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13053发布日期:2022-03-19 20:45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碳/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碳/碳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的碳基体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比模量、高导热性、低膨胀系数、摩擦性能好,以及抗热冲击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是如今在1650℃以上应用的少数备选材料,最高理论温度更高达2600℃,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温材料之一。由于化学气相沉积法(cvi)制备过程可精确控制,产品性能优异,是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制备碳/碳复合材料中应用最早和最广的方法。但该方法制备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在近二十年内,碳/碳复合材料研究者不断开发新的制备技术,比如液相浸渍裂解法(也称液相浸渍-碳化法)。
3.液相浸渍裂解工艺主要是通过外界施加压力将转变为液相的黏结浸渍剂挤压浸渍于碳纤维预制体中,黏结浸渍剂在高温下经过热解过程转变为基体以制备致密程度高的碳/碳复合材料。液相浸渍裂解工艺对烧结炉和压力设备的要求不高,成本也更低,在烧结浸渍的过程中仅仅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可得到尺寸规则的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因此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液相浸渍裂解工艺还可采用传统的高压浸渍及压力设备,同时具有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程度好、尺寸稳定性高、力学性能优异且平均等优点,并且还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大规模使用。液相浸渍裂解技术相比cvi技术优点在于碳基体硬度高、耐腐蚀、成本低、周期短、适用于制备大型样件。
4.液相浸渍裂解工艺中使用的液相前驱体多为树脂和沥青,尤其以酚醛树脂应用较多,但是酚醛树脂裂解过程中需要释放大量的含碳气体分子,导致基体中残碳率低,体积收缩大,需要反复浸渍,大大增加了生产周期和工艺复杂性,存在成本高和制备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提高液相浸渍法中单次浸渍裂解的基体残碳量,缩短液相浸渍裂解法的生产周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提高液相浸渍法中单次浸渍裂解的基体残碳量,缩短液相浸渍裂解法的生产周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酰亚胺粉末与石墨粉混合,加入水,球磨处理,得到所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8.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粉末由块状聚酰亚胺经预处理制得,所述预处理的具体
操作为:将块状聚酰亚胺和无水乙醇混合,进行球磨处理,然后烘干、过筛,得到聚酰亚胺粉末;所述石墨粉为天然鳞片石墨粉。
9.进一步地,所述块状聚酰亚胺和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2ml,所述球磨处理的球料比为2:1,球磨处理的时间为8~12h,所述过筛为过120目筛。
10.进一步地,将聚酰亚胺粉末与石墨粉混合,加入水,球磨处理后还加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继续球磨处理,具体操作为:先将聚酰亚胺粉末与石墨粉混合,加入水,球磨处理8~12h,然后再加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球磨处理8~12h,得到所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按质量比计,聚酰亚胺粉末:石墨粉:水=0.5~1.25:1:10。
11.进一步地,将聚酰亚胺粉末与石墨粉混合后,先加入球体,再加入水,按质量比计,球体:(聚酰亚胺粉末+石墨粉)=2:1。
12.进一步地,按质量百分比计,增稠剂为所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1.5~3wt%,表面活性剂为所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1~2wt%,分散剂为所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0.5~1wt%。
13.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
1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根据上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一种上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在制备碳/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以碳纤维作为预制体,以上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作为浸渍浆料通过液相浸渍裂解法制得,所述碳纤维为定型的碳纤维织物。
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一种根据上述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涂覆在定型的碳纤维织物表面,得到含浆料预制体,将所述含浆料预制体固化成型,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坯体,对碳/碳复合材料坯体进行碳化处理、高温烧结处理,得到所述碳/碳复合材料。
18.进一步地,所述将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涂覆在定型的碳纤维织物表面是将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通过缠绕处理或浸渍处理涂覆在定型的碳纤维织物表面。
19.进一步地,所述将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涂覆在定型的碳纤维织物表面,将所述含浆料预制体固化成型的过程可进行一次或重复进行多次,直至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中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35~45%。
20.碳/碳复合材料坯体中碳纤维的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取单位体积的样品,去除样品中的浆料,称取获得样品中的纤维重量,利用碳纤维密度获得单位体积样品中的纤维体积,纤维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为体积分数。
21.进一步地,所述浸渍处理为常压浸渍处理或加压浸渍处理。
22.进一步地,所述固化成型的温度为400~600℃,时间为24~48h。
23.进一步地,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800~1000℃,碳化处理的时间为2~4h,所述高
温烧结处理的温度为1500~2000℃,高温烧结处理的时间为2~4h。
24.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以其为浸渍浆料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发明将聚酰亚胺作为液相前驱体,将其与无水乙醇混合球磨得到了聚酰亚胺粉末,再将聚酰亚胺粉末与石墨粉、水、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混合球磨,得到了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本发明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和现有的以热固性树脂作为液相前驱体的浸渍浆料相比较而言,热固性树脂在热解过程中会挥发出各种非碳成分,故在致密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浸渍-炭化的烧结循环,同时其热解炭大多数是硬炭,高温石墨化难度比较大,故所制备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相反,本发明使用的热塑性聚酰亚胺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逐渐软化,其在碳纤维预制体上的润湿角也逐渐减小,当温度达到浸渍温度(略高于聚酰亚胺软化点温度)时其润湿角约为30
°
,由此浸渍剂聚酰亚胺可以自发地渗入多孔预制体孔隙,进而完成复合材料的充分致密化,可有效提高液相浸渍法中单次浸渍裂解的基体残碳量,缩短液相浸渍裂解法的生产周期。与此同时,聚酰亚胺的残炭率更高,且聚酰亚胺更易于石墨化,故炭化收率更高,材料的性能更佳。使用聚酰亚胺作为液相前驱体可以使得残炭量进一步提高,炭化物强度增加,流变性能更好,进而实现充分流动致密化的目的,也使得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的性能更加出色、完善。
27.(2)本发明将聚酰亚胺粉末和天然鳞片石墨粉作为主要原料,天然鳞片石墨粉能够提高基体固含量。另外聚酰亚胺粉末和石墨粉质量比也会影响浸渍浆料的性能,进而影响制备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聚酰亚胺粉末和石墨粉质量比太大时(大于1.25:1),聚酰亚胺含量过多,导致裂解时产生过多的孔隙,最终产品致密度过低;聚酰亚胺粉末和石墨粉质量比太小时(小于0.5:1),酰亚胺含量过少,由于聚酰亚胺在固化时起到粘接的作用,导致固化时,聚酰亚胺粘结作用有限,导致最终的产品强度低于100mpa;本发明将聚酰亚胺粉末和石墨粉质量比限定为0.5~1.25:1可以保证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
28.(3)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与浸渍浆料有关系外,还与液相浸渍-碳化工艺的具体工艺操作有关系,本发明采用聚酰亚胺作为浸渍前驱体、天然鳞片石墨为基体、型碳纤维为增强体,通过固化成型、碳化热压烧结与高温烧结对预制体进行烧结,从而制备得到了力学性能优异、致密程度相对较高、尺寸稳定性好的碳/碳复合材料。该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具有固化成型、碳化和高温烧结等工艺流程短、对生产设备要求低、生产效率高、便于批量化生产等优点,因此实现了缩短制备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以其为浸渍
浆料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的整体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32.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33.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34.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6.实施例1
37.(1)聚酰亚胺的预处理:称取100g的块状聚酰亚胺置于球磨罐中,再向其中加入2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向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球磨处理8h(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后将所得溶液静置、烘干、过120目筛,得到粒径较小且比较均匀的聚酰亚胺粉末。
38.(2)浸渍浆料的制备:向球磨罐中先后加入100g步骤(1)制得的聚酰亚胺粉末和200g天然鳞片石墨粉(聚酰亚胺粉末与天然鳞片石墨粉的质量比为0.5:1),再加入6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加入2000g的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为天然鳞片石墨粉的10倍),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向其中加入36g增稠剂甲基纤维素(占整个浆料重量的1.5%)、24g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占整个浆料重量的1%)和12g分散剂聚乙二醇(占整个浆料重量的0.5%),继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得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39.实施例2
40.(1)聚酰亚胺的预处理:称取100g的块状聚酰亚胺置于球磨罐中,再向其中加入2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向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球磨处理8h(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后将所得溶液静置、烘干、过120目筛,得到粒径较小且比较均匀的聚酰亚胺粉末。
41.(2)浸渍浆料的制备:向球磨罐中先后加入75g步骤(1)制得的聚酰亚胺粉末和100g天然鳞片石墨粉(聚酰亚胺粉末与天然鳞片石墨粉的质量比为0.75:1),再加入350g的
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加入1000g的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为天然鳞片石墨粉的10倍),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12h后,向其中加入25g增稠剂甲基纤维素(占整个浆料重量的2%)、18g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占整个浆料重量的1.5%)和9g分散剂聚乙二醇(占整个浆料重量的0.75%),继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12h后得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42.实施例3
43.(1)聚酰亚胺的预处理:称取100g的块状聚酰亚胺置于球磨罐中,再向其中加入2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向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球磨处理8h(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后将所得溶液静置、烘干、过120目筛,得到粒径较小且比较均匀的聚酰亚胺粉末。
44.(2)浸渍浆料的制备:向球磨罐中先后加入100g步骤(1)制得的聚酰亚胺粉末和100g天然鳞片石墨粉(聚酰亚胺粉末与天然鳞片石墨粉的质量比为1:1),再加入4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加入1000g的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为天然鳞片石墨粉的10倍),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向其中加入38g增稠剂甲基纤维素(占整个浆料重量的3%)、26g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占整个浆料重量的2%)和13g分散剂聚乙二醇(占整个浆料重量的1%),继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得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45.实施例4
46.(1)聚酰亚胺的预处理:称取100g的块状聚酰亚胺置于球磨罐中,再向其中加入20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向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醇,球磨处理8h(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后将所得溶液静置、烘干、过120目筛,得到粒径较小且比较均匀的聚酰亚胺粉末。
47.(2)浸渍浆料的制备:向球磨罐中先后加入100g步骤(1)制得的聚酰亚胺粉末和80g天然鳞片石墨粉(聚酰亚胺粉末与天然鳞片石墨粉的质量比为1.25:1),再加入360g的球体,以保证球料比为2:1,最后加入800g的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为天然鳞片石墨粉的10倍),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向其中加入31g增稠剂甲基纤维素(占整个浆料重量的3%)、21g表面活性剂曲拉通(占整个浆料重量的2%)和10g分散剂聚乙二醇(占整个浆料重量的1%),继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处理的转速为280r/min),球磨处理8h后得到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
48.应用例(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49.以下应用例中所说的整体的制备周期是指从称取块状聚酰亚胺进行预处理开始,直至高温烧结后得到最终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整个过程的时间。
50.应用例1
51.(1)采用12k碳纤维丝束作为预制体材料,将其放入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中进行常压浸渍,浸渍时间为6h。浸渍完成后取出去除表面多余浆料(在对挤辊上,通过控制对挤辊的间隙,去除表面多余浆料),然后进行加热加压固化,固化温度为350℃,固化压力为5mpa,固化时间为48h,得到定型的碳纤维织物。
52.(2)将步骤(1)制得的定型的碳纤维织物浸入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中,然后加压至1mpa进行加压液相浸渍,浸渍时间为6h,取出后去除表
面多余浆料(在对挤辊上,通过控制对挤辊的间隙,去除表面多余浆料),得到含浆料预制体,然后对其进行加热固化,固化温度为300℃,固化时间为24h,固化完成后得到固化的浸渍织物,即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35%)。
53.(3)将步骤(2)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在900℃下碳化2h,然后在1500℃的温度下高温烧结处理2h后获得密度1.75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整体的制备周期为7.5天(制备浸渍浆料过程中的球磨混料时间为24h;将12k碳纤维丝束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定型的碳纤维需要54h;将定型的碳纤维织物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需要30h;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碳化和高温烧结,结合后续的冷却需要72h;整个制备周期需要7.5天),制备成本为800~1000元/kg。
54.应用例2
55.同应用例1,区别在于,用实施例2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代替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步骤(2)中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中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40%,整体的制备周期为7.8天(制备浸渍浆料过程中的球磨混料时间为32h;将12k碳纤维丝束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定型的碳纤维需要54h;将定型的碳纤维织物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需要30h;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碳化和高温烧结,结合后续的冷却需要72h;整个制备周期需要7.8天)。
56.应用例3
57.同应用例1,区别在于,用实施例3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代替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步骤(2)中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中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43%。整体的制备周期为7.5天(制备浸渍浆料过程中的球磨混料时间为24h;将12k碳纤维丝束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定型的碳纤维需要54h;将定型的碳纤维织物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需要30h;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碳化和高温烧结,结合后续的冷却需要72h;整个制备周期需要7.5天)。
58.应用例4
59.同应用例1,区别在于,用实施例4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代替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步骤(2)中得到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中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45%。整体的制备周期为7.5天(制备浸渍浆料过程中的球磨混料时间为24h;将12k碳纤维丝束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定型的碳纤维需要54h;将定型的碳纤维织物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碳/碳复合材料坯体需要30h;碳/碳复合材料坯体的碳化和高温烧结,结合后续的冷却需要72h;整个制备周期需要7.5天)。
60.对照例1
61.用含有酚醛树脂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含有酚醛树脂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由液体酚醛树脂和无水乙醇配制而成,液体酚醛树脂购买自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型号为pf-7215,酚醛树脂的含量为75wt%。
62.具体的制备过程为:
63.(1)采用12k碳纤维丝束作为预制体材料,将其放入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中进行常压浸渍,浸渍时间为6h。浸渍完成后取出去除表面多余浆料(在对挤辊上,通过控制对挤辊的间隙,去除表面多余浆料),然后进行加热加压固化,固化温度为350℃,固化压力为5mpa,固化时间为48h,得到定型的碳纤维织物。
64.(2)用无水乙醇溶解液体酚醛树脂,得到含酚醛树脂的浸渍浆料(酚醛树脂的浓度为50wt%),将配制的含有酚醛树脂的浸渍浆料倒入浸渍釜中,将定型的碳纤维织物放入浸渍釜内的浸渍浆料中,抽真空2小时后,浸渍釜用氮气加压到5mpa,保持6h使试样达到充分浸渍后,泄压并将试样从釜中取出。浸渍试样置于200℃的烘箱中处理10h完成树脂的固化、后固化过程,最后将试样置于炭化炉中程序升温炭化(从室温升至300℃保温1h,升至400℃保温1h,升至600℃保温1h,升至800℃保温1h,升至1000℃保温1h,升至1300℃保温1h,升至1600℃保温1h,升至1800℃保温1h,升至2000℃保温1h,升温速率约为100℃/h),然后转移至石墨化炉中2400℃石墨化1h后得到碳/碳复合材料试样。重复上述的浸渍-固化-碳化-石墨化,经过7~8次循环后可制备具有一定密度的碳/碳复合材料。
65.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73g/cm3,整体的制备周期为30天(将12k碳纤维丝束在浸渍浆料中浸渍、固化得到定型的碳纤维需要54h;一个浸渍-固化-碳化-石墨化(包括升温过程和冷却过程)周期为4天左右,七个循环即需要28天左右,整体的制备周期为30天左右),制备成本为1200元/kg。
66.经测试,聚酰亚胺的残碳率大于70%,而常用的酚醛树脂浸渍剂残碳率约为53%。所以采用含有聚酰亚胺的碳/碳复合材料浸渍浆料作为浸渍浆料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能提高液相浸渍法中单次浸渍裂解的基体残碳量,进而能减少浸渍次数。
67.效果验证
68.取应用例1-4及对照例1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进行密度和机械性能的测试。
69.密度的测试方法为:本实验中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archimede’s)对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进行测量。
70.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为:本实验中参照标准gb-6569-1986,通过三点短梁弯曲法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使用万能试验机(instron-1186)进行测试。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尺寸为40mm
×
4mm
×
3mm(长
×

×
厚),利用内圆切片机切成规定尺寸后需要将试样表面磨平,并对试样的棱角进行倒角化处理,目的是避免其应力集中造成的测量误差。本实验的测试跨距为30mm,压头加载速度为0.5mm/min。由于考虑到弯曲强度的离散性,故每种试样测试6个试件取其平均值作为材料弯曲强度。
71.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72.表1
[0073] 密度/g.cm-3
抗弯强度/mpa应用例11.74263.5应用例21.72238.5应用例31.76272.7应用例41.78270.3对照例11.73195.1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