃将瓦坯烘干,再升温(快速,如在30分钟内)至1075-1125℃并烧制25-40分钟得到产品。在该步骤中,在窑炉中即可实现烘干与烧制,效率高且便于控制。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制瓦原料包括:40-60重量份页岩、24-35重量份黏土和15-25重量份红砂。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制瓦原料包括:50重量份页岩、30重量份黏土和20重量份红砂。

优选地,在步骤(2)中,球磨得到含水量为36%的泥浆,球磨至细度为250目筛余15-17%。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粉料的含水量为8%。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粉料中20目以下颗粒占比小于5%。

优选地,在步骤(4)中,采用反压成型得到瓦坯。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烘干至瓦坯的含水量小于0.3%。

优选地,在步骤(5)中,在烘干后的瓦坯的反面(朝向屋内的一面)施釉,用量为45-70g/片瓦。具体地,对于320mm*460mm规格的产品施釉60g/片瓦;釉为常规烧制釉,在烧制成型的过程中釉同时成型,施用方式为喷涂。同时,本实施例中,在施釉前瓦坯表面已经非常干燥便于釉附着与成型。在有施釉过程时,烘干和烧制可分别在烘干窑和烧制窑中进行。施釉可保证红瓦的防水性,且更加美观。

优选地,在步骤(5)中,将瓦坯送入窑炉中,在30分钟内将温度由室温升至200℃将瓦坯烘干,再升温至1100℃并烧制30分钟得到产品。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配料:将制瓦原料混匀,制瓦原料包括:40-60重量份页岩、24-35重量份黏土和15-25重量份红砂。

(2)球磨:将混匀后的原料加水球磨得到含水量为33-39%的泥浆,球磨至细度为250目筛余10-20%。

(3)喷粉造粒:将步骤(2)得到的泥浆喷粉造粒得到含水量为7.5-8.5%的粉料,热风温度为900-950℃,粉料中20-60目颗粒占70%以上,20目以下颗粒占比小于5%。

(4)压制成型:采用1500吨及以上的压机将步骤(3)得到的粉料反压成型得到瓦坯。

(5)烘干:将瓦坯送入烘干窑炉中,在25-35分钟内将温度由室温升至190-210℃将瓦坯烘干至水分含量小于0.3%。

(6)施釉:在烘干后的瓦坯的反面施釉,用量为45-70g/片瓦。

(7)烧制:将施釉后的瓦坯在烧制窑中于1075-1125℃下烧制25-40分钟得到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采用了干粉法制备红瓦,具有能耗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和加工时间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红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配料:将50重量份页岩、30重量份黏土和20重量份红砂混匀。

(2)球磨:将混匀后的原料加水球磨得到含水量为36%的泥浆,球磨至细度为250目筛余15.93%。

(3)喷粉造粒:将步骤(2)得到的泥浆于热风喷粉塔中喷粉造粒得到含水量为8.0%的粉料,热风温度为900-950℃;其中,粉料中0-20目颗粒占3.47%,20-40目颗粒占57.3%,40-60目颗粒占20.1%,60-80目颗粒占12.5%,80目以上颗粒(通常在100目以下)占6.6%。

(4)压制成型:采用1500吨及以上的压机(配合相应的模具)将步骤(3)得到的粉料反压成型得到瓦坯。

(5)烘干:将瓦坯送入烘干窑炉中,在30分钟内将温度由室温升至200℃将瓦坯烘干至水分含量小于0.3%。

(6)施釉:在烘干后的瓦坯的反面施釉,用量为60g/片瓦。

(7)烧制:将施釉后的瓦坯在烧制窑中于1100℃下烧制30分钟得到产品。

采用gb/t21149-2007《烧结瓦》(ⅰ类瓦)优等品标准对实施例1生产的红瓦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专利的红瓦符合外观要求。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本专利的红瓦的抗弯曲性能、抗冻性能、耐急冷和急热、吸水率指标均达标且数据优异。

实施例2

参见图1,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红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配料:将45重量份页岩、35重量份黏土和18重量份红砂混匀。

(2)球磨:将混匀后的原料加水球磨得到含水量为38%的泥浆,球磨至细度为250目筛余16.21%。

(3)喷粉造粒:将步骤(2)得到的泥浆于热风喷粉塔中喷粉造粒得到含水量为7.9%的粉料,热风温度为900-950℃;其中,粉料中0-20目颗粒占2.91%,20-40目颗粒占59.6%,40-60目颗粒占19.6%,60-80目颗粒占11.5%,80目以上颗粒(通常在100目以下)占6.28%。

(4)压制成型:采用1500吨及以上的压机(配合相应的模具)将步骤(3)得到的粉料反压成型得到瓦坯。

(5)烘干与烧制:将瓦坯送入窑炉中,在28分钟内将温度由室温升至200℃将瓦坯烘干至水分含量小于0.3%,再升温至1100℃并烧制30分钟得到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