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1737发布日期:2023-08-25 05:4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单晶硅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单晶炉副室是单晶炉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晶体生长时置于副室中的提升装置被向上提拉。副室在单晶硅生产时容易积灰,在单晶直拉过程中,积灰容易掉落在结晶界面,从而引发位错,导致断线现象的发生,副室积灰是生产断线的主要因素之一。

2、副室积灰清理是单晶生产管控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市场上清理副室时使用的副室清理杆存在清理头重,导致摩擦力大,使用不方便;副室清理头易变形和损坏,导致副室清理杆整体易报废;无法彻底、干净的清理副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通过清理头的整体构造、清理件包覆于圆圈结构的外围,以及清理头与清理杆的可拆卸式连接,解决了清理时摩擦力大,使用不方便;清理头易变形和损坏;无法彻底的清扫副室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3、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包括清理件和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上端设置一个清理头,所述清理件位于清理头的上部,所述清理头包括圆圈结构、加强筋和设置多个孔的支撑杆,圆圈结构的内周面与支撑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用于连接圆圈结构和支撑杆的底端。

4、优选地,所述清理杆具有一个与支撑杆内径相同的外径,在清理杆的顶端设置多个孔,将其穿进支撑杆中,使清理杆的孔与支撑杆的孔相对应。

5、优选地,所述清理件采用松软吸水性材料,将清理件包覆于整个圆形结构的外围,使清理件与副室的内壁接触。

6、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孔通过螺栓与清理杆的孔进行连接。

7、优选地,所述清理头的圆形结构的外径小于副室的内径。

8、优选地,所述清理头的各部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9、优选地,所述清理头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强筋连接的圆圈结构和支撑杆,采用焊接的方式作为一个整体;清理件包覆于清理头圆圈结构的外围,同时清理头和清理杆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减少了清理头与副室的摩擦,避免了清理头的变形与损坏,使得副室清理更彻底,并且可拆卸的连接使单个部件进行替换,有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包括清理件(11)和清理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杆(13)的上端设置一个清理头(12),所述清理件(11)位于清理头(12)的上部,所述清理头(12)包括圆圈结构(121)、加强筋(122)和设置多个孔的支撑杆(123),圆圈结构(121)的内周面与支撑杆(123)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122)用于连接圆圈结构(121)和支撑杆(123)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杆(13)具有一个与支撑杆(123)内径相同的外径,在清理杆(13)的顶端设置多个孔,将其穿进支撑杆(123)中,使清理杆(13)的孔与支撑杆(123)的孔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11)采用松软吸水性材料,将清理件(11)包覆于整个圆形结构的外围,使清理件(11)与副室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3)的孔通过螺栓(14)与清理杆(13)的孔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头(12)的圆形结构的外径小于副室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头(12)的各部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头(1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晶炉副室清理装置,包括清理件和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上端设置一个清理头,所述清理件位于清理头的上部。所述清理头包括圆圈结构、加强筋和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多个孔,圆圈结构的内周面与支撑杆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用于连接圆圈结构和支撑杆的底端。所述清理杆具有一个与支撑杆内径相同的外径,在清理杆的一端设置多个孔,将其穿进支撑杆中,使清理杆的孔与支撑杆的孔相对应。本技术减少了清理头与副室的摩擦,避免了清理头的变形与损坏,使得副室清理更彻底,并且可拆卸的连接使单个部件进行替换,有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龚小伦,关树军,洪华,路建华,陈爱华,王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山市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